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381章

唐末大军阀-第381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设宴诱杀李遇容易,但要处理事后所将引起的连锁反应,也还要以十倍、百倍的精力去应对……可徐知训却坑得自己的老子在朝中本来就受李遇节制的情况下,又遭逢这场必须要立刻摆平的危机。
  这要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徐温当真是把他拉出去活剐的心都有了……
  还有亲生的次子徐知询……徐温这个当老子的,当然也知道他能力平庸,也远不及徐知诰那般,能成为自己手下的得力干将。而其余诸子尚还年幼,那徐知诰无论秉性与能力,都最合适当做接班人培养,可徐温想到这里,也仍不禁心中一叹:
  以你的才干虽然早已能够独挡一面,却并不是我的亲生儿子……
  眼下重中之重,还是要在诛杀李遇之后,迅速掌控国都宣城乃至宣州治下的各部军旅。关于自己的亲儿义子,徐温心里虽然难免有个疙瘩,可他暗忖有些事,只能以后再从长计议……遂走上前去,拍了拍徐知诰的肩膀,并且大加勉励道:
  “幸有吾儿为我分忧,待我徐家终能得以掌控朝堂,慑服诸方将领之后,为父也必会许以高官要职,让你能一展所长。眼下你与钟指挥使按先前议定部署,尽快去扑杀李遇麾下其余心腹,也必须要尽快掌控住他统掌的军旅!”
  徐知诰、钟泰章轰然领命,旋即疾步奔出厅堂,立刻去清点人手。而倒在血泊中的李遇尸首,也由几个军汉抬起,正要带出去处理掉。方才同席而坐的一个文士打扮的青年,则小心翼翼的踱步上前,提防身上衣袍沾染血渍,而行至徐温面前听候指示。
  不同于原本的史载轨迹,徐温身边,虽然少了智囊严可求、能臣骆知详辅佐效力,可是以他如今的权势地位,自然也仍有不少有才之士愿意与幕僚的身份为其效力。
  而此人名为宋齐丘,籍贯吉州庐陵,又属于洪州官僚世家出身。吴国吞并本来由江西王钟传掌控的镇南军全境之后,他也顺势为徐家所用。
  当徐知诰这个正史中的南唐烈祖皇帝,与宋齐丘这个好学、工文、尤喜纵横长短之说,于吴国、南唐效力政绩极有建树,官居当朝宰相,而于徐知诰掌握吴国实权之后,被待以国士,任为谋主,还曾感言“子嵩(宋齐丘表字)三十年故人,岂负我者”的人物擦身而过时,他们对视一眼,彼此颔首示意鼓励,显然现在彼此便已处下了不浅的交情……
  先前徐温之所以能立刻收拾清徐知训留下的烂摊子,擒杀劫持杨隆演的宿卫军将李球、马谦,而避免吴国国主反而被自己的反对势力掌控……倒也是因为宋齐丘事先谏言能够掌控住国君,才是主公立足于朝堂最大的倚仗,所以更是疏忽不得,所以除了宫禁军旅之外,也须另外调遣听命于徐温的兵马于国都附近屯戎,以应对任何突发状况。
  而徐温瞧着宋齐丘行至自己面前,也立刻吩咐道:
  “袭杀了李遇容易,可刘威、陶雅、李简等宿将各自拥兵一方,知我已对李遇下手,想必也不肯罢休……我说引起宫禁军旅哗变,而挟制国君的李球、马谦乃是受李遇暗中致使,挟君掌权,已犯谋反大罪,所以我也只得出手将其袭杀……他们多半也不会信。
  可是刘威等人信也好,不信也罢,我必须要做个交代,也要试探他们的反应。总之谁要为李遇出头,而势必要与我为敌,还须尽快着手准备出兵讨伐,先灭一路,而震慑其他将领,以此杀鸡儆猴!
  但眼下还不可太过声张,以国主的名义下诏宣达李遇的罪状,以及发往刘威、陶雅、李简的文书又当如何写,便由你来斟酌考量。”
  宋齐丘听了,也立刻恭身称是,继而又谏言道:
  “主公不得已只能设宴诛杀李遇,不能再任由他怂恿朝臣,而议定弹劾主公的罪责……虽是势在必为,可刘威等人,先前本来便与李遇互通声息,意欲节制主公,不久后想必也会招聚兵马,而要与主公为敌。
  只怕战事终究难以避免……而若要震慑镇守各地的将领顺服,宣州治下各部军旅,也必须完全由主公掌控。那也不止是李遇与其心腹,其他不肯为主公效力的军将,也须尽早除了,否则也唯恐日后生变……”
  “我自然晓得,既然已把事做绝,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
  徐温沉声说着,本来他最须担心的,应是那东汉末年名将周瑜后世子孙,勇冠三军,无论战功还是威望现在于吴国也是屈指可数的猛将周本。
  可是周本出征打仗虽然无比生猛,对于吴国内部权力的纷争却并不上心。他为人纯朴,礼敬儒士,闲暇时乐善好施,就爱招聚知交喝酒豪饮……除了军中事宜,他从来都不愿插手涉足朝堂政务。
  而且周本对吴国杨家虽然忠贞不二,他最初从军,是投到奉唐廷旨意接管宣州的池州刺史赵锽帐下,知道杨行密拓张疆土,攻克宣州,周本才被招抚收服,所以他与刘威、李遇、陶雅、李简……这些最早投从杨行密打天下的宿将经历不同,彼此的关系也算不上如何亲近。
  更为关键的是,上一代吴王杨渥大肆打压迫害功勋宿臣,也让周本倍感寒心齿冷,现在也更不愿意掺乎进吴国朝堂权力的纷争……对于他而言,只要追随主公杨行密打下的江山社稷还在,而坐在吴国王位上的君主还姓杨,这就没有触及周本的底线,所以无论是谁掌控朝政大权,他只管为国出征奋战,其他的事,他不想管,也懒得干涉……
  徐温寻思现在还能稳住周本那员宿将,自己也总不能将吴国能打的将领都给得罪遍了……而时逢当年于镇南军割据一方,而杨行密吞并赣地诸州之时,也只得顺服降从的豪强危倡仔于信州再度引兵作乱,周本再度兴兵前去征讨,也无法干涉国都宣城军事指挥权的争夺。
  顾忌与周本那一方的武将彻底撕破脸皮,可徐温心说必定要完全掌控已宣州为中心的军队,才有与刘威、陶雅等本国军阀对持的实力……那么宣城这边还有个人,也是势必要杀的,他遂又沉声念道:
  “要完全掌控宣州等地军旅……则还有那个米志诚,也务必要把他给除了!”


第835章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纨绔就是纨绔
  吴军大将米志诚,以骁勇而闻名天下,控弦骑射,更是在吴军中被推为翘楚。可按史载线的轨迹,朱瑾怒斩徐温长子徐知训,随后被围困住而只得自刎,米志诚当时也引十余骑急奔出巡,不过却看似要有为朱瑾出头的架势。
  所以米志诚与徐温之间的关系,本来也绝对说不上和睦亲善。而徐温无论是按史载疑其助瑾,还是如今要肃清宣州下辖所有有可能与自己作对的将领,对于米志诚的态度,都会是“必欲杀之”。
  毕竟前段时期与李遇在宣城彼此节制对持,徐温也十分留意还有哪些京官朝臣、统兵军将会对自己不满……经心腹打探,也得知米志诚对于他徐温先前与张颢合谋弑主,随后又挟制国君,致使杨氏大权旁落的行径不但颇有微词,而且与李遇之间的来往也较为频繁……
  可如今徐温麾下,却没有智囊严可求为他权衡形势,要贸然对米志诚下手,也很容易引起对方的警觉。所以按正史严可求为徐温出谋划策,以大捷召将官入贺的名义,趁着米志诚疏忽大意,大批埋伏的甲士突然杀出,才将其一举擒杀。
  按说米志诚为吴国立下赫赫战功,也从来没有过谋反的意图。只不过徐温要排除吴国内部有可能会与自己为敌的隐患,米志诚遂中伏被诱杀,死得也的确十分冤枉。
  只不过徐温奸诈多疑,固然也有心机城府,可这次于衙署设下鸿门宴袭杀对头李遇,又要迅速接掌宣州下辖诸支军旅的指挥权。行事仓促,他毕竟也不似如今却官居魏朝长安西京留守的严可求那般心思缜密,所以行动虽然十分迅速,期间也难免会出现些纰漏……
  宣城北隅,一处距离城门不远,而坐落于北交民巷附近的府邸周围。忽然有大队的军卒从三个方向包抄过去,也登时引得街上闲逛游走的百姓,与摆摊叫卖的商贾一阵鸡飞狗跳。
  官兵挥舞着明晃晃的兵刃大声威吓叱骂,有些平民来不及回避,便当即要挨刀背、枪杆一通毒打……又有几处摊子被粗暴的掀翻,各式商货散落得满地都是。大批百姓哀哭奔走、鬼哭狼嚎,惊得周围民巷内安住的百姓出来一探究竟,结果撞见那些各个如狼似虎的军卒,又是哀声阵阵、惊呼连连,几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以及就在附近耍乐的孩童都嚎啕大哭起来……
  这还没冲入米志诚的府邸,在周围便已闹出极大的动静。官邸那边,也有仆役赶忙出来观望,眼见几队军卒杀气腾腾的朝着这边包围过来……这也分明是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看这阵仗就是要针对自家主人,门前仆役,便立刻又冲回府内,去向米志诚示警去了。
  所以刚有一队凶神恶煞的兵卒横冲直撞过去,扑倒米志诚府邸前面,冲入大门,可未过片刻的功夫,伴随着几声箭啸声响,那些扑入官邸的军健登时惊呼高喊,甚至还有几人跌跌撞撞的又逃出大门……而官邸当中,也有人大声忿怒道:
  “我米志诚为国尽忠竭力,何罪之有,却要来拿我性命?朝中争权夺势,我也不过是武职军将,不曾得罪了哪个高官显要,却为何又要戕害忠良!?”
  又不过片刻的功夫,米志诚便驱使着匹骏马,一跃冲出大门,也当即骇得逼到门前的兵卒惊呼起来,又连连后退十几步。
  虽然来不及披甲,可米志诚绰弓在手,背着箭壶,而马鞍一侧得胜钩上挂着长枪,另一侧撒袋箭囊中满满当当塞着密麻麻的羽箭。他双眉倒竖、怒目环视,眼见大批兵卒将自己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
  而且方才撞入府中的军健当中,便有人大声叫嚣要尽快拿住正主受死……还好自家府邸仆役示警得及时,米志诚立刻备马,带上善使的兵器,否则将徒手面对大批冲杀进来的军健,真是连自己怎么死的都闹不清楚……
  府邸内又有十几个家丁,也手执军械冲出门来,与周围大批军健形成对持之势。而米志诚又惊又怒,却也仍闹不清楚自己到底犯了什么罪责,又怎会招致朝堂非要派兵前来擒杀他这个开国功臣。
  “米志诚,你这厮好大的狗胆!倒还要反抗?”
  忽然米志诚又听见有人高声叫骂,他循声望去,就见层层叠叠的兵卒后面,有个人一身华丽盔甲扮相,朝着自己这边瞪视过来,却摆出副嚣张跋扈、不可一世的嘴脸。米志诚也记得那人面目可憎的模样,他却正是徐温的亲生长子徐知训。
  毕竟徐知训再是不济,致使徐温大感头疼……可他毕竟是自己的嫡长子,而义子徐知诰能力出众、任劳任怨,固然也理当重用,可是两相比较,亲生的子嗣徐知训年纪最长,也唯有他辅佐自己,在吴国军中担任要职。
  所以该用还是要用,徐知训再是混账,徐温也仍处心积虑的要栽培这个长子,起码还是要让他分担一部分事宜,不能打发他闲赋在家中做个废物……否则也只会义儿徐知诰一人,会将自己一众亲生子嗣都压制得死死的,那当然也是徐温不愿看到的。
  原来是徐知训你这二世祖!不过是仗着你老子徐温的势要骄横跋扈,平素纵情声乐、沉迷酒色,更不识军务,于国未立寸功。前些时日,更是与宫禁宿卫军哗变时抛下国君狼狈奔逃,而颜面扫地,成了满朝文武的笑柄。我若是你,便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也再抬不起头来做人……朝堂还正当严惩你的大罪,不窝在家里忏悔罪责,却又出来抛头露面,还对我这个勋臣宿将如此无礼!
  米志诚对徐知训极为鄙夷,一见是他引兵前来意图迫害自己,也更是心头火起。但是米志诚也立刻意识到,徐知训敢公然前来发难,多半是由他老子徐温指使……若有所觉,这也更让米志诚感受到更大的危机已经降临……
  心中虽然惊呼大事不好,可米志诚在这等处境下,尚还顾忌与徐温要彻底闹到不死不休的地步……所以他强忍怒气,而向徐知训高声问道:
  “大公子,末将当真是不明白自己犯了什么罪责,要惊动你率兵前来缉拿……又是否有国君谕令?这其中难道有什么误会?”
  “误会?去你娘的误会!死到临头,却还那么多废话!”
  徐知训闻言,却更是肆无忌惮的破口大骂起来。先前因宫禁哗变出逃,他便被徐温劈头盖脸的一通臭骂,还挨了几记响亮的掌掴,却还感觉自己是受了天大的委屈……满腔怒意,也正要找个机会发泄,正好自己的老子要擒杀米志诚,徐知训心想弄死这个素有威望的勋将,先前丢人现眼的事便翻篇过去,自己也算是吴国军中立威了!
  而徐知训又太过狂傲,国君杨隆演未曾放在眼里,按正史线甚至敢去抢性情凶暴、勇冠三军的朱瑾名马、家妓……所以这次奉父命前来袭杀米志诚,在他看来,自然也如杀一条狗那般的容易。
  所以徐知训怒气冲冲、杀气腾腾的前来,只喝令麾下部众包围府邸,只顾冲杀进去……也根本未曾想过先行关闭城门,再隐蔽声息悄然杀入米志诚的府邸。而听对方质问,徐知训更是无比嚣张的大骂道:
  “那小儿乳臭未干、胎发犹存,毛都还没长齐,又算是个什么东西,他下的谕令,还能唬得了谁!怪就怪你这贱汉,未曾对我阿爹俯首帖耳,就是该杀!
  李遇那驴鸟,如今也被宰了。哪个又说是要来缉拿你?我阿爹说你有可能日后为患,你便是该死的杀才!你这沙陀狄夷汉,还敢抗命不成?”


第836章 我绝无意谋反,你们却非逼我叛变!
  徐知训狂妄辱骂的言语入耳,米志诚神色立变,胸膛也似快被气炸了!
  他也彻底听明白了,徐温之所以要痛下杀手,也只是因为疑虑自己以后有可能会与其作对。而徐知训这个养尊处优、张狂跋扈的官宦子弟,也完全没有把吴国功勋宿将放在眼里,嚣张放话说要弄死自己,就好似是踩死一只虫子那般的容易!
  而且听徐知训又说及同为先主杨行密麾下三十六英雄的李遇,如今也已被袭杀身死……这也说明徐温已毫不顾忌要把事做绝,只要被他认为是威胁的,就算是旧日同僚袍泽,也会毫不留情的赶尽杀绝!
  既然对方必定要害死自己,也再无半点斡旋的余地。米志诚咬牙切齿,也发了狠心,再恶狠狠的朝着徐知训瞪视过去,眼中满满的尽是怒火与仇恨。你这纨绔小儿,实在是忒过可恶了!我为先主出生入死,屡立战功,得同袍敬重、受将士推崇,哪个又敢骂我是沙陀狄夷汉?
  也实在是辱我太甚,我辈宿将历经战阵,方才争取到眼下这般的官身荣禄,你也只是因徐温弄权,子凭父贵,便作威作福。如此目中无人,就凭你,也配取我性命?我先宰了你!
  一支羽箭,被米志诚迅速从箭袋中抽出,已搭在了弦上。单只是这个动作,便引起周围将兵一阵惊呼。徐知训再是猖狂,好歹他也知道米志诚论射术冠绝于吴国军中,便疾声喝令早做安排的几名亲随挡在面前,架起备置好的盾橹,犹如一道墙壁立刻挡在徐知训的面前。
  凄厉的破风声骤起,就在徐知训面前架起盾橹的那一刹那,米志诚射出的利箭,便呼啸着化作一点寒芒。“嗵!”的一声闷响,挡在徐知训面前的亲随陡感臂膀剧震,利箭钉穿了以硬木材质打造的大盾,簇尖锋芒从另一侧透出,距离那个面色惊骇的亲随面门也不过几寸的距离……
  方才神情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