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292章

唐末大军阀-第292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古人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张承奉继任归义军节度使,如今却自称白衣天子,金山国圣文神武帝,却将为河西汉家百姓招致来灭顶之灾!他以为治下又多有汉儿,朕便当义不容辞的出兵救他?无端征讨与其为敌的诸族各部,难道就为了成就那张承奉自立称帝的野心?
  你说为了保河西汉儿先人遗业,便央请朕施以援手。然而方今中原局势,想必你也大概了解。唐末诸藩割据,再到如今诸国对持,乱世时节,汉人杀汉人便杀得少了?本来河西诸族各方势力犬牙交错,彼此征战不休,如此兵戈扰攘、战祸连绵,各族百姓俱受其苦……却是张承奉贸然称帝,又意欲向周边的诸方政权开战,然而实力不济,便是把瓜、沙二州汉民往火坑里推!朕如若没有打到河、甘之地,他又能倚仗谁去?这还是看在张承奉是郡国公子孙的份上,朕才劝诫他一番,否则哪里还容得他裂土称帝?”
  李天衢侃侃而谈一番言语下来,也听得曹仁贵当即愣怔住了。他这才意识到,魏朝皇帝可不止是因张承奉贸然称帝而恼怒,也更是考虑到了聚集于瓜州、沙州的汉民百姓生计。
  也的确如李天衢所言,本来归义军治下仅存的沙、瓜二州与甘州回鹘相安无事。结果张承奉自称天子之后,甚至还曾放话称势必要“东取河兰广武城,西扫天山瀚海军,北定燕然阴山道,南尽戎羌川藏平”……而用武力征服的方式陆续夺回归义军丧失的领地……
  然而即便事成,张承奉也并不打算回归中土,这也就导致不但中原王朝容不下他,还到处树敌结仇,招致来甘州回鹘等势力的猛攻。本来以他的实力而言,倚靠他祖父在河西的威望左右逢源、猥琐发展才是立足之本。却枉自招惹强敌,这不正是给治下百姓招来灾祸?
  曹仁贵低头沉思,对于李天衢所言也深以为然,心中更是感慨念道:
  枉然称帝称王,也不过是自取其祸罢了,的确是张承奉太过鲁莽……我归义军今时不比往日,以往便只得在夹缝中求生存,而今既然中原王朝已能介入河西诸州……归附任凭魏朝驱策,而震慑周边诸族各部,的确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第640章 扶植、拉拢、分化、威慑……兼并河西方略
  即便看不清楚曹仁贵脸上神色,李天衢也大概能确定他会倾向以魏朝为靠山。而且即便也会成为坐镇一方的藩镇节度,曹仁贵也能拎得清如今时局,不会因个人野心而与中原王朝对立。
  毕竟按史载线走下去,曹仁贵审时度势,不但有能力迅速收拾清张承奉留下的烂摊子,与甘州回鹘反而相处的愈发融洽。并采取和亲联姻政策,娶了回鹘圣天公主,又将两个女儿嫁于回鹘、于阗为妻,还迅速巩固内部统治……他若做了瓜、沙二州之主,也将立刻取消国号,恢复归义军藩镇的身份,而后也会一直贯彻一个立场:
  哪方雄主,会是中原王朝正朔,谁便是我的主公。
  便如张承奉把朱温得罪得狠了,甘州回鹘兴师讨伐西汉金山国,实则背后也有梁国在煽风点火。等到曹仁贵上位,他也致力于挽回彼此的关系,按正史线还要遣使千里迢迢的赶赴汴梁,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还极力颂赞“大梁帝主,永治乾坤,愿照边陲,恩加无滞”……直至后唐灭梁,曹仁贵对五代更迭的中原王朝态度也是一如既往。
  而如今则是由魏朝灭了梁国,还与河西诸方势力做了邻居……李天衢自然也能断定曹仁贵必定会生出回归中土政权,认中原王朝为主的心思。
  再待李天衢向曹仁贵问及如今西汉金山国内部形势,他果然也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娓娓道来。现在掌控仅剩瓜、沙二州归义军故地的割据政权,主要还是由张、曹、索、李……等汉人豪族为主体,而除此之外,还有肃州龙家也忍受张义潮余威的影响,与西汉金山国来往密切,至少目前而言,还可以说是一个鼻孔出气。
  李天衢知道肃州龙家,本是西域的古老民族的焉耆人出身,迁徙到了河西之后,世代君主都是龙姓,本来由张义潮管辖之时,主要负责归义军牧养官马群与其他畜牧事宜,据闻其族民“其人轻锐,健斗战”,实则在原属归义军治下的伊州,以及魏朝已经掌控的甘州,亦有焉耆部族的分布。
  只不过,眼下肃州龙家虽然支持西汉金山国……按正史线走下去,甘州回鹘的大军最终会杀入沙州,张承奉不但无力抵抗,早已民怨沸腾的沙州百姓甚至也联名上书请和。
  好歹回鹘可汗看在以往都在归义军治下的份上,也没打算赶尽杀绝,遂签城下之盟,张承奉不得已而奉甘州回鹘可汗为父,去帝号为敦煌王称子。龙家眼见张承奉被打得认怂管人家叫爸爸,后来也与其划清了界线,而做为肃州独立的割据政权,不再受归义军的印象。
  可起码眼下而言,张承奉也曾发兵击败过鄯善人的璨微部族,与邻近葱岭的于阗国来往较为密切。所以按李天衢想来,如若归义军故地瓜、沙二州完全肯听命于魏朝,那么要招抚肃州龙家与于阗国,过程想必也会顺利很多。
  本来沙州汉人政权、甘州回鹘可汗、以及肃州龙家、凉州温末等瓜分河西诸州的各方割据政权,彼此间虽然也会爆发战端,但更多的时候是在维持一众相互对持的局面,不会把事做绝,相互来往的也较为频繁。若有强大的外来威胁,他们也极有可能一致对外。
  再加上周边还有六谷吐蕃、党项八部……还有晋王李存勖也在时刻紧盯着魏朝又会如何对待散布于河西、陇右的诸方势力。所在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李天衢自知也不可对其中任何一方出手。
  可是如果能争取来统治沙、瓜二州的归义军汉人豪族世家,以及肃州龙家死心塌地的归附,再加上魏朝拿下的河州与兰州,便已掌控住原属归义军治下的近半数军州。
  而凉州温末现在的首领虽然是吐蕃人杜论悉加,但是如今治下诸族混居,按正史线后唐时节还曾由汉人孙超掌控,向中原王朝上表称臣,而被册封为凉州刺史兼河西节度使……那么现在也不是没有可能通过暗中扶植的手段,而完全掌控住凉州。
  那么如果一切顺利,归义军治下,刨除其余势单力薄而不足为虑的散落部族之外,也就只剩下甘州回鹘这一方割据政权了。
  到了那个时候,哪怕仍旧不免要动用武力,可是河西诸方林立的局势也已彻底被打破。在保留甘州回鹘一部分自治权力的同时,倘若能尽快迫使可汗接受归附臣服,而不再作为一方独立的政权,如此经过拉拢、分化、扶植、威慑……等手段,那么归义军十一州之地,几乎也将尽为魏朝所有,李存勖即便想趁机拉拢帮手,也是为时晚矣。
  这便是李天衢谋划逐步兼并河西诸地的方略,而如今在归义军故地也很有话语权的曹仁贵,自然将会是这个计划的关键人物。看来对方明显也已倾向于向魏朝称臣,所以即便尚还没有请示张承奉是否能答应去帝号的条件,曹仁贵对李天衢的态度,也与久在魏朝效力的臣子也没有什么分别……
  “方今河西,甘州回鹘渐强,而归义军故地反而陷于诸族各部强邻窥伺当中,张承奉却又要招惹祸端……可是朕观曹将军能审时度势,河西汉民又能否如归义军鼎盛时节那般安居乐业,也须你尽心竭力才是。
  而汉儿以外,朕也想与诸族各部图和睦共存,只不过……河西、陇右既然是当年大唐疆土,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无论回鹘、吐蕃、党项、焉耆、鄯善……也都应顺从中原正朔治理。以后又当如何与河西诸方势力周旋,曹将军自然也少不了要为朕分忧。”
  返回沙州向张承奉奉命前夕,李天衢便又对曹仁贵话中带话的说罢。而曹仁贵听了心思一动,以他的心机,当然也听出魏国帝君不止对自己极为看重。看来魏朝以后……也终究还是会对甘州回鹘、凉州温末等势力有所动作。
  毕竟也是有能力迅速改善与周边诸方势力的关系,曹仁贵深知奉中原正朔,才能利用旧朝唐廷、方今新朝对西北各族的影响,而重新树立起归义军在河西诸地的领导地位。而他沉稳内敛,脸上也丝毫没有流露出分毫狂喜之色,而是诚惶诚恐的向李天衢表态必不辜负陛下重托,便拜别而去了……
  西汉金山国的使臣回去了,然而又是数日过后。它的死对头甘州回鹘,却也已遣使抵至长安,请求觐见魏朝帝君。
  李天衢闻报后也不由一乐,心想见了那曹仁贵之后,如何进取河西,我这才刚想出个眉目……不过张承奉起先派来前来的目的,是想利用魏朝对付甘州回鹘。如今这甘州回鹘便也凑了过来,是不是也在盘算着探明我朝对归义军的态度?


第641章 我要保的人,他若听话,你便动不得
  甘州回鹘,是回鹘人因亡国而迁徙后集中聚居所形成的势力。人数也远比散落于河西、陇右的其他同族部落更多。毕竟早先便有铁勒九姓中融入回鹘的大唐名将契苾何力,因为唐廷立下赫赫战功,而携族人契苾部六千余户被安置在河西甘、凉二州。
  而后甘州回鹘经历吐蕃、张义潮管辖,于唐末时节在河西之地强势崛起,如今治下人丁已达三十余万,实力也的确不可小觑。不过根据李天衢的了解,甘州回鹘眼下虽然在河西地界实力最强,但是对于中原王朝态度非但并不强硬,亲近示好也是十分的殷勤。
  当年唐昭宗李晔被李茂贞所掳之时,甘州回鹘便曾主动请奏发兵勤王救驾。
  只是彼时翰林学士韩偓考虑到当初回鹘奏请改名前的回纥大军,助唐廷平定安史之乱时亦曾沿途于市井村坊剽掠,入府库搜刮财帛的往事……便曾谏言“戎狄兽心,不可倚信。彼见国家人物华靡,而城邑荒残,甲兵凋弊,必有轻中国之心,启其贪婪”……而促使李晔打消了应允回鹘发兵救援的请求。
  然而甘州回鹘之后的确积极加深与中原王朝的关系,可汗自认要矮上正朔皇朝的帝君一头。不但贡使往来十分频繁,一直到了宋朝时节,还积极响应与宋廷建立针对党项人的讨夏联盟,只是又被当时要维持三足鼎立局面的辽国大军奇袭,不得已在此迁徙。而后时过境迁,族民于祁连山地带定居以后,而逐渐演化成后世中华少数民族中的裕固族。
  不过甘州回鹘即便对魏朝会放低姿态,再是恭谦,当时有一件事彼此见还存在着无法调和的分歧:
  甘州回鹘只会名义上称臣,但不会接受中原王朝委派的官员管控。可李天衢想的是即便会予以一定自治权,但或早或晚,河西甘州,必须要处于中央政权的直辖统治之下。
  所以现在打交道,即便表面上一团和气,李天衢自知以后只怕还是要与甘州回鹘打上几仗。毕竟独立世袭统治一方土地的权力,没有哪个君主会轻易放弃的。
  而如今的甘州回鹘可汗名为药罗葛仁美,本来也属于回纥内九姓中的大族之一。大殿当中,李天衢眼见他所派来的使臣伏帝翰头戴尖顶高冠,组缨系颔,生着圆领窄袖锦袍,上綉织金丝的团花,腰束帛带及躞蹀带的扮相,也是典型的回鹘贵人扮相。
  虽然也是一路风尘仆仆而来,但是伏帝翰身上已经收拾得一尘不染。虽然态度恭谦,举止也极是从容,神情飘逸。瞧他那股气度,看来也时常做为使臣为药罗葛仁美可汗奔走交涉。而伏帝翰恭敬施礼,旋即便禀奏道:
  “尊贵的天朝陛下在上,鄙国可汗也久闻您的英武事迹,也情愿上表俯首,尊陛下为主。而依当年我朝与唐廷来往互市,鄙国也仍奏请以药材、香料、宝玉等特产,与中原丝绸、服饰、金银器皿互通有无,互惠互利。并向天朝朝贡战马,以表打鄙国对陛下的尊崇敬意。而我甘州回鹘,也永为大魏的臣属伙伴。”
  听那伏帝翰汉话说的虽带着些口音,可是倒也十分的流利,完全能让人听明白他所言何意。李天衢心想这倒也是,当初回纥奏请唐廷,取“迅捷如鹘然”之意,而将中土对他们民族的称呼改为回鹘……所以寻常回鹘的达官贵人,普遍能说汉话、能识汉字也不稀奇。
  何况甘州回鹘迁徙至河西甘州发展壮大,不但与汉人混居,当年更是属于受归义军节度使张义潮管辖的割据势力,何况还要频频向中原王朝示好,派出来的使臣自然也都精通汉话。
  只不过……这伏帝翰传达甘州回鹘可汗药罗葛仁美的言语,表态愿永为大魏的臣属伙伴,这话说的可就有些模棱两可了……一方面说是魏朝臣属,另一方面又以伙伴的身份自居。李天衢当然也能听出回鹘汗药罗葛仁美的用意所在:
  即便魏朝疆域拓张至河西地界,我甘州回鹘明面上固然会表示臣服,上贡要钱、要粮、要马,还是战时出兵协同,我们也都会答应……只不过河西甘州这片地,还有要由我回鹘族人做主,原属归义军治下掌控诸方势力间的格局……陛下您也不会打算干涉吧?
  “朕接见甘州来使,近些时日也思量与河西诸部互市交易,拟定关检市场,与贵部乃至河西诸方势力相互受惠,而贵部愿意臣服于我朝,纳贡协作,朕也甚是欣喜。
  朕之前便曾想过,除官营互贸外,欲在河西择选地点,设立专门商市,诸方商贾则纳尚税、交牙钱,并安排另设专官、主掌稽查货物,兜揽承交,征收商税事宜,谓之榷场。当然个中细节,还须与贵部详议敲定才是……”
  李天衢心说甘州回鹘那边,很明显也在试探我对河西诸方势力的态度。遂先是侃侃而谈,听得伏帝翰先是眼睛一亮,也正要仔细聆听。然而李天衢说了一阵,忽的却又道:
  “只是诸国互市来往,也须时局稳定才是。朕却听闻,这几年来甘州回鹘与西汉金山国连番杀伐,致使各地凋零破散、生灵涂炭……如此兵戈扰攘,又如何安稳互贸互市?而甘州回鹘,却又为何兴兵攻打那西汉金山国呢?”
  伏帝翰闻言面色立变,心中迅速寻思一番,他也立刻禀说道:
  “陛下明鉴,非是鄙邦无端冒犯。既然张承奉自称为白衣天子,立西汉金山国,已然僭位自立,先前便不肯奉唐室为正朔。我甘州回鹘,当年虽蒙张义潮张节帅恩许,于河西甘州安居扎根、世族繁衍,本来感恩戴德,也不愿侵犯他后世子孙,与昔日归义军故地治所……
  但是张承奉悖逆狂妄,意在攻打河西诸方势力,非是我甘州回鹘要主动招惹他,为靖土安民,也自当出兵讨伐!而张承奉既然已不承认自己乃是受唐廷册封的归义军节度使,不肯臣服于中原正朔,而以西汉金山国的皇帝自居,如此也并未奉上国为主……想必陛下……也不必保他那逾越僭位的罪臣吧?”
  “你说的,倒也在理,只不过……”
  李天衢悠声说着,继而把眼朝着伏帝翰凝视过去,又慢条斯理的说道:
  “只不过张承奉虽然自立为帝,但也先行遣使前来觐见,上表愿意臣服于我朝……朕也愿与贵部修好,可是如今甘州回鹘,却与西汉金山国交战杀伐,朕又当如何处置?”


第642章 这场战争还要死多少人,终究由你而定
  伏帝翰听了愣怔片刻,也立刻想到先前西汉金山国虽然不敌甘州回鹘势大,可是先前也曾出兵击败鄯善人的璨微部落,夺取屯城、石城、新城等地。
  如此不但使得沙州与于阗国之间道路通达,也能迂回绕过甘州的势力范围,先行前来向身处于长安的魏朝帝君示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