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高歌 >

第203章

盛唐高歌-第203章

小说: 盛唐高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子仪马上应道:“回陛下的话,微臣尚未归家。”
 “未归家?哦,对了,你是来献宝的,郭卿家,平身再说。”李隆基面带笑容、一脸和蔼地说。
第392章。392 崔源的新差事
 郭子仪经得李隆基同意后,转身出去,很快,只他他亲自抱着一块巨大的、黝黑的东西过来,这块东西可不轻,放下时还发生一声闷响。
 “陛下请看,这是微臣献给陛下的宝贝。”郭子仪一脸认真地说。
 李隆基好奇地看了看,还上手摸了一下,一脸疑惑地说:“郭卿家,此物有何奇特之处?”
 刚看的时候,李隆基以为是一块未经琢磨的墨玉,因为表面看起来很粗糙,可摸起来有点冰凉,没有玉温润的特色,表面又粗又硬,要材质没材质,要造形没造形,就是一铊没敲打过的石头一样,一点也显不出它有那些地方珍贵。
 要不是推荐的人是高力士,献宝的人是新科武状元郭子仪,李隆基都认为这是一个欺君的恶作剧。
 郭子仪不敢卖关子,把这个水泥柱头的来胧去脉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说到后面,一脸兴奋地说:“陛下,微臣问过三弟,也就是郑将军,他说这些水泥造价很低,可效果却极佳,不怕日晒雨淋、火浇水淹,坚固耐用,陛下,你想想,要是这种新型材料用作边防,那作用就大了。”
 别人看到水泥,心里想的就是神奇,而郭子仪马上意识到水泥在军事上的用途,试想一下,速度快的话,几个月就能修筑一座别人几十年才修成的城堡,工程快、造价低,还异常坚固,放在防御上简直就是神器。
 不夸张地说,有了水泥,短时间内可以将大唐的防御能力提升几个等级。
 李隆基也是一个聪明人,闻言马上问道:“真有这样神奇?”
 “微臣不敢欺君,知道这话有些让人难以理解,特地把样品带来了。”
 郭子仪说话办事,向来三思而后行,问郑鹏要了一个样品,以便回去研究,一路上越研究越兴奋,最后把马头一拉,家也不回了,径直回京向李隆基献宝。
 李隆基没说话,只是瞄了高力士一眼。
 高力士回意,开口叫道:“来人!”
 一声令下,两名御前侍卫上前听令,高力士随手从一名侍卫腰间抽出一柄横刀,举起看了一下,锋刃利闪着寒光,从御案上拿了一张纸,用刀轻轻一划,纸张马上割成二截。
 不错,很锋利,高力士满意地点点头,举起横刀,看准水泥柱头,猛地一砍,只听“咣当”的一声,横刀应声而断。
 李隆基一下子站起来,看看断刀,又看看水泥柱头,有些疑惑地说:“这水泥,真的像郭卿家所说,软时如泥,硬时如铁?”
 “微臣亲眼目睹,不敢欺骗陛下。”
 顿了一下,郭子仪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陛下,微臣走得太快,手里没有配方,也不明白水泥的特性,我听三弟说他的新宅子,会大量使用到这种水泥,派人去一看就知。”
 高力士眼珠子转了转,笑嘻嘻地说:“陛下,此事不能怪郭状元,郭状元回乡探亲,顺路去看望一下结拜兄弟,不能逗留太久,听说郭状元在长安逗留很久,又跟郑将军去了西域,已经几年没回去看望父母高堂,不如让郭状元回家探亲,另派他人去就好了。”
 “有道理”李隆基点点头:“郭卿家”
 “微臣在”
 “回去看看亲人吧,假期重新计算,朕再多赏你一个月,好好回家跟亲人团聚,此事朕会另派他人去核实,介时另有赏赐。”
 “皇恩浩荡,微臣遵旨。”郭子仪心满意足地说。
 这件事,没功劳也有苦劳,加深了在皇帝对自己的印象,还捞了一个月的假期,简直不要太美好。
 等郭子仪退下后,高力士看了看地上那个水泥柱头,开口道:“来人,把这块东西抬下去扔了。”
 不是宝也不是玉,留着也没用,自然是扔掉。
 两个侍卫正想抬出去,李隆基突然开口道:“慢,把这件宝贝放入内库。”
 水泥柱头不是宝贝,但运用得当,提升大唐的攻防能力,凭此获得更多的胜利和土地,那比任何的宝贝都更值得珍藏。
 水泥柱头抬下去后,高力士有些感叹地说:“这个郑鹏,真是有才,冷不妨又给你一个惊喜,真是天佑大唐。”
 “说得对,这个郑鹏,还真会折腾,不过他越是折腾,越会给人意外的惊喜,赛马、监军都验证了,这次回元城盖房娶媳妇,又让他玩出了新花样,呵呵,力士,刚才你说另派他人去元城求证,莫非你想出使这趟差事?”
 李隆基本想让郭子仪去把这件事弄清楚,一来他跟郑鹏的关系好,容易说话,二来他是武状元,又亲历战场,对这方面有敏锐的洞察力,而高力士一句“回乡探亲”建议另派他人。
 “老奴只会侍候大家,其他的事可不会,这关乎到江山社稷的事,需要派合适的人。”
 什么好处都比不上皇帝的信任和依赖,高力士就怕自己不在时被人趁虚而入替代自己的位置,哪肯轻易离开。
 “合适的人?力士,你说哪个合适?”
 “御史崔源。”
 李隆基有些吃惊地说:“他?崔卿家和郑鹏关系有点不融洽,让他去合适吗?”
 “陛下”高力士笑嘻嘻地说:“两人都快成翁婿了,哪里有什么不合适的,郑鹏向陛下求情,在祭祀上为他未过门的妻子重获清白,又在元城大兴土木,据说都是崔源的要求,让他去最合适,崔御史经验丰富,水泥有没有用,一看便知晓,再说二人关系微妙,就当让崔将军提前考察宝贝孙女未来的住所,省得崔御再告假前去,既能节省时时,又能体现大家对臣子的体恤,岂不是两全其美?”
 “也好,这两个相互间有些不愉快,让他们事光磨去一些梭角也好,免得到时又出什么妖蛾子。”李隆基点头表示同意。
 高力士心领神会说:“老奴这就去安排。”
 。。。。。。
 “郎君,喝茶。”长安崇仁一座宅子里,一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者,恭恭敬敬把一杯茶放在崔源的案前。
 “嗯,放下吧,仁安,现在是什么时辰?”崔源随口问道。
 仁安是崔源在长安府的管家,是从家生奴挑出来的人才,从小就有目的培养,对崔源忠心耿耿,帮助崔源打理很多秘密事务,深得崔源的信任。
 “午时二刻,郎君,厨房的饭菜备好,随时可用膳。”
 崔源打了一个呵欠,好像突然想起什么,马上问道:“小姐什么时候回来?”
 绿姝进京参加祭祀,洗去婚前不贞的骂名,崔源放下心头大石,起码绿姝和博陵崔氏不会成天下人的笑柄,没想到绿姝进宫后,得到崔昭仪的喜爱,经常把她召进宫聊天,有时还在宫中过夜。
 崔昭仪出自清河崔氏,算起来也是亲戚,关怀自家人在情理之中。
 昭仪是九嫔之首,加上清河崔氏的巨大影响力,崔昭仪在后宫地位很高,得到崔昭仪的青睐,对绿姝有益无害,崔源也乐于让绿姝跟崔昭亲近。
 “宫里传话,说小姐明日回府。”说到这里,仁安笑着说:”崔昭仪对小姐赞誉有加,赏赐不断,最近小姐的心情也很好,笑口常开,有空不是读书就是做女红。”
 崔源有些无奈地摇摇头说:“女大不中留,强留会成仇,这老话说得对。”
 绿姝的态度转变这么多,不用问崔源也知是什么原因,估计自家孙女的心,早飞到郑鹏哪里。
 仁安在一旁笑了笑不说话,主家的事,论不到他一个下人议论。
 正在说话间,突然窗子被人敲了三下,声音二长一短,接着隐隐听到“啪”的一声轻响,崔源扭头一看,只见墙角一个掏空半截竹筒内,多了一份密信。
 作为不良人的首领,崔源每天都收到很多密信,接收的方式很独特,就是用掏空竹关节制作一个滑道,手下在外面隐蔽地方投进去,密信就会顺着密道溜达书房。
 仁安看到有密信,马上拿过来,小心放在崔源的案前。
 崔源看了看竹筒的暗记,当他看到竹筒上的五爪印记,脸色猛地变得严肃起来,这是皇帝发来的意旨,看到火漆封印没损后,小心翼翼地打开看起来。
 看完以后,有些苦笑地摇摇头:“真是一件好差事,也好,正想去元城走一趟。”
 “郎君?元城,这旨意与郑小郎君有关?”仁安忍不住吃惊地问道。
 崔源点点头说:“这个家伙真会折腾,修个宅子也惊动陛下。”
 仁安笑着说:“郑小郎君的事,有事也是喜事,郎君,什么时候起程?”
 做下人的,就要察颜观色,崔源嘴上说郑鹏折腾,可语气轻松、面带微笑,肯定不是坏事,感觉像一个慈爱的长辈在笑骂着晚辈一样。
 不是坏事,崔源的身份特别,皇上亲自下旨让崔源跑一趟,说明他内心重视的程度,肯定有利好的消息。
 “不急,先处理完手上的事,对了,让小姐收拾东西,到时顺路把她送回博陵,一个女子在外面不归家,不像话。”崔源开口道。
 这次到魏州,一来能完成皇帝的任务,二来看看郑鹏的宅子准备得怎么样,三来还可以亲自护送孙女回家,一箭三雕,对这份差事,崔源很满意。
 “明白,老奴这就去办。”仁安恭恭敬敬地说。
第393章。393 新宅峻工
 “大唐盛世啊,每次走这条道,都感到有新的变化。”官道上,崔源看着车窗外的风景,有感而发。
 崔源记得很清楚,第一次离开博陵,踏上这条官道到长安求前程时,还是垂拱年间,当时正是武则天密锣紧鼓谋夺李唐江山,长安阴云密布,朝野波涛暗涌,李氏宗室不甘大权旁落,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起兵讨伐武则天,一时大唐境内狼烟四起,兵败后,不仅琅琊王、越王身死,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江都王李绪、黄国公李撰、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或被逼自杀,或斩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被杀戮殆尽,社会也呈现一片颓势。
 随着政权的稳定,特别是武则天还政李唐后,天下臣民归心,生产秩序得到恢复,国力蒸蒸日上,特别到了开元年间,国富民强,大唐在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都取得极大的成功,天朝上国气质再次回归。
 从长安沿着官道往东走,一路上,道路平坦,路边的宅子越起起多,越起越豪华,以前只是简单的门面小屋,现在很多宅子有了门楼、影壁,青砖绿瓦,一看就知家庭殷实。
 “是啊,郎君”同车的心腹随从怀安附和道:“政令通达,四海升平,老百姓安居乐业,日子自然过得富足。”
 说到这里,怀安看看后面跟着的下人,小声地说:“郎君,不知郑将军的宅子起得怎么样,连皇上都惊动了。”
 怀安是崔源的心腹之一,能文会武,当日也跟随崔源到贵乡接回绿姝,对崔源和郑源的事一清二楚。
 崔源有些不屑地说:“能怎么样,就是没事瞎折腾,姝儿跟着这种人,得受苦了。”
 “郎君,此话怎讲?”怀安吃惊地说:“郑将军文武双全,要相貌有相貌,要钱财有钱财,要前程有前程,不说三宝号的分红,光是郭氏一族给他的分红就让他锦衣玉食,手里有钱,起的宅子,不会差到哪里去吧。”
 “谁都知人参是好东西,可有些寒底的人,就是买得起也受不了,一吃就得出事,有些人也是这样,无论他多富有,始终洗脱不了身上那股泥土味、寒酸气,郑鹏不是说有钱吗,在长安还是租一个小院子,宅小仆少,据说新起的宅子,不过是三进三出的小宅院,别人修宅子,用的不是红木就是玉石,他倒好,捣鼓一种据说价格比砖还要便宜的水泥。”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崔源都有些累了,顿了一下,继续一脸不屑地说:“这是一个人的气量和格局,江山易改、本性难易,老夫可不抱任何希望。”
 对郑鹏,崔源打心底的瞧不起,当然,更有一种来自骨子里的骄傲。
 怀安摇摇头说:“郎君,恕小的无礼,对郎君的看法不敢苟同。”
 跟在崔源身边的怀安,相当智囊的角色,崔源对他很看重,闻言没有发怒,饶有兴趣地问道:“哦,何以见得?”
 “郑将军要是太爱惜钱财,有了高公公参与,想必不会再让郭子仪、库罗在三宝号分一杯羹,要是宅子寻常,交给下人打理就是,何必留在元城亲力亲为,小的猜想,以郑将军的个性,应该很用心修筑,说不定给郎君意外的惊喜。”
 崔源突然有了兴致:“怀安,打个赌怎么样?”
 “小的不敢”
 “没事,只是小怡一下”崔源哈哈一笑:“你不是喜欢那小丫头萍儿吗,要是赢了,某作主,如你所愿。”
 “好,小的赌了。”怀安二话不说,马上答应。
 “不问输了要付出什么赌注?”
 怀安一脸认真地说:“小的这条命都是郎君的,什么赌注都一样。”
 崔源哈哈一笑,满意地在怀安的肩上拍了拍。
 “郎君,皇上让你到元城查看一下,拖了这么久才去,皇上会不会怪罪?”怀安突然有些担心地说。
 “没事,临出京突然发生了一点事,非得亲自处理,一弄就是三个月,本建议陛下另派人选,没想到陛下还是让我走一趟,至于送绿姝博陵,陛下也同意,何罪之有?”崔源开口说道。
 快要出京城时,李隆基突然下令,让崔源协助钦差,把留在西域迟迟不上京的张孝嵩秘密拿下,押送回京,主要是张孝嵩在西域停滞不走,还大搞封赏,奖励有功的部落。
 这可是犯了大忌,朝廷还没有动作,张孝嵩却是先行动,把朝廷置于何地?
 不得不说张孝嵩有些飘了,给予他独断大权,不是给他自把自为,李隆基盛怒之下,不等张孝嵩回到京,在半路就把他拿下。
 如此一来,不仅崔源回元城的计划推迟,朝廷对这次对收复拨汗那、教训大食的庆功大会也向后推。
 怀安有些庆幸地说:“郑将军在获得连城大捷后,跟张孝嵩分道扬镳,然后独自回京,当时看来是有点时运不济,白白失去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现在看来,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要是郑鹏跟张考嵩再多一些交集,说不定这次张孝嵩倒台,郑鹏也要受到牵连。
 崔源点点头说:“这小子,运气一直不太差。“
 元城内,郑鹏走在新修的宅子内和郑锦伦一起修闲的散着步,看着刚刚完工的宅子,满意地点点头。
 “郑叔,这段时间真是辛苦你了。”郑鹏一脸感激地说。
 宅子的面积不大,但是设计精巧,在郑锦伦的主持下,把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假山、池塘、书斋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布局高低错落,处处相通,曲折回环,可以说三步一小景,五步一大景,站在宅子最高的邀月楼,把整个元城尽收眼底。
 郑鹏对此非常满意。
 “别,千万别这样说“郑锦伦一脸认真地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到元城修宅子,获益良多,说心底话,是我感谢飞腾才对。”
 别看一座小小的三进三出的宅子,工作量绝对比修五进五出的豪门大宅还要大,郑鹏好像有无穷的创意,有时确定了设计,可第二天郑鹏又有新的想法,有时一个小地方要十易其稿,偏偏郑鹏的想法不仅新奇、还务实,每次都能说服郑锦伦。
 除了木、砖石等常见的建筑材料外,郑鹏还大量用到水泥、铁条和瓷,郑锦伦以为觉得郑鹏是一个有点钱的小地主,可见识到郑鹏花钱的速度啊,才明白什么叫挥金如土:
 铁条不好弄,把铁匠铺给买下了,铁匠变成了他的雇工;
 想订造一批他自己设计的瓷片,陶窑说太难,不想做,郑鹏大手一挥,整个陶窑都买下,专门研究、生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