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63章

盛唐高歌-第63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的臣子,都是为皇上效力,都是为了哄皇上高兴,听过宰相门子七品官吗?”
 “听过。”郑鹏老老实实地说。
 就在出发前,自己还用这个例子说阿军呢。
 “那就对了,为什么一个没品没阶的公公出到宫外办事,就是品阶再高也得小心应酬着,为什么,因为他后面是皇上,手握大权不如在皇上身边,天下官员很多,可皇上却只有一个,要想荣华富贵,不就是皇上一句话吗?”
 郑鹏早就心动了,不过面上却装着有些犹豫地说:“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替皇上效力,某自然愿意,只是某歌舞的造诣很不一般,平日又懒怠,只怕不能胜任。”
 顿了一下,郑鹏补充道:“突然增加一个乐正,估计那些大臣也不会同意吧?”
 “郑公子,你这乐正只是一个虚职,没有实权,那些大臣才懒得管呢,在长安,四品都叫小官,谁会在乎一个小小乐正?至于工作的问题,平时无需到教坊轮值,有需要到教坊帮忙即可,歌舞自有第一曹博士、第二曹博士(两者都是官职名)教导,公子有心,平日多作些好诗词交由教坊改编即可。”
 说到这里,钱公公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只是钱不多,禄米加杂色,每月大约折合15000钱,也就是一贯半。”
 郑鹏大义凛然地说:“能给皇上效力,哪能计较这些,钱公公,这差事某应了,那15000的禄米某分文不收,钱公公要答应某,以后有什么做得不足的地方,还要钱公公多多指正、提携。”
 成功进入左教坊,一出手就捞了八品下“乐正”,这下离李隆基又近了一步。
 相应地,自己离绿姝的距离拉近了。
 “好说,好说,郑公子真是爽快,杂家敬你一杯。”钱公公高兴地说。
 没花什么代价,顺利把炙手可热的郑鹏收入教坊,连禄米都省下,钱公公表示很满意。
 这小子,太上路了。
 两人轻轻一碰杯,然后一饮而尽,这事就算定下。
 事情定下,郑鹏主动表态道:“钱公公,路上听丁门令说近期有个内部竞赛,不知有什么需要某的地方,某一定全力以赴。”
第127章。127 见面礼
 “这事也不是什么秘密,说给你也无妨,安西都护府的苏禄可汗来长安面圣,朝廷上下对此事很重视,皇上令内教坊、左右教坊拿出好的节目欢迎,所以三大教坊才这般重视。”钱公公解释道。
 原来是安禄可汗,难得这么郑重其事。
 安禄可汗出自突骑施部落,突骑施原属于突厥的其中一个部落,突厥和大唐是一对冤家,从大唐建国到现在,打过几场大仗,小冲突更是不计其数,在大唐的打击下,突厥内部几经分裂,躲的躲、对抗的对抗,也有部落被大唐感化归顺,例如突骑施部落。
 突骑施接受大唐的封赐,得到大唐的庇护,每当大唐有战事都会派兵充当急先锋,是大唐忠实的盟友兼打手,安禄可汗也是一个有才华的首领,在他的领导下突骑施部落有很大的发展,麾下控弦之士有二十万之巨,难能可贵的是,这些都是大唐最缺的骑兵。
 安西都护府能在大食和吐蕃夹缝中生存和发展,安禄可汗功不可没,朝廷对他重视一点也不意外。
 郑鹏心中了然,开口问道:“钱公公,皇上对歌舞,有什么要求?”
 “就是没要求,老奴才心慌呢”钱公公有些无奈地说:“皇上说,可诗可歌可舞,自由发挥,内教坊歌舞双绝,因为左右教坊皆向其输送人才,左教坊善歌,右教坊善舞。”
 顿了一下,钱公公继续解释:“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内部先比一场,教坊副使、都判官和判官各自出一个节目,选出最优者加以训练,为了预防万一,还请熟知皇上喜好的陈公公先看看,没想到评价很一般,某感到坊内的创意不足,有意在外面寻找新血,没想到有幸邀到郑公子。”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李隆基把教坊一拆为三,就是希望教坊能带给他更多的惊喜。
 有竞争才有进步,有进步才有惊喜。
 郑鹏有些奇怪地问道:“钱公公,安禄可汗是突施奇部落的人,应该带胡风的歌舞才对,可某听了这么些天,你们都是排演大唐的教坊乐曲,是不是方向有误?”
 生活习惯不同,喜好也不同,要是那位可汗不喜欢,那岂不是对手弹琴?
 钱公公嘿嘿一笑,拿起茶杯,用嘴吹吹,悠然自得啜了一口,这才开口道:“与其它的胡人不同,苏禄可汗从小就喜欢大唐文化,不仅交谈没问题,还会作诗呢,据说水平还不低。”
 原来是这样,难怪肯归顺大唐、替大唐卖命,原来文化上没冲突。
 说到这里,钱公公对郑鹏说:“郑公子,在这个时候邀请你成为本教坊乐正,不必有太多的顾虑,毕竟你刚来,有想法只管提,就是一时没有灵感,某也能理解,我们现在是同坐一艘船,那自然是风雨同路,对吧?”
 表面大度,让郑鹏不要有太多压力,一方面却又暗示郑鹏努力。
 “钱公公放心,某接下了这差事,不敢说有建树,但一定全力以赴。”郑鹏当场表态。
 放着功名不求,跑到左教坊担任乐正的虚职,说什么仗义相助或为国出力这些都是虚的,郑鹏想到的,就是怎样接近玄宗李隆基,得到他的信任,然后出人头地。
 “嘿嘿,爽快”钱公公一拍桌子说:“郑公子果然有担当,你放心,明天杂家亲自去史部办理你的任命,多则一旬,少则三五日就能办下来,不过不打紧,从这刻起,郑公子就是左教坊的乐正,可随时出入教坊。”
 “那还要教坊使多多关照。”郑鹏笑着说。
 “好说,好说。”钱公公笑起来,那脸上的皱纹就像菊花一样,一层层地打开。
 望之不像人身,相之不像人面,听之不像人声,察之不近人情,必弃之如敝屣。这是唐甄在《潜书》中这样描绘太监的文字,大唐的读书人对太监的印象不太好,很多人看到太监都带着偏见的目光,看到郑鹏这样好说话,钱公公对郑鹏的好感又多了二分。
 郑鹏刚开始时,对钱公公还真点不太习惯,经过交谈,发现他还不错,没有架子,在郑鹏答应后还主动替郑鹏减压,人也放开了很多。
 早就做足“功课”,知道钱教坊使的为人,郑鹏才同意来的。
 “钱公公,某敬你一杯。”
 “好,这酒杂家喝。”
 放下酒杯,钱公公看到郑胸的额上出现了汗珠,不由板着脸,指着一旁侍候的两个婢女骂道:“贱婢,没看到郑公子热得出汗了?,你们是死人?还不快点帮郑公子扇风?”
 说完,钱公公自己忍不动了动双肩,发觉自己也一身是汗,回头瞪了后面两个婢女,那两个婢女吓了一跳,连忙帮他扇风。
 刚才谈正事郑鹏没注意,经钱公公一提,才发现自己浑身是汗,忍不住说道:“长安的天气,有点热啊。”
 “那是”钱公公有些感叹地说:“长安城有高大的城墙,坊也有坊墙相隔,四周都是房舍,老天爷就是赏点风也受用不了多少,快六月天了,天气炎热,我们又唱了点小酒,出点汗很正常。”
 对啊,长安城在筑城时,就考虑到四周空旷,没什么险关可守,尽可能把城墙筑高,城墙加坊墙,房舍又筑得整整齐齐,自然风少很多。
 钱公公突然自言自语地说:“梨园和内教坊就好了,他们不怕热,宫里每天都给他们送冰块驱暑,杂家的左教坊,也就节日和皇上驾临才有冰,真是人比人,气煞人。”
 古代没有冰箱,但老祖宗很聪明,用窖藏的方法,冬存夏用,普通的富贵人家,夏天以喝上一碗冰镇的糖水就不错了,可在长安,就是教坊的乐妓也能用冰驱暑。
 郑鹏笑着说:“没冰,有婢女扇风也不错。”
 “哪有冰好用”钱公公摇摇头说:“这些丫头,没摇多久就乏力,要不就是杂家凉快了,她们出了一身酸臭味,闻到都吃不下饭,有些时候要保密,不能让下人在身边,还要自己动手。”
 卖力扇风,出点汗很正常,能叫他干活,可不能让他不出汗啊。
 看到钱公公有些郁闷的脸,突然间,郑鹏脑中灵光一闪,高兴地说:“有了。”
 “有了?有什么?”钱公公眼睛都睁大了,连忙问道:“郑公子,这么快就对比赛有想法了?”
 郑鹏摇摇头说:“比赛有点头绪,不过还要点时间打磨一下,某说有了,是说有办法帮公公解决天气炎热的问题,不仅公公不用再怕热,就是教坊里的乐师,也可以舒适的环境下排练。”
 刚刚想说有赚钱的点子,不过当着钱公公的面不好说出来,就改口帮他解决天气炎热的问题。
 “真的?什么方法,开销大不大?”钱公公闻言大喜,连忙问道。
 天气热,不少乐师歌妓都抱怨不能好好排练,真有办法解决,绝对是一件好事,当然,开销是个问题,左教坊可比不了内教坊和梨园。
 郑鹏大方地说:“这只是一个想法,还不知可不可行,钱就算了,某到左教坊谋了个官身,空着手也不好,要是成了,就当是一份小小的见面礼吧。”
第128章。128 有朋自远方来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平康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博陵安平县的一幢绣楼内,一个面容绝美、气质上乘、身材窈窕的年轻女子,正读着风靡大江南北的《赠薰儿姑娘》,是郑鹏在周会首寿宴上所写。
 这是一首很优美的诗,把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描绘得无限好,只是,这个女子的表情有些奇怪,那张动人俏脸,一会展颜一会皱眉,似是心事重重,读完,又看良久,最后轻叹一声,把写着诗的水纹纸放在桌面上。
 “小姐,为何叹气,又想起那个小子了?”随着柔和的声音响起,很快,一个身材高挑的美女慢慢走到年轻女子身边。
 “红姐,我不是什么小姐,叫我绿姝。”
 住在绣楼的,正是被崔源从贵乡带回的绿姝,听到那女子叫自己小姐,马上一脸认真地说。
 要是郑鹏在这里,肯定会大吃一惊:不到半年,绿姝已经由一个俏丽的小婢女,变成一个端庄优雅、气质出众的大家闺秀,而红姐,就是当晚一掌敲昏绿姝的美女高手。
 名为红组的女子,原名是红雀,是博陵崔氏从小训练的高手,用女子做护卫比较隐蔽,也不容易引人注意,必要时候能发挥出人意料的效果,昔日是保护崔源的安全,绿姝来到博陵后,红雀被派到这里,贴身保护绿姝。
 “小姐,这种话最好不要说,家主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红姐小声劝说。
 “知道了,又是拿少爷的性命前途来威胁,对吧?”绿姝轻咬着银牙,眼里露出一丝恨意。
 这里装饰奢华,每天锦衣玉食,十指不沾阳春水,可绿姝不喜欢,感觉自己成了一只笼中鸟。
 跟在少爷身边,虽说有时艰苦一些,可每天都笑口常开,每晚都是带着美梦入睡,自从那个自称是自己祖父的人出现,一切都变了。
 “知道就好”红姐轻轻拍绿姝的手,柔声地说:“家主也是为小姐好,看到了吧,你眼中那个可托付终生的少爷,其实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仗着有几个钱,到长安后,整天出入烟花柳巷,为了讨好青楼女了,还写了这首《赔薰儿姑娘》的情诗,男人就是这样,三分钟热度,小姐不必再为他牵挂了。”
 “肯定是他。。。做得太过份,少爷心情不好,才去哪种地方,以前少爷不会去哪种场所的。”
 很明显,他是指崔源。
 红姐马上说:“小姐,你都说了,那是以前,都说女大十八变,男大百千面,那个姓郑的,饱暧思**有什么奇怪,哪个男人不是贪新厌旧,只看到新人笑,哪里理会旧人哭?”
 “要不是少爷写这种诗,你们也不会把这首诗拿给我看吧”绿姝突然盯着红姐问道。
 红姐张张嘴,最后什么也不说。
 绿姝看着窗外,然后幽幽地说:“我相信,有一天,少爷会骑着高头大马,带上一辆漂亮的马车,风风光光把我接走,嗯,一定会的。”
 一个是博陵崔氏尊贵的小姐,一个是被赶出家门的弃子,虽说郑鹏很聪明,赚钱也有一手,可是两者的差距太大了,有可能吗?
 打心里,红姐也有些佩服郑鹏,这家伙写的诗真是才华横溢,好像特别擅长写感情的诗,写得特别细腻动人,家主看到那首《增薰儿姑娘》的诗,说了句“尚可,可惜没用在正途”的话。
 能让崔源嘴里说出“尚可”两个字,已经很了不起。
 红姐有心想劝绿姝忘记,可看到她一脸坚决的样子,话到嘴边,却换了别的话:“小姐,到练琴的时间了。”
 “唉”绿姝叹了一口气,面无表情地说:“弹吧。”
 要是逆了那位祖父的意,少爷就有危险,这是崔源让绿姝听话的最有效的方法,绿姝明知是威胁,可她不敢赌。
 万一那位可怕的祖父发脾气,什么他都能做得出。
 “啊~超”此时,快回到家门郑鹏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
 黄三讨好地说:“少说,要不要加件衣裳?不要着凉。”
 “一边去,现在是大热天,着什么凉,是哪个美女想本少爷了。”郑鹏揉了揉鼻子,开口训斥道。
 “是,是,现在少爷可是长安城的红人,不知多少姑娘想跟少爷亲近呢。”
 “哦,是吗?”
 黄三眉飞色舞地说:“可不是,少爷在周会首寿宴写了那首诗后,现在春风楼的林薰儿,成了无可争议的平康坊第一美人,以前听她弹唱,只是前面四张桌子收钱,现在就站着听都要三十文,小的经过平康坊,姑娘们看至,总是赏个果子糕点什么的,让小的多在少爷面前说好话呢,少爷,我可没收她们的红包。”
 生意这么好,也不见送个红包来,赵鹏有些腹诽道。
 说起林薰儿,郑鹏想起那张笑起来带着小酒窝的俏脸,然后又想起那个俏丽又可爱的小婢女绿姝。
 半年不见,也不知现在她怎么样。
 对了,现在她不是婢女,而是博陵崔氏的千金大小姐。
 突然间,郑鹏眼前一亮:为什么不派个人去博陵打听一下,看看绿姝现在过得怎么样?就是不能联系,知个信也好啊。
 对,就派黄三去,这小子像老鼠一样小心,像狐狸一样狡猾,让他去做这种事最合适不过。
 明天就派他去。
 “少爷,是郭公子,他又来了。”黄三突然开口道。
 一旁很少开口的阿军摇摇头:“坛里那点卤肉,怕是不保了。”
 郑鹏抬头一看,正好看到郭子仪在自己的门前和阿福说着什么,听到马蹄声,扭头一看是郑鹏,脸上一喜,一边屁颠颠走过来,一边乐呵呵地说:“飞腾兄,去哪了,你家下人说你不在家,还以为你避着不想见某呢。”
 郭子仪看自己的眼神,很熟悉啊,对了,自己在贵乡时,看到“人形元宝”崔希逸的时候,也是这种眼神。
 不同的是,自己看到崔希逸,是想从这位富家贵公子身上“打秋风”,而郭子仪这眼神,说得简单直白,就是来蹭吃蹭喝。
 在春风楼第一次看到这家伙,一出手就赏了一贯,而他又是妥妥的官二代,以为他就是像崔希逸那种不差钱的贵公子,可熟络后才知,郭府的家教很严,给的零花钱不多,更不会让他无限制的挥霍。
 郭家在长安有一个粮油铺,郭子仪每个月可到柜上支十贯零花钱,一个月十贯零花不少了,可要看花在什么地方,这位风流的郭公子,三头二天喜欢去喝花酒,心情好,掏钱就赏,是那种“有了一顿充,没了敲米桶”的人。
 自从发现郑鹏大方仗义,做的饭菜好吃,还有秘制的卤肉后,郭子仪就开始隔三差五蹭吃蹭喝,刚开始还找个理由、提点水果糕点,后来连客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