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191章

唐末大军阀-第191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明公将失去的,是统掌一方的权势,却也能取信于魏帝,而不至因猜忌而招致来杀身之祸。如淄青军王师范,年纪轻轻便被赐封为中书侍郎,于朝堂掌握权柄,也全因当初他献淄青军全境疆土,遂得受魏帝器重。趁着明公如今尚据襄、随、房、郢几州之地,有些抉择,也需要尽早做了……”
  梁震的意思说的很明白,若要投降,则越快越好。趁着现在还掌控几处军州的时候主动归降,相较于李天衢挥军杀至襄州,兵临城下时才服软归从,所能受到的待遇当然要好上太多。
  更何况,以高季昌的见识他也能想得清楚,真要是到了敌军杀到家门口的份上,李天衢也未必会接受请降,我就差临门一脚便能把你灭了,那何必再多此一举?本来是要让其他割据势力看清楚,降的越早、待遇越好,可是顽抗到底才不得已降从,那倒是应该杀鸡儆猴了。
  高季昌矗立片刻,忽的苦笑一声。本来他还心想如今以自己的实力,如果自封为王,那无疑是要狂拉仇恨。而李天衢也要收买人心,那我便拿山南东道为价码,跟他讨个王爵做做,届时也有倚仗。
  再不济,您封我做个永镇山南东道的节度使也成啊,咱还是一如既往,关起门来做土皇帝,不过就是名分上换个主子罢了。以后处于时局发展的考量,你李天衢也未尝不会封我为自据一方的国王,到时候咱们再慢慢细聊。
  结果李天衢却是要做一锤子买卖,不会拉回扯皮的讨价还价,山南东道的兵权与地盘,你到底交不交?不交就打,高季昌以往奸滑泼皮的路数也完全不起作用。他倒是舍不得献地交权,可问题是打也打不过啊。
  去他娘的,罢了……老子当年于陕州做泼皮勾当,而后颠沛流离,辗转投到汴州李三郎府中为奴,如今却有机缘做得统掌一方的封疆大吏。如今就算不能自据一方,若当真还能享得高官厚禄,也是这辈子的造化了……
  高季昌心中念罢,脸上倒露出一抹痞笑,他注目向梁震,却忽的说道:
  “嘿嘿……我知道先生极力要促成降于李天衢,既是为我的处境设想,却也未尝不是没有私心。我若是肯交出兵权、献出山南东道也要促成归降一事,对于先生而言,也是达偿所愿了吧?”
  本来神情淡然的梁震闻言面色不由一变,他错愕的朝着高季昌望去,却见他仍是嬉皮笑脸的模样,继而又道:
  “我当然清楚,先生深恨朱温篡唐乱常,本来不愿为梁国效力,而我也不过是个家奴出身,先生是清高的人,若不用些手段,也决计不可能为我所用。
  而高某本来是个粗人,以往做泼皮行当,什么圣人的道理也不懂得。当年在乡里却听过恶狗怕蛮棍、好女怕缠郎这句话甚是有理。我本来权掌一方,也需要有先生这等能人辅佐,所以也只有强扭着将您留下,处好交情,就指望先生回心转意,肯安心为我出谋划策。
  不过事到如今,我若降从于李天衢,交出山南东道,先生也就不必再以布衣宾客的身份屈居幕府当中。梁国的官,先生不肯做,想必李天衢若赏识您,应该便肯受职再度入仕了吧?往日多蒙您提议谏策,助高某受益实多,以先生高才,以后仕途前程更是不可限量,到时候……恐怕须您多加关照了。”
  梁震怔怔的听罢,虽然高季昌那句好女怕缠郎听着十分别扭,可他仔细一想,凭良心讲这些年下来,高季昌待自己也的确不薄。
  而高季昌也清楚他若是献地交兵,完全任由李天衢调任安顿,那么梁震与他也就不会再是君臣关系。以后做了同僚,以梁震的才干应该更能得受重用,是以便把话挑明讲,到时都成了李天衢治下的臣子,凭咱们先前的交情,可还要彼此照应。
  梁震很快便体会到高季昌话中意味,他脸上渐渐的也露出一抹笑意,旋即便朝着梁震躬身施礼,举止上反而也比先前恭谨了几分……
  次日,襄州便又派出使臣,赶赴邓州拜见王彦章、符存审等统兵主将,表说高季昌愿意献出山南东道,交出兵权,也不会带有任何条件。即日便将携家眷亲族、幕僚属臣一并赶赴汴京,参拜魏帝,而听候封官调任。


第417章 鄂岳,危;荆南,慌
  高季昌与倪可福、梁震等一众文武近臣还没到兵临城下,才不得不降的份上,而是尚在据几州之地的情况下选择归从,李天衢待他的确更为善待。待他们一行人来到汴京皇城觐见,便也吩咐光禄寺安排席宴款待。
  以后要归从效力的皇帝面前,高季昌虽然恭谨,可是李天衢看他言行举止,也会流露出几分狡猾巧诈。
  人性本来复杂,这高季昌若是做割据一方的国王,与宗主、邻邦相处都有几分无赖习气,在强大势力的夹缝间生存时,还有些行事风格,按后来的话说就是这人特别苟。而他的确又能礼贤下士、任用贤明,注重民生、善待百姓,也足以胜任治理一方的能臣身份。
  比起不少割据政权的国主,高季昌对外名声不好,对内大概也可以称得上是个明君,所以他才有能力做得史载中延续至五代最后一朝都已被代立的开国君主。李天衢心说高季昌如果有自知之明,不会再有割据自立的野心,那么赏以他高官厚禄,治理民生也能一展所长。
  毕竟高季昌这种人怎么用,还是要看他所效力的君主能力。当初被朱温提拔,这高季昌能从他义子府中的家奴身份,打拼争取到如今这般成就,也足以说明他的确有能力。
  可是被外派权掌一方,随着时局演变,朱温年迈、朱友珪弑父篡权、梁国国力衰退,高季昌便会趁机扯旗自立;后唐庄宗、明宗两代皇帝都因兵变而亡,高季昌当然也会游离于中央政权之外猥琐发育势力。当时如果有个镇得住他的君主,恩威并施,在节制其自治的权力同时,也能予以其荣华富贵,高季昌应该也能接受现在身份的转变。
  毕竟这厮狡猾,便也是个聪明人,他有野心,可是野心还没大到宁可自取灭亡也要称王称霸。该提防也固然要提防,但是高季昌若无背反的迹象,此人还是要厚待。
  而比起高季昌,让李天衢更为注意的,还有另一个人。
  “草民梁震,本无德行,却得陛下召见,有幸参拜圣颜,诚惶诚恐甚矣。又蒙陛下提携任用,草民亦是登高履危,然为报圣上洪恩,也唯有鞠躬尽瘁,效死竭力而已。”
  高季昌的首席智囊梁震也一并来到汴京,李天衢点名召见,也是顺理成章的要赐封他官位。而梁震入宫觐见,也立刻表态愿意接受魏朝的任命,李天衢自也安抚他道:
  “先生不必过谦,当初你于先朝官居工部侍郎,亦被赞说有大器之才。只是朱温祸乱唐廷朝纲,先生不愿同流合污,故而还纳官诰,离朝出走。朕知先生贤名,又怎会错失屈沉良才?也自当重用先生,而让你才尽其用。”
  李天衢和颜悦色的说着,心中则嘀咕着高季昌与梁震之间的关系也着实有趣。他本来看不起家奴出身的高季昌,更排斥朱温梁国,然而高季昌却偏偏好似个对清高的姑娘家死缠烂打的流氓小伙,嘴还挺甜,又会来事。
  而梁震嘴上不说,其实应该也被高季昌的诚意打动,便很傲娇的表示我就是不接受你的官职,始终以前朝进士自居,可还照样给就高季昌出谋划策……
  如果他们两个再以君臣的关系相处下去,梁震也会愈发的为高季昌的处境着想。后唐灭梁,高季昌遂避李存勖祖父李国昌名讳,而改名季兴,又在司空薰等谋臣的建议下打算入朝觐见,梁震便立刻站出身来反对,直言“唐有并呑天下之志,严兵守险,犹恐不自保,况数千里入觐乎?且大王梁室故将,安知彼不以仇敌相遇,行当为掳尔”……而后高季昌差点被扣押在洛阳,侥幸逃脱,也正如梁震所料;
  后唐又灭了前蜀,高季昌也意识到自己也将成为下一个要被兼吞的势力,又是梁震出言“唐主得蜀益骄,亡无日矣,安知不为我福”……不但准确的预测到李存勖有大难临头,他也已完全是站在南平国的立场上设想筹谋。
  身为高季昌麾下的首席智囊,梁震为南平国政权制定国策,治理内外事宜上居功至伟。而高季昌与高从诲父子两代南平国国君,又是被周边诸国骂作“高赖子”、“高无赖”的两代流氓国王,待梁震尽是格外信任,他也无疑是顶级水准的谋臣。
  出自如今时局的考量,也是为高季昌的处境打算,梁震力谏降从于李天衢。眼下已然事成,他也就不必再端着架子只在高季昌府中做个布衣宾客,而干脆的接受李天衢予以他黄门侍郎的官职。
  然而赐封为济西观察使,划出原天平军治下曹、郓、濮三州主管民政而不掌兵权,管辖州府又与京畿十分临近的高季昌得知之后,也不免碎碎念的埋怨道:
  这梁震,当年老子上杆子供着他许以高官厚禄,可他死活就是不肯,怎的魏帝赐封官爵,怎么答应的就如此痛快?这人比人,气死人呐……
  高季昌一众人既然赴汴京接受任命,山南东道余部军旅也尽被收编接受重整。襄州、随州、房州、郢州等地也开始着手调官分职,安抚黎民,整顿吏治,以推行魏国法令。
  然而高季昌已献地降服于李天衢,武昌军杜洪闻讯之后,顿时勃然大怒,咒骂其十八辈祖宗先人,痛斥那高赖子无耻可恨。是你被李天衢攻打,形势险急,而向我请求救兵支援,本着唇亡齿寒的道理,我出兵驰援,也已与李天衢麾下军旅正面厮杀过了……结果你他娘的直接降了?
  杜洪再是恶言咒骂也全然无用,王彦章、符存审、高思继、张归霸等南征大将经过休歇整顿,并安排暂时接管山南东道治下各州防务的部曲之后。磨刀霍霍,便已准备朝着杜洪所统掌的武昌军藩镇进军而去。毕竟高季昌降得早,我等奉旨南征的军旅,可还有大把的力气没使出来呢……
  兵锋直向武昌军,接下来的仗又当如何打,李天衢也不再过问。也全由王彦章、符存审、张归霸几路统军主将自行定夺便是。
  毕竟武昌军藩镇眼下的实力甚至还不及高季昌,按说过几年应该是南吴杨行密挥军前来兴师问罪,杜洪屡屡求援,还是在梁国掌控中原的情况下,杨行密麾下嫡系大将刘存打退梁军援兵,转手便灭了他武昌军,杜洪也被生擒活拿,再被送到杨行密面前砍了脑袋,就连朱温都带不动他。
  所以按南征的将领军队配置,要攻取外无援手的武昌军藩镇治下诸处军州,应该也会是十拿九稳。虽然有些不能理解,不过那杜洪这一方割据势力既然是朱温的铁杆拥簇,李天衢也遣使嘱咐王彦章等人,攻打杜洪的武昌军藩镇,不必似与高季昌那般一边打仗,一边尝试招降,除非他大开各处州府城门,武昌军将兵悉数卸甲弃械,若是派使者来要求谈判拖延时间,也不必理会,直接灭了便是。
  而高季昌这一降,山南东道全境也被划入李天衢治下领土,除了武昌军杜洪,还有另一方势力也与魏国直接相邻。数日后,便有内侍官来向李天衢禀告:
  “启禀陛下,荆南成汭,特遣掌书记李珽前来,拜请觐见。”


第418章 江陵成汭,是打?是留?
  这一番成汭又遣使前来,李天衢却不再亲自出面,而是由李振出面接待,先探探对方的口风。
  不过大概能预料到的是,成汭那边已经遭受蜀国王建的侵攻,北面随着高季昌举山南东道全境降从,他受到双方的军事威胁实在是太大,所以多半也是来求和称臣,争取李天衢这边不会大军犯境,否则面对魏、蜀两大国的威胁,他的地盘也已是岌岌可危。
  据荆南方面的战报,王建派出王宗寿为东征主将,发水陆七万军旅进攻成汭治下疆土。而那王宗寿聪颖谦谨,虽好弹琴奕棋、方术炼丹,行军打仗倒也有一手,算是王建麾下一百多名义子当中最有出息的几人之一。
  在王宗寿的统领下,蜀军接连攻克夔州、万州、忠州等后世属于重庆地界,这般时节先前则由成汭统掌的荆南军拿下的州府。气势汹汹,也直往荆南军藩镇中枢江陵沿江杀去。
  然而江陵以西近百里的长江水域上,王宗寿惊然发现对面水面上大量的舰船早已列开了阵势。但见舳舻相衔、旌旗蔽空,那般雄壮气象,也让蜀国水军瞧了也不禁相顾骇然……
  成汭大力发展水军,先后打造得号为“和州载”、“齐山”、“截海”、“劈浪”等规模如府第官署的巨舰,其余军舰两百余艘,小型战船更是不计其数,也统掌了水陆军近十万之众。蜀国前来进犯,这要是打起水战,却也正是成汭一方势力军旅所擅长的打法。
  几番交战,折损了不少水师。王宗寿不得已也只得退兵,虽然无法再继续侵攻吞并荆南军治下州府,不过拿下了夔、万、忠几州,也并非是一无所获。
  而成汭虽然打退了王宗寿的进攻,蜀国方面也仍是虎视眈眈,何况北面接邻的山南东道已尽为李天衢所取。成汭想必也是自知水军厉害,可陆上却绝对难以抗衡李天衢一方势力强大的军力。
  已经与荆南来使李珽交涉过一番,李振来到御书房,向李天衢禀说时,他眼中仍有几分狡诈之色:
  “陛下,臣先是以侍奉梁贼为名,威压叱喝那李挺一番,兼之我朝本就强势,与其计较争议时,成也能将荆南成汭拿捏得死死的。而李挺奉命前来谈判,果然是成汭忧虑慌惧,意图上表转而臣服于我朝,至于郡王爵禄、藩镇军政,他请求仍能一如既往,而对陛下称臣,却仍能维持自治的权力。”
  李天衢点了点头,悠声说道:
  “手握大权,便是食髓知味,那成汭也是历经凶险磨难,才拼得拿下荆南军藩镇这片疆土,已经执掌一方生杀大权,他果然不会轻易放弃关起门来自据称霸的权力。”
  李振却是冷哼一声,随即又道:
  “成汭想得倒美,又哪里有那等好事?他转而向陛下称臣,也不过是名分上换了个主子而已,若是接受他请降的要求,除了钱粮贡赋,荆南也不是我朝直辖掌控。
  何况南楚马殷,先前虽然与成汭都对朱温称臣,彼此却有旧隙。荆南军藩镇内还有雷彦威据澧、朗二州与成汭对持,如今外有蜀国王建大举兴兵攻讨。就算我军不出手,荆南也是腹背受敌,如今成汭要以我朝做强大的靠山,这却不是要占天大的便宜?”
  李天衢闻言微微一笑,说道:
  “本来谈判便是各为己方利益,漫天要价,坐地还钱,还要根据自身的底气据理力争,不止要达成个彼此认同的结果,有机会也要根据时势迫使对方就范,所以这也才能显出你的本事。
  不过那成汭励精图治,虽然曾臣服于朱温,这些年来对外不断试图扩张领地。他先前杀入巴东地界,从秦宗权余部常厚手中夺来夔州,便已然曾与蜀国王建交锋厮杀过,又夺云安榷盐,迫使自号武泰军节度使的王建肇西奔投靠蜀国,向东又觊觎杨行密、钟传治下疆土……比起高季昌,想必他也更不甘心交出荆南军藩镇而俯首称臣……”
  李振闻言略作寻思,随即又把身子往前凑了凑,问道:
  “那陛下的意思是……对那成汭是打?是留?难道还真要遂了他的意,容许他对我朝称臣,而得以自保?”
  听李振征询自己的意见,李天衢反而一时沉吟不语,他沉思考量着,开始根据成汭的生平事迹,而揣度其为人秉性……
  那成汭少时本为乡间无赖之徒,醉酒厮拼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