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大军阀-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后倍感诧异的,则是统领郓、濮、曹三州牙军前来接应张归霸的天平军节度使留后葛从周。他见过丁会,彼此攀谈一阵,放从张归霸所部同袍军旅以及丁会率领的归从兵马东行,又分拨部曲把守住藩镇治下各处道路要隘。
自此天平军与泰宁、徐泗互为倚仗,不似义成军那般领土多半被梁军、魏博军掌控的领土包围,朱温也就无法再趁着猝然发兵偷袭而占得先机。
“吾辈武人,择主而事,可叹末将愚钝,错投邪佞,不但蹉跎岁月,更恨曾助纣为虐帮衬朱全忠阴谋得逞!而末将生平志愿,非只是封土受爵,亦图身后能留个好名,而朱全忠倒施逆行,犯下弑逆大恶,也绝非末将值得投效的君主!
李节帅知睿英武、豁达待人,末将曾拜会得各处据地一方之主,便未有如节帅者。若蒙收录,方才称末将平生所愿,自此纵然鞍前马后、出生入死,亦无恨矣!”
与李天衢再度相会,丁会便立刻上前纳拜施礼,直表忠心。李天衢自然也是立刻上前搀扶,并回言道:
“我初见将军,便甚感意兴相投,今幸得将军肯来投从,我军亦是如虎添翼”。
这也终于算是达偿所愿,丁会也终于能安下心来。然而自从随着张归霸进入泰宁军地界,他便已惊喜的发现瑕丘城墙大军云集,甲仗整齐、旌旗林立,诸部牙兵部众队列整齐,汇聚成一座座大阵气壮如山,就连丁会这个久经沙场的将官,见了也不由变色动容……
原来这个自己情愿阵前倒戈、前来投从的主公早已做好了备战布署。而且李天衢随即便对丁会表明,晋王李克用、淄青王师范、皖地杨行密先前也都有使者往来,明确表态愿意一并举兵,共讨朱温。
甚至远在蜀地的王建,也已遣使臣前去知会,虽然眼下尚还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王建眼见有机可乘,也很有可能会兴兵攻打朱温的后方藩镇。
而且与朱温大战在即,李天衢方面新添的军旅,也不只是丁会这一路临阵归降的兵马。
自卢龙军蓟州口岸启程,出渤海,途径王师范统掌的淄青军治下登州海港,终于抵达密州板桥镇市舶司船坞……由李天衢派发海舶船只,接引北地四千锐骑,也已抵达己方所掌控的领土。
李克用为人痛快,他倒也还记得当初李天衢交出李存孝之时,所提出确信我会联合起兵共讨朱温,那又能否借出高思继等马军骁将助我军作战的请求。
只要你小子肯随我一起打朱温,那什么都好说。何况李克用还真就听取了郭崇韬的建议:高思继虽由我军任用,可留于燕云实难节制,倘若他当真不愿顺服,久后必成大患。而李天衢如果与我晋军誓师联手,共同讨伐朱全忠那国贼,不妨便调动高思继率领所部军马前去襄助李天衢。
如此一来高思继离了燕云之地,便无法因其在当地的威望而势倾一方,主公也不必因擅杀大将而遭人非议;
二来既然要与李天衢同仇敌忾,这也是还了他过往的一桩人情;
三来朱全忠是我晋军的切齿大恨,主公既曾说为除此贼,劳师动众,也是在所不惜。而卢龙军节度使刘仁恭不敢违抗主公旨意,那高思继又确有勇名,与其让其在北地闲赋,也莫不如给李天衢做个顺水人情,而多了分助力共讨朱全忠。
临了郭崇韬还向李克用补充了句:如此也可试探高思继如今的心思,他们兄弟几人到底在我晋军中挂职,倘若不肯奉令,则立杀之!以免除后患!而高思继倘若肯奉令率部南下,日后却仍不受节制的话……那就是他李天衢御下不力了,与我晋军又有何干?
李克用略一寻思,也的确是这个理。而高思继固然骁勇善战,可是李天衢却也知道,强势霸道的李克用爱惜将才,但是更护犊子,按史载只是因高思继只是依军法纠治惩处戍守卢龙军的河东部众,便激得他大怒而将高家兄弟几个尽数处死。所以向李克用以借将的名义要来高思继等几人,他也绝不会有半点不舍。
而且李天衢心里估计,李克用也未尝不是在想:呐,你小子的要求我也已经满足了,可不要再以为老子还欠你什么!
如此这般,自打确定李天衢也即将起兵,共发檄文以征讨朱温之时,李克用便立刻发一纸调令往卢龙军,强行征命高思继举家亲族,以及所以四千燕云骑军走海路南下赶赴泰宁军。而李天衢大军启程前夕,高思继一行人马,也已抵至兖州瑕丘,再度前来拜会。
只不过比起先前上前持重拘礼的态度,今番再度与李天衢会面,以高思继为首的几员将官脸却拉得老长。而高思继更是面带忿意,上前胡乱一施礼,便对李天衢沉声说道:
“末将听闻,是李节帅亲口向晋王要求,调令末将举家前来暂时为贵镇效力?嘿嘿……承蒙李节帅错爱,可是末将好歹自问堂堂一男儿,投军从戎、沙场搏命,效力于一方节度,也须当有始有终。
可是在节帅看来,只因您轻飘飘一句话,我等便要奉令在诸处藩镇之间调来转去,这却与走商贩卖的牛羊家畜又有何分别?”
第310章 你投奔我,才有前程,更能活命
我这费心劳神的,不也是为了救你的性命?
李天衢心下腹诽,不过倒也能够理解高思继会如此愤懑的因由。先前他客气归客气,但毕竟也没打算改换门庭认主子。结果李克用那边一发话,便得连家带口的南迁过来,就连刘仁恭似乎也认同他从故土迁居出去……高思继的身份本来就在河东军、卢龙军之间夹杂不清,结果还要供第三方势力使唤,更不征询他的意见,这搁谁谁乐意?
而李天衢脸上依然带着温和笑意,对神情郁郁的高思继回道:
“我素来敬重将军,又怎会存心轻慢?只是我的确有惜才之意,而将军得令前来襄助,晋王与刘节帅却又为何轻易应承的因由……高将军又可曾想过?”
高思继本来恼怒于李克用对自己全家颐指气使的态度,可是也意识到与河东军关系闹得越僵,自己的处境也就愈发凶险……至于被李克用扶植上位的节度使刘仁恭,他们两个本来都是隶属于卢龙军的牙将,而高氏一族在燕地素有威望,反而刘仁恭为当时在任的节度使李匡威所厌恶,如今他却统掌卢龙军,当然也会对卢龙军高家旧将极为猜疑忌惮。
所以名义上都要听从号令的两个君主,一个逼着他走,一个不想他留。高思继纵然不想来,却也不得不来。
如今听李天衢如此一问,高思继面色立变。他踌躇片刻,忽的惨然一笑:
“可叹高某与几个兄弟投身行伍,矢志建功立业,图个光耀门楣,却不得赏识重用,就只得如此转徒不定……”
李天衢闻言却摇了摇头,又道:
“我倒是以为,因为涉及先前卢龙军兵变易主,而高将军全家不得已身陷两难境地。河东晋王,雄主也,然而性情桀骜难犯,可将军亦是刚直,如此长久下去难免要发生冲突,而河东、燕云牙兵本来各不统属,毕竟晋王为君,将军为臣,君对臣的猜忌之心倘若日益加深,无法化解……高将军以为,久后您连同家小又会如何?
而卢龙军刘仁恭,本来素不受先前节度李匡威重用,将军却是卢龙军宿将。就算刘仁恭得晋王扶植继位,而高将军重返故地,这在刘仁恭,以及卢龙军旧部看来,这便已是功高震主。而将军家世受两方君主节制,一面被提防、一面受猜忌……如此下去,又岂是长久之计?”
李天衢循循善诱,高继思脸上神情也变得愈发凝重,眉宇间也不禁流露出忧虑惶然之色。而李天衢趁热打铁,继而说道:
“常言既说树挪死、人挪活,将军全家若是执着留于故地,休说此后恐怕也无进取功业的机缘,只怕……也会愈发凶险。而我若能得高将军襄助,如货至珍,又怎会轻慢相待?
而且坦诚布公,将军投从我军,境况也不必当初因卢龙军兵变易主之时,不得已受制于两方君主的处境,那么我对你也没有猜忌戒备的理由。如此看来,不但是我军需要将军鼎力相助,而依我看来,将军若想谋更远大前程,并照顾家小安生……这倒是我自作主张,还望将军勿怪了。”
话都说到了这份上,高思继闻言立刻又向李天衢施礼,而且行为举止比方才恭敬了许多:
“岂敢!听闻节帅……明公一席话,顿如拨云见日,末将方才莽撞冒犯,还望明公体谅!是末将家小,要倚仗明公垂恩关照,如此大恩,末将等兄弟几人,也必当效死竭力,以保明公恩德!”
既然忽悠过李克用都把你给送过来了,若不能说服得你高思继回心转意、甘心效命,那我这些年来陆续招募文武才干所打熬的嘴皮子功夫也就算是白练了……
李天衢心里嘀咕着又连忙上前扶起高思继,又是一通好言勉励安抚。而除了高思继以外,其他高思祥、高思纶、高思绪三个兄弟面面相觑一番,眼见自家兄长都已心甘情愿的为李天衢卖命了,他们对于这个先前不得已,也只能转投过来效力的主公态度也变得十分恭敬起来。
随后李天衢吩咐幕僚胥吏为高思继全家在城中择选府邸,又陆续见了前来参拜的高家亲族家眷,当中有个看来年纪大概也快到从军年龄的少年郎自保名头,恭谨施礼,李天衢嘴上也慰勉几句,心中则暗念道:
高思继之侄高行珪,按史载于他叔父辈尽为李克用所杀之后,部曲尽被刘仁恭收编,他便仕燕为骑将,而骁果出诸将之右,后来也降从了晋朝。只不过这小子虽然骁勇善战,为人不善治政,更是贪猥无度……而如今高思继等几兄弟不至因激怒得李克用忌惮而被诛杀,高行珪有几个叔父辈耳提面命的敲打,也不知以后他贪婪的性情会不会有所收敛……
而李天衢再转过头来,就见高家又有个年纪只约莫十岁出头的少年朝着自己躬身施礼,并说道“高行周拜见节帅”……
白马银枪之子,虽然脸上满是稚气,可是五官端坐、生得俊俏,那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也忽闪忽闪的。李天衢见高行周虽尚处于幼学之龄,却也知他本来会是历经梁、唐、晋、汉、周五朝,而深受其中四朝厚禄荣宠,功高而主不疑,甚至一直活到了后周太祖郭威时还备受敬重的五代名将。眼下虽然以长辈的身份对高行周勉励了几句,可李天衢心中则寻思道:
现在我需要你的父亲、叔父为我建功立业,然而以后我的儿孙辈,可也须要你好生辅佐了……
……
朱温选择先发制人,悍然出兵,到底还是占取了本来由李天衢控制的义成军,这也的确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成效。配合着梁军夹攻义成军的魏博军罗弘信,乃至北面成德军节度使王镕,立刻宣称己方势力臣属于朱温,而成为了梁军的两个附属盟友。
而丢失义成军二州十县,对于李天衢来说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重大挫折,这却使得晋军李克用方面的战略局势要被动了许多。毕竟朱温统掌梁军得到魏博、成德二军的支持,已经可以源源不断的派遣兵马渡过黄河,直接与河东军厮杀交锋。
何况河中军藩镇掌握也处于朱温的掌控之下,李克用先前兴师动众的南征,却落得一场惨败,还痛失亲子。要往西面打举步维艰,可是河中藩镇方面,梁军也随时有可能挥军杀入河东、昭义等晋军掌控的藩镇领地,而李克用倘若要往东面打……此时则不得不面对梁军朱温、魏博军罗弘信、成德军王镕这三方敌对势力了。
对于义成军藩镇失守一事,李克用固然会大骂李天衢小子糊涂,竟然会被朱温那狗贼轻取藩镇。然而朱温那狐狸突然对先前与其态度不算敌对的李天衢出手,骤然发兵,快的也超乎李克用的预料之外。敌军还是十万兵马,更是协同魏博军夹攻战略局势上十分险恶的区区两州之地,李克用自问也很难死守得住,也很有可能要被朱温速攻取下。
是以李克用一面仍旧试图联系李天衢,彼此互通声息,一面调兵遣将,挥军准备朝着魏博军藩镇猛攻。而李天衢纵然有意设计,可朱温既然主动出手夺了己方势力领地,当然也不能再坐视下去,早已集结的大军启程。各场战事,也即将在黄河南北拉开序幕……
第311章 内应潜入,应该这么搞
魏博军治下,相州林虑郊野。
遭遇战事,已进行了小半个时辰。最先遭遇大举进攻河东军马的部众仓促抵抗,却身陷几拨骑阵当中。两条腿终究跑不过四条腿,随着诸队步军气喘吁吁的再试图列成阵势,河东训练有素的骑兵又结成一个个冲锋箭矢阵列,再度挥舞其锋利的马刀接踵而至。
惨烈的厮杀声愈发喧嚣,各队骑兵凿进步阵,以试图将愈发混乱的魏博军阵列切割成零碎的小块。而混战团中,一名晋军骁将瞪目厉喝挥刀将面前一名神情惊惧的魏博牙军手中军械磕飞,刀柄旋即恶狠狠轮扫了过去,也当即将那员敌将砸翻坠马。
晋军骁将胯下骏马昂首长嘶,人立而起,两只前蹄凌空蹬踏了几下,便朝着下方狠狠的踩了下来。跌落下马的魏博军将眼见碗大的铁蹄疾落而来,骇得亡魂皆冒,可他还没等喊出声来,脑袋便已如被砸碎的西瓜那般暴裂开来!
“魏博牙军?我呸!投从粱狗,为虎作伥的奴才!”
奋力厮杀的河东骁将,正是晋王李克用另一个义儿李嗣本,他狠狠的唾骂了一口,又率领着麾下精锐骑众朝着前方疾突猛进了过去!
你魏博军蛮横跋扈?若论威风霸道,你们这干鼠辈也配与我河东晋军争个高低!?
然而李嗣本奋力挥舞长刀,又将一名魏博牙将斩落马下之后,他的神情忽然变得十分凝重起来。就连他周围的晋军骑兵乍闻声响,也都纷纷抬头朝着前方眺望过去,就见远处几道黑线迅速集结,已经组成一团团阵列,也挟带着杀气向着这边席卷过来。
“汴贼粱狗……终于来了!”
李嗣本瞧清了对方当初的旗号,他双目登时似要喷出火来,立刻嘶声恨道,旋即又扬刀大吼道:
“粱狗来了更好!存进、存贤等几位义兄,统领义儿军旋即便至,先杀散魏博走狗,当初兵败河中的旧账,这次也要与粱狗算个清楚!!!”……
李克用的晋军已经与魏博军、乃至梁军赶赴河北驰援的兵马展开战端。而义成军方面,朱温速取郑、滑二州,但似乎也清楚再往东打,李天衢治下天平、泰宁、徐泗、江淮各地相连呼应,并没有选择继续趁势攻打。
梁军部众,立刻接管了郑州与滑州治下各处城郭,整顿防务,并且派出斥候探马,得知李天衢集结诸镇大军,也已然开拨西进,看来也似是要夺回失地。是以坐镇滑州白马的朱温,反倒命令大军以逸待劳,采取守势,坐等李天衢率领大军杀上门来。
然而滑州以南,当年李天衢也曾奋斗过,而率军前去抵抗四处屠戮劫掠的孙儒、刘建锋所部贼军所经历的地方,而如今也处于朱温势力掌控之下的宋州治所宋城县……
夜深人静。大多守城军士已经酣然入睡。虽然已经与李天衢开战,可是宋州距离北面滑州尚还有一段路程,如今城防巡逻、斥候探马固然怠慢不得,可是尚还没有到敌军兵临城下而须闭门据城死守的阶段。
然而宋城县内,临近城门口处的市井街坊间,有一队巡夜士卒经过条胡同,忽的带队的小校顿感有异,他连忙转头朝着幽暗的胡同深处定睛望去。霎时间一排明晃晃钢刀锋刃映射出森寒的利芒,而从胡同中暴冲而出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