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贤王 >

第114章

大宋贤王-第114章

小说: 大宋贤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部署,很显然是想一路南下,迅速将我沿线城市击溃,会师于开封,然后一旦攻克开封,那么他们就赢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胆大的计划。”
  程铭指着地图上的开封,吃惊的说“您是说,金人项庄舞剑,意在开封?”
  “不错,金人最终的战略目标,就是一口气打到开封城下,攻占开封,这样一来,他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既可以撼动大宋朝廷,又能得到金国内部的支持,可谓一举两得,如果换成是我,说不得也要这么做,当然前提是,拥有来去如风的骑兵。”
  夜风吹起,火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而村口处的众人却一阵沉默,虽然天色不算太凉,可是分析的结果却非常的可怕,良久之后,杨凡才郑重的说道“不行,我要立即回京,不然朝廷上必然大乱。”一想到京师里,主和派当权,杨凡就心急如焚,恨不得立马就飞回去,没想到金人这么快就露出了野心,恐怕南侵的时间不会超过半年。
  “大人,这有些不妥吧,后日乃是老太爷要祭祖的日子,还有杭州府的设宴邀请,您可是都答应了,不去不好吧。”程铭也没想到,大将军一走就是如此急迫。
  杨凡抬头望了一眼夜空,淡淡的说道“今夜风大,且无星月,恐怕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恐怕我要先走一步了,至于些许事情,就先交给我大哥处理吧,正好锻炼一下他的能力,跟来的几百兄弟,留下一百,其他人明早跟随我回京,不得有误。”
  “末将遵命!”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次日清晨,当杨家众人得知杨凡要回京时,非常的吃惊,一定是朝廷发生了大事,才让他如此急迫,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杨父还是郑重的说道“此刻外面风雨交加,一路上小心一些,至于我们会像你爷爷说明一切的,他也会在天上保佑你的,去吧,孩子。”
  杨凡眼圈一红,跪在地上冲着杨家人磕了个响头,抬起头后,郑重的说道“孩儿不孝,未能祭祖上坟,可是国家有难,孩儿不得不即刻回京,还望你们多加保重,安心的待在江南一段时间,等到那边处理完了,你们在回京。”
  听见杨凡说的如此严重,杨家人心里也不好受,不过临别在即,也不想让杨凡牵挂,只好点了点头,就这时,杨凡走到白月的身边,用手轻柔的摸了摸白月的脸蛋,一把将其抱进怀里,难受的说道“对不起,在你最需要我的时候,却不能守在你身边,我还真是该死,对不起。”
  原本还有些不舍的白月,听到夫君说的如此难受,心里也是酸楚,坚定的摇了摇头说“夫君自然要以国事为重,妾身唯有待在江南,生下我们的孩子,等待您的归来,保重夫君!”话已尽,泪水却模糊了双眼。
  “大人外面风雨交加,我们还是早点上路吧。”穿着蓑衣的程铭抱拳说道。
  杨凡拍了拍白月的肩膀,最后凝视了一遍众人,这才大步走入风雨之中,此时的外面,三百千牛卫已经骑在马上等候多时,见到大将军出来了,这才默默离去。
  骑在马上,就在要走出村口的时候,杨凡勒住缰绳,最后凝视了一遍杨家,叹了口气后,便带着千牛卫消失于雨幕之中……
  ……
  ……
  一个月后,金人准备南侵的消息,最终还是泄露了出来,朝廷上下深感震惊,宋徽宗立即召开了大朝会,商讨对策,此刻的朝堂之上,群臣争议声不断,以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为首的主和派认为,金人南侵,无非就是为了钱而已,而大宋最不缺的就是钱,每年的一百万贯岁币不够,还可以再谈,但是一旦战火燃烧,大宋遭受的重创,恐怕会非常严重。
  而主战派则是以李纲、吴敏等人为主,强调金人狼子野心,想要河北河东等地,并不是最终目的,将大宋灭国才是最大的目标,吓的宋徽宗一哆嗦,顿时头晕目眩,还是梁师成发现了问题,当即扯着嗓子大喊,“朝堂之上,不得喧哗,如再喧哗,可着金甲武士驱逐出去。”
  等到朝堂上安静下来后,宋徽宗才感觉好了许多,有些疲惫的问道“童贯说金人南侵之心,已经人尽皆知,不知道众位爱卿可有良策啊。”
  “这……”
  殿内的众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纷纷低下头去,没人想在这个时候出头,万一办不好里外都不是人,还是眯着得了。宋徽宗见没人说话,内心一沉,不过还是沉声问道“李爱卿可有良策啊。”
  李邦彦立即举着牙牌,站了出来,说道“皇上明鉴,金人在大宋边境部署了五万之多,其狼子野心,恐怕世人皆知,但是金人的武力甚是强悍,我大宋军队恐非其对手,还不如与金人坐下来商讨一番,看看有何解决之道,才是上策。”
  宋徽宗心里一动,这也是他的心思,能不打仗尽量不要打仗,至于想要点地和银子,还是可以商量的,不过碍于朝中还有一部分主战的,所以也不好下定决心。
  示意李邦彦退下后,宋徽宗又看了看童贯,皱着眉头说“童太尉,你擅自离开太原,实乃辜负了宣抚使一职,朕罚你一年不得俸禄,可有怨言?”
  众位大臣心里一叹,擅自逃离城土,乃是杀头的罪过,没想到宋徽宗会如此偏袒童贯,至于一年的俸禄算个什么,朝廷里的大部分官员,谁会靠着那点俸禄过活。
  果然童贯立即跪倒在地,大声歌颂皇上的恩德,原本阴云密布的表情,换成了喜极而泣,仿佛挨罚的那个人是别人一样,眼见童贯说哭就哭上了,宋徽宗笑骂了一句“没出息的东西,滚一边去。”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替童贯解了围。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宿营————朱仙镇
  童贯没事了,自然要商讨谁去接任太原宣抚使一事,大臣们都不是傻子,就连童贯这样爱捞军功的人都跑回来了,足以说明太原的形势危急万分,如果去了,很可有可能就回不来了。一时间,大庆殿内静的可怕。
  宋徽宗坐在龙椅上,望着下边百十位大臣,最低的也是红袍四品,脸色开始渐渐潮红,猛然间,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咆哮道“尔等皆是国之大臣,现如今外患在前,却无一人敢去,朕要你们何用!”
  “臣等最该万死……”
  无论皇帝有多么的愤怒,大臣们就是不吱声,被罢官也比去太原送命强,宣抚使一职虽然权利极大,但那也是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换来的,说不得一不小心就送了命。
  李纲冷眼旁观了许久,见国家危难之际,居然无人上前,当即站出来,振地有声的说“启禀皇上,微臣愿意前往太原主持大局,还望圣上恩准。”
  宋徽宗眼前一亮,随后激动的说“李爱卿愿意去主持大局?”不料李纲还未说话,站在前面的白时中站出来,“启禀皇上,臣认为李大人前去,非常的不妥,宣抚使一职,历来节制两路以上的军政大权,非朝廷重臣不得兼任,而李大人不过是一个少尹罢了。”
  一时间朝堂上议论纷纷,按照品级来说,李纲确实没资格担任,宣抚使并非固定的职位,而是发生重大事情时,朝廷才会设置宣抚使一职,一般都是三品大员以上才能担任的加衔。
  原本还有些激动的宋徽宗,闻言叹了口气,“爱卿之心,朕已所知,只是此事过于重大,非常人所能担任,还是退下吧。”等到李纲无奈的退下后,宋徽宗才悠悠的说道“家贫思贤妻,国难思良将,古人诚不欺我啊……退……”
  “皇上且慢!……臣有所奏!”枢密院事蔡攸站出来打断道。
  宋徽宗眉毛一挑,“哦?爱卿所奏何事?”
  “回皇上,臣推荐一人前去。”
  宋徽宗感觉非常的诧异,立即问道“爱卿所说何人可担此大任?”
  满朝上下不光宋徽宗疑惑,就连站班的众位大臣,也是非常的疑惑,不知道蔡大人要把谁送去太原这个大火坑。随着蔡攸把杨凡的名字念出来后,众人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只是皇上能同意吗,众人心里渐渐升起了疑问。
  果然宋徽宗神色一变,迟疑的说道“这个恐怕不行吧,杨卿现如今回了南方,再说他年纪还过小,不宜担任此重要职务。”心里也是暗自恼怒,蔡攸说谁不好,偏偏要把自己的爱将送去火坑,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宋徽宗或许会非常的高兴,但是自己得意的爱臣就不行了。
  往常最能体会圣意的蔡攸,不但没有注意皇上那一抹不快,反而义正言辞的说“回皇上,臣认为太原宣抚使一职,非杨凡莫属,此人年纪虽小,但是能力却非一般臣子可比,据臣所知,光是其创立的汴梁兵工厂,半年的收入就达几百万两之多,真可谓是生财有道矣,而且其麾下千牛卫,战力之强悍,非常规禁军所能比拟,所以没有人,比他更合适担任太原宣抚使一职。”
  蔡攸这边刚说完,其党羽纷纷下跪喝道“臣等附议!”
  看着跪了一半的大臣,宋徽宗也有些为难,于情,宋徽宗并不希望把爱臣送去太原,于理杨凡的确适合担任太原宣抚使一职,同时也是其正式进入,朝堂重臣之列的台阶。一时间有些左右为难。
  作为老师自然不能让学生赴险,李纲再次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臣认为杨将军并不适合去太原,其年纪过小,恐难以让太原官场服众,倒是枢密院事蔡大人,无论资历还是经验都更加的合适。”
  蔡攸脸色一变,暗骂一声多事的老匹夫,脸上却悲苦的说“李大人说的哪里话,本官自然愿意为皇上分忧,看见皇上着急,我比谁都难受,可是前些日子痣苍顽疾又犯了,连路都走不了几步,哪里还能去太原那么远的地方,还是杨大人合适,年轻就是好啊……”说完话,还不忘冲众臣拱了拱手,顿时引来一帮党羽的附和,“蔡大人劳苦功高,毕竟身体不如以前了,怎么可能再去太原呢,那么不是要命了吗……”
  宋徽宗听着嘈杂的争吵,头痛欲裂,强行平复下来后,才示意众人闭嘴,顿时朝堂为之一静,这才问向李邦彦,“你是宰相,不知道是何意见?”
  李邦彦犹豫了一下后,才恭敬的说道“回皇上,臣认为蔡大人所言甚是。”一句话就站在了蔡攸那边,毕竟两人之间还有着合作,旗下的党羽纷纷上奏表示赞同。
  尽管朝堂之上皆是赞同声,宋徽宗却依旧没有下定决心,最后看了一眼沉默的高俅、张邦昌,童贯、便沉声说道“此事容后再议,退朝!”说完一甩袖子,便大步离去,留下面面相窥的众大臣。
  回到坤宁宫后,宋徽宗屏退了宫女,一脸疲惫的躺在床上,冲着王皇后说道“今日朝堂之上,李邦彦、蔡攸、白时中等人,太让朕失望了,一个太原居然没人敢去,偏偏要让一个孩子顶上去,怪不得恒儿会看不惯他们,一点担当都没有。”
  显恭皇后坐在下首,替其按着脑袋,轻声一笑“他们的品性,皇上多年以前就了解了吧,还有什么可气的呢,如今金人对我大宋虎视眈眈,必须要扶持几个能堪大用的栋梁之才了,不然指望外面那些人,是指望不上的。”
  宋徽宗深有同感的叹口气,李邦彦之流的才能,他不是不知道,但是有些东西是没办法轻易改的,不然都换成李纲那样的,谁来陪自己画画,作诗、逛青楼、踢蹴鞠?
  但是朝廷里要都是李邦彦、白时中这样的也不行,今天的事情就能看出来,一旦朝廷真有点什么事,根本指望不上,所以以前的偏袒一极,看来是行不通了,必须两者保持平衡才行。而杨凡就是在这种想法之下,才步步高升的。
  “皇后说的极是,朕以前的做法还是有问题的,今后要扶持一些能臣才行,不然朝廷就危险了”说完话轻轻的闭上了眼睛。知道皇帝没睡,王皇后笑了笑,将其脑袋上的发鬓拢了拢,说“皇上不是扶持了一个能臣吗?可以让他去试试啊。”
  宋徽宗闭着眼睛“哼”了一声,“皇后,你不是觉得杨凡挺好的吗,为何也同意让其去太原呢?要知道那里可是非常的危险啊,一旦金国南下,将直接面向太原。”
  “臣妾认为,一个栋梁之才,必然要经历磨炼,方能堪大用,至于危险,臣妾反而认为,如果他回到朝堂里,才真正的危险,一来他没有根基,全靠着您的庇护,二来就算他有了根基,也不过陷于泥潭之中罢了,这样对他对您都不好,还不如去太原搏一搏,一旦打下了基础,以后您就可以委以重任了。”
  宋徽宗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心里也觉得皇后的话有道理,不过还是说道“皇后说的没错,可是今天朝堂之上,李纲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杨凡他毕竟是新贵,太原地方势力,能不能买他的帐,还不好说,这该如何是好呢?”
  显恭皇后深思了一下,突然指了指东面,弄得皇上一愣,疑惑的说“你是说让太子也去?”
  “不错,臣妾刚才的话,同样适合于恒儿,他的担子比杨凡那小子还要重的多,杨凡能去,他为什么不能去,玉不琢不成器,躲在皇宫大内的太子,未来如果掌舵这个国家?”
  宋徽宗此刻终于放下了心思,抚摸着显恭皇后的脸,欣慰的说道“朕之妃子无数,能分忧者莫过于皇后啊。”说完便把一脸羞红的皇后,抱进了帷帐……
  吁!……大将军,前面就是诛仙镇了,距离京师三十余里,不如我们在镇里住上一晚,明日再赶路也不迟,说话之人正是千牛卫校官、程铭。
  将战马勒住缰绳后,杨凡便随着战马在原地转了几圈,看了一眼满面风霜的弟兄,问道“老程,这里就是诛仙镇了?”
  “是啊,大人,卑职以前曾来过这里几次,如果所料不错的话,这里应该是黄岗村的位置了。”
  杨凡跳下马来,顿时感觉大腿根处火燎燎的疼,连路都走的困难,被两个弟兄扶住后,才苦笑了一声,“幸好骑过几次马,不然这一段时间的马上生活,真是难以想象。”
  随意找了两户人家,给了其五十两银子后,便让村民帮着做口热乎饭吃,行军时间过长,千牛卫众人,还没有吃过热饭。饱餐一顿后,程铭安排了几个值夜的兄弟,众人便在简易帐篷里睡下了。
  听着外面的“吱……吱……”蛐蛐的叫声,杨凡嘟囔了一句“该面对的,终究还要面对,可怕的明天……”两眼一闭,带着轻微的鼾声睡去。


第二百五十章 升任宣抚使!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平身!……”
  坐上龙椅后,宋徽宗扫视了一遍大臣,突然皱了一下眉头,“蔡攸哪里去了?”
  “回皇上,蔡大人痔疮复发了,所以今日不上朝了。”李邦彦一本正经的答道。
  宋徽宗冷哼了一声,便不在提及此事,而是开口说道“昨日之事,众卿可有人选了?”
  难得的是,朝堂上大部分官员都非常积极,御史中丞戴炳炎,站出来大声说道“启奏皇上,臣认为千牛卫大将军杨凡,能力突出,赴太原宣抚使一职,乃实质名归。”
  紧着陆续有人举荐道“臣也认为杨大人,少年老成,理该赴任……”
  “没想到杨某不在的日子,众位同僚甚是想念我啊,都是谁啊,让我去上任?”一句话顿时朝堂上下为之一静,待群臣往后一看,只见一身满面风霜的杨凡走了进来。
  宋徽宗大为激动,狠狠的拍了一下龙椅,颤抖的问了一句“杨卿,你,回来了?”
  杨凡能感觉到宋徽宗眼神里的真诚,当下心里也是非常的感慨,臣子能做到这个地步,也难能可贵了,当即跪地行礼,“皇上恕罪,臣回来了!”
  宋徽宗这几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