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6章

盛唐高歌-第6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1章。011 被抓了现行
 少爷还是挺好看的,看着郑鹏陶醉在风中的样子,活脱脱就是一个翩翩少年郎,绿姝的眼睛也闪过一抹异色。
 郑鹏站了一会,接着在绿姝吃惊的神色中走到有些枯黄的草丛里,弯着腰不知在干什么。
 “少爷,你在找什么?”绿姝忍不住开口问道。
 “哈哈,找到了。”郑鹏没有回绿株的话,而是举起一件东西,一脸兴奋地说。
 绿姝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块缺了一角的砚台,一脸疑惑地说:“少爷,你捡这个干什么?”
 这么破,当铺也不收,砚台是石头,也不能当饭吃啊。
 郑鹏这才把自己的目的说出来:“要本钱没本钱,要人脉没人脉,我想过了,要想办法填饱肚子,现在能做的就是摆个字摊,替人读信写信起名什么的,要摆字摊就要笔墨纸砚,没办法,就来这里凑一下了。”
 古代可没有义务教育,能读得起书的家境大多不会差,这些读书人不仅年少气盛,还爱面子,文房四宝坏一点也扔掉,郑鹏记忆里,在元城县读书的时候,书院有不少丢弃的文具,抱着碰运气来这里试试,没想到只找了一小会就找到一个砚台。
 只是掉了一个角,外观有点不好看,可并不影响使用,擦一下,又是一方好砚台。
 绿姝眼前一亮,高兴地说:“对啊,忘了少爷是读书人,给人看信写信轻而易举,虽说赚不到大钱,不过温饱肯定不会有问题。”
 说完,又有些犹豫地说:“少爷,我们这样不问自取,好像不太好吧?”
 还不错哦,连不问自取的话也说得出来。
 郑鹏振振有词地说:“什么叫不问自取,绿姝,你看清楚,这砚不是抢的,也不是偷的,而是在草丛里捡的,你想想,书院是什么地方,是神圣的地方,是授业解惑、圣人英灵常驻的地方,我这是替圣人清理污垢,就是圣人有灵,不仅不怪罪,还会大加赞赏。”
 “对对对,圣人一定会庇佑少爷高中的。”绿姝小脑袋像小鸡啄米一样,连连称是。
 解开了心结,绿姝忙帮忙找别人丢弃的文房四宝。
 人多好办事,不一会,二人先后找到一小截没用完的烟墨,一笔断了笔杆但还能用的狼毫,文房四宝集了笔、砚和墨,还差纸就大功告成。
 “少爷,纸怎么办?”找来找去都找不到,绿姝都有点泄气了。
 书院都有仆人,纸比较明显,容易被清理走,再说纸不易保存,就是掉到草丛里,早上一场露水或一场小雨,就能把纸给化了,找不到也在情理之中。
 “先找找看,实在找不到,到时再想法子。”郑鹏开口道。
 绿姝应了一声,然后细心找起来,可空地就那么大,连树上都找了,什么也找不到,正想问郑鹏怎么办,可一抬头就找不到人。
 “少爷,少爷,你在哪?”绿姝一看急了,连忙大声叫道。
 只是相处几天,绿姝对郑鹏有了依赖感,看不到人就有一种心慌的感觉。
 “小点声,让人看到就不好。”郑鹏突然从绿姝身边冒出,连忙制止小婢女再呼叫。
 抓墙进来,让人抓到就不好了。
 看到自家少爷回来,绿姝心里一喜,压低声音问道:“少爷,刚才你去哪了?”
 郑鹏没有回答她的问题,把手里的东西扬了扬,得意地说:“看看这是什么?”
 绿姝抢过来一看,顿时乐了,一边翻看一边说:“都是用过的纸,一些反面可以用,也有空白的地方可以剪下来,这是宜纸,这是黄麻纸,少爷,你看,还有几张水纹纸,上面只是滴了一滴墨就不用了,真是浪费。”
 水纹纸又叫花帘纸,这种纸迎光可以看到除帘纹外的透亮线纹或图案,增加纸的潜在美感,很受唐朝读书人欢迎,当然,价格也很贵,相对于有些粗劣的黄麻纸,它是纸中的“贵族”。
 西汉时期,纸张就已经出现,由于科技的滞后,纸张属奢侈品一类,就是粗劣的黄麻纸普通的读书人也用不起,最简单的还是自制竹签来抄写。
 “少爷,这些纸怎么来的,你不是去课堂里。。。顺的吧?”
 本想说偷的,话到嘴边马上改了。
 郑鹏摇摇头说:“什么话,要是顺的,就不是这种了,后面捡的,算了,我们走吧。”
 纸是刚才上茅房小解时无意中看到的,估计是某位人士不喜欢那种硬硬的竹签,收集这些纸来上茅房,挺讲究,便宜了郑鹏,只是这事不用和绿姝说出来。
 绿姝一听也是这理,也就不再说话。
 找齐了文房四宝,二人心满意足地原路返回,郑鹏从树上溜下,刚扶绿姝下来,背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可惜,好眉好貌,没想到是一个梁上君子。”
 声音好像幽灵般在身后响起,吓得郑鹏一个激灵,扭头一看,只见一个衣着朴素、手执扫把的老头,一脸婉惜地看着自己。
 梁上君子就是贼的意思,郑鹏还没来得及说话,一旁的绿姝马上解释道:“老人家,你误会了,我家少爷不是贼,只是进里面看看。”
 老头抬眼瞄了一下绿姝背在身上的包袱,努努嘴说:“哦,是吗,那小娘子身上背着的是什么?”
 绿姝看老头不信,当场解下,把里面的东西给老头看:“老人家,你看,这些都是别人丢弃不要的东西,我家少爷说,这是替书院清理垃圾,还书院一个清净呢。”
 老头翻看了一下包里的东西,眼里有些异色,看了看天真无邪的绿姝,眼里的警惕少了很多,可是当他看到站在旁一脸淡定、连招呼都不打的郑鹏,心里有些不爽起来:这个臭小子,作了亏心事,居然面不改色心不跳。
 “什么垃圾?”老头振振有词地说:“不请自进是无礼,不问自取即是盗,怎么,你们私自进书院,还拿了这么多东西,然后说是垃圾,那我没事去你家转悠,看中什么就说是垃圾带走行不行?”
 绿姝焦急地说:“老人家,怎么会呢,你看,这砚台是破了一个角,毛笔也是断了一截笔杆,你看,这墨只剩一小块,要是偷也不会偷这么差的吧。”
 “这个老夫不管,说不定你们就有这种特别的癖好。”老头一脸倔强地说。
 被人抓了一个现行,郑鹏有些无奈地说:“老丈有礼,这绝对是误会,不瞒你说,我们两个是外乡人,听说郭氏书院人才辈出,特来参观一下,沾一点文运,没想到赶上旬休,心急之下就不请自进,然后捡点记念品回去留作记忆,绝不是什么梁上君子。”
 老头上下打量了郑鹏,然后开口道:“看小郎君也是一个读书人,这样吧,小老出一个题材,你作诗一首,作得好,这件事就当没发生,要是作不出或作不好,那小老得报官。”
 这算是考自己还是为难自己?
 “老人家请出题。”郑鹏犹豫了一下,然后同意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自己水平有限,到时剽窃一首给他就行。
 “让小老想想”老头边说边四处打量,当他的目光落在路边几株菊花时,灵机一动,开口说道:“小郎君你看,那菊花开得多灿烂,不如就以菊为题材,吟诗一首吧。”
 菊花?
 太简单了,文人喜欢的题材,早就让人写得腻了,作下的诗篇也很多,简直就是送份题。
 想就简单,可真行动起来,郑鹏一下子些混乱起来,脑子里好像一片糊涂,不知为什么,一时怎么也想不起与菊有关的诗句。
 “少爷,你怎么啦,没事吧?”绿姝拿出手帕,一边替郑鹏擦汗,一边问道。
 很少有这么狼狈,一急之下,汗都出来了。
 “怎么,这么简单也做不出,还想冒充读书人?”老头话音一变,厉声说道:“看我不把你们拉到见官。”
 见官?
 都说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自己人生地不熟,说不定未见官就先打三十大板,看着有些得意洋洋的老头,郑鹏眼珠转了转,突然往老头身后一指,一脸吃惊地说:“不会吧,那个小娘子光天化日之下没穿衣裳就出街?”
 还有这种事?
 老头闻言大吃一惊,忙转身去看,没有啊,身后空荡荡的,人影都没一个,更别说不穿衣裳的小娘子,等他察觉被郑鹏骗了,回头一看,正好看到郑鹏拖着绿姝,像两只惊慌的野兔般消失在一个路口的拐弯处。。。。
 “这个兔崽子,有点意思,哈哈哈。。。。”郑鹏跑了,老头也不生气,反而冲着郑鹏消息的方向呵呵一笑。
 说完,又自言自语地说:“奇怪,那个小兔崽子,好像有点眼熟。。。”
第12章。012 初战告捷
 没多久,距贵乡县北城门约二里处的一个驿亭里,郑鹏的字摊开始营业。
 “少爷,我们为什么跑到这里摆字摊,在城里不好吗?”绿姝有些想不明白。
 城里人多也热闹,商机自然多很多。
 郑鹏解释道:“位置好,竞争也多,最怕就是货比三家,因为我的年纪小,也是生脸,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弄不好还被别人以为是抢饭碗,还不如跑到这里碰碰运气。”
 绿姝这才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饿不?”郑鹏突然开口问道。
 “饿。”绿姝摸了摸快要饿扁的肚皮,很诚实地说。
 “饿,就按我教你的做。”
 “是,少爷。”
 绿姝应了一声,然后开始大声叫起来:
 “大叔大爷们好,我家小郎君在这里开设便民字摊,可以读信、写信,起名字,为什么说是便民呢,我家小郎君说了,主要是历练一下,钱随便给,多少不论,没钱就是给点东西也行。”
 “来看一看,来瞧一瞧,写信、读信、起名,包你满意,不满意不要钱。”
 “便宜啊,钱随便给,不给钱给东西也可以。”
 这年头读书是一件奢侈的事,遍地是不识字的文肓,读书人地位很高,普通百姓平日要给孩子起个名字,还得恭恭敬敬带着礼到当地读书人家里,请他们给起名,礼轻了人家的脸色还不好看。
 听说钱随便给,不给钱也行,低价促销很快就带来了第一笔生意,一位穿着圆领麻布袍子、头发白了大半的老者小心翼翼地说:“小郎君,小老有一封远房亲戚寄来的信,身上没带钱,只有三个鸡蛋和一个馒头,不知能不能帮忙读一下信?”
 郑鹏和绿姝对视一眼,发现彼此眼里都有惊喜:现在饿得快要晕倒,别说还有鸡蛋,就是给一个馒头都干了。
 “当然可以,老丈,坐下说话。”郑鹏强捺内心的激动,面带微笑地说。
 读书人就得有读书人的样,不捏一下架子,人家还以为自己没能耐。
 信不复杂,郑鹏大声读给老者听,一些涩暗难明的词,还耐心地解释,老者连连点头,末了还替他写回信,旁围观的人也暗暗称赞:
 “这小郎君真是不错,讲得清晰明白。”
 “人家可是秀才,这有什么难的?”
 “你们看,小郎君的字写得真好。”
 “比城里的那些先生好多了,要知道那些先生多是不拿正眼看人,问多几句还要训人,这位小郎君说得详细,还彬彬有礼呢。”
 “要是我家那不孝子有这小郎君一半好,我这老骨头就是埋到土里也安心了。”
 在一旁打下手的绿姝听到这些话,有些崇拜地看着自家少爷,嘴角露出一丝骄傲的微笑:自家少爷,就不是普通人。
 不到二刻钟,听读完信,又拿着一封回好的信,老者留下鸡蛋和馒头,再三道谢后心满意足地走了,到城里,读信加上回信,润笔费至少要十文钱,而馒头和鸡蛋加起来最多值三文钱。
 老者一走,郑鹏马上拿起馒头一分为二,把一半往嘴里塞,另一半递给一旁的绿姝。
 这次说什么也不能漏下她了。
 绿姝呆了一下,没想到自家少爷这么饿还分自己一半,回过神忙说:“少爷,你先吃,绿姝还不饿。”
 “让你拿就拿,罗嗦什么”郑鹏有些不大高兴地说:“不吃饱,哪有力气替本少爷吆喝?”
 郑鹏话里有责备的语气,可绿姝却能感受到当中的那份关爱,欢天喜地接过有半块馒头,感激地瞄了郑鹏一眼,然后一脸幸福地吃下去。
 馒头不大,几口就吃完了,吃完看着吹着口哨整理纸张的郑鹏,绿姝好看的嘴角微微向上翘:少爷就是笨,骂人一点也不凶,他自己不知道,虎着脸的时候有点可爱。
 正在想入神的时候,突然传来郑鹏的声音:“绿姝,还楞着干什么,继续吆喝找客人啊,我们还没有脱贫呢。”
 “是,是,少爷。”绿姝应了一声,然后劲头十足地叫起来。
 第一桩生意做成,很快就迎来第二桩生意,这次是一个姓黄的老伯。
 “小郎君好,小老想让小郎君费费心,替我家孙儿起个名字。”出于对读书人的尊敬,黄老伯对比自己小得多的郑鹏行了一礼,这才小心翼翼地坐下。
 “老伯贵姓?”
 “不敢,小老姓黄。”
 郑鹏摇头晃脑说:“俗话话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这名字是很重要的,不能乱起,劳烦老伯把你孙儿的生辰八字说一下。”
 黄老伯一听,眼前一亮,神色更加恭敬:“没想到小郎君还知晓这么多,看来小老是找对人了。”
 说完,便把自己孙子的生辰八字小声地说出来。
 在年历上,华夏有一套独特的历法,十二生肖代入年份中,再配以天支地干,还要注意五行,黄老伯原先还抱着试试看的情绪,一看到郑鹏说得头头是道,态度更得更恭敬。
 听完生辰八字,郑鹏掐指一算,然后说:“令孙儿五行属金,缺土,都说土生金,名字要有土才能旺,让我想想。”
 片刻,郑鹏在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畦”字,指着对黄老伯说:“老伯你看,这叫畦,有田有地,肯定能旺令孙。”
 “畦?”黄老伯看了一下,很快眉开眼笑地说:“好,好,好,这名字好,小郎君真是渊学多才,太好了。”
 一边说,一边掏出钱袋,直接拉开袋口,把里面钱全倒出来,大约有七八文的样子,恭恭敬敬放在石桌上:“小郎君,这是小老的一点点心溻,请你万万不要嫌弃。”
 本来想给一二文意思一下,可是这名字起到他心坎里,一高兴,就全倒了出来。
 铜钱啊,看看黄澄澄的五株钱,身无分文的郑鹏不由眼前一亮,几天身无分文,看到这黄澄澄的铜钱,都有一种莫名的喜悦,就是瞳孔都有点收缩,估计这是传说中的见钱开眼吧。
 本想谦让一下,一旁的绿姝眼疾手快,生怕黄老伯反悔一般,一下子收起,笑脸如花地说:“替我家小郎君谢过老伯。”
 “不谢,不谢,小郎君不嫌弃就好。”黄老伯高兴地说。
 等黄老伯走后,绿姝两眼冒着精光,高兴地又把铜钱数了一遍,这才小声问道:“少爷,你怎么认识那么多的?”
 “易经先生有教啊,计算一下就行。”
 “少爷真是厉害,一个名字,那黄老伯高兴得把钱都倒出来了。”
 有了黄老伯的效应,都不用吆喝,很快一个姓赵的中年人主动坐下。。。。。。。
 傍晚太阳快要下山,驿路的人越来越少,二人这才有些不舍收起摊子,忙着往县城的方向走,得赶在关城门时入城,外面又冷又不安全,还是在城里安全点。
 “绿姝,我们赚了多少钱?”
 “回少爷的话,我们现在有五十二文钱,三斤米,还有鸡蛋、肉干、青菜、瓜果等一筐。”绿姝眉开眼笑地说。
 钱数了好几次,铜钱上都擦得发亮,很多人选择用瓜果等东西酬谢,足足装了大半筐,连买米买菜都省下。
 这下可好,早上还想着有个馒头就满足,晚上可以大吃一顿。
 少爷真是厉害,不少客人看到他那么年轻,刚开始时还有些小看,可在少爷三寸不烂之舌的努力,一个个都是面带笑容离开,有一个大方的大叔,还送了二人一条三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