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169章

大宋贤王-第169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上皇,臣与皇上并无私人恩怨,也并非权利朋党之争,只是替那些流离失所战死沙场的数万万军民讨个公道而已,可是您也看到了,皇上并没有同意我的做饭,所以微臣选择了卸甲归田,安然自得,等哪天金人打到开封,便于家人们一起逃走。
  宋徽宗眉毛一挑,撇撇嘴“你倒是什么话都敢说,也不怕朕怪罪你,也罢,难得看在你还有一丝忠敬之心的份上,朕在劝你一句,恒儿他毕竟刚登基不久,正是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能撑住,所以你们要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别闹别扭了,身为皇帝他为了你退让了许多,已经很不易了。
  杨凡暗叹了一口气,太上皇的意思他如何不明白,只是有些东西根本过不了良心那一关,本想要彻底的甩手,凭借着自己的财力以及那一百多个老兵,带着家人去哪里都能混的很好,可惜人这一辈子注定要为情义活着。
  想着里面满面病容的皇后娘娘,杨凡叹了口气“太上皇说的是,是小臣孟浪了。只是皇后娘娘如今病情严重,不知宫中太医是如何说的?”
  “哼,那帮废物左一个无能为力,右一个微臣该死,都让朕打走了,唉,就是苦了皇后了。行了,既然看也看了,就老老实实的回去做事吧,别再耍脾气了。”
  见没什么事情了,杨凡施了一礼后便出了宫,等到杨凡的背影消失在宫门口后,宋徽宗才对着树后面说“行了,他走了,你出来吧。”
  听到动静,大树后的赵恒走了出来“多谢父皇了。”
  看着这个儿子,宋徽宗也是无奈至极,自己虽然也是昏庸,但是至少在才学文艺一方面有所擅长,可惜这个儿子除了继承皇后的仁义之外,并无其他特点,在联想到如今的局面,心里不禁产生了疑问:难道大宋真的气数已尽了?
  “皇儿啊,如今大宋的局面可谓是风雨飘摇至极,朝廷中的情况父皇也是清楚的,有用的大臣真的不多,能信任的更是少的可怜,李邦彦张邦昌那帮人平时用用平衡一下也就罢了,但是事关国家危亡,你还应该多听听杨凡的才是,这小子无论是能力见识还是对你的情义都是不错的,有些事情不妨多听听他的意见,好了,去看看你母后吧,她这段时间老是念叨你呢。”
  看着离去的父皇,宋钦宗长长的叹了口气,便进了大殿……
  ……
  ……
  还不曾被战火践踏的汴梁城,到了夜晚格外的宁静,所有人都在贪婪的享受最后的美好时光,没有人对于军队能守住汴梁抱有希望,有些大家族甚至已经开始秘密的将财产转移到了南方,等到城坡后就往南逃。
  街上不时的走过一队巡逻的官差或者军队,打着火把肃穆的走来走去,宁静的街道上突然传来一阵阵密集的脚步声,由远基而近,几名巡逻兵抬头望去顿时身子一震,便急忙的退到一边,给这支队伍让路。
  五里庄由于是燕云侯的封地,又是汴梁兵工厂的封地,所以五里庄的防御格外严密,驻扎在最外围的便是步军司的禁军,而守卫兵工厂的则是皇城司的卫队。
  宁静的晚上,就在步军司与皇城司像往常一样巡逻的时候,突然被眼前出现的卫士替换了下来,原本想要怒骂几句的指挥使,在看清了来人后,屁都没敢放一个就撤了出去,兵工厂的皇城司仗着是天子亲军,一开始还没把眼前的卫士放在眼里,结果在千牛卫拿出圣旨后便灰溜溜的撤了军队。
  至此仅仅一炷香的时间,五里庄兵工厂便全部换成了千牛卫的岗哨,而这样的一幕则在皇宫内城的各城门口同时上演着,无论守城的是殿前司还是步军司,都被如狼似虎的千牛卫换了下来。
  第二天当大臣们上朝的时候,才发现内城戒严了,家仆原本仗着自家官老爷的名头想要耍横,结果看清对方装束后,连屁都没敢放一个,小跑着回到自己老爷轿子前嘀咕了几句,从此一堆人老老实实的接受检查,没办法得罪了这帮凶神,要是悄悄的往你家放个龙袍兵器,就等着破家灭门吧。
  金水河畔杨府内。
  刘贵站在那里恭敬的说道“启禀上将军,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全面接管了内城的城防,现如今三衙的军队已经接到枢密院的调令,全部集结到了外城,想必几日内便可布防完成。
  杨凡给蹲在地上给儿子擦了擦小屁股后,便让奶妈将其领走,满意的点点头“对于千牛卫的效率我一项很满意,只是如今千牛卫的名声似乎有些不好啊,甚至已经达到了小儿止哭的地步?”
  刘贵尴尬的挠挠头“上将军有所不知,最近这段时间汴梁城内人心浮动,千牛卫自然要做出应对,为了喝止那些宵小手段难免激烈了些,不过末将敢保证,从来没有破害过那些正直的大臣。”
  杨凡心中悄悄的松了一口气,“这就好,只要别干伤天害理的事情就行,至于那些贪官污吏,这些手段还是可以用的,对了我看开封府尹徐大人最近好像就有点不对劲啊,你可以派人关心一下这位徐大人,告诉他有病治病,别老是让别人担忧。”
  刘贵哪里还不明白大人的意思,当即抱拳冷笑道“上将军放心,末将保证将这个徐大人治的药到病除。”
  “干的不错刘贵,刘文静不在的这段时间里,千牛卫被你弄的井井有条,我都没想到千牛卫居然已经有了一万五千人,过几天刘文静的残军可能要回来了,倒时候你也就能松快一些了。”
  “谢上将军夸奖!……
  就在二人谈话时,突然李元芳走了进来说道“启禀侯爷,岳飞求见!……


第三百六十四章 开封保卫战——慈善总会
  卑职参见上将军!……
  “岳飞啊,你我许久不见了,让你受委屈了,是本官对不住你呐。”
  将岳飞扶起来后,杨凡仔细的打量了一眼这个汉子,昔日锋芒毕露的小子,如今已经有了一种大将之风,也算是仕途受挫带来的唯一好处了。
  长久以来,岳飞一直在汤阴老家关注着战局,没想到金人却迅速的打到了黄河北岸,如今眼看京师不保,就在心急如焚时突然接到了燕云侯的将令,这才迫不及待的赶来京师拜见。
  二人相顾于无言之中,良久之后岳飞才郑重的说道“末将的委屈算不得什么,只是如今金人夹排山倒海之势打到我京师,恐怕我们在不做出反击,后果堪忧啊。”
  杨凡哪里不明白岳飞的心思,拍了拍其肩膀笑道“鹏举莫急,如今的形势本侯看的明白,开封乃是京师重地,一时半会还没什么问题,我担心的是外援啊,一旦今人包围了开封,那么外援就是这最后的希望,我已于前几日连发十几封信送往各路勤王军,只是不知又有多少人能赶到这里,我希望你能去找回你的岳家军,倒时候我们来个里应外合不愁重创不了金人,如何?”
  “上将军所说,末将也有想过,可是末将听说太原城坡时,军队都已经被打散了,末将去哪里寻找牛皋张宪他们?”岳飞一脸为难的说道。
  “
  这个……牛皋他们应该在巩县皇陵一带,我希望你接管岳家军后,不用着急赶着回来,悄悄的埋伏在那里,等到金人的西路军赶到开封城下后,你们在游击回来就行。”
  岳飞知道岳家军的下落后,心中就渐渐的镇定下来,至于具体的战略则心中已经有了计较,碍于侯爷的面子就没有反对,恭敬的抱拳说道“末将遵命!
  杨凡笑了“事不宜迟,一会吃过饭后,便带着一百千牛卫去找巩县皇陵吧,记得如果能碰到种师中,种师道,刘光世,韩世忠等任何一路军队,都可以告诉他们见机行事即可,不必做无谓的牺牲。
  岳飞一愣,虽然不明白侯爷到底是什么意思,不过目的也经达到了就很满意了,当即去了杨家客厅吃饭,没看见周老管家已经笑眯眯的等着了么。
  ……
  建康元年十一月初六,小雪,虽然是一个小雪纷飞的日子,不过对于汴梁的贵族来说,却是一个心痛的日子,因为燕云侯向他们发了请帖,请他们去樊楼吃饭。
  凶神头子请吃饭,谁敢不去,没看见有名有姓的都去了吗,当汴梁的勋贵都坐下后,杨凡这才站在前边施了一礼“各位前辈能来赏杨某个面子,杨某感激不尽,在座的大多数都是杨某的同僚,对于杨某的为人想必还是清楚的,那就是豪爽嘛。所以今天请大家来吃个饭。”
  “靠,你当谁愿意来咋地,谁知道你安的啥心……“面露含笑,并且点头示意的大臣们心里暗自腹诽道。
  杨凡一看所有人都含笑示意,就更加的亲切了,“今天的聚会也是我大宋难得一见的场景,足足来了二百多人,下面让我们有请皇上派来的代表任守忠。
  随着任守忠站起来后,众大臣纷纷表明了态度,乐的任守忠有些满意的说道”燕云侯说的哪里话,奴婢只是来听听而已,您请继续。”
  杨凡也不矫情,让人将菜端上来后,这才说道“如今眼看着下雪了,我大宋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百姓还有很多,我们谁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挨不过这个冬天,并且最可怕的是,冬天到了金人也来了,说不上啥时候就会度过黄河打过来,所以杨某不才,腆着脸面以慈善总会副会长的名义,恳请大家为我大宋子民捐一些钱粮可好?”
  “靠,果然没好心眼,这分明是想揩油水啊,不过古往今来,敢楷所有贵族的,杨凡还是第一位。不过由于里面的水太深,众人已经准备好随便捐点就行了,想通了这些,大臣们也就不再说话了,打定主意看看别人先捐多少再说。
  见这些肥羊不出头,杨凡也是有些尴尬,当即不动声色的咳嗽了一声,不料咳嗽声一想起,坐在第二桌的高俅便率先站出来说道“如今乃是举国动荡民不聊生之际,本太尉还算略有家产,就先捐五万贯吧。”说完便掏出一张银票递给了拿着箱子的小太监。
  等到高太尉坐下后,杨凡这才满脸笑意的说道“好一个为国为民的高太尉,不愧我大宋国之柱石,还有谁愿意捐款?”
  随着杨凡的话音一落,李邦彦白时中坐不住了,能笑到最后的人只有他们,怎么能让默默无闻的高太尉抢了风头呢,更何况这事一看就是皇帝的主意,想到此处李邦彦淡淡的说道“七万两!”
  既然有带头的了,那么接下来自然就会有随大流的,不一会樊楼内便响起了各种声音。
  “六万两!
  “三万两……两千两……五万两……
  等到笑眯眯的小太监接过钱,记上名字后,大臣们才开始动筷子吃饭,只是嘴里嚼着这些山珍海味,怎么嚼都如同嚼蜡一般,任谁被无辜的揩掉那么多银子也不会舒服。
  最后所有人都散去后,樊楼内只剩下严密把守的千牛卫,以及任守忠等人,二人坐了片刻的功夫,负责算账的账房便来拱手说”侯爷,初步统计有一百六十万贯。
  任守忠大吃一惊,没想到这些穷酸大臣看着跟个乞丐的似的,没想到各个富的流油,当即有些疑惑的问道“侯爷,下官不明白这帮大人为何能捐出这么多钱,就不怕财不露富这条规矩么?”
  杨凡嘿嘿一笑,“此乃天机不可泄露也,存在即是道理,好了,本侯在捐六万两,让人将这些大臣勋贵的名字都刻在慈善碑上,明日立在御街上,捐了钱出了血,慈善总会总要给点汇报的。”


第三百六十五章 开封保卫战———
  动乱的年代里,百姓永远都是最容易满足的,一口饱饭一个容身的地方就是一生最大的奢求,可惜世道永远都是那么的残忍,大宋贵族不屑于顾的东西,却是有些人一生都实现不了的。
  当那些银子轻飘飘的变为米盐,发到百姓的手中的时候,百姓们是感激的,连日的封城已经造成了生活上的困扰,要不是看见漕运大船拉着米粮往返于京师,百姓们早就收拾东西逃难了,不过万幸的是,虽然金人打到了家门口,但是汴梁城内的米粮物价,在官家的平压下并没有出现暴涨的情况,每斗米也只是比平常多出了五文钱而已。
  也许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又或者是别的原因,汴梁城正在恢复往日的宁静,虽然街上不时的走过巡逻的士兵,但是脸上却已经看不到那份凶神恶煞了,所以街上的人气再次多了起来。
  相比于街面上的热闹,杨家要稍微的宁静些,家里的男丁除了侯爷外,大部分都在家具厂里忙着活计,女眷们则缝缝补补的赶制军旗,听自家的侯爷说这东西非常重要,可不敢耽误了功夫。
  如果说杨家谁最清闲外,除了几个小娘子外或许就属杨宝宝最清闲了,每天不是和几个姑姑捉迷藏就是追着小狗跑,除了吃饭时消停会外,其他时候活脱脱一个小魔王。
  “儿子,来老爹这坐会。”
  看会书的功夫,儿子便已经在门外跑了三回了,没办法杨凡只能放下书籍,招呼儿子进屋,穿着虎头鞋迈着小短腿的杨宝宝,听见老爹招呼自己后,便小手一甩扔给了小狗一块骨头,自己进了屋子。
  “爹爹。”
  听着儿子稚气的声音,杨凡宠溺的摸了摸儿子的头,“儿子啊,眼看着天冷了,就别老在外面跑了,多跟你元芳叔叔、高义叔叔练练武艺,或者跟南博万叔叔学习文章也行,天天追着小狗跑算咋回事。
  杨宝宝毕竟年幼,听老爹叨咕了几句后,便有些不耐烦了,甩了甩小脑瓜便挣脱了老爹,噔噔噔的跑出去找娘亲了,只有娘亲才不会跟自己说这些。
  见儿子不给自己面子,杨凡无可奈何的笑了笑,小模样更像他娘亲一些,脾气却像当初的自己,有朝气的孩子一定会是个好孩子,揉了揉脑袋后,杨凡便拿起《孙子兵法》看了起来。
  孙武的《孙子兵法》尽管只有十三篇,但是从仅有的十三篇来看,杨凡便不得不对这位天才般的军事家大加钦赞。作为军神,孙武的军事才干自然无话可说;而从他的军事思想中所透露出来的“慎战”理念更是无人能及。
  《孙子兵法》的开篇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对于这一句杨凡更是赞同之极,常常为此拍案而叫好,试问一个国家连基本的生存保证都丧失了,如何还去谈论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相比于儒家的正统,杨凡更喜欢兵家多一些,今天的大宋与当初的韩国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身处敌国环绕的时代,处境不一样了,国家自然也就要学会变通,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墨家、道家、阴阳家、纵横家,哪个有用就用哪个,从目前的兵临城下来看,很显然应该更重视一些兵家才对。可惜自从汉武时代起,儒家的正统便再也没有改变过。
  对于如今的战局杨凡想了很久,受困于无人请教只能自己分析,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金人的主力为骑兵擅长攻击,也就是说为兵法里的侵掠如火,而反观宋军这边仗着城高墙厚勉强善守,却做不到不动如山。
  如今汴梁城内只有八万禁军,以及三万包括千牛卫的内卫,算上黄河边的五万禁军也不过才十六万而已,再想想金人的二十万铁骑主力,杨凡也不知道这场保卫战能不能笑到最后。
  从金人直接南下汴梁的路线来看,很明显是想速战速决直接灭掉大宋,好缓解不断包围上来的宋军压力,只要自己能将金人牢牢的托在这里,金人的压力便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加大,那么胜利的天平必然会留在自己这一边。
  想到此处杨凡不禁松了口气,回过神来后望了一眼有些萧瑟的初冬,不禁走到门前喃喃道“漫长的寒冬还未过去,而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