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末大军阀 >

第123章

唐末大军阀-第123章

小说: 唐末大军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易谇紫嗉瘫簧薄
  然而罗隐愤慨说着,忽然又来了句:“所幸又有朱节帅兴兵勤王救驾,也盼他能威逼李茂贞、韩建等贼子就范,迎还圣驾返至长安。想必皇上痛定思痛,也知凤翔、陇右、镇国等几镇逆臣终不可留,前番李克用力谏李茂贞不除,国都永无宁日,方今又有朱节帅挥军而至,也当下诏令征讨李茂贞等犯驾逆臣,肃清临近国都的乱臣贼子,方才能保住朝堂安宁。”
  罗隐此言一出,以张居翰为首的一众拥护唐廷派系的幕僚的反应……竟也是深以为然。
  ……啥?李天衢望向罗隐,心中叹道毕竟他可不知道自己按史载于朱温弑帝篡唐,并血洗宗室皇族及满朝公卿之后,仍然会愤慨激昂的力谏钱镠北上讨伐,还要扶持延续唐廷国祚,甚至也妥协的建议钱镠有言“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只不过无论是唐朝还是后梁,吴越钱镠向来采取对中原皇朝称臣的国策,罗隐也只得忿然辞官归隐,以表态自己与国贼朱温当真是势不两立。
  而对于张居翰等保皇派幕僚而言,朱温对外称呼的名头,可还是当年由僖宗皇帝所赐封的朱全忠……既然有征讨黄巢、荡灭秦宗权等定难大功,他们虽然揣度朱温时常对盟友捅刀子突下毒手的秉性……那厮固然狡诈阴狠,时常使无赖手段,还通过买通朝中重臣诱使皇上下旨讨伐他的死对头李克用……但起码对于唐廷皇帝,“朱全忠”应该也属于铁杆拥护派的藩镇军阀……
  眼下而言的确如此,罗隐、张居翰等人也要等到李晔落到朱温手里之后,才知道他对皇帝的手段……只会比李茂贞、韩建之流更为阴毒。
  而环视节堂内一众幕僚的反应,以高郁为例,也有些文臣脸上神情显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李振则是面色玩味,脸上露出一抹冷笑;而严可求眉头微蹙,若有所思……现在的李天衢,也是看破不说破,他长叹了一声,随即说道:
  “朱全忠挥军西进过潼关,而韩建统掌的镇国军藩镇,虽不及朱全忠势大,但可控带关辅,以皇帝为要挟,又有李茂贞与其互通联合……到底能否接还皇上,犹未可知。
  而我军虽然与镇国军治所华州,乃至国都长安相距太远,自然也无法发兵前往,但对外自然也是要声讨李茂贞、韩建等节度挟持圣驾、大逆不道……而朱全忠当真又是否这能救还皇上,呵呵……我等自然还是要密切关注的。”


第268章 你是让我学曹操?还是学董卓?
  本来犯阙欺帝的西北铁三角军阀,先是被李克用灭了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二人也骇得请罪求和……他们当时干不过河东军李克用,如今自然也打不过宣武军朱温。
  面对朱温兴师问罪的征讨大军,韩建麾下幕僚司马邺最先不战而降。朱温转手便派遣司马邺前往华州知会韩建,宣称如果其不肯投降,便立刻要兵戎相见。
  而后镇国军上下震恐,韩建深知己方势力不及朱温兵强马壮,明显也是不愿与他拼到鱼死网破。然而韩建有认怂服软,交出皇帝李晔的打算,可李茂贞却不肯就此放弃挟持天子,他便派遣兵马疾驰往华州与韩建谋议。由于可以任意把控的皇帝,眼下倒成了烫手的山芋,韩建遂也应允,任由着李茂贞押赴皇帝李晔、残余宗室、公卿朝臣西奔,往由他掌控的凤翔地界赶去。
  朱温到底还是来了,大军抵至地理位置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的华州,长驱直入,兵临治所华县(后世属属陕西省渭南市),又由朱温派遣他攻落感化军濠州之时,所招募颇有口辩之才的典客官马嗣勋入城劝降。韩建到底还是惧怕朱温,也不愿再心存侥幸的据城抵抗,遂单骑与马嗣勋出城,向朱温负罪请降……
  挟持皇上、擅杀宗室、窃国柄把持朝臣等诸多大逆不道的罪责,韩建却一股脑的都推了旁人。朱温还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斩杀了镇国军节度副使李巨川,而宽胥安抚当初也有些交情,还曾被李克用在城下指着鼻子臭骂“身为人臣,逼天子,杀大臣,你若有礼,谁才无礼”的韩建,而顺利接管了镇国军的属民、钱粮、兵马。
  韩建降从了朱温,也不再是割据一方的军阀君主,他与西北军阀联合起来日常欺负皇帝的同盟关系也自此终结。朱温统领大军于华州略作休歇整顿,自然是挥军继续西进,前去讨伐仍旧不信邪,执意要将唐廷皇帝与宗室公卿尽把控在掌股间的李茂贞。
  李茂贞倒也并非孤立无援,很快他又拉拢来鄜坊节度使李周彝协同对抗朱温。陇西地界又将是战火连连,而朱温“勤王救驾”的消息传至兖州瑕丘时,李天衢与麾下幕僚密议,却并没有传唤罗隐、张居翰等人,牙署书房之内,也只有严可求、李振二人与李天衢针对朱温与李茂贞之间打响的皇帝争夺战而密议相商……
  “朱全忠以救还皇上为名,而并下镇国军藩镇,又擅自宽恕挟持天子,谋害宗室逆罪确凿的韩建……而李茂贞纵然又联合鄜坊李周彝,可也未必会是朱全忠的对手。然而就算李茂贞被胁迫只得交出天子,恐怕对于朝廷而言,也未尝不会是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听过严可求发表过自己的看法,李振倒也有些诧异的望了他一眼,脸上似乎也流露出赞许之色,他很快便接茬对李天衢说道:
  “主公,虽然皇帝受制于李茂贞,而我军雄踞于齐鲁江淮之地,也无法远赴关右……但是倘若朱全忠当真能抢来皇帝,而真由他在控扼住朝堂……方今长安屡为西北藩镇所犯,李茂贞又曾挥军杀入城郭大肆劫掠、焚烧宫宇……那皇帝又如何肯再留于朝不保夕的险地?
  就算李茂贞、李周彝倘若为朱全忠所灭……依我之见,朱全忠当初背叛黄巢倒降于朝廷,趁着讨灭秦宗权,乃至与主公联合之际大肆侵吞疆土,也能看出他亦有狼子野心。而朱全忠若真能挟持住皇帝……他毕竟不是顾盼自雄的李克用,想必也不会错过控扼朝堂的机会。而朱全忠既然以宣武军为立足之地,也甚有可能如韩建、李茂贞那般挟皇帝东往迁都。
  而当初汉末西凉董卓以定乱为名,亦有机会控扼住远在洛阳的汉少帝、汉献帝;在曹孟德踞于许、陈之地,汉献帝为董卓所掳西迁长安……也尚能趁着李傕、郭汜反目,而董承、李乐、杨奉、韩暹之流护驾东奔的机会,而迎汉献帝移驾迁都至许昌。倘若真是如此……”
  严可求听李振堪堪而谈,眼中也闪过一抹异色,然而他与自家主公李天衢仍只是看着李振口沫横飞的继续谏策,又听他说道:
  “如此李茂贞便如李傕、郭汜,而朱全忠便是董承、杨奉……主公则未尝不可似曹操那般,伺机派遣兵马截取皇帝,也有机会控扼住朝廷,到了那时,嘿嘿……”
  “就算我肯与朱全忠交恶,而有机会抢夺来皇帝……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你又该建议我是该去效法曹操,还是学那董卓?亦或者是篡汉称帝的王莽?”
  李天衢微微一笑,随即也长声说道:“方今我坐拥义成、泰宁、天平、淮南等数处藩镇,说句悖逆的话,这也就相当于关门做天子。而汉末群雄逐鹿,与方今诸藩割据的形势亦不可相提并论,曹孟德固然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可皇帝无论落到谁的手里……无论哪个想假借他的旨意节制诸藩,拥兵自重、抗拒圣旨,这对于我等节度而言,又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就算朱全忠挟持住皇帝,河东李克用、皖地杨行密、川蜀王建……再包括我李天衢在内的诸处藩镇节帅,他又能使唤得了谁?李茂贞、韩建……乃至如今的朱全忠争夺皇帝,挟持朝廷为了封王爵禄。而我这郡王统掌数处藩镇,也早已形如一国,又何必再抢来皇帝做个摆设?按你想来,皇帝若是落到我的手中,又该如何待他?”
  李天衢当然清楚李振开始撺掇自己倘若真有机会,也应当加入进皇帝李晔的争夺战中,他可并不是力谏曹操接迎天子,而意图扶正朝廷的荀彧荀文若,而正如按史载他劝谏朱温那般,意图先清洗点唐廷公卿、皇室宗族,最后再弄死李晔已做好篡唐自立的打算。
  而李振又听李天衢一通反问,虽说眼下没有罗隐、张居翰等拥护皇帝在旁,可是发现严可求也正意味深长的打量着自己,如此倒也不便把心中的打算说的太过露骨。而李振眼珠骨溜溜的一转,随即又回道:
  “这……主公倘若能抢来皇上,这让世人看来,这自然是举义师,而行匡辅天子之义事。也正如当日主公所言,有些大事,自是顺势而为。纵然不能如曹公那般挟天子以令诸侯……国祚有兴而有废、社稷有盛亦有衰,而方今时局既已如此动荡,唐室衰微,加以时日,眼见气数将近,如此若由主公控扼住皇帝,而待时机成熟时,那么要成就某些大事……这不也是水到渠成的?”


第269章 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李振仍在坚持建议伺机抢夺来李晔,并控制住朝廷公卿贵胄。李天衢也知道如果自己真那么做了,下一步,李振观察局势过后,便又会提出歹毒的建议逐步清洗唐廷重臣、内侍宦官……直到对皇帝本人动手了。
  毕竟李振心胸狭隘,报复心极重,这就是他的执念。要知道这李振建议朱温开始剪除唐廷官僚,大肆杀戮……甚至对李晔下手之时,西面是他并没有讨灭的李茂贞,北面仍是李克用这个强大的死敌,而南方也有杨行密、王建等强藩,乃至自继位以来一直宣称拥护唐廷的赵匡凝等势力虎视眈眈……
  就算没有了他李天衢的时空,朱温势力将会扩张到了齐鲁地界,可是当他开始迫害唐廷皇族宗室,以及公卿重臣之时。本来表面上不得不对宣武军表示臣服的淄青军王师范,便立刻誓师起兵,分遣诸将奇袭朱温后方……如此看来,李振力谏朱温可以弑帝称帝的时机,也显得有些操之过急了。
  但是李天衢却也很清楚,史载中的朱温就算还是谋害处死唐昭宗李晔,又发动白马驿之祸杀尽忠于唐廷的朝臣,废李晔之子唐哀帝李柷为济阴王次年便将其害死……堂而皇之的登基称帝、建立梁朝。同样是招致与周围藩镇关系迅速恶化,可是朱温后梁,也并没有遭受四面围攻而迅速覆灭,反而一一挫败敌方势力,甚至一度要挥军杀至李克用河东中枢所在的太原,很多藩镇节度眼见后梁灭唐已成事实,先后也只得向朱温奉表称臣……
  再这么一看,李振迎合朱温的心思,急不耐的要尽快称帝建元,也并非是自寻死路,他的确能够预判得清朱温有能力横扫周围敌对的势力……而李天衢却暗付如今你转投至我麾下,也是这么一味的怂恿尽快把控住皇帝,以图谋清绝唐廷宗室公卿,而称帝自立……难不成你这厮真是以为我如今的实力,也足以打退周围各处挺唐派的藩镇征讨了?
  就算可以,但没那必要。
  李天衢心说我可不是要称帝心思过于急切的朱温,他所建立的后梁势力虽然能在天下诸藩当中异军突起,有能力成为五代第一朝。可是也的确是因为朱温称帝的时机显得很急迫,他皇位还坐稳,又要疲于应对李克用、杨行密等强敌的猛攻,励精图治、兼顾民生的时间有限,也终究无法一统天下,而致使五代乱世还要再延续下去。
  是以李天衢别有深意的望向李振,又沉声说道:
  “你有些话虽然尚不便明言,我也自然晓得。各朝盛衰兴废,的确有气数尽时,而控制皇帝、把窃国柄,时机成熟时也益于……做成那件大事。可是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什么要断绝唐廷江山社稷的,就非要是我?唐廷皇帝,他同样也是个烫手的山芋。我若是争夺他来,而稍显露出谋逆不臣之心……麾下仍忠于朝廷的臣属必然寒心齿冷,与我反目成仇,你是要让我连同他们也一并赶尽杀绝?
  河东李克用屡番勤王,与我军相处尚且融洽,他又对朱全忠恨之入骨,我又何必因皇帝之争与他结仇?而我军盟友淄青军王师范,虽驱逐朝廷接管藩镇使臣,但也属于拥护朝廷的节度使,我挟天子为的不是令诸侯,而若是为了趁着朝廷式微断绝唐室江山……王师范等藩镇也势必要与我军决裂,这不也是要腹背受敌?
  箭射出头鸟,而这个头,既然朱全忠要出,也由得他。我认为纵然李茂贞、李周彝联手,长久下去也必然敌不过朱全忠。既然他动了要抢夺皇上的心思,肃清旧朝君臣而意图篡唐称帝,期间又要背负何等恶名,我等都很清楚……这种事,没必要争个先来后到,这般时节,到底还是要谁更为强盛,朱全忠有野心,我也当成全他的野心!如此有些事便由他来做,又何必脏了我的手?”
  比起一肚子坏水的李振,李天衢这一番话下来,言语中也透露另一种阴谋的意味。而严可求听得双眼一亮,立刻问道:
  “李克用挥军勤王救驾,却不愿挟制皇帝、控扼朝堂,而他又与朱全忠势如水火……主公是以为朱全忠倘若抢来皇帝,他也必然要趁机清洗朝堂公卿……而早晚也会对皇帝下手?”
  没有谋士李振在旁边不停的煽风点火,朱温眼下势力虽然强大,但也没有达到他原本轨迹时那般的强盛……那么他会不会意图挟持天子?又是否将按史载中那般屠杀朝臣、弑帝自立?这个问题李天衢早就想过,而他给予自己的答案则是:必然会。
  “卿所谋是吾本志,穹苍其知之矣!”
  这是史载中的朱温眼见废唐而代之的计划逐渐完善,便亲切的拉起李振的手所说的言语。如此直接表达出爱卿所谋,就是我的本意,而本来只有上天知道的意味……可想而知朱温野心渐长,为了称帝也早已是眼红心热了。
  而朱温急于称帝,也差不多会到如入了魔怔那般的地步,他可以不顾法理名义直接派遣兵马诛杀李晔。白马驿之祸诛杀众多忠于唐廷的朝臣之后,朝中已尽是他的心腹,但也仍有许多人力谏天下未平,篡位不可太急。再进封为魏王,加九锡,朱温怒而不受,哀帝也表达禅位之意,意图拖延时间,仍被急于改朝换代的朱温拒绝……索性再将仍劝他称帝时机不成熟的臣子一股脑杀尽,就是要尽快胁迫唐哀帝让出皇位,又急不耐将其诛杀,这就算比起篡位野心、路人皆知的司马昭,朱温可更顾不得面子功夫,篡唐称帝已是猴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就算是四周强敌环视,朱温依然急于弑帝自立,按李天衢想来,就算他老奸巨猾,颇有心机城府……可是朱温骨子里依然还是个泼皮无赖,所以他对于皇帝的执念更为偏激,有机会把握住自己梦寐以求的,则是无所不用其极,而且就算朱温也会权衡周边局势,可是比起其他雄主……他更等不及。
  “按我想来,以朱全忠的为人秉性,的确会那么打算……毕竟比起李克用,乃至是我,他若是有机会篡取国柄,更不会顾忌什么虚名。而我纵然有机会抢夺来皇帝,也绝不会就此与那朱全忠决裂。
  往后的这段时日,我军非但不会与朱全忠为敌,而坐视他能够挟持皇帝、把控朝堂,甚至期盼他再能拓张做大势力……而朱全忠实力越大,野心越大,有些事,他终究是要做的……”
  李天衢点了点头,随即沉声念道,思量着李克用、杨行密、李茂贞、王建……朱温周围面临的世仇死敌、竞争对手还是那些人,可是却还多出了他李天衢这么一路态度暧昧不明的强大势力……这的确会导致朱温再要谋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