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222章

盛唐高歌-第222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古代的大家族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儿孙众多的他们,会因材施教,让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奋斗,不断壮大家族事业,一旦有事,也可以相互支持。
 就以元城郑氏为例,郑长铎四个儿子,长子郑元家攻读诗书,为科考准备,三子郑元兴经商,改善郑家的处境,四子郑元时务农,守住郑氏的根,老二郑元兴跑东跑西帮忙照看家务,这就是分工协作。
 郑鹏点点头说:“不错,多加努力,前程一片光明。”
 还怕郭子珪跟着郭子仪从军,要知战场上,不仅要高超的武艺,还需要运气,弄不好就会埋骨异乡,郑鹏可不想妹妹年轻轻轻就做寡妇。
 不求能带给妹妹妹多富贵,只要能让她开开心心过每一天就好。
 郭子珪还怕郑鹏嫌弃自己没功名,听出郑鹏是发自内心的鼓励,一脸激动地说:“谢谢鹏哥的鼓励,我一定多加努力。”
 围桌而坐的一共四人,郭子仪兄弟、自己,还有一个就是救了郑冰的小白同学。
 郑鹏转过头,微笑地说:“小白,你未来有什么打算?”
 跟郭氏兄弟都聊了,只剩李白一个不聊,说不过去,郑鹏对李白的兴趣最大,肯定不会漏了他。
 不知为什么,每次叫小白,郑鹏的心情都莫名开朗,想想也是,被后人奉为诗仙的李白,被自己当成小弟一样叫唤,这份满足很难用言词形容。
 李白突然站起,恭恭敬敬地对郑鹏说:“不瞒郑公子,太白离家游历这么久,学业未见长进,功名更是遥不可及,眼看盘缠快要用尽,还请郑公子收留,安排一个差事,感激不尽。”
 游历了这么久,李白的眼光不错,他看出郑鹏有巨大的潜力,跟在郑鹏身边肯定有不少机会,就算郑鹏帮不了,可以扩展一下自己的人脉也没错,要是平日,李白心里没把握,不过无意中救了郑鹏的妹妹,这恩情不小,趁着郑鹏还记得这件事,马上提出自己的想法。
 不会吧,李白主动请缨做自己的小弟?
 郑鹏心中一个激灵,不过激动归激动,脸面还是一脸云淡风轻,不露痕迹地说:“小白,你是我妹妹的救命恩人,哪能让你做这种事,盘缠的事好说,一会我让帐房给你支一笔盘缠就是。”
 一口答应,显得自己有点不近人情,好像对有恩于妹妹的救命恩人坐视不理,显得不够光明正大,有心吊一下李白的胃口。
 在封建社会,黎民百姓的思想都是“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很多淡泊的人,都是仕途不顺才退忍归田,就以最洒脱、写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例,也是在官场打滚了多年才回归回园,李白一边游历,一边到处结交权贵,也是找机会“卖与帝王家”,难得碰到自己,都舍下脸面求职,肯定不肯轻易离开。
 再说,理由有点扯,登门拜访的见面礼价值超过百贯,根本不像没有盘缠,说什么走投无路,只是他的一个借口。
 第一更
第424章。424 营销神话
 果然,李白马上说:“不仅仅是盘缠,主要是太白跟想在郑公子身边学习,请郑公子千万不要嫌弃。”
 现在是最好的机会,要是错失了机会,肯定追悔莫及,李白的态度更加坚决。
 郑鹏有些为难地说:“现在我还是一个散职,只怕安排不了什么好职位。”
 “能跟在郑公子身边就不错了,太白没有其它要求。”
 屏风那边的兰朵有些不耐地说:“郑鹏,小白说什么也是小冰救命恩人,你就不能安排一份好的差事吗,对了,管家和护卫你不缺,可你没有幕僚,本郡主看小白文质彬彬,谈吐不凡,学识肯定不会差,你就让他当你幕僚好了,凭他的武艺,必要时还能保你平安呢。”
 幕僚相当于后世的“师爷”“参谋”一类的职位,算是亲信,郑鹏闻言转头问李白:“小白,暂且先做我的幕僚,你觉得如何。”
 这个提议好,未来的诗仙,总不能把他当成骡子一样使锅,做下人也有辱他的身份,做一个幕僚的闲职,倒也适合李白的气质。
 “太白见过东家。”李白心中一喜,连酬劳都没问,好像怕郑鹏反悔一样,把东家都叫上了。
 “小白,叫东家太生分了,还是叫公子吧。”
 跟着下人一起叫“少爷”不妥,想了想,还是叫公子算了。
 李白面带笑容地说:“公子。”
 “好,好,小白,坐下。”
 郭子仪呵呵一笑:“三弟,恭喜你,多了一个得力助手。”
 郑鹏笑得喜上眉梢地说:“哈哈,喜事,大喜事,这么高兴,黄三,去库房拿二坛御酒来,今天一定要喝个痛快。”
 无论什么时候,要问什么最值钱,答案都是人才,现在身边武有战神郭子仪,文有诗仙李白,要是哪个不开眼的人敢挑衅,打架让郭子仪出马,比文指挥李白去打头阵,简直无往而不利,真是想想都暗爽。
 一听到御酒,郭子仪和李白的眼睛都亮了。
 郭子仪啪的一声放下筷子,有些不乐意地说:“三弟,不地道啊,上次派人找你要坛好酒,你说没了,现在一下子拿出二坛御酒,说说,做大哥的要怎么罚你?”
 “大哥,这些酒是托了很多关系刚弄回来的,还没捂热呢,本想留着过年的时候喝,这不,子珪和小白第一次来,总不能太寒碜,能跟着沾光就不错啦。”郑鹏没好气地说。
 以前在左教坊上下通吃,可以弄不少准备给李隆基享用的美酒,李隆基出手很大方,差不多每次都赐酒给乐官和歌伎,郑鹏就想办法收起来,现在无官无职,也就是在高力士那里打打秋风。
 这时黄三把酒抱出来了,摆出几个酒杯,李白看到酒坛上贴着“御酒”两个字,眼睛当场就亮了,一下子把酒坛抢过来,大声说:“在场的都是英雄好汉,这么小的酒杯让人笑话,换个大碗。”
 “少爷,这。。。”黄三有些不知所措地说。
 郑鹏挥挥手:“今天是主随客便,去换。”
 郭子仪高兴地说:“小白说得对,要大碗喝酒,那才叫痛快。”
 拿到碗后,李白给每人倒满酒后,先是深深地闻了一下酒香,然后拿起一碗酒说:“太白平生最敬重英雄,郑公子和郭卫长都英雄,能跟二位大英雄一起喝酒不胜荣幸,先自饮三碗,以示敬意。”
 说完,李白把碗里的酒一饮而尽,喝完后忍不住咂咂舌头,眼里露出幸福的目光,一脸回味无穷的样子。
 一碗,二碗,三碗,李白一口气喝了三碗,每一碗都是一口喝干不留半滴,异常爽快。
 “好!”郭子仪拍案叫好道:“没想到小白年轻不大,酒量和酒品都这么好,不过一个人喝酒没意思,你喝了三碗,某也陪你喝三碗。”
 郭子仪也不含糊,站起来,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拎着酒坛,喝一碗倒一碗,一口气连干了三碗,豪气冲天。
 李白一脸敬佩地说:“郭卫长真丈夫也,太白再敬郭卫长、郭大英雄一碗。”
 “有意思,来,今晚某就舍命陪君子,喝!”
 郑鹏拍拍一旁有些看傻眼的郭子珪:“子珪,来,我们喝一个,不管他们。”
 郭子仪认为喝酒能提壮人胆、催力气,李白是那种可以把五花马、千金裘换美酒的人,说白了两个都是喜欢喝酒的酒虫,又是敬酒又是陪喝什么的,分明是在骗酒喝,懒得理这二个家伙笨拙的表演,看到郭子珪有些腼腆,主动跟他喝一个。
 “鹏哥,是子珪敬你才对。”郭子珪连忙说道。
 李白和郭子仪一边喝了好几碗,二坛御酒喝掉了大半,这才放缓下来,四人有说有笑地喝酒、聊天。
 吃着吃着,郑鹏突然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李白和郭子珪吃菜吃得很勤,不过他们的筷子多是伸向卤肉,好像比赛一样,其它的菜还没怎么动,可二碟卤肉快见底了。
 郑鹏有些奇怪地问道:“小白,子珪,你们怎么只吃卤内,怎么,其它菜不合你的口味?”
 李白看着的郑鹏,有些惊讶地说:“郑公子,这些都是你教的啊。”
 “我教的?”郑鹏一头雾水地说:“小白,这是我们第一次,不对,第二次见面才对,我什么时候教你了?”
 “郑公子忘了?有人曾问你,为什么能写出那么多好诗的时候,你说秘决是吃卤肉,我试了试,的确,吃了卤肉后,脑瓜挺灵光的,那时在大匡山读书,为了吃上卤肉,经常要派人出蜀买,用冰镇着送回来,以前挺难购买,只有魏州才有出售,现在好多了,差不多各大州县都有,有机会自然要多吃一点。”李白说话间,又把一块卤肉塞进嘴里。
 郑鹏有些不敢相信地说:“不会吧,大匡山可是在剑州,从剑州跑到魏州买卤肉?”
 李白轻描淡写地说:“不难啊,让工匠设计一个特殊的食盒,再让人单骑快马运送,中途多换几次人就行,不过多耗一些钱粮而己。”
 大匡山的位置在四川江油市,魏州在河北邯郸市,两地相距一千多公里,为了吃所谓帮助学习的卤肉,跑这么远?
 据说李白是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家中藏有巨金,吃了几代还没吃完,郑鹏以前有些怀疑,听到他说的话,不相信是不行了。
 郭子珪附和地着说:“对啊,卤肉在同窗好友中很受欢迎,要是谁准备几碟卤肉,再配上二壶薄酒,那滋味。。。啧啧。”
 说到这里,郭子珪好像想起什么,马上继续说:“我们的先生,平日对我们要求很严谨,教学也很认真,每逢节日大伙都想给他送点礼以示感谢,可他怎么也不肯收,后来有人发现先生别的不收,但送他卤肉,收,于是我们给他送卤肉,以卤肉代金,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先生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卤肉金。”
 “扑”的一声,郑鹏扭头一口酒喷出。
 由于喷得急,有些还从鼻子里喷出,呛得连连打喷嚏。
 尼玛,什么意思,后世那条病毒式的广告词,怎么在大唐出现,要不是郭子珪表现得中规中矩,郑鹏差点以为这货也是后世穿越来的。
 实在不知说些什么好。
 “少爷,少爷,你没事吧?”小音看到,马上轻轻拍着的郑鹏的背,焦急地问道。
 林薰儿也走过来,柔声地说:“少爷,呛酒?没事吧?”
 “鹏哥,是不是我说错什么了?”郭子珪有些不知所措地问。
 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说一个有趣的故事,郑鹏会作出这样的反应。
 郑鹏缓过气,让二女退下,对郭子珪笑了笑:“没事,就是觉得子珪的先生很有趣,一时没忍住。”
 郭子仪拍拍郑鹏的肩头:“三弟,你的诗天下传诵,你做的卤肉,不仅美味价廉,还有助于学习,简直就是天下学子的福音,能让某佩服的人不多,你绝对是一个,来,我敬你一碗。”
 “谬赞了,谬赞了。”郑鹏的老脸有点红,忙拿起碗跟郭子仪干了一碗。
 正好掩饰自己的不自然。
 当日为了宣传卤肉,有人问自己学习有什么秘决,灵机一动就说爱吃卤肉,没想到让有心人听到,于是传了开去,以致不少地方,学生不啃点卤肉都不像想进步。
 这广告,做得有些过份,幸好大唐没有化学实验室或监定机构,要不然自己还真会因做假宣传而锒铛入狱。
 人在吃东西的时候,大脑处于一种分析和体会食物成分和味道的一种状态,这时候,大脑的血液供应因为咀嚼的缘故,血液和氧气供应充足,人也处于一种兴奋、饱满的状态,有助于记忆,这就是所谓吃卤肉能助长记忆的“秘密”。
 除此之外,还有一半的功劳归功于心理暗示,吃的时候就不停暗示有助记忆和学习,于是感到学习也变得轻松。
 难怪郭可棠不断扩大规模,分红也一再创新高,郑鹏自己都想不到,当日随口说了一句话,竟然创造了一个大唐营销的神话。
 今天无意发现很多书友在章节中评论,关怀有加,炮兵之光一下子涨了不少,订阅也有改善,心情大好,没说的,加更,大伙议论,最好是多说好话,炮兵的码字热情会更足~~
第425章。425 洒脱的郭子仪
 看来无论古今,名人效应都挺好捞钱。
 这次玩得有点大,感觉自己做得有点错,不过郑鹏并不打算改。
 郑鹏还有什么好说,大手一挥:“黄三,让人再上二碟卤肉。”
 想吃山珍海味有点难度,要说卤内,那是吃多少有多少。
 都是年轻人,边吃边聊,足足喝了大半个时辰才算完事。
 吃饱喝足,郭子仪打量了一下郑鹏的小宅子,伸伸懒腰说:“我说三弟,你可是有名的富户,怎么住得这么寒碜,请客吃饭误了时辰,就是人留宅也不留啊。”
 这宅子就是三房一厅,连同一些耳房、杂房之类,住得很紧张,像阿军这种头号护卫也没有自己的房间,郭子仪每次吃饭到了宵禁,只能在坊里找地方住下。
 郑鹏马上解释道:“买了,只是那宅子有些破旧,也懒得再修,匠师和图纸都备好,开春就修新的。”
 冬天下雪,快过年也难请工匠,郑鹏让人把图纸、材料准备好,吉日一到就动土。
 郭子仪打了一个呵欠:“远水救不了近火,幸好我先订了房间,行,我走了,不用送。”
 看到郭子仪准备洒脱地走,郑鹏连忙问道:“大哥,慢着,子珪呢?”
 “人在你这里,当然是交给你啊。”
 郑鹏有些傻眼了,连忙问道:“交给我?不会吧?”
 “什么不会”郭子仪理直气壮地说:“咱们兄弟就数你最阔,你也知老二回西域后,我搬到了营房,没地安置子珪,长安的房租多贵啊,刚才我弟叫你鹏哥,你以为哥这么好当的吗?”
 说到这里,郭子仪压低声音说:“三弟,你不是说我弟不错吗,很有可能是你的未来妹夫哦,你也不想他跟我一起出去吧。”
 郭子珪没想到大哥把自己扔下,有点焦急地说:“大哥,我,我跟你一起去。”
 来这里做客,郭子珪没想到郑鹏家里住得那么紧张,几间房一目了然,大哥怎么想的,把自己扔在这里,他一个人跑到外面住馆舍,郭子珪有种被大哥抛弃的感觉。
 郑鹏拍拍郭子珪的肩膀说:“算了,你大哥还有事,留在这里先挤一下,明天你跟小白先到永业坊那宅子住着,旧是旧了点,但地方大,景色也不错。”
 不用说,喜欢怜香惜玉的郭子仪又要去左教坊跟那些歌伎彻底谈心,现在他长能耐了,去多几次跟左教坊的人熟络,都不用郑鹏给他安排,自己都能去“打野食”,要是小冰跟郭子珪谈得来,郭子珪就是自己的准妹夫,郑鹏真不能郭子仪把他带坏。
 “谢谢鹏哥”郭子珪有些尴尬地说。
 跟着大哥来作客,空着手大摇大晃进来,吃饱喝足把嘴一抹,拍拍屁股就走,郭子仪跟郑鹏是一起经历过生死的人,没觉什么,可郭子珪感到尴尬极了,可也不方便说什么。
 郭子珪先是有些不知所措,不过一想到大哥能这样安排,说明他跟郑鹏的关系非常铁,是自己人才不用客气,想到这些,心情也就好多了。
 等人都安排得差不多了,郑鹏想了想,指着大厅的一个角落说:“黄三,让人打扫一下,铺个床,找条新被子。
 房子就那么大,女眷优先,就是杂物房也有杂役住着,干脆让他们打个地铺。
 “知道了,少爷。”
 等黄三下去后,郑鹏对李白和郭子珪说:“好了,条件有限,你们先委屈一晚,现在宵禁,明天再去永业坊那个宅子。”
 郭子珪连忙应道:“有地方睡就行,我不挑,鹏哥。”
 李白也表示没问题,好像想起什么,李白突然问道:“奇怪,现在明明是寒冬腊月,窗外雪花纷飞,可屋子里温暧如春,隐隐还有怡人的、淡淡的桂花香,一点寒意也感觉不到,为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