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49章

革清-第49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这个思路。高学政顺着思路想下去,把自己所知道的霍崇的所作所为理了一番,高学政被自己的发现弄得很是惊讶。
  不少人说霍崇是个运气很好的家伙,也有人说霍崇善于钻营。这些看法都是基于霍崇得到的东西都是他并不了解,靠运气误打误撞得到了今天的一切。
  如果换成最新视角。霍崇其实知道他在面对什么,他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各种结果里面选择了他能触及的东西。
  想到这里,高学政突然被自己的设想弄到哑然失笑。自己居然以为霍崇能知道皇家的事情?开什么玩笑!便是京城的那些高官很多都没搞明白,更别说山东淄川县一个小工匠。
  大概霍崇也就是格外诚实,正如吕知县所说,霍冲说他听一位老师说过,读书和认字是不同的。而霍崇生性谨慎,就绝不去触及诗书,只管认字。
  虽然如此想,高学政还是不放心。准备明天找其他人看看霍崇弄出来的几个小册子。
  又过了一阵,师爷回来禀报,“学政,那些人已经走了。”
  “他们为什么这么恨霍崇?”高学政对霍崇如何得罪了读书人非常不解。
  师爷忍不住苦笑道:“学政,霍崇用那些文字狱的犯属女子教他雇来的人认字。包吃包住,一个月还给五百文工钱。”
  “哦……”高学政恍然大悟,忍不住叹道:“原来如此。”
  高学政乃是广东人,在广东铁矿做工,一个月包吃包住,才不过四百文工钱。一名女子教人认字,还不是教书,一个月就有五百文工钱。也怪不得这帮被拒绝的秀才们恼火。
  霍崇办的算是私塾蒙馆。就是启蒙教育。当然了,以霍崇这种只教认字,不教读书的,连蒙馆都算不上。
  蒙馆私塾根据组织形式大概分为散馆、专馆、义学三种。专馆是大富之家专门请到家中教授自己族内子弟读书的,老师的水平和薪资待遇都很有保证;义学则是靠官费或有钱人集资赞助贫寒人家子弟读书的组织。在那个年代,若本地有读书很好的学生考中举人乃至进士,十里八乡都“与有荣焉”。
  这三种里最普遍的是散馆。散馆的条件并不好,但它使得很多平民家庭的孩子免于成为文盲。蒙学的功课一开始很浅,多是一些韵文,比如《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六言杂字》等等,而后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再读其他书。
  散馆老师的学问往往不大,多数人是屡试不第的秀才,以教授附近的蒙童读书来挣碗饭吃。其实这碗饭并不好吃,有的人的确没钱,有的则是看不起老师,总而言之有些老师需要挨家挨户上门讨要学费,还常常落空。
  包吃包住还每个月有五百文工钱,对于散馆的穷秀才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然而这些差事居然被女人把持了,真真是可忍孰不可忍。
  转念一想,高学政觉得搞明白了霍崇的用意。这帮文字狱的家属们出身并不算差。给她们这样的待遇,也是霍崇对于那些家属的娘家的一种示好。霍崇这种善于钻营的家伙最擅长的不就是这些么!
  不过高学政还是有些想不明白,就询问师爷怎么看霍崇让这些女子讲课的目的。
  师爷想了一阵,不自信的答道:“学政,在下看,霍崇若是把那些女子跟藏起来,大伙会怎么想?”
  “哦?哦……”高学政觉得师爷抓住了要点。霍崇若是把这些女子们放到某些院子里,大伙定然以为霍崇开起了后宫,尽情淫乐。
  虽然现在照样有人会这么想,但是让女子们教人认字,好歹让那些女子的娘家人知道,他们家的出嫁女儿好歹没有被囚禁。甚至被当做人来看待。
  对于钻营之辈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示好的手段。
  想到这里,高学政对霍崇的评价更低了一些。亏得自己还以为霍崇是个有见识的人,能做出这样故意示好行为的家伙,又能有什么见识!
  虽然给霍崇定了性。高学政还是有些不放心,第二天就找了几个算是有见识的人,请他们看了霍崇那边的认字课本。其中一人看完之后说道:“学政,这不就是学徒们要学的记账所用么?”
  “记账?”高学政对此不是很清楚。
  那位就把记账之类的事情简单讲述一番,又把霍崇这课本的内容与记账,外出讨债放贷联系起来。懂得节气,日历,耕种时节,最方便的就是讨债放贷。至于数学,就是记账所用。
  综合而言,这些东西的目的就是培养出能用的学徒。
  有其他人问,霍崇为啥搞的这么大?
  那位明显也不很清楚,却坚持着答道:“便是十个里头能学出一个能用的,也是好帮手。霍崇不缺钱,真让他弄出几十名好帮手。生意岂不是能做的更大么!”


第84章 少年队(一)
  “于先生,前面就是俺们东家的所在。”赶车的车夫对车内喊道。听到这话,车内的于秀才夫妇掀起了车前面的布帘,就见远处道路远处有一座宅子。
  宅子围墙看着挺长。墙上刷着白灰。每隔一段距离,墙上就有块贴了些纸张的木牌。除此之外,远近几个门口都有人进进出出。
  车子在一处场地前停稳,车夫拉开车厢侧面的小门,把**梯子给顺下。于秀才先蹬着梯子下了车,转身扶着妻子下了车。妻子的小脚踩在梯子的台阶上,竟然还挺稳。
  夫妻两人原地站定,就见场地内进进出出的都是驴车。样式与他们乘坐的完全一样。这是一种双轮车,前车把搭在驴子背上的皮质鞍子上。与常见的车辆相比,这种车辆纤细轻盈很多,一头驴就能拉着走。也有车辆是由骡子拉着,速度显得更是快捷。
  车夫在门口停下,将一张写了字的纸递给守在场地门口的守卫。守卫结果纸看了一阵,就指着纸上的文字狱守卫说了起来。于秀才隐约听到两人讨论。
  “啥叫访客”
  “访客就是来客人了。”
  “为啥不写客人?”
  “只要从外面来的都是客人。”
  “我咋没听说有这个词。”
  “新课里面讲的有。”
  ……
  于秀才有些蒙了,这车夫一身短衣帮的大半。一条正常的裤子,一件对襟上衣。非得说有什么不同,只有对襟的扣子比较大,衣襟好像是几层缝制。看着格外公正。
  然而这两个家伙说的东西与他们的身份完全不同。短衣帮们竟然为了词汇讨论,又提到了上课。霍崇霍爷的手下看来真不太一样。
  就在不解之中,车夫已经谈完。场地中出来了另外一人,到了于秀才面前,率直的说道:“这位先生,你好。”
  “……你好。”于秀才有些迟疑的用挺有礼貌的话答道。
  “请随我来。”场地里出来的这位说道。说完,就率先带路。
  于秀才注意到,这人也穿着那种对襟衣服,扣子挺大,衣襟是由多层缝制。只是这么一点不同,看上去就整洁清爽。
  几人从停车场的侧门进入,门口的人看完了纸张,说道:“从四号门进去。”
  向前走了一小段,就见前面出现一个门,门旁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四号’。竟然与门口那人说的一样。
  于秀才想继续向前,就发现老婆有点落后。扭头看,就见老婆已经有些走不动的样子,于秀才正想说点啥,就见引路那人指着门边的一条长凳说道:“若是走不动,就在这里坐一会儿。”
  于秀才这才注意到通往四号门的道路旁有条木质长凳。那凳子真有趣,是几条三指宽的长木板制成,每条木板间都有些缝隙,缝隙不过一指宽。扶着老婆坐上去,竟然没什么坐空的感觉。
  引路人静静站在旁边。这条通道上不时有人经过,穿着都与引路人差不多,区别只是有些人的上衣下面缝制了两个口袋,有些除了靠近衣服下摆处有两个口袋之外,在胸口位置也缝了两个口袋。
  另外,这些人的肩上的位置还缝制了两个完全没啥用的厚布条。虽然看着没用,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好像是要标志什么。
  于秀才的老婆休息了片刻,低声说道:“我好了。”
  夫妻两人手牵着手站起身。引路人沉默不语的继续带路。走近墙内,就见到里面宽阔起来,不仅种了些树们,甚至还有些花草。此时已经是六月天,鲜花怒放,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这香气让于秀才精神一震,这普通的院落仿佛都更顺眼起来。
  再走了片刻,前面出现了好大一片空地。读书声从空地旁边的一拉溜屋内传出。
  “你好,请问,再见……”“一加一等于二……”“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
  不同的房间里传出不同的读书声,于秀才听得莫名其妙,也不知道这蒙馆里到底在教授什么。等了片刻,就见一名女子走了出来,举着铁锤对着悬挂在院子旁边的一个铁条敲打起来。
  铛铛的声音将于秀才吓了一跳。没多久,房子开了门,下课的学生们从教室里涌出来,进入了院子。从五六岁到十来岁的都有。不仅如此,除了男孩,还有些女孩。
  于秀才看的瞠目结舌,他万万没想到霍崇这边的蒙馆竟然也收女孩子。正惊讶中,他老婆上前几步,喊道:“姐姐!”
  听到老婆的呼喊,于秀才看过去,就见从中间靠右的教室里走出了一名女子。她一身正常的打扮,青色布衣干干净净。站在学生中,尽显成年人该有的稳重。
  听到于秀才老婆的呼喊,女子扭头看过来,片刻后,眼中已经泪光盈盈。
  十几分钟后,于秀才和老婆以及这位女教师已经到了另外的院子。这里进进出出的都是成年人,大多数都是女子。
  于秀才的老婆和她姐姐在一边说话,另外一边则是蒙馆的馆长和于秀才聊天。
  于秀才已经确定蒙馆的馆长是个童生。童生不是说年纪小,凡是没有获得秀才功名,又在官府那边备案的都叫做童生。这位童生三十出头,也是个读过不少年书的人。
  虽然心里面看不起童生,于秀才也不敢得罪馆长。说了一阵,于秀才忍不住问道:“丁馆长,为何贵馆收女娃?”
  “俺还没听说母亲认字,娃们不认字的。”丁馆长坦率的答道。
  于秀才听到这话,心里面就有些鄙视。可再想想,丁馆长说的竟然不是没有道理。自己老婆许于氏的母亲许氏就认字,许家的子女不管男女都认字。
  虽然觉得这话有道理,于秀才还是觉得哪里不对劲,忍不住说道:“女子读书,好像还是哪里不对。”
  “有什么不对。”丁馆长的语气中已经有些不快。
  于秀才连忙解释道:“丁馆长末怪。我只是觉得女子读书,是不是有些……”
  “俺们这里只教认字,不教读书!”丁馆长不快的答道。
  “哦……这样也好。”于秀才觉得心里平衡了许多。
  正在此时,就听于秀才的老婆许于氏不解的大声问道:“姐姐,你为何不愿跟俺回去?”
  “妹妹,不用多说。俺不去你那边。”徐大姐答道。
  于秀才心中情绪纠结。自从成亲之后,于秀才与老婆很是恩爱,岳丈家遭了文字狱,于秀才果断选择置身事外。老丈人一家的男丁被杀,于秀才除了闭嘴不言,什么都不敢做。
  便是知道了女眷被一个叫霍崇的捐官买下,于秀才也不敢提及。然而半年过去,听说这名叫做霍崇的捐官让他买下的女子们教人认字,也不阻止女子家人将女子和她们的孩子接回家。甚至不收钱。
  于秀才没忍住,把这个消息讲给老婆听。老婆就哀求于秀才把她姐姐接回去。于秀才与老婆感情很好,耐不住老婆哀求,便找人联络了霍崇。得知霍崇欢迎这些女子的亲属将她们接走,这才前来。
  听老婆的姐姐坚决不肯走,于秀才甚至有些开心。摆脱了麻烦,又向老婆证明了自己对她的好。简直没有比这更好的结果。
  于秀才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安慰老婆。霍崇这边的蒙馆看着挺不错的,老婆的姐姐看着也没有受到任何虐待。这霍崇更没有拒绝探望,若是老婆想她姐姐,也能随时来探望。
  若是对这样的局面还不满意,老婆又想要什么呢?于秀才自己家的住宅并不大,若是再接来老婆的姐姐和她姐姐的孩子们,这日子的确要增加许多生活压力……
  “姐姐,咱们自家人在一起难道不好么?”于秀才的老婆劝道。
  却见于秀才老婆的姐姐拉起于秀才的老婆,两人竟然出了房间。于秀才忍不住想跟出去,却被丁馆长拦了一下,“于兄,让她们姐妹说点体己话。”
  于秀才也觉得有道理,就坐回位置上。看着丁馆长穿着长袍,看上去挺体面,于秀才忍不住说道:“这位霍先生……倒是真的富。”
  “哼!”丁馆长有些不屑的应了一声。
  于秀才听得出,丁馆长这不屑是对自己。这让于秀才有些不爽。面前的丁馆长不过是个童生,那霍崇也不过是捐官捐了个预备官员,在凭借自己实力考上功名的于秀才面前有什么好显摆的。
  就听丁馆长笑道:“霍先生的确不是穷人。霍先生不仅有钱,更是仁义。绝不会对不幸之人袖手旁观。”
  说完,丁馆长盯着于秀才看。于秀才思忖片刻才品出味道,这丁馆长竟然是暗暗的嘲讽于秀才这等人在亲戚遇到危难之时袖手旁观。等风头过去,这才出来。
  感受到这样的嘲讽,于秀才变了脸色。但是丁馆长毫不退让,坦然的看着于秀才的眼睛。
  这边的男人们针锋相对,另外一个无人的房间里,徐老师果断对妹妹说道:“俺不会跟你去你家。你家是你家,俺去了,就是把咱们两人都往死路上逼!”
  “姐姐,俺相公不是那种人。”徐老师的妹妹许于氏劝说道。
  许老师摇摇头,神色间都是苦涩,“妹妹,俺知道你对俺好。可俺听说了消息,从霍先生这边走的女子,已经有两人被逼的自杀了。还有三人走了之后带着孩子又回来,求霍先生收留。俺不想和她们一样。”


第85章 少年队(二)
  在招待所房间的木板床上铺好被褥,夫妻两人坐下。许于氏开口问丈夫,“老爷,你在想什么?”
  “啊?我……没想什么。”于秀才答道。这话当然不是真的,从方才开始,于秀才就觉得事情越来越不对劲。带他们到这里来的那名少年腰中带着腰牌。
  据说在公候府上,家里人丁众多,仆役成群。仆役们会带了证明身份的腰牌。这霍崇一个县里的商人,居然也是同样的做派。想起来就令人恼火。
  正不爽之时,就听到有人敲门。开门就见到外面站了一位半大小子,于秀才问道:“你有何事?”
  “许老师派我来请你们两位去吃晚饭。”半大小子答道。
  听了这话,许于氏赶紧把于秀才拉回屋里,低声问道:“老爷,若是姐姐搬到咱们家,你会觉得她碍事么?”
  于秀才勉强笑道:“你说什么呢。我怎么会。”
  “那就劳烦老爷劝我姐姐跟咱们走。”
  于秀才没能回答。无论如何,于秀才也是要脸的人。完全昧着良心拍了胸脯说没问题,于秀才此时还真做不出来。
  见丈夫不说话,许于氏低头不语,片刻后竟然红了眼圈。于秀才此行之前是真心想接老婆的姐姐去他那里住,那时候于秀才以为霍崇不过是为了赚取点好名声,这才出手相助。这些人与霍崇非亲非故,他定然不会好好对待。便是于秀才自己家里也不算富裕,总比让老婆的姐姐在别人那边寄人篱下要好吧。更何况孤身女子带着孩子,一定会被欺负。甚至会被玷污。
  此时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