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革清 >

第220章

革清-第220章

小说: 革清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清明显是一个重要的信号。孔不更确定礼部成立是必然,就问韦伯,“你呢?”
  韦伯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罗义仁也加入了。”
  “哦?”孔不更楞了楞。罗义仁这家伙以前和龚宇比较熟,搞些谋反的讨论就是他们两个起头。不过那时候雍正上位,开始对官员们进行了猛烈打击。众人也不敢再作妖,赶紧散了。
  后来事情就变得很扯淡。不知道是谁在外面说了些什么,官府都对众人有所注意。吓得孔不更等人到外地躲风头。好在雍正对付官员的手段狠辣,那些起了疑心的官员被突然革职下狱。算是救了众人。
  不过也让众人起了罅隙。大家都觉得是别人出卖了大伙,却没证据是谁干的。
  然而罗义仁这厮在霍崇起义中损失最大,因为亲人在满清这边当官,导致家里田产被干净利落的没收。霍崇竟然把罗义仁这样的家伙作为第一批成员拉进礼部,这事情着实有些怪。
  孔不更心中不安,就问道:“你可去找了罗义仁询问么?”
  韦伯摇摇头,“他现在正在礼部培训。据说是上什么课。见不到他。”
  听到这话,孔不更心中大大失落。大家都是年轻气盛之际讨论过造反,怎么罗义仁反倒混得更好呢。
  如果罗义仁知道孔不更的心思,他一定会大大的不以为然。然而此时罗义仁完全没有别的想法,正竭尽精神对着一众礼部预备成员讲课。
  “……所谓封建,分诸多层次。基础就在生产力水平。在道路不通的古代,自然是邦国。若是事事都由朝廷管理,且不说朝廷有没有那么多人管理,光是往来的速度就跟不上。朝廷只能分封,由各国治理地方,又令等秦朝确立中央统一,修建道路,确立邮政。而秦朝的生产力的确比周朝提高很多,这才有了大一统国家的基础。然而汉初也依旧没能继续大一统,而是采取了分封制度。这才有了之后的许多事情……”
  罗义仁对自己的能力,才学都很自信。此时在众人面前表现,更是有自信。
  下面听课的众人表现得不是很让罗义仁满意。同学们对于此事的反应很是跟不上。
  好在备案有,罗义仁很快就切入到现实世界中来。
  “人是怎么建立起社会关系的?靠的是身体接触。因为孩子们不能得到照顾,就必然活不下去。所以,本能的让自己更够跟着周围环境走。这也是咱们个人必须和周围的人抱团的原因。”
  “罗老师,可孩子们哇哇大哭,快烦死人了。”有学员问。
  看来不少听课的人都是有孩子的,听到这话,众人里发出一阵笑声。
  罗义仁也有孩子,听到这话,叹口气,“唉。虽然孩子很烦,但是他们若是因为肚子饿了,或者有什么不舒服才哭。还真的有大人把孩子打死不成?我可没见到。”
  这么一说,众人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之后罗义仁不说理论,先从表现入手。把人类从小就开始形成的众多抱团反应与大伙沟通。
  等两边的基础点都与这帮礼部预备人员达成,罗义仁才进了一步,“所以封建制度也不仅是一种朝廷的制度,也有人类本身的需求决定的。这是生物性在社会意义上的某种投影。譬如,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咱们自家的床边,不会接受陌生人睡觉。哪怕那个陌生人根本无害,咱们也不会答应。大家觉得呢。”
  华夏朝廷内的官员大多都不是有钱人出身,读书并不多。然而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在历史上大大有名的话,虽然众人并不知道,却也感觉非常对头。
  这不是基于历史知识,而是基于身体反应。
  罗义仁也没有放松,而是继续跟进,“所以我们的培训要培训大家成为有学有术的人。下节课就是关于和人接触时候的范围。下课。”
  果然,下一节课是操演课程。这边的教官上来就开始教授如何是一个危险距离。
  这个危险是包括从拳脚、兵器在内的危险程度。而众人要学习,起码是接触如何一个距离是合适的。而课程讲完,就要学习‘拒绝’,也就是推搡。
  所谓推搡,就是保证对方在自己安全的范围之外。
  许多人并没有学过这些,经过这么一学,不少人都有了很多新鲜的感悟。
  罗义仁这边奋力完成他的课程。在没有自己课程的时候,就参加到包括拓展训练在内的各种集体项目之中。
  有了安全距离,以及推搡在内的拒绝课程。团体行动中就有了合作培训。
  在这样的正反两方面的课程之后,礼部学校就提出了‘分清敌我,分清敌友’的培训。
  至于谁是朋友,谁是同志。这样的事情要讲,然而到底怎么领悟,也是一个自我领悟的层面。
  自然有人观察这些自愿加入礼部的成员,他们的表现都有人纪录归纳。
  之后就有其他课程。操演训练培育的是大伙如何保持一个‘合理有礼’的距离。而罗义仁等的课程则是讲述历史的进程与三观。
  罗义仁每天都根据学员的表现来调整课程,越是调整,越是发现沟通时候有没有一个想通基础的重要性。
  同样的问题,若是大家都有过经验,自然很容易就能完成。但是没有这个基础的话,那就是鸡同鸭讲。
  等课程讲的过半,罗义仁跑去军校找了霍崇。霍崇在军校的培训上抓的很紧,毕竟军队这种组织更适合选拔礼部成员。
  见到军校内生龙活虎的模样,罗义仁觉得文官出来的礼部预备成员好像还是差口气。
  霍崇此时正在与人谈话。交谈的对象没有穿军装,听霍崇一口一个冯大哥,罗义仁觉得眼前的老年壮汉应该是已经差不多退休的冯玉宽。
  冯玉宽这边说的是进出口的事情,“霍兄弟,这搪瓷缸不能多给出口些么?”
  霍崇听到这话,觉得冯玉宽真心是懂行的。
  搪瓷历史悠久,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古埃及最早出现,其次是希腊。6世纪欧洲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相继问世。8世纪中国开始发展珐琅,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然而霍崇使用的却不是那种当做工艺品的技术,而是采取了铸铁搪瓷。
  满清的弘昼放弃京城,带走的都是官员和重要成员。并没有把工匠都带走。
  以著名的高超工匠出名的霍崇趁机派人去京城招收琉璃厂那边的工匠。大部分工匠因为害怕被满清杀头,没敢来。却还是有人来了。而且随着京城生计越来越差,来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了这帮人加入,又糅合了江南烧瓷器的工匠加入。霍崇这里生产搪瓷由工艺品走向日用品奠定了基础。
  当然了,这也有华夏朝廷的重工业进步。那些放置超过一年的铁消除应力之后,加工成了机床。机床又生产出了能够直接加工熟铁的冲床。熟铁终于能够被很好的加工成圆形杯子形状。
  “冯大哥,这个咋说呢。我会让人尽快提高产量。”霍崇劝道。
  “霍兄弟。这是个好机会啊。咱们大力出口搪瓷用品,我看你这边都做出来了很多别的搪瓷用品。那种大的,出口到倭国……”
  “那种是医用的。放手术器械的。”霍崇连忙解释道。
  由于有了新的瓷釉,金属加工也有了进步。霍崇是努力想借着这个产业推动耐火材料、窑炉、涂搪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加快了搪瓷工业的发展。
  但是很多事情总得有很好的用处,譬如欧洲人就能理解搪瓷托盘上放手术器械。然而倭国并没有外科手术技术,这种大规模制作的廉价货送去倭国,还真有点自取其辱的意思。
  “我说不过你,我就想说,霍兄弟,你得帮我。不然那些小子们天天找我,我也受不住。”
  搪瓷是涂烧在金属底坯表面上的无机玻璃瓷釉。在金属表面进行瓷釉涂搪可以防止金属生锈,使金属在受热时不至于在表面形成氧化层并且能抵抗各种液体的侵蚀。搪瓷制品不仅安全无毒,易于洗涤洁净,可以广泛地用作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饮食器具和洗涤用具。
  霍崇也是在许多产业中选中这个当做对欧洲出口的一个突破性的新品种。其实不太想向倭国销售。
  然而冯玉宽说的这么可怜。霍崇也没办法。想了一阵才答道:“冯大哥,我只能给你一些小茶缸。就如这种。”
  说完,就把一个直径大概十厘米的给了冯玉宽看。
  冯玉宽觉得还行,却有些疑惑,“为何不能给大的。”
  “倭国人在这些精细活上真比咱们强。咱们在小杯子上作画,比较容易。也更美观。”
  听霍崇说的如此细致,罗义仁是真心觉得佩服。没想到霍崇的知识点有这么多!


第349章 礼部尚书(七)
  冯玉宽离开之后,罗义仁与霍崇搭上话,“陛下,我在礼部教课,突然有些感悟,忍不住想与陛下聊聊。”
  “怎么讲?”霍崇很有兴趣。
  罗义仁本想直接说出来,话到嘴边又忍不住调整一下思路,这才尝试着讲述自己的感受。
  “陛下,百姓出身的礼部成员,不,是预备成员。他们对事情的看法不一样。说起来有点是不接地气。”罗义仁原本不想用不接地气这个词。毕竟太土了。然而还是用了,毕竟这是上层里面不少人用过的词。
  “同样的事。读过书的人感觉还是和没读过书的不一样,我对此感觉很强……”罗义仁说着自己作为老师的感受。
  等罗义仁说完,霍崇笑了笑。以前霍崇的感觉与罗义仁差不多,然而这么多年过来,霍崇总算是有了自己的新看法。而且对这个看法也有点自信。
  “小罗。人想成为社会中坚,有人教,输得起。所谓输得起,就是得有本钱可输。你觉得为何我要在军中先推行礼部制度?”
  罗义仁摇摇头。这件事表面上的说法是,霍崇认为军队有组织有纪律,最适合先推行礼部制度。然而罗义仁总觉得这话有哪里不对头,尤其是霍崇现在的提问,定然有些没办法公开说的道理。
  “军队是个很公平的所在。尤其是现在的战争时期。哪怕是背后有天大的本钱,都要靠个人的资质。打输了就会死,便是没有死在阵前,也逃不过军法。自己无能,或者让部队受到损失,或者白白的损失战机。这么多人在,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因为这些人就是在损害部队的利益。一旦完善了军中的礼部制度,有礼部这么一个渠道。大概是不用想在战争期间一手遮天。只要没人能够一手遮天,那些不适合的人还是被抓出来,踢掉。”
  罗义仁没有在军中干过,也是用了很大的思绪,才根据文字大概勾勒出一个他认为的模式。
  看着罗义仁的模样,霍崇忍不住笑了。罗义仁的反应就是读书人的反应,或者说是受过还算不错的教育,有一定能够构建模式的人才有的反应。
  也就是从概念到概念。
  而从概念到概念,正是这些人受过教育的成果,也是这些人不接地气的原因与表象。
  理工男们之所以会形成理工男支持的工业党思维,大概就是因为理工男们本来就是从概念到概念。但是又通过实验,非得亲身一点点的干起来。
  这就有了理工男们的工业党思维。然而文科这玩意是可以脱离物理实验,因为文科这玩意大多是以人类的社会学反应为对象。便是到了21世纪,虽然理工男们倒是有种简单的基于人类生理反应的人类思维模式的想法,却还没出现一个真正被普遍使用的科学确定模式。
  如果文科生考虑人类的反应,处处都从人类最基本的生物学基础作为出发点,并且能够去学习或者自学生物学与医学知识,这样的文科生就是工业党而非情怀党。
  霍崇觉得自己就是个工业党,因为此时霍崇忍不住想用罗义仁做一个实验。于是继续对罗义仁说道:“在军队中想输得起,可不是不容易。因为代价太大,这是多少条人命的代价。你明白么?”
  罗义仁稍一思索,爽快的答道:“明白。”
  “但是在其他部门就不太一样。他们想输得起,相对代价小。只要本钱厚,就输得起。另外,我问你,你觉得应该给这个本钱起一个什么名字?”
  “叫本钱不就很好么?”罗义仁不解。
  “不。这个本钱是普通人能明白的,其实还有更好的解释。你来试试看。”
  听霍崇这么问,罗义仁试探道:“陛下,请容我再想想。”
  霍崇点点头,拿了份文件就开始看。最近事情比想象的要多的多,尤其是对外贸易获得了巨大的收益。
  以前霍崇看过一个关于西班牙的视频,里面提到一点。现在的……哦,是21世纪的西班牙只有原本西班牙帝国不到5%的土地,或者是西班牙帝国丢失了97。5%的地盘。
  具体数字是多少,霍崇早就忘光光了。也没兴趣去考证。然而在1733年的现在,西班牙依旧是世界上殖民主义国家里面的强者。
  所以西班牙船队此次前来,带来的除了柏油之外,还有另外一样货。冰铜。
  铜精矿经熔炼,产生冰铜(也叫铜锍),铜锍以硫化铁硫化亚铜聚合物(FeS·Cu2S)为主,并含有金、银,不同熔炼法含量不同。冰铜主要作为吹炼炉生产粗铜的原料使用。
  冰铜是在铜的冶炼过程中生产出的中间产品,主要是硫化豫铜、硫化亚铁所构成的一种互熔体,共含量约为:铜20…25%,铁20…40%,硫22…25%。
  原本霍崇对西班牙的印象就是占据了南美大部分,还有加勒比地区以及墨西哥。
  或许是看的影视剧太多,霍崇的印象中,除了原产此地的土豆、玉米、仙人掌、还有羊驼等特色动植物。霍崇能想起的只剩下石油与古柯叶为基础材料的特殊制品。
  所以西班牙人这次的大船队运来了除了有柏油之外,还有上千吨的黑糖,也就是比红糖根本没有过滤的甘蔗榨汁后的直接产品。另外就是冰铜。
  看西班牙人的意思,是觉得上次来的时候没有满载而来,几乎是空船而去。他们是准备舍生忘死的要满载而归。
  不管是黑糖或者是冰铜,都是当下华夏朝廷需要的产品。尤其是冰铜。当下中国的铜产量远不足以满足需要,霍崇即便开始铸造银币与铜币,也开始大量使用纸币。这样的做法也只能大大缓解华夏朝廷当下的货币紧缺。
  为了能够让百姓手里有钱可用,也为了维持华夏朝廷当下控制区的人民群众不会被新政策所吓到。自然不能把铜钱拿回来回炉重铸。
  海关署这边给了个数字,这帮兴奋的官员们表示这次搞不好会从顺差变逆差。
  霍崇看着海关的报告后面,那帮海关官员们很含蓄的建议,是不是可以通过军火输出,把这笔贸易给弄平。起码也不能让华夏朝廷用白银向一直对中国输出白银的西班牙人支付货款吧。
  如此公文看的霍崇很想笑。这事情也未免太搞了。于是霍崇拿起笔,正想批示。就听罗义仁开口说道:“陛下,我有个词。”
  “哦。说说。”霍崇还是想把这批示给写完,就提笔继续写。
  “能不能叫资本?”罗义仁说出了他苦思冥想后得到的想法。
  霍崇这是真的写不下去了。放下笔,看着对面的短期实验对象。或者说是考察对象。
  “小罗,你为何会这么想?”
  “这个,也是我听课时候的听来的。还是陛下所讲。”
  听罗义仁说的这么谦虚,霍崇笑了笑,这有点不像以前的罗义仁。以前的罗义仁虽然也不是完全不知好歹,却是个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