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贤王-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民间经验了,但是杨凡作为后来人,自然知道这方面的知识,轻轻的将白月扶下地后,笑着说道“走吧,我扶着你出去溜达一圈,不然临产时不好受。”
尽管肚子还没有显怀的特征,但白月还是满足的摸了摸肚子,此刻那里正有个小生命,即将等待着出世,抬头温柔的一笑,然后两人走了出去。
没有汴梁城的巍峨,也没有杭州府的喧嚣,有的只是道路两边的茅草屋,以及光着屁股满村乱跑的娃娃,也许还未曾接触过世道的艰难,娃娃们尽管胡闹,心里却善良的很,偶尔跑过的胖娃娃,还会停下来乖乖的叫声姐姐,每当有胖娃娃停下的时候,白月都会摸摸其脑袋,笑着说一声“乖!”
自从三个小丫头,跟着杨凡回来后,小田村的顽童们便将她们当成老大,每次玩游戏的时候,都是她们当老母鸡,一旦老鹰要抓小鸡的时候,小丫头们就会淡定伸出两个手指,看的胖娃娃们直流口水,谁让人家老母鸡兜里的糖多呢。
短短的几天时间,小田村的娃娃没事的时候,就蹬着两个小短腿,往杨凡家里跑,然后几个小丫头便兴冲冲的跟了出去,就连一向文静的莲丫头,似乎也快乐了许多。
果然杨凡白月走了一段路后,便在村里的大柳树下,发现了三个小丫头和一堆胖娃娃,看其动作好像在玩踢毽子,而几个村里的老人,则是坐在树下笑眯眯的看着娃娃们闹,旁边还放着一篮子点心和糖块,不用说又是小丫头偷拿出来的。
杨凡扶着白月过去打了个招呼后,几位老人笑的更加开心了,直夸白月是个好生养的,一看就能生好几个大胖小子,羞的白月脸上通红,看着小两口,村里的老人打心眼里高兴,往年家里都不好过,能吃饱饭的日子并不多,但是自从杨凡当了大官后,小田村的赋税徭役,突然就取消了,去县里办事的时候,一说是小田村的,官老爷立马和颜悦色的办了,要是换做以前,不光甩脸色,而且哼哈的就是不答应,就算答应了,没好处也是先要拖一拖。
由于不用交税了,家里的粮食就多了起来,伙食上自然就好了许多,吃不下的还可以拿出去卖,补贴一下家用,这样的好日子,老人们以前几乎都不敢想,现在则是不同了,好日子终于能过几天了。
简单的跟老人们聊了一下庄稼后,杨凡便扶着白月告辞了,临走的时候,还嘱咐了几个妹妹一句,晚上早点回家吃饭,别玩的太晚了,几个小丫头嘻嘻哈哈的应了一声,便跑远了。
对于几个玩闹的妹妹,杨凡也是无奈,不过略有欣慰的是,等到回去后,白月就要接管家里的大权了,到时候就不怕没人管小丫头们了。
眼看夕阳即将落下,杨凡觉得是该回去了,一会大伯一家就该来了,不料当杨凡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却发现门口跪着一排人,皱了一下眉头,“你们是?”
尽管膝盖有些酸疼,但是为了前途,马县令自然顾不了这么多了,当初看着杨凡失势,所以干了一些混账事,前两天得知其回来后,吓的差点没昏死过去,还是韩捕头出了个主意,立马去请罪,这才有了一出,小田村道歉事件。
对于当初的见死不救,杨父深感痛恨,只是在京城住了一段时间后,便把这件事忘了,不想今天这个马县令,一来就跪倒在门口,说是当初瞎了狗眼云云,对于这样的人,杨父自然不会搭理,眼见杨父没有原谅自己,马县令就想爬进去院子里抱大腿,结果被守门的几个千牛卫拦下了,看了一眼那冷酷的眼神,马县令这才停了下来。
时间长了,自然有村民过来看热闹,平时难得一见的县太爷,居然跪在老农民家的门前,真是太稀奇了,不过也不奇怪,宰相门前的仆人还七品官呢,更何况是大官人的父亲了。
听杨父将当初的事情说了一遍后,杨凡眉头皱的更深了,让丫环将白月扶进去后,才对着马县令说道,“你起来吧,不要在我家门前跪着,当初的行为,你应该知道是个什么后果。”
马县令一行人听了后,冷汗直冒,哆嗦的说“侯爷饶命啊,下官也是被猪油蒙了心,才做下如此悔恨之事啊”说完还不忘扇了自己几下,听着啪啪直响的耳光,杨凡无动于衷。
等其脸扇的差不多的时候,杨凡才冷声说道“起来吧,这是本侯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不然下场你应该了解,作为一地之父母官,理应造福一方,行了,回去吧。”
听到侯爷终于松了口,马县令等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听到杨凡说的话后,马县令哪里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当即拍着胸脯保证道“侯爷放心。下官身为钱塘知县,自然要庇护于百姓,不过,下官见这小田村条件简陋,所以打算修一条,从小田村直通县城的路,而且下官还准备将小田村产的粮食,做为江南贡米,上报于杭州府,不知道侯爷以为如何?”
杨凡虽然很讨厌马县令,但是却对他的政治嗅觉很赞赏,这样的人如果运气好的话,前途一样明亮,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修路对县里也是好事一件,不过贡米一事就算了,这里的稻米并不是太好,所以还是不要作假了,过几天我会让人在县里考察一下,如果合适的话,可以开一座工厂,到时候少不了让你配合一下,对于县里的税收和百姓都有好处,去吧。”
马县令闻言当即欣喜的退去,虽然不知道杨凡要开什么厂,但是这至少说明,自己对对方还有一点价值,就算为了这一点,别说开厂了,就是开青楼都行。
等到县衙的人离去后,杨凡这才闷声说“理他作甚,这就是个小人,当初为了找你,求到他门上,结果不见不说,还落井下石,真是气人。”
村里的汉子自然爱恨分明,发生什么事都是放在脸上,不会玩那套皮里阳秋,喜欢你就是喜欢你,不得意你就是不得意你,因此杨父对于儿子的做法有些不满。
“父亲不必多虑,这个人的品行孩儿自然了解,等到他日,孩儿手里有合适的人选后,自然会将此人换下来,不然咱家的老巢,总是让外人看着,也不是那么回事。”
喜气洋洋的马县令,自然不知道其三番五次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杨凡的警惕,没有人会容许墙头草活的舒坦,不过马县令并没有看见自己的下场,还在做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美梦。
夕阳的余晖缓缓的消散,村里家家户户的烟筒,冒出缕缕青烟,站在门口的杨氏父子,正在往村口眺望着,片刻之后,杨凡高兴的大喊了一声“来了!”……
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伯母的心思
有些人说不上哪里好,可就是谁也代替不了,那些高贵美丽的东西,也许并不是最耀眼的,或许平淡的感情,同样难以割舍,相比于离开前,大伯的耳鬓添了一丝白发,就连一像慈祥的大伯母,也是满面风霜,岁月没有遗忘他们,但是却留下了难以抚平的皱纹。
有时候在乎的人相遇,不需要太多的言语,不需要多么动情的表情,只是静静的站着,就能感觉到对方的真诚,有时候,嚎嚎大哭、撕心裂肺的,不一定是亲情,真正的亲情,或许就是那么安静的站在一起,就能感受到彼此的关怀,就像原本两条平行线,穿越了时空,在某一瞬间交汇在一起,碰撞出千百年的时光。
记不清小家伙是哪天离开的了,可是阳光下,那张干净微笑的脸,却时常流转于记忆之中,从不曾远去。听那那声熟悉的“大伯母”王氏伸出满是老茧的右手,摸了摸杨凡的脑袋,感慨的说道“小凡到底是长大了啊,一转眼就比大伯母高了许多,大伯母真替你娘高兴。”
杨凡觉得,自从回到小田村后,眼泪就比以前多了许多,原来那些生命里重要的东西,一直都在,不曾远去,也不曾遗忘,擦了擦眼角的泪水,亲切的挽着大伯母的胳膊,笑嘻嘻的说道“大伯母说的哪里话,侄儿长的在高,也高不过您啊,谁让您是家里的长辈呢。”
王氏笑眯眯的点了一下杨凡的脑袋,嗔怪道“你个小东西,就会说些好听的,哄骗你大伯母,不过大伯母愿意听,走吧,咱们进屋看看你媳妇去。”
看了一眼正在和父亲拍肩膀的大伯,杨凡笑着挥挥手,“大伯赶快进屋吧,一会有的是时间聊天,你说是吧,键哥?”与想象中的鼻青脸肿不一样,回了一趟家后,杨键显得开朗了许多,听到堂弟说话,笑着点了点头。
众人进屋后,自然少不了热闹一番,等到饭菜上桌的时候,大伯父哈哈大笑,指着一盘猪头肉说,“庄稼人很久没吃过这东西了,如今在二弟家,算是开了荤,来,喝一个。”说话的功夫,率先喝了一杯黄酒。
兄弟见面自然有许多话要聊,当大伯听闻杨父说了汴梁的事后,羡慕的直点头,一个劲说城里好,至于到底哪里好,大伯也说不上来,席间大伯母笑着夸了白月几句,然后把一块豆腐夹给白月,笑眯眯的说道“多吃点豆腐有好处。”
对于大伯母,白月也是非常的敬重,刚开始来那会,大伯母并没有因为身份的问题,而对她冷嘲热讽,还拍着她的手说,一看就和自家侄儿般配,用勺子舀起来,放进嘴里后,才谢过大伯母。
王氏打量了一番白月,眼里带着浓浓的笑意,好半天后才犹豫的对着马氏说道“弟媳妇,眼看我家键儿今年也老大不小了,我寻摸着,给他说上一门亲,不知道你可有中意的门户?”当娘的自然着急,儿子的终身大事,但是却因为认识的人太少,所以并没有合适的。
马氏就愿意弄这些事,一说起侄儿的事,马氏顿时来了精神,想了一下后,才开口问道“不知道大嫂想要找个什么样的人家?”
其实王氏也不知道找个什么样的,按理说自家原本就是农户,找个农户的女子也过得去,可是自从儿子当了武官后,王氏的眼光不自觉的就高了起来,因此毫不犹豫的说“越高越好。”
马氏点了下头,也觉得有些道理,毕竟都是自家人,找个太低的也不太好,想起京城那些贵妇的言语,当即拍了一下大腿,“有了,我在京师那会,经常有些个豪门贵妇去我那,其中有两个人家,想要给家里的女儿找婆家,不知道可行不可行。”说完还有些遗憾,原本那些人是准备介绍给自己儿子的,可是儿子死活不答应,所以渐渐的也就不再提这事。
王氏一听京城里的,就有些打鼓,那也离家太远了,还想早点抱孙子呢,不过碍于弟媳妇的热情,只好硬着头皮问道,“不知道是哪两户人家啊?”
“大嫂放心,绝对不会亏了自家人的,其中一个是……是什么官来着,凡儿?”见母亲记不起来了,杨凡只好替其回答“一个是开封府尹,李孝杰的二闺女,另一个是户部尚书、胡不为的孙女。”
“对,就是这两个,听说长的还不错,而且还知书达理,如果觉得还不错的话,等咱们回京城的时候,可以去找个媒人,说和说和去。”
无论是王氏,还是在旁听着的大伯父,心里大吃了一惊,要知道像他们这样的农户,就是想要见县太爷,都是难比登天,更何况是那些京城的大官,开封府尹、户部尚书,哪一个不是朝廷重臣,自己这样的人家能配得上吗?
“这个……小凡啊,恐怕不妥吧,我和你大伯母都是庄稼人,你堂哥虽说是个九品武官,可是想要娶朝廷大员的子女,恐怕没那么容易吧,更何况我和你大伯母觉得,这次既然键儿回来了,还是不要去北方了,要不然我们两个也是想得慌啊。”
难得大伯父这样的农家汉子,为了儿子也是费尽了心思,毕竟人老了,就想着子女围在身边,也好颐养天年,所以才在饭桌上提起此事。
“爹,我不同意!”杨键红着脸说道。
一句话便让老爷子动了怒气,当即就想脱鞋揍儿子,最后还是被杨父拉了下来,就这样嘴里还骂了几句“小兔崽子,不孝的东西。”
等到大伯气消了后,杨凡才犹豫的说道“大伯的心思,侄儿明白,可是大哥毕竟还年轻,需要建立一些功业,而北方恰恰就有这样的机会,等到回了京城,侄儿就准备让堂哥去军队历练一番,也好捞些升官的资本,侄儿知道你和大伯母,舍不得我堂哥,所以这次回京,你们也跟着去,到时候就在京师养老也不错。”
大伯母深思了一下,觉得这也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当即看了一眼丈夫,示意可以。得到同意后,大伯杨仁礼才重重的点了一下头。
大事解决了,剩下的时间,自然欢声一片,席间大伯和杨父商量了一下,扫墓祭祖的事情后,就醉醺醺的回了屋里睡觉,而女眷则去西屋睡,眼见睡觉的时候还早,杨凡就想领着几个小丫头溜达一圈,不料村口突然传来马蹄声,守护在小田村四周的千牛卫,当即拔出千牛刀,厉声喝道“来者何人?擅入村着,死!”
马上的骑士,立即勒住缰绳“吁!……”快速的跳下马来,冲着千牛卫问道“我乃代州千牛卫,今有重大军情,要向大将军禀报,还望放行!”
听到是代州千牛卫,几个卫士一挥手,便有人将马匹牵下去,然后才拱了一下手,“兄弟稍等,已经有人去禀报大将军了!”
等杨凡赶到村口的时候,负责传信的千牛卫,才单膝跪地禀报道“大将军,卑职奉岳校官的命令,前来禀报军情!”说完从背后竹筒中掏出一卷羊皮。
杨凡没有打开羊皮,而是将跪在地上的千牛卫扶了起来,轻声说道“老廖,你也是千牛卫的老人了,还这么拼命干啥,这可是好几千里的路程啊,派个年轻的小伙子就行了,用不着你亲自跑一趟。”
老廖眼圈一红,哽咽的说道“大将军还记得老廖,老廖就是死了也高兴,还请大将军看一下军情吧,听岳大哥说,好像非常的严重。”
让人将老廖带下去休息后,杨凡才打开羊皮,随着内容的结束,脸色也就越发的难看,没想到金人已经蠢蠢欲动了,看来入冬之前,金人必然会发动南下战争了,真是时不待我啊,该死的童贯居然放弃了太原,真是该死!该怎么办……
第二百四十八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杨凡猜到了结尾,却没猜到过程,没想到被金人一吓,童贯居然连府邸都不要了,最可恨的是连太原守军都被抽走了,一旦金人逼近太原,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啊。
想到此处,立即对着程铭说道“马上把地图拿出来,我看一下。”
军事地图都是放在竹筒里的,听到大人要看地图,程铭立即将地图拿出来,放在一块木板上,“大人,请看!”
让两个侍卫拿着火把靠近一些,伸手指着云中说道“完颜宗翰在云中部署了两万五千人的金军,而其南下的屏障,朔州已然在金军手中,只要他们攻克代州、武州、忻州,就可以直逼石岭关,进占太原,而东路军的完颜宗望,则可以从平州发兵燕山府,继而攻克燕京、河间、中山、真定府,然后一路南下,度过黄河会师于开封城外。
程铭不知道大将军是如何得知金人的路线的,有些疑惑的问道“大人,金人尚未南下,只是有了一些动向而已,你是从何得知金人的路线呢?”
杨凡没法告诉他,这事已经传了八百多年,作为后世人自然知道金人的路线,所以才了然于胸,嘴里淡淡的说道“据我所知,金人素来仗着来去如风,不把我宋军放在眼里,瞧其部署,很显然是想一路南下,迅速将我沿线城市击溃,会师于开封,然后一旦攻克开封,那么他们就赢了,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