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480章

盛唐高歌-第480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正是大唐盛世,国库充盈,百姓富足,李隆基可以肆意挥霍的时候,要知李隆基最喜欢排场,最宠爱的妃子摆寿宴,自然不吝啬,怎么奢侈怎么过,现场布置得金碧辉煌,不过郑鹏感歎的不是豪华的寿宴,而是大唐这种开放、包容地风气。
 论开放,唐代在历史上可以独领风骚,那开放的程度,就是后世也过尤不及,像男女在街上结识、互相留联繫方式,女子离异、寡妇改嫁这些根本不是新闻,很多大唐公主下嫁后,因生活不如意、丈夫早逝、获罪被贬而改嫁的很多,就以女子的服饰来说,开放的程度就是后世也比不上:妇人爱轻妙,领口开得很低,露出“半个球”是常态,一些女子甚至袒胸露臂。
 宴会场上,那些贵妇人,好像比赛似的,那领口开得一个比一个低,整个会场可以春光无限,那些妇人不但敢穿,还敢说,她们没有毕恭毕敬地坐着,而是三三二二聚在一起有说有笑,比男的还要活跃。
 换作别的朝代,女子很少赴宴,就是赴宴,也是男女分席而坐,然而,这些在唐朝不存在。
 郑鹏想过原因,主要是与统治者的意志相关,很多历史学家都说大唐李氏有胡人的血统,具体有没有,不得而知,但大唐皇族在男女的问题上就颇有胡风,最开始是唐世宗李世民,他发动“玄武门”事变后登上皇位后,便将亲弟李元吉的老婆霸为己有,也就是隋炀帝之女杨妃,然后卢江王李瑗谋反,又把他的妻妾接到宫中伺奉左右;李隆基后到李治,跟庶母李则天暗中勾搭,最后弄出一个武周,差点把大唐江山都丢了,就是玄宗李隆基,也是一个风流的天子,纳歌伎为妃,要是历史没有偏离轨道,晚些还要“扒灰”,抢儿媳。。。。。。
 上樑不正下樑歪,达官贵族效仿,平民百姓有样学样,社会风气可想而知,要说论哪个朝代最强盛,后世或会有争议,但说哪个朝代风气最开放,唐朝可以说众望所归。
 “夫君,夫君,看什么呢,让人开笑话了。”林薰儿有些脸红地跺跺脚,轻轻拉了一下郑鹏。
 郑鹏的目光,一直盯着一位年轻、领口放得很低,露出一大片雪白的小娘子,半天都没转眼,那也小娘子也注意到郑鹏的眼光,她不以为恼,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反而有些骄傲地挺得更高,还不着痕迹给郑鹏抛了一个媚眼。
 小浪蹄子,林薰儿看到,气得有些咬牙切齿,要是自己也穿同样的衣服,肯定不比她差,可郑鹏很怪,坚决不让自己跟绿姝穿那种衣裳,平日穿的都是遮得很密的衣裳。
 被林薰儿一扯,郑鹏这才回过神,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不要误会,刚才想些东西,走神了,走神了。”
 林薰儿有些不乐意地说:“偷看就偷看了,敢作不敢认。”
 绿姝吃吃笑了两声,小声劝道:“薰儿姐,夫君刚才是走神了,那个小浪蹄子,还没姐姐一半好看,有什么好瞧的。”
 “应说比不上绿姝一个小指头才对,夫君肯定看不上那种狂蜂浪蝶,就是看不惯她卖弄风骚罢了,让人作呕。”林薰儿还是愤愤不平地说。
 解释就是掩饰,郑鹏知道这事只会越描越黑,只是呵呵一笑,自顾吃起点心来。
 正当气氛有些尴尬的时候,突然听到高力大声喊道:“皇上驾到,惠妃娘娘驾到。”
 等了这么久,正主和寿星终于来了,一众大臣连忙给李隆基和武惠妃行礼,再大声向武惠妃表示祝贺。
 一番礼仪后,李隆基携手着武惠妃坐在上席,行礼的皇亲国戚、文武大臣及其家眷看到李隆基和武惠妃坐下后,这才一起坐下。
 李隆基和武惠妃刚坐下,从第一排的一个衣饰华贵、英气蓬勃的少年郎,双手捧着一个礼盒走到上席前,双膝跪下,双手把礼盒奉上,朗声说道:“臣儿祝阿娘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
 郑鹏一看跪下的人,不由眼前一亮:第一个给武惠妃献贺礼的不是别人,正是她的儿子寿王李瑁。
 李瑁可是历史上最负盛名、也最受争议的人,因为他头上有一顶举世无双的“绿帽”,当然,这些事还没有发生,不得不说李瑁投了一个好胎,出自出帝王家,生母还是武惠妃,深得李隆基宠幸的武惠妃,所出的儿女都得到李隆基的喜爱,李瑁在开元十三年就封寿王,并遥领益州大都督、剑南节度使,那时他年仅五岁。
 现在的李瑁,年仅十四岁,已是一名英气不凡、气宇轩昂的翩翩少年郎,生母摆寿宴,他自然第一个站出来祝寿献礼。
 母子关係很好,想送礼可以私下送,李瑁在众目睽睽下送礼,其实是武惠妃的安排,一来显示他的孝心,二来在众人面前露面,为拉笼各方势力作准备。
 李瑛虽说是太子,而李瑁还年少,庆幸的是,李隆基正值壮年,武惠妃有的是时间。
 母亲看儿子,怎么看怎么顺眼,武惠妃站起来,在李隆基的搀扶下,亲自扶起跪在地上的李瑁,高兴地说:“瑁儿有心,地下凉,快快站起来说话。”
 “谢阿娘”李瑁站起来,大声说:“今日是阿娘的寿宴,臣儿备了一份贺礼,请阿娘笑纳。”
 早就得到授意的高力士连忙接过来,当众开启,小心翼翼从中捧出一个金灿灿的寿桃,举高让众宾客都看到,大声唱道:“寿王献五彩福寿蟠桃一件,为惠娘娘娘祝寿。”
 五彩福寿蟠桃是名匠用黄金打造,白玉为托,翠玉作枝,饰以红蓝绿宝石,做工精巧,立意新颖,在寿宴上也很应景,在烛光下熠熠生光,引得现场一声喝采声。
第929章。929 抛砖引玉?
 “好,好,瑁儿有心了。”武惠妃拿着儿子送上的黄金蟠桃,眉开眼笑,看着儿子,眼眸里满是宠爱。
 武惠妃得到李隆基的宠爱,自己也很争气,一胎接着一胎,不停地生儿育女,让武惠妃伤心的是,前面二个儿子都夭折,第一个儿子李一,很少自己替儿女取名的李李隆基,亲自给他取的名,在古代 ,“一”代表的意义有很多,其中包含天的意见,足以看出李隆基对他的器重,可惜不到二岁就夭折。
 第二个儿子李敏,颜值极高,用“貌丰秀基图画”来形容,李隆基对他也非常喜爱,可也没活成人,没了二个儿子,武惠妃对李瑁格外珍重,请李隆基封其为寿王,平日待他如珠如宝,放在手心怕摔了,含到嘴里怕化了。
 对武惠妃来说,最高兴不是收到儿子精心准备的礼物,而是看到儿子李瑁长大成人。
 十四岁,算是成人了。
 李隆基满意地点点头:“寿礼尚可,不枉你阿娘这般疼你,往后要多孝顺你阿娘。”
 “儿臣谨遵父皇意旨。”李瑁不敢反驳,恭恭敬敬地说。
 李瑁退下后,一早准备好的咸宜公主走到武惠妃面前,学寿王一样跪倒在上,大声说道:“咸宜一拜,祝阿娘身体康健,仙颜永驻,益寿延绵;二拜,祝阿娘万事如意,笑口常开;三拜,祝阿娘与父王美满恩爱,日月共辉。”
 咸宜说一句,就拜一次,拜完三次,一旁的宫女把一个锦盒递到咸宜公主手上,由咸宜亲自献给武惠妃。
 高力士开启礼盒,打量一下,很快大声说:“咸宜公主献上松鹤延年灵犀宝梳一支,为惠妃娘娘祝寿。”
 灵犀是传说中的灵兽,其角中有白纹如线,贯穿两端,能感应灵异,用灵犀角制成的梳子,据说越梳头髮越乌黑浓密,珍贵异样。
 “咸宜长大了,这份贺礼阿娘很满意,快快起身。”武惠妃一脸宠溺地说。
 为了得到李隆基的宠爱,武惠妃一边对李隆基百般逢迎,一边想方设法打压潜在的敌人,以达到“独霸”李隆基的目的,别看武惠妃一脸慈眉善眼,可下起手绝不心慈心软,虎毒儿不食儿,对自己的儿女发自内心的宠爱。
 咸宜公主刚退下,一名太监毕恭毕敬地向武惠妃行礼:“太子殿下身子不适,不能出席惠娘娘娘寿宴,特命老奴携贺礼前来,祝惠娘娘娘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惠妃脸上不喜也不怒,很淡然地说:“太子有心,代本宫谢过太子。”
 说到这里,惠妃开口道:“丽珠,收下吧。”
 一旁的贴心宫女应了一声,走到太监面前收下锦盒,随手交给另一名宫女,由始置终都没有开启看什么,也不经过高力士,也就没有大声唱礼,刚才还喜气洋洋的寿宴现场,突然多了一丝尴尬。
 “惠妃娘娘和太子,成见很深啊。”绿姝压低声音,一脸八卦地说。
 郑鹏小声应道:“二人早就斗得不可开交,就差没兵刃相见,现在连表面的和平也不能维持,太子和太子妃都不亲自到场贺寿,倒是明智之举。”
 太子没表现出足够的孝心,武惠妃也没表现出宽容,就算在公众场合,双方都不掩饰彼此时的嫌弃,可见斗争之激烈。
 也对,寿王都十四岁,可以跟李瑛一争了。
 林薰儿压低声音说:“那个丽妃真不是东西,差点把我们坑了。”
 要是被丽妃的人接到含象殿,到时武惠妃怎么想?
 “慎言”郑鹏连忙说:“宫廷的斗争,我们看个热闹就好,千万不能掺合其中,免得自己找不自在,弄不好还要折在里面。”
 绿姝和林薰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就在三人密议的时候,一众来宾选择无视刚才那段不太和谐的小插曲,继续向武惠妃献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负责唱礼的高力士好像打了鸡血一般,大声唱起礼来:
 “中书令萧嵩,献上金玉如意名一柄,为惠妃娘娘祝寿。”
 “户部尚书杨崇礼,献上天官赐福金饰一套,为惠妃娘娘祝寿。”
 “申王献上万寿图一幅,为惠妃娘娘祝寿。”
 “中门门下平章事张九龄,献上南海珍珠一对。”
 。。。。。。。
 每一份献礼,高力士都会拿出来当众展示出来,一份得体的贺礼,会得到众人的一致叫好,郑鹏自问见过不少珍宝,在现场还是看到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奇珍:
 张九龄送上的两颗南海珍珠,足足有初生鸡蛋那么大,又圆又细润,在灯光下闪着柔和诱人的光泽,非常漂亮,不少贵妇人看到都发出惊歎的声音;
 申王李义送的万寿图,是出自晋陵名家顾恺之之手,顾恺之是公认六朝大四家之一,那幅万寿图非常有意思,是由一百九十九个小寿字组成一个巨大的寿字,远远看去,只看到一个浑厚有力的寿字,可是放近放近一些,可以看到一个个小小的寿字,让人拍案叫叫绝的是,每个小“寿”字的风格都不相同,让人歎为观止;
 萧嵩送上的玉如意,用的是极为罕有的金镶玉技法,巧夺天工,在灯光下美轮美奂,引起一阵轰动;
 除了金银首饰、字画外,还有绫罗绸缎、天材地宝、海外奇珍等等,郑鹏的位置不错,看得很清楚,可以说大开眼界。
 一场寿宴,可以看到大唐的上层的奢侈的一面,也看到大唐强盛富足的一面,正因大唐足够强盛,才能收罗这么多财货。
 眼看献礼到了尾声,李林甫看了看已献上南海珍珠的张九龄,很快又把目光放在郑鹏身上,探过身,笑着对郑鹏说:“郑将军,什么时候才能看到你准备的贺礼呢?准备压轴?”
 听到郑鹏说送几坛美酒,李林甫都有点想笑,这个郑鹏,做事也太不上心了,这么重要的场合送几坛酒?以为是走亲访友吗?
 不过郑鹏太狡猾,李林甫对郑鹏的话半信半疑,特别是看到郑鹏一直没有行动,心里的疑团更大,忍不住发问。
 郑鹏随口说道:“哪有什么压轴,传话的人说是一场简单的、类似家宴,就想着简单一点,没想到一个个都送那么贵重的礼物,弄得我那份薄礼都不好意思拿出来。”
 “呵呵,郑将军又谦虚了,大唐上下谁不知郑将军家财百万、富甲一方,出手岂会小家子气,既然郑将军想压轴,那某就来个抛砖引玉,先献丑了。”
 李林甫说完,也不管郑鹏的反应,眼角的余光看到一名寺卿刚刚退下来,马上拿起装着荑光镜的锦盒站起来,两脚生风般向上席走去。
 刚才观察过,全场就剩自己和郑鹏没有送礼,李林甫一开始就打算压轴出场,赢个满堂喝彩,不过刚刚李林甫改变主意,抢在郑鹏面前献礼,郑鹏要是真不好拿不出手,事后可以笑他不懂礼数,要是郑鹏不要脸面,真送上不了檯面的礼物,可以作为绿姝衬自己这朵“红花”。
 最好是能给惠妃留下一个深刻的印像,又能打压、挤兑郑鹏,一箭双鵰。
 李林甫面带笑容走到上桌,恭恭敬敬地说:“微臣祝惠妃娘娘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仙颜永驻、心想事成。”
 行礼时,李林甫心里有些感概,兜兜转转,自己还是要站在武惠妃这边,早知这样,自己当日果断一点,就不会有今日的遭遇,处处看别人脸色。
 武惠妃瞄了李林甫一眼,眼眸里没有波澜,挥挥手说:“原来是李侍郎,快快请起。”
第930章。930 高力士做托
 武惠妃对李林甫的印象很一般,觉得李林甫太狡猾了,二面三刀,不能信任,现在李惠妃得势,想投靠的人有如过江之鲫,没必要用到像李林甫这种立场不坚的人,可架不住裴武氏的请求,而高力士也有帮李林甫说话,不用僧面看佛面。
 实在推不过,看在裴武氏和高力士的面子上,给了李林甫一个机会,邀请他到宫中赴自己的寿宴。
 刚才那么多人祝贺,听祝福都听到起耳茧,收贺礼收到手软,武惠妃差点忘记了李林甫的存在,直至李林甫主动站出来献礼,不管怎么样,在这么多人面前,给他一点面子。
 李林甫不顾武惠妃想什么,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大声说道:“微臣不才,无意中得到的一件宝物,自知福缘浅薄,知道怀壁其罪的道理,特献与惠妃娘娘。”
 “李侍郎破费了,收下吧。”武惠妃淡淡地说。
 答应过要给李林甫面子,武惠妃儘可能和颜悦色。
 这时包着宝盒的红布已揭开,高力士看到巧夺天工的宝盒,明显有了不少的期待,接过来时手微微一沉,比想像中的还要重,郑鹏稍稍一上手,就知宝盒子的材质很上乘,而包镶四角的,也是成色很好的真金。
 还真捨得,光是这宝盒就价值不菲。
 高力士开启宝盒,看到那面铜镜时,开始没觉得什么,一拿出到手里,马上察觉到它的不平凡:镜背极为精巧,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人物,栩栩如生,廖廖几刀就有了神韵,还不怕费时,饰以黄金,最难得的是,也不知镜子是什么材料制成,不像铁,比铜轻,就镜面的清晰度来说,比市场上最上等的铜镜还要好上三成。
 绝对是一件宝贝。
 高力士只是稍稍一打量铜牌镜,就知自己猜不出它的来历,往宝盒下面一看,嘴角很快就有笑意:箱底有一张介绍这件贺礼的纸条。
 贺礼那么多,要当众展示、唱出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见识也不可能全能鑒定出来,还是要求在很短的时候内鑒定出来,为了不说错,每一份贺礼都要写一个单子,注明送礼人、礼品的名称、来历等等,要是唱礼单的人认不出,直接读纸条即可。
 走马观花看了一遍,高力士心中了然,很快大声说:“没想到,临了来一个大惊喜,诸位,请允许咱家卖个关子,提个一个小小的问题,陛下,老奴想玩个小游戏,为娘娘的寿宴增些趣味,请陛下恩准。”
 高力士虽说是寿宴的主持人,有李隆基坐镇这里,肯定要徵求李隆基的意见。
 “爱妃,意下如何?”李隆基想也不想,就把这个问题交给武惠普妃。
 喜欢,就玩;不喜欢,直接停止。
 武惠妃哪会在这种问题上拂李隆基的意,再说也要给高力士一个面子,闻言掩嘴一笑:“臣妾全凭陛下作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