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50章

革清-第50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寄人篱下要好吧。更何况孤身女子带着孩子,一定会被欺负。甚至会被玷污。
  此时已经见过蒙馆的基本局面,于秀才心中大大动摇起来。又见老婆还是坚持要带她姐姐回家去住,于秀才再不敢顺着老婆的话说,只能劝道:“你姐姐派来的人还等在外头,咱们赶紧去吃饭。饭桌上也好说话。”
  许于氏抹了把眼泪,委屈的说道:“什么请吃饭!那姓霍的能让姐姐吃饱饭么?你看我姐瘦的!”
  食堂里人来人往,大家都端了托盘,点了饭菜之后放到托盘上端到桌边吃。本以为要与这帮短衣帮挤在一起,没想到一身长裙的许大姐竟然带了于秀才夫妇到了一个单间。里面有三个孩子,都穿着学校里头年幼学生一样的对襟短衣。见到于秀才夫妇,孩子里头最大的那个分辨片刻,立刻上前行礼,“三姨好,三姨夫好。”
  看到孩子们竟然也没事,许于氏上前就拉住娃们的手,眼泪哗哗的流淌出来。
  于秀才不想打断一家人重逢,就仔细打量着大姨子和娃们。就见他们穿的干干净净,头发整整齐齐。气色虽然谈不上红光满面,也没到骨瘦如柴的地步。甚至连瘦都谈不上。
  等许于氏的激动劲头过去,许大姐就请大家入座。没多久,以兔肉锅,炒鸡蛋,青菜炒肉,煎饼和浓粥搭配的饭菜就给送了进来。
  闻到肉香。于秀才暗暗咽下口口水,急忙说道:“大姐,你可不要为我们破费。”
  “蒙馆里老师都可以点这菜,不贵。”许大姐答道。
  于秀才可不敢相信,这是真正请客吃饭的菜。除了没有酒……
  正思忖间,就见跑堂的已经拿了一瓶酒进来。许大姐打开瓶塞,“这酒太烈,喝的时候小心些。”
  孩子们看来是饿了,一顿猛吃,扫掉一半饭菜。看他们吃饱了,许大姐就让孩子先回去。屋内剩下三个大人。端起酒杯敬了妹妹和妹夫,许大姐直接干了一小盅酒。于秀才也喝了一口,只觉得这酒果然极烈,入肚后竟然压不住。连忙夹起块肉吃下。这肉的调料配的很好,入口香浓,一块竟然还不太够,两块进肚,就完全压住了酒劲。
  “姐姐。你为何不肯跟我们走。自家人一起过不好么?”许于氏继续劝道。
  许大姐脸上已经有些酒气的红润,她连连摇头,“妹妹,当着妹夫,俺把话说明白。俺自己走了霉运,就是个倒霉的人。若是再去你那里,只是把霉运也带给你们。不是俺不知道你心疼俺。妹妹,俺也心疼你。不能让你跟着俺一起倒霉。”
  姐姐如此通情达理,于秀才一颗心完全落地。叹道:“姐姐真不愧是读书人家的闺秀。”
  许于氏瞪了于秀才一眼,转头又劝道:“姐姐,你在这里给人当牛做马……”
  “当牛做马,至少霍先生每个月的月钱一文不少的给了。你的三个外甥和外甥女都在认字,也有饭吃有衣穿。日子过得去。”
  听姐姐自己都说每个月真的有五百文月钱,于秀才心里有点酸。忍不住再确认一次,“霍先生真的给月钱?”
  得到确定的答复,于秀才心中酸味更重。他家里有些田,佃出去之后也有些收入。可平日里收入就不高。若是不谈土地与地租,除非有些乡里的诉讼之类收些钱,每个月也未必就能有500文入袋。
  再看这一桌的饭菜,姐姐日子并没有最初想的那般破衣烂衫食不果腹。
  不管许于氏怎么劝,于大姐坚持不走。最后许于氏都哭起来了,于大姐依旧不为所动。于秀才见不能再这么搞,就帮着于大姐劝起许于氏。最后于大姐看妹妹是真的关心自己,就说道:“妹妹。你要是想我,就经常和妹夫带着孩子一起来看看我。别人见我这边经常有亲戚走动,就不会觉得我是个孤苦无依的之人。”
  许于氏这才不再哭泣,答应下来姐姐这个请求。第二天,许大姐送于秀才夫妇上了车,双方洒泪而别。
  在车上,许于氏看着情绪很差。于秀才虽然觉得一块大石落了地,也不想表现出高兴。沉默了好一阵,就听许于氏突然说道:“老爷,你能不能想法子拿住霍崇些把柄?”
  “啊?”于秀才一惊,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老爷。我姐姐在霍崇这边又能做多久?那霍崇真就能安什么好心。若不能拿住他些把柄,万一他翻脸,又该怎么办?”
  于秀才觉得老婆这要求有些过分,可再想想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霍崇这人的名声已经很大,读书人圈子里大多都听说过这么一个工匠居然捐官的事情。这么一个人竟然如此风生水起,不少人也觉得很不对劲。
  虽然于秀才自知没有搞霍崇的能力,但是这么多人在一起,说不准就有人能搞到拿捏霍崇的什么把柄呢?
  想到这里,于秀才应了一声,并且决定有空就去找其他有功名的读书人聊一聊。
  这边许大姐送走了妹妹和妹夫,就继续上课。等这天的课结束,丁馆长就把老师们召集开例会。拿起一份文件,丁馆长说道:“诸位先生,霍先生已经准备好了今年的学生出行。大家赶紧准备考试,考试结束之后就要开始了……”
  许大姐一时没搞明白,她的三个孩子都是半大,听着丁馆长的介绍,这个年龄的孩子们也得参加什么出行。丁馆长一讲完,许大姐立刻就询问起来。
  丁馆长就把那文件和抄本给老师们传看。老师们分男女,挤在一起看。看着上面用简单明快的表格写出出行学生的标准,包括男女,年龄,上学类型。
  凡是基本脱产上学的,都要出行。出行目的地分四处,一处是淄川县旁边的临淄县。一处是淄川县张店。一处则是牟平县,还有一处是蒙阴县。
  霍崇在四处都有产业,在出行目的一栏写的清楚,‘让学生们知道这些地方的产业,以后学生毕业,选择自己想做的产业之时,也有选择的余地。’
  等老师们看的差不多,丁馆长拿出一张纸读道:“学生们毕业后要有个营生,每个学生喜好不同,到这些地方见识过都是做啥,以后可以根据喜好选自己想做的营生。这么远行,也能让大伙更加有爱。行万里路,读万里书。光见过猪走,没吃过猪肉,就是不知道猪肉啥味道。”
  听到这话,老师们哄笑起来。其中一位打趣的说道:“丁馆长,不是说没吃过猪肉,还么见过猪走。怎么到你这里,就反过来了。”
  丁馆长嘿嘿笑了两声,“诸位老师。大伙是想吃猪肉还是想看猪走?”
  此话一出,本来还想开玩笑的也笑不出来。丁馆长的话指出了一个冷酷无情的现实,面对这个现实,就没什么好取笑的。即便说不出口,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和这屋里的所有人,都是喜欢吃肉的。是现实中的吃肉。
  既然没人反对,计划就运行起来。幼年生们不在允许远行的行列,成年生本来就有差事,他们属于文化补习班,自然不会参加这种。
  少年生们组成了少年队,在出发之前,所有人都去测量了脚的尺寸。
  听娃们说了这件事,许老师还不知道这是想做啥。然而不过三天,被称为‘本院’的那些人就来了。为首的是霍崇的二徒弟杨望富以及霍崇的六师弟刘时旺。
  其他的是一群作坊的人。根据清单,他们拿出一堆鞋来。这些鞋看着就不一般,鞋底呈现黑色,鞋身看着完全不是布匹制作。老师们拿过来一模,也说不清楚是什么料子,就是结实又不很硬。
  询问杨望富,杨望富答道:“这是作坊造的皮革。”
  “皮革?”许老师记得课本里有这么一个名词。指的是皮子。虽然许老师也是富户出身,却只是听说骑马的才用皮靴。没想到靴子上居然用了皮革。
  再仔细看,用皮革的是鞋后跟的位置,硬邦邦的不变形,鞋面上用的是比较软的皮革。这种鞋比棉靴要低一些,脚背之上的靴子部分使用的是一种很特别的布。线绳看着很粗。
  这些来的人按照明给给出行的少年们分发新鞋,少年们换上新鞋,一个个都欢喜的很。许老师也十分高兴,回到家让娃们把鞋脱下,拿着左看右看,就想凭借自己的女工手艺仿制。可左看又看竟然不知道该如何仿制。
  然而第二天下午,刚上课。就听得学校里响起铛铛的敲击铁条的声音。这是要大家出来集合的动静。
  没多久,各个班级都停下课程,老师带着学生们出来。此时并非在小操场集合,众人列队直奔大操场。就见这边的台子上已经绑了好几个人。被打的满脸是血。
  学生以及员工们列队大操场。许老师看到台子上的那几个人,心里面就一阵抽抽。这惨状让她回想起自家亲人被官府抓起来拷打后的模样。低下头,许老师根本不敢看。
  没多久,就听台子上的人喊道:“全体都有!立正!”
  随着声响,所有人都按照每天都要进行训练,立正站好。一时间,大操场上已经鸦雀无声。就听台子上的人喊道:“昨天发了靴子,当天晚上就有人偷。这几个人已经被抓到了,还有没被抓到的。请大伙放心,那些人定然跑不掉!”
  台下出现一阵低低的声浪,许老师勉强抬起头,就见霍崇的三师弟李铁牛满脸怒气的对着台下的人训话。
  看得出,李铁牛真被气到了,他声音和脸色都是一样的严厉,“所有人回去之后,蒙馆由先生们给学生讲,决不许偷东西!各班组,由班组长给大家讲!都有手有脚的,偷东西!这不是坏良心么!”
  看着帮被打的很惨的小贼,许老师又低下头,看不下去。但是其他人与许老师感受不同,已经有人喊道:“打死他们!”有人带头,喊打喊杀的声音此起彼伏。
  “打死是不行!毕竟人命比鞋要贵重得多。”李铁牛喊道:“可这顿打,不能少!俺叫大伙来,不光是要大伙看怎么打这些贼!俺还要告诉大伙,只要好好干,大伙都穿得起鞋!有霍先生在,就不会亏了大伙!可霍先生只是对好人才会好,若是大伙一时被犯浑,偷了东西。可就别怪霍先生不客气。别说霍先生容不下,俺就第一个容不下。俺问你们,你们能容下偷东西的么?”
  “不能!”“不能容!”下面的人纷纷喊道。
  “这种事大伙回去要讲,不光要讲,还得讲清楚!咱们只容得下好人,那些坏人,绝不饶过!”
  李铁牛喊完话,就命人上来行刑。噼噼啪啪的板子声响起,被抓到的盗贼们惨叫起来。


第86章 少年队(三)
  “你们几个记住这话,饿死也不能偷窃!”许老师板着脸对自家的三个孩子说道。
  三个娃连连点头。然而许老师还是担心孩子们不明白,就继续叮嘱道:“偷东西就不对。决不能做。就算没人见到,也决不能做!”
  “是。”孩子们答道。
  许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还有信心,就安排他们睡下。两个儿子一个屋,女儿已经在给许老师铺床。看着女儿的背影,许老师狠了狠心,才说道:“等你这次回来,娘给你裹脚。”
  女儿僵住了。过了一阵才扭回身,低声说道:“娘,我不想裹脚。”
  许老师叹口气,回想自己裹脚时候的痛楚,她也觉得心疼。但女孩子大脚,会嫁不出去。尤其是这些读书人,是决不能接受一个天足的媳妇。
  正想让女儿听话,就见女儿拿起新的靴子,“娘,你看这靴子多好看。要是裹了脚,就穿不成啦!”
  许老师对靴子有些抵触。见到靴子就想起那帮被打到很惨的小贼。那些人的惨状让许老师格外不高兴。即便如此,看到女儿努力挤出笑容的样子,许老师也有些高兴。
  靴子做得的确很好。比起许老师丈夫家还没坏事前最好的靴子也不遑多让。女儿拉住许老师的手臂,哀求道:“娘,俺会好好认字。学成些能耐,哪怕当个账房先生,也能挣钱养你。”
  见女儿如此懂事。让女儿裹脚的话到了嘴边,却化作一声叹息,“唉……娘能养活自己。倒是你,先让自己过好。”
  距离远足还有几天,本以为抓了小贼就能消停下来。没想到就这么几天里头竟然还有不识相的继续偷东西。外头的偷也就罢了,竟然有员工与员工的亲属也参与了偷盗。虽然抓到这些人的时候,他们都是说自己只是一时猪油蒙了心,随手拿了别人的靴子。这边却没有因为他们的狡辩而轻饶,一顿打之后撵走。
  看到那些人跪在总部的门外哀求,经过的人都绕开他们。人人看向这帮家伙的目光里都是嫌弃。完全没人替他们求情。
  夏收前,远足的学生们出发了。男女各有校服,整整齐齐。虽然不想惊扰官府,选择黎明时分出发。然而天亮后下地的农民看着一队队整齐的孩子们列队前行,也看的他们大为震惊。
  霍崇知道一定会引发某些事情,但是他已经来不及做更多处理。两害相权取其轻,最近的事情让霍崇实在是不敢再做任何耽搁。
  徐知县因为收税给力,到京城做了个小京官。徐右林就经常从霍崇这里运货到京城,半个月前徐右林带回来一个消息。京城传说,老十四这个大将军王已经稳住了西藏局面,驱逐了准噶尔入侵的军队。
  但是既没有听说康熙要召回大将军王,也没听说康熙要给老十四封亲王的说法。京官们在意的都是康熙对老十四如何赏赐,也不是康熙对老十四的家眷如何的厚待。
  不管那帮京官们怎么想。霍崇坚信康熙不是傻瓜。既然康熙不是傻瓜,把继承人放到远离京城的前线,绝不是康熙能做出来的决定。现在老十四依旧在外领兵,只能证明老十四绝不是康熙看中的接承人。
  此时的霍崇正等在淄川县前往山区蒙阴县的道路上,老四已经带来消息,精挑细选的少年们就要到来。霍崇总算是放下心。以后自己就要依靠这帮人了。
  想到依靠,霍崇就盘算着徐右林带来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雍正的年妃。
  霍崇是宁肯看欧美与岛国动作片,都不愿意看什么清宫剧。所以只是听说不少电视剧都是以年妃为题材。
  那些剧中,年妃被描述成一个宫廷内斗中的牺牲品或者什么宫廷内斗高手。因为年妃的地位在霍崇心中的确有标志性意义,就托徐右林询问他族叔。也就是现在礼部小京官的前知县。
  这次徐右林带来了徐……前知县给的消息。雍正的确有这么一位侧福晋,这位侧福晋自从嫁给了雍正之后,生下了这几年中雍正所有男女子嗣。
  听到这个消息,霍崇再没了能够幸免于难的幻想。雍正是个什么性子,那么多文字作品中描述的再清楚不过。不少贴子里大量引用了雍正的朱批。
  21世纪在闲扯淡的时候,霍崇好像听说过有关年妃的一个电视剧。说是雍正想杀了年羹尧,于是雍正的皇后联合其他妃子逼死了年妃。
  然而就雍正这个性,霍崇才不信他会天天睡一个自己根本不喜欢的女人。既然历史上好像是年妃死了之后,雍正才处死了年羹尧。说明雍正这个人还是重感情的。
  基于这样重感情的个性,雍正这个人也绝不会遗忘怨恨。自己虽然谈不上主动得罪过雍正,但是自己在雍正心里头绝不是什么正面形象。在老十四失势的时候,自己差不多就要上名单。
  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与其担心现在惊扰其他人,还不如竭尽全力弄出自己的核心队伍。
  没多久,一对人出现在道路上。霍崇仔细观察着这帮年轻人,与普通年轻人不同的是,这帮人一个个都有点不同。最大不同在于,他们好像并不怎么开朗。
  这模样在21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