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高歌-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会攻过来,谁也不知什么时候被人占领,这样一来,就是有能力,也不会花费太多资源去建设,免得易手的时候便宜外人。
在长安、洛阳的街头,商铺以首饰、玉石、丝绸、文房四宝、古董珍玩等奢侈品为主,而在龟兹的街头,主要以武器、医馆、客栈、酒馆、青楼为主,因为它的主要客人是士兵。
有条件有能力的,多搬到繁华安全的中原地区享受花花世界去了。
“这里的铁匠铺,差不多和长安的青楼一样多。”人来人往的街道上,有个面带倦容的少年一脸感叹地说。
感叹的少年正是从长安日夜兼程来的郑程。
一路向西,离开长安时正值金秋,田野一片金黄,路上落叶纷纷,可越走天气越冷,有种向北行感觉,到龟兹后,已经进入寒冷的冬季。
郑鹏感叹的,不是龟兹特有军事重镇的氛围,而是自己在无意间,拨动了蝴蝶效应。
按照历史的轨迹,拨汗那王不是跑到长安向李隆基哭诉,而是跑到安西都护府向有专断大权的张孝嵩求助,张孝嵩看穿大食和吐蕃的狼子野心,当机立断调集重兵,以摧枯拉朽之势让大食和吐蕃的阴谋破产,让大唐的赫赫威名再一次震慑西域。
然而,也不知什么原因,历史发生了偏差,拨汗那王直接到长安求援,张孝嵩不能行使专断的权利,就是马上出马讨伐,也得在冬季用兵。
这是兵家大忌。
经历近二个月的经营,也不知拨汗那国怎么样,吐蕃和大食是否站稳了阵脚。
不过转而一想,郑鹏很快又释然,也好,人生就要有些未知的变数才精彩,要是每一步都按部就班、每一个情节都在已知的情况下像流水帐一样进行,那得多无趣。
第249章。249 抵达西域
“那是”郭子仪开口道:“将士的武器需要自备,很多人嫌路上带着麻烦,到驻地再购买,有些人自带的武器不够精良,看到好的想换,也有人在训练时折损,需要修补或重新购置,所以数量多也不足为奇。”
库罗有些感叹地说:“这些工匠的手艺真是好,可惜我们的族人怎么也学不会,真是让人费解。”
“哦,二哥派人学过?”郑鹏饶有兴趣地问道。
“有,好不容易说服一个老铁匠传授技艺,可派了族中五个精明的人,前后折腾了三年,还是学不到什么东西,只能放弃。”库罗面带苦笑地说。
郑鹏和郭子仪相互看了一眼,然后很有默契地笑了笑。
华夏有句古话,万贯家财不如一技傍身,有一门技术,大多是藏着掖着,传儿不传女,就是收徒弟也得留一手,免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库罗花重金拜师,那个老铁匠肯定收钱不办事,把真本事藏起来,故意为难。
游牧民族自由自在习惯了,大多耐性不足,认识面不广,沉不住气,骨子里带着一股不喜欢束缚、向往自由的天性,那些交了重金的异族学徒越学越不自由,又或越学压力越大,最后自行放弃。
这种事也不知怎么安慰,郑鹏转移话题道:“刚刚看了,这里的马挺不错,价格也便宜,同一品质的马,价格大约只有长安马市的一半。”
兰朵有些鄙视地说:“就是一半的价格,也是转了几手的马贩子,像卖民的牧民,所得的钱还不足最终售价的三分之一呢,都是那些贪得无厌的商人,一头压价一头抬价,好处大部分都让他们得去了。”
突骑施收入的最大来源,就是售牲口,其中马匹是大头,兰朵看到长安的马价,远比到突骑施领地收购的价格高,一想到养的还没卖的赚得多,内心就有些不平衡。
“也不能这样想”郑鹏开口说:“从西域到长安,山长水远,商人需要付出成本和劳动,还承担着各种风险,路上要食宿需要花钱吧?入城费、税率需要上交吧?马在路上病了、伤了怎么办?被偷、被抢又或跑丢了,谁负责?沿途那么多官员、恶霸势力要不要打点?要是没点赚头盼头,谁会自讨苦吃?”
库罗点头表示同意:“有些时候,的确不能眼红别人,要是没那些商贩,我们的马还卖不出呢,不能天天吃肉吧,就像放羊的人,不能妒忌那些在战场搏杀的勇士活得滋润。”
感到气氛有些异样,库罗也不再提这个问题,转过头对兰朵说:“兰朵,到了龟兹,你怎么办?要不要回你们突骑施的领地?”
“不用”兰朵有些骄傲地说:“西域有重大战事,哪次能少得了我突骑施,突骑施每一次战事,我都会跟在后面摇旗呐喊,早晚会碰上的。”
这自信,还真是没谁了。
看到天气差不多了,郑鹏挑了一间干净气派的客栈住下,每人一间上房。
一路辛苦,终于到点了,自然要好好休息一下,养精蓄锐。
安顿好了,郑鹏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犒劳自己一顿,连菜牌都不看,一开口就点了一个全羊宴。
反正不差钱。
只要舍得花银子,哪里都能吃到羊肉,可真要比较哪里的羊肉最好吃,西域的羊肉是公认的好。
除了种羊好,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西域的土壤偏碱性,长出的草被羊吃了,肉质也变得与众不同,西域的羊肉鲜而不膻,让人百吃不厌。
全羊宴是把羊眼、羊脑、羊心、羊肉、羊尾等都用上,炮制一桌材料以羊为主的菜肴,当然少不了一只美味多汁的烤全羊。
烤一只羊少说也要一个多时辰,正好趁准备菜的功夫,先美美泡个澡。
对一个奔波劳碌、满面风尘的人来说,没什么比一桶热水更有吸引力。
泡了半个时辰,浴桶的水都换了二次,郑鹏这才神清气爽地走出房间,此时,郭子仪和阿军已经坐在一楼的大堂坐下,一边品茶,一边等着吃饭。
此时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烤羊肉的香味,郑鹏深深吸了一口,走到郭子仪旁边坐下,左右看了一下,随口问道:“二哥和兰朵呢,还没洗好?”
“听茶博士说,我们在沐浴时,他们就一起出去了,也不知去干什么。”郭子仪开口应道。
回到西域,对兰朵和库罗这种游牧民族来说,就是回到家。
“少爷,他们回来了。”一旁的阿军突然说道。
郑鹏扭头一看,呆了一下,只见库罗和兰朵正骑着马往这里走,在他们身后,跟着两个骑马的中年人,每个中年人手里抓着一大把缰绳,每一根缰绳就是一匹马。
库罗和兰朵出去,把马贩子带回来了?
“大哥,三弟,阿军,你们出来挑一下,挑几匹自己喜欢的马。”库罗走进来,笑容满面地说。
郭子仪有些惊讶地问道:“二弟,刚才你和兰朵郡主出去,是去买马?”
兰朵走了进来,一脸傲娇地说:“在西域,有卖马的地方,就少不了突骑施和葛罗禄的马匹,回到了家,哪里还需要买,我们让人挑了一批送给你们做坐骑。”
突骑施和葛罗禄是西域的两大部落,兵强马壮,在西域有很大的影响力,龟兹是军事重镇,这里马匹的需求量很大,两大部落都长期派人在这里经营马匹,兰朵和库罗在族中的地位都很高,找到人后,把最好的马都挑来了。
“额头隆起,双眼突出,双目炯炯有神,身高体长,蹄子好象垒起的酒药饼,马腿上的肉有如条条虬筋,这些都是上等的好马,二弟,这些马不便宜吧?”郭子仪看看这匹马又摸摸那匹马,笑容满面地说。
在古代,马是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有一匹好马相当于在后世有一辆好车,在地广人稀的西域,马匹更是出门必备的工具的。
郑鹏一行出发,都是用驿站的马,到了西域后,马还给了驿站,郭子仪还想着明天去挑马,没想到库罗和兰朵的动作这么快,这么快就把马的问题解决。
两人都出自游牧民族,从小和马打交道,售马的又是自己人,这次带回的马,清一色的好马。
郭子仪看到这么多好马,那双眼睛都亮了。
库罗一脸正色地说:“这些都是自家养的马,自家兄弟还提什么钱,要是提钱,就是看不起我们。”
“对,挑马可以,这钱提都不用提,要不然我让他们马上把马牵走。”兰朵在一旁附和。
兰朵和库罗,在长安得到郑鹏和郭子仪的很多帮忙,没少蹭吃蹭喝,特别是提携二人一起发财,早就想表示一下,给郑鹏送马,在路上就商量好的。
说对说到这份上,郑鹏等人也不客气,每人挑了二匹好马。
这次到西域,不是游玩,而是做监军,一匹做坐骑,另一匹做换乘,顺便可以驮武器、干粮,要是有一匹折损了,也能马上有替换的马。
一些条件好的士兵,一个人有三四匹马也不意外。
挑好了马,这时全羊宴准备得差不多,两个负责烤羊的伙计用一个大盘把烤好的全羊抬到桌上,郑鹏把两个负责送马的人也请去享用。
漫漫旅程结束,顺利到达龟兹,值得庆祝,在寒冷的初冬,就着炭火,一边喝酒一边吃羊也不错,大伙的心情都不错,席上推杯换盏,喝到兴致时,库罗和两个中年人还大声高歌。
这一顿吃得非常尽兴,酒后各自回房休息不提。
郑鹏算是尽兴了,然而,龟兹镇的安西都护府内,一直苦等朝廷消息的张孝庭,看着一纸旨令,愁眉不展,长唉苦叹。
第250章。250 下马威
吕休看到,忍不住问道:“张御史,密信说什么,是坏消息?”
“非也,是朝廷准许出兵的消息。”
“太好啦,终于可以收拾这帮无法无法的龟孙了,这可是好消息,怎么说是坏消息呢?”
张孝嵩苦笑一下,把手里刚收到的指令递给吕休。
吕休接过来一看,和自己猜想的差不多,朝廷要对西域下重药,做法是让各落相互消耗,特别是先耗掉大食和吐蕃联名的锐气,然后坐收钓鱼台,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成果,密令中给予张孝嵩很大的专断权力,只是最后一项有些奇怪,增加一个副监军的位置,从京城派一个名叫郑鹏的人担任。
“副监军?这可没先例,仲山(张孝嵩的字),陛下这是什么意思,给你专断之权,却又派一个副监军,真是让人费解。”吕休有些疑惑地说。
以为张孝嵩心里不高兴,吕休表面是奇怪,实则是安抚,重点指出张孝嵩有专断之权。
不夸张地说,有专断权的张孝嵩,可以看作是西域王。
张孝嵩淡然一笑:“陛下的心思,我们这些做臣子哪能轻易能猜透的,不过这个郑鹏,我可多少有些了解。”
“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熟悉,可一时就是想不起。”吕休皱着眉头苦想。
“还记得苏禄可汗在长安吃亏没,就是倒在这位郑鹏手上,那匹百里追风都废了,没想到,郑鹏这个个小乐官,还有本事谋了个副监军的职位。”
吕休皱着眉头说:“想起了,郑鹏就是左教坊的一个小乐官,写了一首歌,得到陛下的赏识,由乐官转为接待副使,这已经有些逾制,也不知他用了什么方法,摇身一变,由一个毫无经验的戏子变成副监军,真是。。。。。。”
本想说荒唐,想到这是皇帝的旨令,话到嘴边又硬生生咽回去。
无论什么时候,皇帝都是对的,就是心有所想,可不能随便说出来,要不然真是祸从口出。
前面李隆基为他谋了一个接待副使,现在又特地为他破例设一个副监军?
终于明白张孝嵩为什么苦着脸,长唉苦叹,此刻,吕休也一脸愁容。
让一个左教坊的乐官前来做监军,太儿戏了。
不仅儿戏,还不把将士们的性命放在心上。
一将无能,连累三军,特别是在战场上,突然间多了一个没有丝毫军事素养的人指手画脚,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虽说是只是副监军,密令里也指明,副监军的任务仅是观察和学习,不作指挥,可吕休还是有些不悦:从长安出来的官,特别是皇帝的宠臣,很多是见官高一级,要是他用告状来威胁将士,到时怎么办?
再说了,就是这个郑鹏不乱指挥,配合工作,可硬是塞一个人来分薄军功,也让人很不爽。
此外,还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西域一向很稳定,有监军御史、有道巡察使,现在又多派一个副监军前来,是不是西域现状不满,还是对西域将领不信任?
张孝嵩苦笑着说:“不仅设了副监军,还允许他带私卫,此外还要拨一个队去保护他的安全,陛下对这位张副监还挺爱护的。”
作为整个西域的监军御史,手握专断大权,张孝嵩才有一个营的护卫,从这里可以看出李隆基对这个乐官的喜爱。
说到这里,张孝嵩有些不忿地说:“陛下登基后,兢兢业业,国富民强,四海升平,是难得的明君,就是有时会让小人误导,像把教坊独立出来,把教坊的规模一扩再扩,内教坊、左右教坊、梨园再加宜春院,人数加起来逾万之巨,一年不知空费多少国库,现在还怂恿陛下,让一个乐官到西域监军,简直就是不知所谓,要是某在长安,一定狠狠参他一本。”
想到皇帝遭到小人误导,戏子拿国家大事、将士性命开玩笑,张孝嵩心里就有一股无名火起。
皇帝是英明的,是不会有错的,就是有钱,也是小人作祟。
吕休深有同感:“这个郑鹏,写过几首不错的诗,应是一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怎么做出这种事?”
郑鹏是乐官,还是受到皇帝喜欢的乐官,没事肯定不会让他离开,不用说,肯定是郑鹏不知用什么手段迷惑陛下。
“狗屁读书人”张孝嵩一脸鄙视地说:“仅是一个小秀才,没功名没出身,就靠几首旁末左道的诗就敢自称读书人?他还不配。”
会做诗的人多了,但能称得上读书人,还是知书识礼的读书人,还真没几个。
两人正在商议间,突然有手下在门外大声喊道:“报!”
吕休看了张孝嵩一眼,然后大声说:“准!”
大门被推开,一个传令兵进来行了个礼,大声地说:“将军,门外有个名为郑鹏的人,说自己是新到来的副监军,求见张御史和将军。”
郑鹏?
吕休和张孝嵩对视一眼,彼此眼里都有些吃惊,吃惊中又透着一丝不爽。
刚刚在讨论郑鹏,没想到这么快他就主动求见,真是一说曹操,曹操就到。
“张御史,你的意思是?”
“呵呵,这里是安西都护府,吕都护使是主人家,某是客人,自然是客随主便。”张孝嵩微笑着说。
吕休心中了然,转身对传令兵说:“让他到偏房待着,就说某没空,让他先等着。”
张孝嵩要是想见,肯定说见,现在说什么“客随主便”,分明是想给这位新来的副监军一个下马威。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这里山高皇帝远,别以为拿着一纸调令就了不起,正好给他敲打一下,让他知道谁才是西域的老大。
吕休和张孝嵩相交甚好,两人可以说互为欣赏,都不用明说出来就达成默契:给新来的郑鹏一个下马威,免得他气焰嚣张,飞扬跋扈。
“是,将军!”传令兵应了一声,很快退了出去。
传令兵走后,张孝嵩对吕休露出赞赏的目光,然后哈哈一笑:“吕都护使,来,我们继续商议有关拨汗那的军机大事。”
“好,好,商议,商议。”
两人说是商议,实则各自举起酒杯,在空中轻轻一碰,美滋滋地喝起酒来。
第251章。251 八面玲珑的张孝嵩
朝廷传递信息的效率真高,郑鹏第二天一早就收到朝廷的调令,让他到安西都护府找监军御史张孝嵩报到,听到张孝嵩的分配。
郑鹏收到调令,不敢怠慢,马不停蹄去找张孝嵩,没想到吃了一个软钉子。
准确来说,是被晾在一边。
到了安西都护府,被告之张孝嵩正在密室会见重要客人,让郑鹏到偏厅先等着。
说是偏厅,其实是一个耳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