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是是,皇恩浩荡,就是万死方能报陛下隆恩之万一。”郑鹏有些感激地说。
高力士嘿嘿一笑:“不用万死,只要谱好那词曲子,陛下也就高兴了。”
“幸不辱使命,已经谱好了。”郑鹏面带微笑地说。
“哦,那太好了”高力士又是嘿嘿一笑:“郑将军出手,就没有失过手,以后还得多关照洒家哦。”
“不敢”郑鹏马上一脸正色地说:“没有公公提携,就没有我的今日,只要有公公用得着的地方,只管吩咐。”
高力士正想说些什么,只见一个宫女匆匆走过来:“高将军,陛下醒了。”
第370章。370 兔子不吃窝边草?
高力士进去没多久,郑鹏就看到脚步略显轻浮的李隆基,嘴角流露着满足,眼神荡漾着春意,不用说,这一次他在宜春院过得非常快活。
运气不错,都不问,这是李隆基一天中心情最好的时候。
“微臣参见陛下。”看到李隆基,郑鹏马上行礼。
李隆基的心情不错,挥挥手说:“免了,郑爱卿,看你一脸喜色,河北道之行可顺利?”
“托陛下的福,虽说中途频多波折,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成了。”郑鹏面带笑容地说。
李隆基明显楞了一下,有些不敢相信地说:“你那心上人,成了?”
“成了!”郑鹏肯定地说。
李隆基拍拍郑鹏的肩膀说:“哈哈哈,想不到,这事还真让你成了。”
郑鹏暗示让李隆基赐婚,不过李隆基觉得这事可操作性不大,选择袖手旁观,只是给郑鹏一个钦差的身份方便他行事,以崔源的脾气和名门大族的骄傲,李隆基本想让李鹏碰了壁回来,再想办法给他安排一门适当的亲事。
没想到,郑鹏还真的成了。
高力士在一旁嘿嘿笑道:“陛下,郑将军倒是好了,只是苦了太原王家的小郎君,嗯,博陵崔氏的脸面也不好过,郑将军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是不留情啊。”
这话说得有些吓人,郑鹏闻言苦笑地说:“非常时期用非常手段,要真是有别的办法,哪会冒这种险,幸好,这样的做法事前得到绿姝的理解,说到底,这事还想请陛下帮忙善后呢。”
李隆基闻言有些惊讶地说:“绿姝就是你的心上人吧,怎么,你事前还能进崔府征得她同意?崔御史能同意吗?”
以崔源的性格,肯定是防贼一样防着郑鹏,这个时候还能让他见面?
这时侍卫和宫女都站得远远的,郑鹏也不隐瞒,把自己用纸筒传音的事说了一遍。
“嘿嘿,郑将军真是多才多艺,上马能杀敌报国,下马能窃玉偷香,真是英雄出少年。”高力士忍不住笑着说。
郑鹏干笑二声,也不好回答。
李隆基对这些兴趣不大,也不再追问这些儿女私情的事,盯着郑鹏说:“郑爱卿,你的好事将近,可喜可贺,答应朕的事呢?”
郑鹏能不能得到崔源认同、最后能不能抱得美人归,李隆基根本不在意,作为一国之君,要处理的大事太多了,只能将有限的时间投身于喜欢的事情,看到郑鹏,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那首气势磅礴、歌颂盛唐的《精忠报国》有没有完成。
早就想到李隆基会有这个问题,郑鹏也不敢吊他胃口了,忙应道:“幸不辱命,已经完成了。”
李隆基眼前一亮,马上开口说:“很好,来,现在唱一遍。”
郑鹏干咳二声,酝酿了一下,很快模仿屠洪刚的唱法,大声唱了起来: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惟黄河~水茫茫,
纵横四方谁能相抗。
。。。。。。。。
我愿守土复开疆,
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
当唱到最后一句时,郑鹏的音量一下子飚高八度,那种从心底发出来的纳喊一直充溢着整个胸膛,喉咙好像要撕裂般地把情绪发泄出来。
挨过饿,才会体会食物的甘香,挨过打,才会感受强国带来的尊严,每一个流着华夏血统的炎黄子孙,谁心中没一个盛唐的梦。
当最后一个音符唱完,郑鹏的心里也很满意:唱歌的天赋一般,技巧也缺乏,可感情到位,气势很足。
唱完后,看看一旁的李隆基,只见他闭着眼,右手的手指在空中虚点着,好像是在回味着节拍,整个人沉浸于刚才的旋律中。
半响,李隆基突然睁开眼睛,然后大拍一下手掌,兴奋地说:“好!好歌!好谱!”
这首歌的歌词宏伟雄壮,曲词也气势磅礴,和大唐现在流行那处霏糜之音有很大的区别,给人一种耳目一新、心清澎拜的感觉。
李隆基当场就被这首歌征服,一边说了三个好。
收到郑鹏的词后,李隆基暗中也谱了几个曲,可左右不如意,有了自己不好的在前面,跟郑鹏的一比,马上高低立见。
“好,真是好”高力士附和着说:“好一句堂堂大唐要让四方来贺,就是老奴这种不是完人的人听到,也有一种提刀上马,为大唐守土复开疆的冲动,郑将军果真是少年英才。”
领导说好,高力士马上跟着说好。
李隆基心满意足地说:“词非凡,曲磅礴,两者相得益彰,不过当中有几个调子,可能改一下更好,不错不错,这一趟西域,去值了,这一趟河北,去对了。”
去了西域,感受残酷的战场、目睹感人的事迹,写下了感人肺腑的词;出使河北,为爱前行,铁汉有了柔情的滋润,让豪迈的歌中多了浪漫的爱国情怀,让整首歌活了起来。
“是,微臣也就是半道出家,半桶水的水平,还请陛下润色。”郑鹏没有坚持。
不同地时期,有不同的审美观,唱腔也有所不同,反正把这首歌弄出来,也就是为了交差,只要李隆基喜欢,随便他折腾。
在大唐,大家说好不一定好,只要李隆基说好,那就一定是好。
李隆基坐在一旁的石凳上,打量了一下郑鹏,高兴地说:“郑爱卿,你这首精忠报国朕很满意,说吧,你要什么赏赐?”
现在心情大好,李隆基大方让郑鹏提出要求。
郑鹏有些心虚地说:“这次出使河北,为了尽早谱写这首歌,做出不少影响不好的事,陛下不罚微臣就不错了,不敢再讨赏。”
高力士说了,十几封弹劾的奏折呢,也不知是哪个看自己不顺眼,不过很大可能是崔源或太原王氏在背后用力。
这些是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就成为自己倒霉的祸根,趁李隆基高兴,先把这件事压下去。
李隆基看了郑鹏一眼,挥挥手说:“行了,这次事有内因,朕已知晓,的确是有大臣弹劾,朕已告诉他,若是他立下郑爱卿的功绩,这些无伤大雅的小过错朕也可以一只眼开一只眼闭。”
这话说得霸气,郑鹏闻言都有些不知说什么好。
不得不说,李隆基还是相当有个性的。
高力士嘿嘿一笑:“郑将军,看到陛下对你的爱护了吧,陛下金口已开,机会难得哦。”
看到李隆基笑而不语,郑鹏也不客气了,马上说道:“陛下,微臣有个不自之请,因为酒后失言,有损博陵崔家崔绿姝小姐的清誉,请陛下为崔绿姝小姐恢复清名。”
“果然是有情有义,力士,你说这事该怎么处置?”李隆基作甩手掌柜,把问题抛给一旁的高力士。
作为一个精明的太监,郑鹏刚提出问题时高力士的脑子已经在想着这个问题,闻言马上应道:“每逢春祭,陛下都会举办祭天仪式,祈求天佑大唐风调雨顺,有一项仪式是由贞洁的少女捧着祭品上神台,把名额让给一个给崔家女即可。”
说到这里,高力士皮笑肉不笑地说:“郑将军,听说这位崔氏女曾是你的贴身婢女。。。。。”
郑鹏明白他要说什么,连忙说:“高公公放心,绿姝完全附合条件。”
欲言又止的表现,再配合皮笑肉不笑的表情,看着就有些不太舒服。
李隆基哈哈一笑:“想不到郑爱卿也有怜家惜玉的一面,当真难得。”
“陛下,那是兔子不吃窝边草。”
“非也,非也”李隆基笑着说:“不是不吃,而是草还不长,这不,要开吃哦。”
说罢,一君一监肆无忌惮地大笑起来。
郑鹏用手摸了摸鼻子,无言了。
有些无奈啊,郑鹏自问自己还算一个洁身自好的人,风流而不下流,可不知为什么,自己“好色”的名头连李隆基和高力士惊动了。
这个黑锅,不知还要背多久,听到李隆基和高力士这样说,偏偏还不能反驳。
算了,笑就笑吧,天下不知多少人想被这二人笑话都没机会呢,郑鹏在心里暗暗安慰自己。
李隆基笑毕,突然开口说:“郑爱卿,巡视河北道的差事完了,你也该回乡接受你的邑户和爵田了吧。”
“是的,陛下。”
“好了,回去好好准备吧,立了业,也该成家了,力士,代朕送郑爱卿出宫。”李隆基摆摆手,示意郑鹏退下,现在他有点急不及待去排练和完善这首全新的曲目。
“老奴遵命!”
二人相互出宫的时候,高力士一边走一边开口问道:“郑将军,知道陛下为什么要洒家送你出宫吗?”
“还有事要吩咐?”
高力士打了一个响指,点点头说:“果然聪明,陛下让洒家转告你,处理好你们家的事,不要让天下人笑话。”
看到郑鹏有些惊愕不理解,高力士开口提点道:“大唐一向推行孝道,自陛下、皇后及臣子,都以身作则,郑将军升官封爵,身份大为不同,行为备受瞩目,想必郑将军明白洒家的意思,对吧?”
最后一天,要是有月票就投吧,别浪费了!
第371章。371 特别的礼物
郑鹏点点头说:“让陛下和高公公费心,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自秦朝以的,历朝历代统治者者推忠崇孝,在官场上,孝道也是考核官员的一个重要指标,郑鹏升官加爵,以得到的战功来说,无可厚非,可家庭有些复杂,要是不处理好,肯定惹人非议。
高力士说得这么直白,郑鹏哪里有不明白。
“嘿嘿,郑将军,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有些事看开一点就行,对了,成亲之时,不要忘了请洒家也喝上一杯喜酒,沾一点喜气。”
说到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时,郑鹏听得出,高力士的话里有些落漠,想想也是,今时今日高力士所取得的荣华富贵,已经到达了一个臣子的顶峰,然而,就是再多荣华富贵也补偿不了他人生的缺陷。
“一定,到时高公公不要吝啬腰包就行。”郑鹏开玩笑地说。
上位后,还是第一次有人敢跟高力士“索要好处”,高力士闻言也不怒,嘿嘿一笑说:“托郑将军的福,现在洒家也算是薄有积蓄,放心,你的那份贺礼,洒家早就准备好了。“
郑鹏把三宝号的利润分高力士一份,高力士每个月固定有一笔可观的分红,对郑鹏非常满意,这才有主动提出要请帖。
离开了皇宫,郑鹏马不停蹄到吏部报备。
做官就是这点不好,去哪里也要报备,不过也可以理解,作为朝廷官员,总不能突然失踪吧,在报备的同时,顺便也可以弄到相关的批文,一路通行无阻,也可以利用沿途的驿站。
现在郑鹏是皇帝身边的红人,没人为难,不到二刻钟就完成相关手段,只需要回去等批文下来。
绿姝跟王俊的婚事黄了,崔源也松了口,在大局已定的情况下,郑鹏反而不急了,写信给崔源说了利用春祭替绿姝洗白的事,也给绿姝写了信,诉说一下离别之情,然后就安心在长安等待吏部的批文。
有些时间没在长安,扔下林薰儿一个人在这里,自然跟林薰儿好好温存一番。
这次回元城,不知要出什么事,再说回去是商讨与绿姝的婚事,带林薰儿回去不太合适,好在林薰儿通情达理,并没有跟郑鹏闹,更应好好疼惜。
不知为什么,眼看就要重返元城,郑鹏有些莫名的紧张,也有一些期待:想当年是元城的笑柄,是被驱逐出元城,现在回去,怎么也算是衣锦还乡。
一想到可以打那些人的脸,郑鹏在期待中又多了几分兴奋。
华夏人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像“叶落归根”“狐死首丘”这些成语,就是体现华夏人对故乡的重视,秦朝末年,西楚霸王项羽率军队进入秦朝的都城咸阳之后,欲将秦朝的金银财宝运回彭城,并在那里建都。而谋士范增劝他应建都咸阳,坐拥关内,进可攻,夺取天下;退可守,蓄势再发。可是项羽不听,说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的话。
郑鹏也不例外,这次回乡,正好把丢失了尊严找回来。
定远将军只是一个散职,有名无权,没有具体任务,告假也方便,仅仅用了三天的时间,吏部的批文已经下来,不过的郑鹏拿到批文后并没有马上起程。
年关近了,又是正值冬季,天气寒冷、大雪封路,就是赶回元城估计也来不及,太过年的郑鹏也不想自找不愉快,干脆决定在长安过完年才回去。
有些日子不在长安,有些关系需要走动、维持一下,如郭子仪、库罗、高力士、张九龄等人,还要跟郭可棠吃个饭、商议一下合作方面的问题,刷刷存在感。
郑鹏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就像银行里的存款,用一些少一点,用完了,就是不散也淡,有空就得多走动,不会因为疏于走动而变得陌生。
就是郑鹏不得不承认,踏入开元七年的这个新年,这是自己到大唐过得最舒心、最快活的一个年。
升官加爵又好事将近,有靠山有兄弟,郭可棠也没让郑鹏失望,三宝号和卤肉生意的分红,扣除各项开销、预留一定的活动资金后,郑鹏还分了近十万贯的分红,就是库罗、郭子仪、兰朵、高力士也跟着大大沾光,每人分了一大笔,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大肥年。
郭可棠很会做人,把属于高力士的那份交由郑鹏带给高力士,高力士没想到每个月能分一笔固定的分红,在年底还有那么一大笔,非常高兴,对郑鹏更加器重起来。
过年的节奏就是各种应酬、各种吃喝玩乐,郑鹏也第一次真真正正见识到长安的繁华盛世。
一个月不到,整个人胖了一小圈。
二月的春风唤醒了大地,冰雪融化,枝头也出现点点新绿,在天地伊始万象更新之际,郑鹏和郭子仪、库罗等人在长安的金光门告别。
郭子仪和库罗本想跟着,不过二人参加因战事推迟举办的武举,凭着高超的武艺双双进入复试,郑鹏让二人在长安,为自己争取一个好前程。
两人立了功,可是缺一个好出身,要是能在武举中大放异彩,那就是锦上添花。
“大哥,二哥,回吧,送到这里就行,我们兄弟之间就不用十里相送这一套了。”郑鹏面带笑容地对二人说。
郭子仪拍拍郑鹏的肩膀说:“好,三弟,为兄祝你一路顺风。“
“三弟,成亲时,喝喜酒时,可不要忘记我跟大哥。”库罗在一旁笑着说。
郑鹏笑嘻嘻地说:“哪能呢,大哥,二哥,你们准备好贺礼就行。”
“早就准备好了”库罗笑嘻嘻地说:“三弟可是重色轻友之人,不对,是爱美人不爱江山之人,二哥到时送你二名西域美女。”
“二弟发话了,做大哥的不能落后,送三弟二名漂亮的女昆仑奴。”郭子仪在一旁笑逐颜开地说。
郑鹏苦笑地说:“大哥二哥的心意领了,这些美女还是二位自己享用吧,崔家的那位,本来就在这方面很不乐意,关键时刻你们就别添乱。”
库罗哈哈大笑:“三弟,别人是畏内,你却是畏女家的老头。”
郭子仪拍拍郑鹏的肩膀,一脸正色地说:“刚才开玩笑,三弟,你家里的情况有点复杂,要处理好,现在不少人眼红你,别授人于柄作文章,就是有陛下护着,传出去也有损自己的名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