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5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测试的时候,李隆基就到了,不过他选择远远地观看,并没有上前打扰,等测试完才上来。
有此利器,大唐岂能不强,岂能不兴?
郑鹏眼里闪过一丝赞同,不过面色很从容淡定。
笑话,二世为人,什么没见过,火铳看似威力不错,可跟后世成熟的武器相比,简直就是孩子的玩具。
检查完第一个靶子,接着检查第二个,也就是距离五十步的那个靶子。
第二个靶子找到铁珠击穿的射击孔,威力依然强劲;
八十步靶同样被火铳发射的铁珠洞穿,不过射击孔没前二个靶子那么光滑;
一百步的靶子可以找到被卡在木板上的铁珠,木板的背面被铁珠拱起一个包包,铁珠不能洞穿这块木板;
一百三十步的靶子在第三环的地方找到镶在靶板上的铁珠,郑鹏用手摸一下,发现镶得挺紧,抠二下都没能抠下来,威力还不错;
一百五十的靶子只找到一个浅浅的洞;
一百八十步的靶子只在边缘位置找到一个射击的痕迹,看得出准心和力量都了一个临界点;
二百步的靶子和二百五十步的靶子勉强找到射击的痕迹,不过威力可以说可有可无;
李隆基的笑容慢慢有些凝结,语气明显少了刚开始时的兴奋,看了看地上的靶子,扭头对郑鹏说:“从测试来看,有效杀伤范围在一百五十步,超过一百五十步的威胁力大减,郑爱卿,说说你的想法。”
“鸡肋”郑鹏想了想,很中肯地说。
“鸡肋?”李隆基的表情有些惊讶,忍不住开口问道:“有点意思,说说。”
鸡肋原是鸡身体的一部分,出名是因为三国时杨修一句“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话。
当年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蛊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然而有关鸡肋的典故便流传了下来。
郑鹏应了一声,然后恭敬地说:“回皇上的话,总体来说,火器有利有弊,利是威力大、杀伤力强,特别是大规模作战时,有先声夺人之威,不过以现在的火器,很难复制吐蕃之役的成功。”
“继续说”李隆基不动声色地说。
不光是李隆基,就是在场的孙大眼等人,也把耳朵竖得高高的,想听郑鹏的分析。
“征讨吐蕃初时,敌人对火器一无所知,以为是神惩、天雷,火药一响,人惊马乱,不战自溃,有时一个三百人小队就可以击退数千人的大部队,简直是无往而不利,然而,到了后期,当敌人对火器有所了解和研究后,效果大打节扣,这也是打吐蕃后期险象横生原因,就以火铳为例吧,刚才我看了,从装药到发射,大约需要十息时间,还是在顺利和熟练的情况下,两军对垒时,最多打二铳,敌人就冲到跟前,用弓箭的话,至少能射四拨箭,还不包括火铳制作成本高、养护难和容易出的差错。”
郑鹏说话的时候,非常认真,李隆基和孙大眼一时都听呆了,现场顿时静了下来,一时间不知说什么。
测试这么成功,所有人都精神振奋,特别是孙大眼那伙人,都在憧憬着李隆基给奖赏,没料想郑鹏突然说出这番话,一下子全呆了。
什么意思,火器署不是郑将军主张设立的吗,测试这么成功,没趁机向皇上请赏也就算了,怎么自己拆自己的台?莫非怕下面的人抢了他的功劳,故意打压一下?也不对啊,整个火器署的工匠都是奴隶,为了保密起见,见不了光,别说抢,就是想分润一下功劳也做不到,这是何苦呢。
现场静了下来,一旁的高力士忍不住问道:“郑将军,依你这话,火器署是不是没有存在的必要?”
孙大眼等人听到高力士这番话,脸色突变:对他们来说,火器署是他们的全部,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尊严、希望和自身的价值,要是火器署不存在,那掌握核心机密的自己怎么办?是悄无声息被灭口还是重新做苦力?
只是一瞬间,孙大眼感到自己的的心都吊在嗓眼上,感到自己的命运就像一叶没有根的浮萍般在风雨中飘零。
郑鹏深深吸了一口气,一脸郑重地说:“什么事都有一个瓶颈,遇到问题,那就解决问题,困难只是暂时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只要解决这个问题,我敢保证,军队的战力将会有一个不敢想像的增长。”
华夏有光辉灿烂的文明,也有沉重惨痛的历史,特别是那段苦难的近代史,更让人不堪回首,外夷用华夏人发明的火药强行打开华夏的大门。
要知火药在宋朝时就得到应用,到明朝时已发展成制式武器,然而清朝反而是后退了,统治者认为火器华而不实,不如他们手中的弓箭,以致火器的发展滞后甚至倒退,最后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
这些问题早晚都会遇上,郑鹏先提出来,算是打一个预防针。
李隆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爱卿这番话,出乎朕的意料,想不到爱卿会自揭其短,很好,想必这道理跟爱卿修铁路、打造火车有关,看似花费巨资做一些不切实际的事,实则是看好它未来的发展,可对?”
长洛路的花销,就是贵为天子的李隆基也吃惊,更别说其它人,在他们看来,郑鹏早就名利双收,要什么有什么,而郑鹏偏偏却瞎折腾,万贯家财都扔了进去,刚开始时李隆基不理解,直至郑鹏解释,这才崇然起敬。
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境界。
李隆基贵为大唐天子,也知有些事不破不立,就像军器监最新一款投石机,刚设计出来时,花费是旧款投石机的三倍,可威力只有旧款投石机的一半,当时很多人提议放弃,就是负责设计的工匠团队的信心也动摇,李隆基跟负责的监总谈过话,得到要是成功,不仅操作更简捷,威力至少是旧投石机的一倍,毅然决定继续,成了,大唐多一款进攻利器;不成,也就损失一些钱财,对于盛唐来说不值一提,没什么,有钱,任性,没想到最后还真是成功了。
“皇上英明”郑鹏没想到李隆基不仅好说话,领悟能力也很高。
李隆基看看郑鹏,又看看那些测试火铳的靶子,沉吟一下,很快说道:“爱卿说了未来可期,那就继续努力”
说到这里,李隆基把目光放在孙大眼身上,满意地点点头,说了声不错,转身竟然离开了。
就这么走了?
等李隆基一行的身影消失后,孙大眼呆了一会,有些不敢相信地眨眨眼,一脸呆滞地说:“郑将军,皇上这是。。。起驾了?”
“嗯,应该是吧。”
“这。。。皇上是满意,还是不满意?”孙大眼有些忐忑不安地问道。
纠结啊,好不容易有一个在皇上面前露脸的机会,这么快就完了,也不知皇上是满意还是不满意,高兴还是不高兴,本以为这次表现好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奖赏,没料想是这个结果,不过孙大眼也不敢在郑鹏面前抱怨。
心里隐隐有些怨念:都是郑将军的错,这么高兴的情景说这么扫兴的话,要不是郑将军说这些话,奖赏不早就到手了吗?你职高薪厚有爵位,可以不在乎,问题是自己在乎啊。
第985章。985 崔源取名
郑鹏瞄了一眼孙大眼,悠悠然地说:“孙大眼,你是不是在心里骂我,说我多嘴坏事?”
孙大眼吓了一跳,结结巴巴地说:“没。。。没有,小的。。。岂敢骂将军。。。”
“哦,是不敢,而不是不想骂”
“不,不,不”孙大眼有些慌乱地解解:“将军对小的恩重如山,恩同再造,小的。。。只是有些不解,不明白将军为什么自揭其短,绝无责骂将军的意思,绝无。”
这个郑将军,真是太精明明,好像能看穿人心一样,自己心里想什么都知道,孙大眼脑门都有出了冷汗。
看到孙大眼一脸紧张的样子,郑鹏哈哈一笑,拍拍他的肩膀安抚道:“不用紧张,就算你真骂了,也没什么,这点气量本将还是有的,放心吧,皇上向来奖罚分明,火器是有局限和瓶颈,但与你们无关,再说你们的功劳没人能抹杀,赏赐会有的。”
郑鹏二世为人,还有过一段堪称励志的奋斗史,哪能不知孙大眼心里想什么。
孙大眼刚想解释,没想到离开的高力士去而复返,叫了一声皇上有旨,让众人接旨。
待高力士说完后,众人才知是李隆基的赏赐下来了,孙大眼如愿以偿,成为火器署的署正,仅次于郑鹏的第二号人物,鉴于郑鹏三天打渔二天晒网的个性,可以说孙大眼是火器署的实权人物。
孙大眼的组员也受赏赐,每人的工匠等级都提升了一级,别看只是提升一级,可这一级可以提升很多待遇,除此之外,李隆基还赏赐给孙大眼所在的团队一万功绩点。
火器署是一个特殊的地方,除了指导的郑鹏,其余的全是奴隶,为了保密起见,他们终身不得接触外人,也不能离开火器署的范围,钱和官职对他们没有意义,功绩点可以在火器署换兑换各种物资,包括用功绩点兑换各种物资给外面的亲人,一万功绩点看似不多,要知在火器署内,一只肥鸡只需要一点功绩点,二十个功绩点可以兑换一头肥羊了。
作为火器署的一把手兼设计师,郑鹏的首功谁也抢不走,得到的赏赐最多,除了破格赏了金鱼袋外,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一大堆。
赏赐看似来,除了能提高逼格的金鱼袋外,其他的对郑鹏来说可有可无,不过郑鹏也不在意。
以郑鹏对李隆基的理解,李隆基不会这般小家子气,要是猜得不错,应是在自己儿子的生辰宴上给予补偿。
一想到儿子,郑鹏心里泛起一股暧意,自己的血脉有了传承,对了,崔源那老头一直催着自己起名呢,这件事可不能拖,还有。。。也不知兰朵和孩子怎么样了,这件事早晚得解决啊。
郑鹏跟兴奋莫名的孙大眼叮嘱几句,主要还是让他再接再励,改进火器,指点一下他研究的方向,二人还商议在火器署里建立独立的铁匠铺,专门研究适合打造火器的材料,一直商议到响午才离开。
换作平日,碰上这种喜事,郑鹏会跟工匠们吃个庆功宴,来个一醉方休,大不了在火器署专属的厢房内休息一晚再走,不过现在不同,心里多了牵挂的人,是时候回去看看儿子了。
长洛路已进入全面攻坚阶段,每天都有数不清的问题,郑鹏一时还真走不开。
回到家里,还没看望绿姝和儿子,就看到崔源架着二郎脚在品尝,看到自己回来,脑袋偏了偏,示意郑鹏坐下说话。
郑鹏刚坐下,崔源就开口问了:“去了火器署?”
“是。”
“皇上心情如何?”
“尚好,龙颜大悦。”
崔源眼光在郑鹏腰间的金鱼袋停留了一下,点点头说:“看出了,连金鱼袋都授了,这样看来,新式火器的检验没问题,如此一来,不仅新军的领军人选可以确定,想必新军的武器也有着落。”
退而不休是崔源的工作模式,郭子仪回京的事崔源知道,郑鹏提议建立新军的事崔源知道,就是李隆基有意栽培郭子仪成为新军统领的事也清楚,当然,新军是郑鹏提议的,看来这次主外的御林新军很快就会提上日程。
对郭子仪来说,这是他仕途一个新起点。
没等郑鹏说话,崔源突然开口说道:“建立一支新军也不错,现在大唐的军队,除了戍边的那点兵丁还有点血性,其余多是不堪重用的花架子,是时候变一下了。”
郑鹏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没有经历战场历练、没有见过血的士兵,战斗力有待提高,练一支新军补充一下新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大唐现在还是实施府兵制,这种制度有利有弊,刚刚建国的时候,为了好日子,将士都为了爵位军功,浴血奋战,是一支敢打敢拼的无敌之师,然而,随着大唐国力的不断增长,战争越来越少,别看大唐差不多年年有战事,但大多都是负责守一部分将士能参与战斗,大部分士兵已多年没有经历战火的洗礼。
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有时难的不是敌伺在四周的敌人,而是自己的冲劲在太平盛世中慢慢被腐蚀、消耗,给大唐注入一些新血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大唐最重要的拐弯点。
李隆基一个饱受争议的皇帝,大唐在他手中变得极盛,又从他手中变得极衰,他一手缔造了让无数的后人向往的盛世大唐,又一手将这个让无数人梦回的大唐盛世推入深渊,可以说李隆前半生有多成功,后半生就有多糊涂,除了李隆基贪图美色享乐外,与大唐的兵制也有关系,设立的节度使权力过大,手中不仅兵精将广,将士还骁勇善战,外重而内轻,以致手握大权的将领心生异心、窥视大宝。
“好了,这事不能一蹴而就,还要做一些功夫,朝中的决议,老夫退了,你也算了远离了朝堂,这些事尽可能多看少说。”
这算是长辈的教导,郑鹏也不跟他抬讧,连忙应了。
崔源干咳二声,从袖中拿出一张纸递过来:“公事说了,谈谈私事吧,不对,是家事,飞腾,这是老夫找高人议的几个名字,五行和命格皆有兼顾,你挑一个合格的。”
对崔源来说,最重要就是这件事,这也是他坐在这里等郑鹏的目的。
孩子人出生才几天,这取名的速度可以说是杠杠的。
郑鹏知道崔源很重视孩子,还在腹中就盘算名字的事情,取了一大堆,男女都有,现在就是从中挑选合适的就行,崔府中也有眷养占卜吉凶的能人异士,普通人家取个好名字有点困难,但对崔源来说,这些都不是事,只是一看这些名字,郑鹏露出苦笑神色。
“什么表情,难道老夫起的名字不好吗?”崔源一直在观察郑鹏的脸色,看到郑鹏的表情后,当场不满了起来。
郑鹏有些为难地说:“也不是不好,只是有点一点点怪。。。。”
“说,哪个怪!”看到自己的取的名字被质疑,崔源当场就不满起来。
有些人越老,好胜心反而就是越强,崔源就是其中的一份子。
郑鹏指着排在第一个的“郑崔雄”说:“这个名字,别人一看就像双姓,要是直呼其名,会引起别人误会的。”
姓郑名崔雄?有这样起名字的吗,明明是郑家人,一取这个名字,感觉像是改了姓一样。
“肤浅”崔源振振有词地说:“先别说孩子取双姓自古有之,再说崔雄这名字取自诗经南山”
说罢,崔源自顾念起了诗经。南山篇: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葛屦五两,冠緌双止。鲁道有荡,齐子庸止。既曰庸止,曷又从止?
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既曰告止,曷又鞠止?
析薪如之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
念完,一脸鄙视地说:“听清楚没有,崔雄二字取自诗经,有根可查有理可鉴,还说是什么大才子,这都看不出。”
郑鹏看着一脸倔强的崔源,有些无奈地说:“大父,这山和雄狐跟名字联系不大吧,再说这首诗晚辈也拜读过,其实是讽刺鲁桓公和文姜的,诗中很多事有待商榷,从这首诗经中取名,似有不妥吧。”
据《左传·桓公十八年》记载,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同父异母妹妹)同去齐国,原先就与文姜有淫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