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495章

盛唐高歌-第495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臣妾遵旨。”武惠妃说话的时候,一丝寒芒在眼里闪过。
 李隆基点点头,轻轻挥挥手说:“夜深了,爱妃先去就寝吧,朕想一个人静一下。”
 武惠妃应了一声,柔声地说:“皇上也早些安歇吧,龙体为重,臣妾先退下。”
 等武惠妃退下后,李隆基一个人静坐了好一会,觉得心里烦躁,站起来背着手来回走了好一会,内心还是静不下来,突然喝道:“来人。”
 “大家,老奴在。”高力士飞奔着从外面小跑进来听令。
 出了这么大的事,高力士不敢有半分怠慢,一直在御书房外候着,一听到呼唤,马上进去听令。
 “去天牢。”李隆基面无表情地说。
 儿子造老子的反,这让李隆基内心很烦躁,因为他自认对李瑛还是不错的,毕竟把他封为太子,这些年是有换储的想法,可不是一直没换吗?太子府的一应权利、花销也没有半分削减,怎么就想着谋反呢?
 “老奴遵令。”
 跟随李隆基多年,高力士摸透了李隆基的脾气,此刻李隆基内心肯定复杂,也有些不甘心,大半夜还要去天牢看太子李瑛,说明他内心还有一丝犹豫,而这一丝犹豫就是左右他作最后决定的因素,知道劝不住,干脆什么也不说。
 “父王,我要见父王。”
 “你们这些田舍奴,竟敢如此待我,我还是太子,出去后把你们全家抄斩。”
 “武落衡,你这个杀千刀的妖妇,我李瑛就是做鬼也不放过你。”
 还没到关押李瑛的地方,李隆基就听到李瑛疯狂的、犹如声嘶力歇的叫喊声,不时还听到他拼命摇动牢门的声音,第一次被关押到大牢的李瑛,明显失去了方寸。
 李隆基的眼里露出一丝失望的神色,想当年自己是提着脑袋去拼命,事事小心、步步为营,硬生生拼了一个盛世大唐,而李瑛呢,做事太小心,说句不好听的,就是造反也造不好,失败后惊慌失措,自己若是虎父,他就是犬子。
 若是李瑛表现得硬气一点,李隆基反而高看他一眼。
 李瑛心情烦燥,记得自己跟李瑶和李据喝酒,突然收到武惠妃谋后的消息,一心想救驾立功,稳固自己的地位,怎么也没想到救驾变成了谋反,太子也沦落为阶下囚,被关到天牢后,这才知道宫中并没有异常,更别说武惠妃谋反,至于自己看到皇宫冒烟,那是武惠妃给夭折的儿子烧元宝蜡烛,明白自己中了武惠妃的圈套。
 感到气氛突然有些异常,李瑛扭头一看,瞳孔猛地一缩:不知什么时候,穿着一身便服的李隆基来到了天牢,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高力士小心翼翼地跟随左右。
 “儿臣拜见父王。”李瑛回过神,连忙跪下行礼。
 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一下子女连磕了好几个响头,磕得脑袋有些昏昏的,不过李瑛丝毫也感觉不到痛,内心的惊恐已在掩盖了痛楚。
 李隆基盯着李瑛,老脸抽搐了二下,然后有些冷淡地问道:“朕待你不薄,封你为太子,为何要造反?就这般等不及吗?”
 “父王”李瑛哭泣着说:“儿臣不敢,这次进宫,只因听信了谣言,误以为武惠妃谋反,这才带兵求驾,若有半句虚言,万劫不复。”
 李瑛也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李隆基正在气头上,要是李隆基一见面就大骂,说明他还是在乎自己,而李隆基说话的时候,语气里没有愤怒,也没有温情,说明他内心非常失望,有一种哀莫大于心死的感觉。
 誓言都发了,可李隆基并没有什么表示,李瑛一下子急了,哭着说:“父王,父王,儿臣真是想去救驾,都是被奸人所害,父王明鉴。”
 “是吗?这奸人又是谁?”
 “是武惠妃武落衡,武家的余孽,是她,一定是她”李瑛有些神色狰狞地说:“这个狠毒的女人,她就是一个周之褒姒商之妲己,就是她陷害儿臣,父王一定要小心这个妖妇,有她在,大唐就不会安生。”
 李隆基面色一肃,冷冷地说:“李瑛,你想说朕是无能的周幽王还是残暴的商纣王?是不是大唐江山交到你手里,才能千秋万代?”
第961章。961 三庶人事件
 李瑛吓了一跳,一连磕了几个响头,脑袋都磕肿了,这才战战兢兢地说:“父王英明神武,是天下公认的英主,流传千古的明君,岂是周幽王商纣王一类可比的,儿臣绝无此意。”
 李隆基看着跪倒在地的李瑛,眼里流露出一丝失望,最后摇摇头说:“好自为之吧。”
 说罢,也不顾李瑛的反应,挥袖而去。
 嘴上说是没有反心,却在宫中安插眼线,还勾结丹凤门守将朱全,光是这二点就足以让李隆基寒心,李隆基这次到天牢,就想问一下李瑛为什么要造反,没想到李瑛不仅没有反思自己的过失,反而把责任推在武惠妃身上,要知武惠妃刚刚还为他求过情,这让李隆基对他彻底失望。
 什么事都有底线,李瑛跟武惠妃怎么斗,李隆基都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在自己的控制范围之内,斗一下就当相互磨砺,在磨砺中成长不是坏事,有斗争经验,上位后才能更好驾御臣民,然而,率兵进攻皇宫,无论是什么样的理由或借口都不行,这不是越过底线,根本就是挑战李隆基的权威。
 高力士的目光有点像看死人一样看了李瑛一眼,紧走几步跟上李隆基,为他照亮前面的路,生怕李隆基摔倒。
 一个将死之人,不值得浪费感情。
 崔源猜得没错,李隆基第二天就在朝会上历数李瑛的罪行,宣布罢免李子的太子之位,贬为庶人,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也以谋反同罪,一起废为庶人,三人所有的府第、财货没收充公,发配琼州,第三天晚上,被逐出府第的李瑛、李瑶和李据三人,在长安城西的安荣驿馆被御赐的鸠酒毒死。
 一夜之间杀三王子,长安城风声鹤唳,?长安城街头巷尾都在偷偷议论这件事,因为三名王子被赐死时已贬为庶人,大伙就把这件事称为“三庶人”事件。
 丹凤门事件过后,仅仅三天时间,前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被杀,原丹凤门守将朱全被处以凌迟之罪,全家抄斩,前后有近二百亲属、族人被打入奴籍,很多跟李瑛交好的官员,或降或贬,可以说雷厉风行。
 幸好,三天过后,随着三庶人的死去,长安城终于解除了戒严。
 解除戒严后,崔源带人离开,郑鹏送完崔源,准备回去继续忙修路大计时,突然来了不逐之客,武惠妃。
 “惠妃娘娘驾到。”太监牛贵儿大声唱道。
 “拜见惠妃娘娘。”郑鹏不敢怠慢,带领府中上下一起恭迎武惠妃。
 武惠妃突然驾到,郑鹏感到很意外,虽说不想跟武惠妃走得太近,可过门都是客,郑鹏也不好拒绝,再说也轮不到郑鹏拒绝。
 “免礼,都起来吧。”武惠妃说话间,走到绿姝面前,亲自扶起绿姝:“郑夫人,你可是有了身孕的人,快快请起。”
 “谢娘娘。”绿姝微笑着说。
 武惠妃寿宴时,邀绿姝到蓬莱殿作客,相谈甚欢,还赐以厚礼,绿姝对武惠妃的印象不差。
 “嗯,薰儿也越发标致了。”武惠妃扭头笑着对林薰儿说。
 林薰儿有些受宠若惊地说:“谢娘娘夸奖,在娘娘面前,小女子就是萤烛之火,岂敢与日月争辉。”
 郑鹏向武惠妃行了一礼:“不知娘娘驾到,有失远迎,还请娘娘恕罪。”
 “近日宫中出了不少事,本宫特地到大慈恩为大唐祈福,为皇上祈福,途经这里,想到有些时日没看到郑夫人,哦,听说郑夫人有了喜,特来来望一下,不请自来,冠军候不会嫌弃吧?”
 “娘娘是大贵人,能亲临寒舍,简直就是蓬荜生辉,请都请不到,岂有嫌弃之理。”
 武惠妃妙目一转,娇笑地说:“冠军候都不请,哪知请不到?”
 郑鹏楞了一下,回过神来,打着哈哈说:“娘娘真是风趣,看我,看到娘娘太高兴,都忘了请娘娘入座,娘娘,请。”
 自己递过去的话,让郑鹏不着痕迹地挡开,武惠妃并不生气,还是若无其事地笑着点点头,跟随郑鹏一起到大堂内就座。
 武惠妃坐下后,从袖中拿出两道符,微笑着说:“这是大慈恩寺慧空大师亲自开光的平安符,甚是灵验,就多要了二个,送与两位夫人。”
 绿姝和林薰儿对视一眼,齐声谢礼。
 家长里短地聊了一会,绿姝和林薰儿很识趣地各找了一个由头走开,把地方让给了武惠妃和郑鹏,她们早就看出,武惠妃此行的目的是郑鹏。
 绿姝和林薰儿走了,冠军候府的下人也是站得远远的,武惠妃左右看了一下,很快压着声音说:“本宫这次来,是要感谢冠军候仗义执言。”
 孤男寡女独处一室容易招惹是非,书房密谈不现实,就是在大堂里说话,大门也要开着,免得落人口实,武惠妃压低声音说话。
 御书房密议,武惠妃虽说不在现场,但现场的一言一行都有女婿杨洄详细告知,前面大臣争论了那么久,李隆基都没有表态,可郑鹏发声后,李隆基很快就拿定了对武惠妃利好的决定,对此武惠妃非常满意。
 就知是冲这件事来的,郑鹏有种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的感觉,自己明明就是推搪的意思,经李林甫一歪曲,变成了间接支持李隆基的“家事”处理方式,也就是因为这样,太子、鄂王李瑶、光王李琚都被废为庶人,在驿馆内喝毒酒身亡,这不,连武惠妃也来谢自己。
 都不知找谁说理去。
 “娘娘言重了,微臣也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都是皇上拿的主意,谈不上仗义执言。”
 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这份功劳郑鹏打死也不认。
 武惠妃嫣然一笑,看了郑鹏一眼,一边自顾玩着茶杯,一边自言自语地说:“太子权欲薰心,做出大逆不道的事,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咎由自取,诸多皇子中,寿王与皇上最像,也跟皇上最是亲近,以后肯定要为皇上分忧,但寿王生性顽劣,少不得名师调教,冠军候文武双全,才华横溢,不知可愿指点一下寿王呢?”
 李瑛被赐死,很快就会成为冢中枯骨,诸多皇子中,寿王李瑁的呼声最高,通过御书房密议一事,武惠妃对郑鹏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借着上香的机会,亲自出马招揽。
 郑鹏淡然一笑,婉言拒绝道:“寿王是有福之人,想指导寿王的名师很多,我也希望能与寿王多交流,只是我这人是劳碌命,不是忙皇上的差事,就是折腾自己的兴趣,很难抽出时间,再说身为人师就要以身作则,我这人大缺点没有,小毛病多多,真去指点寿王,只怕皇上会骂我好为人师,误了寿王。”
 武惠妃的来意,郑鹏早就猜到,自己不党不派的挺好,两不相帮就是两不得罪,说不定还可以两边都能拿好处,面对武惠妃的招揽,老办法,把李隆基这尊大神搬出去,暗示自己是皇上的人,无论帮谁,有可能引起皇上的不满,婉言谢绝武惠妃的招揽。
 李瑛终于成就了一段“三庶人的历史,要是历史没有偏移,武惠妃也是为他人作了嫁衣裳,而寿王李瑁更是成为名传千古的“绿帽王”,前面没有接受李瑛的邀请,现在更不会答应武惠妃,免得自找麻烦。
 这次丹凤门政变,很多人受到牵连,郑鹏能安然无恙,靠的就是远离政治争斗。
 “冠军候这话的确在理”武惠妃面带笑容地说:“不过本宫开了口,冠军候总不能让本宫空手而归吧。”
第962章。962 故事与刀
 郑鹏的婉拒,早在武惠妃的意料之中,她知郑鹏说的也是实话,?李隆基一开始把郑鹏放到羽林军,就是出于保护郑鹏的目的,避免他卷入政斗,好把心思放在报效大唐上,不过自己都纡尊降贵到这里,怎么也要有点回报,要不然就是走也不甘心。
 “但凡娘娘看中什么,微臣都愿双手奉上。”郑鹏大气地说。
 只要不缠上自己,一切都好说。
 “本宫看中的,可是冠军候的人。”武惠妃给郑鹏抛了一个媚眼,笑脸如花地说。
 郑鹏全身一紧,眼神有些慌乱地四张张望,看到所有下人、包括武惠妃带来宫女和侍卫都站得远远的,没人注意这里,这才暗暗松一口气,擦擦额上的冷汗说:“娘娘真会说笑,我跟别人没有什么,都是两个肩膀扛一个脑袋。”
 这算是挑逗吗?
 要是李隆基知道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挑逗自己,会不会气羞成怒,给自己来一个大不敬的罪名呢?
 在畏怕的同时,郑鹏的小心脏也有点小激动,说实话,武惠妃是一等一的美女,柳眉杏眼,容颜出众,身材高挑,五官立体又好看,是那种越看越有味道的女人,身上散发着一种淡淡的、神秘的气质,吸引异性去关注她、了解她、征服她,虽说生过几个子女,可武惠妃保养得极佳,外表宛如少女,气质成熟绽放,有一种天然傲态媚骨,难怪后宫美女如云也无人能替代她的地位。
 武惠妃掩嘴浅笑,饶有兴趣地看着郑鹏,好像看着一件很有趣的事物。
 当郑鹏有些尴尬时,武惠开口道:“冠军候是大唐有名的智者,说话就是那般风趣,好吧,说正事,既然冠军候不愿作寿王的先生,那给寿王一些建议或劝告,总不能让本宫空手而归,这个不为难吧。”
 拉拢不了郑鹏,武惠妃心有不甘,可郑鹏抬出了李隆基,也不好强求,只能退而求次,想从郑鹏哪里得到一些建议。
 不弄点干货,可不能打发自己离开。
 郑鹏闻言松了一口气,只要没强迫自己站队就行,至于建议,这个好说,卖个人情之余,也可以达到自己的一些目的。
 “寿王聪慧过人,又有娘娘和当名朝名师大儒教导,微臣不敢班门弄斧,建设和劝告给不了,要是娘娘喜欢听故事的话,微臣倒是可以效劳。”
 武惠妃眨眨眼说:“太好了,本宫最喜欢听故事,冠军候,请吧。”
 刚刚听到郑鹏不肯给建议,武惠妃表面没说什么,心里暗骂郑鹏不识抬举,自己纡尊降贵到这里,就一点面子也没给?当她听到郑鹏愿讲故事后,心里一松,欣然同意。
 像郑鹏这种不喜欢凑热闹的人,要么不开口,一开口肯定不会令自己失望。
 郑鹏干咳一声,调整了一下情绪,很快说道:“很久的时候,有一个皇帝,因为刚刚建国,百废待兴,国库空虚,拿不出像样的东西赏赐给有功将士,但有功不赏也怕有功之士寒心,经过一番苦思后,皇帝想了一个办法,特令工匠打造了一个精美的酒樽,名为福禄樽,亲自倒酒请有功将士饮,有功将士都非常高兴,朝中上下也以饮福禄酒为荣,朝中有一名奸臣,瞒上欺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最喜欢就是拍皇上的马屁,同僚都不屑与他为伍。”
 “有一次皇帝生了一个毒疮,这位奸臣为表忠心,用嘴把毒疮里的脓包吸出,皇帝非常感动,就问他想要什么,奸臣想都不想就说想用福禄樽喝福禄酒,皇帝答应了奸臣的请求,自从奸臣用福禄樽喝过福禄酒后,朝中文武百官就开始拒用福禄樽饮酒。”
 武惠妃闻言,心有所悟,微笑地说:“这个故事倒是有趣,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锅再好的粥,要是掉进了一颗老鼠屎,也就没人再愿意品尝,冠军候真是学识渊博。”
 很明显,郑鹏的故事,其实就是影射李林甫,武惠妃深谙宫中争斗,哪能听不出郑鹏话里的弦外之音。
 李林甫能干是不假,可他声名狼籍,墙头草式的作风,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为了捞钱,在征地时勾结劣绅鱼肉百姓,出自东宫,在太子李瑛最艰难的时候落井下石,更是引起朝野哗然,很多大臣都有意疏远李林甫,免得牵涉自己,郑鹏的话很明显,要是寿王想有作为,就要舍弃一些东西,例如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