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军方面,帝国统帅部拟在全球部署14支具有远洋作战能力地主力大舰队。林雷其中印度洋4支,分别是阿拉伯海舰队(第一基:地科威特港、第二基地:也门亚丁港)、西印度洋舰队(马达加斯加东部塔马塔夫港、科摩罗),北印度洋舰队(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孟加拉湾),东印度洋舰队(雅加达、澳大利亚西部珀斯港);
太平洋3支,分别是北太平洋舰队(阿拉斯加安克雷奇港、阿留申群岛)、南太平洋舰队(莫尔兹比港、悉尼、第三基:地新西兰惠灵顿)、东太平洋舰队(夏威夷珍珠港、墨西哥西岸马萨特兰港);
本土沿岸3支,分别是近卫舰队(南通。旅顺、基隆、香港,湛江)、南洋舰队(新加坡、马尼拉、越南岘港、印尼加里曼丹岛三马林达港)、北海舰队(东京港、海参崴);
大西洋3支,分别是南美舰队(圭亚那乔治敦、法属圭亚那卡宴港)、东大西洋舰队(尼日利亚西南部拉各斯港、南部哈克特港。)、南大西洋舰队(驻扎在阿根廷南部马尔维纳斯群岛);
另外,还将有一支驻扎在美国后院的加勒比海舰队,其总部设在牙买加金斯顿港。美国东、西海岸运输地重要通道巴拿马运河。距离迈阿密仅200多海里的巴哈马拿骚港。都将将成为这支舰队经常游弋的地区。
海军的扩军计划为:十年内总兵力扩充到50至60万,预备役人员30万;另外。每支主力舰队必须至少拥有一个航母战斗群、一个驱逐舰分队、一个潜艇分队,战列舰、巡洋舰视需要配备,而对于防区较大地舰队,航母战斗群可能达到3至4个。
空军方面,帝国统帅部计划在五年内把空军扩充至15个满编空军师、15个半满编空军师、1个预备役空军师,并分别部署在各个陆、海军军区之内。五年之后,中国空军总人数将达到4万,预备役人员20万。
硫磺岛,帝国空军试飞场。
夏日午后地海风带着一些焦躁,将双龙旗吹得高高飘扬。试飞跑道上,三架战机陆续轰鸣着着滑跑升空,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没有螺旋桨。但那一道道有如实质的尾焰去彰显了它们的与众不同…………喷气式飞机!
不到一分钟,三架大小、形状都不同战机已经冲上云霄,发出阵阵刺耳的破空声。做了一些翻滚、侧飞等常规动作后,它们又陆续俯冲,用机炮、机枪向地面扫射,十几个“目标”顿时被摧毁……
帝国空军研制的第一代喷气式战机一共有三个可以量产的成员:“闪龙”轻型喷气式战斗机、“悍龙”重型喷气式战斗机、“枭龙”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它们地升限都在10000米左右,速度最高的“悍龙”已经超过900公里/小时。闪龙也可以达到700公里左右地时速。另外,受巴拿马空战中“暴龙”参加空中格斗的启发,帝国总装备部开发了“枭龙”战斗轰炸机。该战机采用双发侧面进气、45度后掠式中单翼布局,速度820公里/小时、升限10500米,除了可以挂载总重1。6吨的航空炸弹之外,还在机首集中装备了两门20毫米机炮和两挺12。毫米机枪。这种多用途战机投弹之后可以立刻作为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将是未来的航母主力舰载机型。
在观察所里,叶孤鸿正向前来观看试飞地袁世凯介绍着他地得意之作:“闪龙采用单发机首进气、平直中单翼布局。最高速度700公里,实用升限9000米左右,0到5000米爬升时间不足5分钟……,悍龙采用单发机首进气、45度后掠式中单翼布局。最高速度920公里。实用升限11500米至12000米,0到10000米爬升时间仅为6分……”
“0号战机怎么样了?”袁世凯一边听着叶孤鸿地介绍,一边将目光移到了停机坪里一架外形更加怪异战机身上。这架飞机没有尾翼,两个进气道完全与机身融为一体,长13米左右、翼展20米、高度只有不到4米,从侧面看它象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5章 买粮
中国政府第二项刺激经济的措施是大移民。对一块土地的统治和占领,激烈的军事手段是下策、温和的怀柔政策是中策、移民才是上策。只要占领区忠于帝国的人口远远超过反抗者的数量,这块土地就会从“占领区”变成“本土”。另一方面,移民意味着要建设大量新城镇、乡村,光是基础设施建设产生的需求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这对目前已经远远过剩的中国工业能力,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
为了让移民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帝国专门成立移民局,并在1920年夏天公布了数十个移民区和上千个移民点的目录。例如北方有外东北、贝加尔、新西伯利亚、秋明、阿克莫拉、阿拉木图等地;南方有新加坡、孟加拉、曼谷、仰光、吉隆坡、苏门答腊、婆罗洲、伊里安岛、澳洲、新西兰等地;海外还有巴拿马、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等地。这些移民区又分为:工业移民区,例如俄罗斯的秋明;农业移民区,例如中亚的鱼米之乡阿克莫拉;商业移民区,例如新加坡、巴拿马。帝国移民局预计将在10至20年内向北方和中亚地区移民2000至3000万,而南方中国移民的数量将在1000至2000万之间。
同时,帝国移民局还公布了及其优厚的移民条件。每个在工业移民区开设工厂的资本家,可享受3至5年不等的免税或者减税待遇,政府采购将优先考虑这些移民区的工厂;每个在移民区工厂工作的工人,国家将为他们安排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另外,还将给予他们家属一些照顾,比如解决其配偶地工作、减免其子女的教育费用等等。向农业移民区迁徙的百姓得到的条件更为优越:首先,每个移民可以得到30至60亩土地,而举家迁徙的还可以再增加30亩;其次。每个农业移民点就是一个或者数个超大型合作制农庄,帝国农业部将提供大量免费或者优惠地农用机械,让移民点实现机械化耕种;第三,这些农业移民点的移民不仅可享受3至年的免税期。而且国家还将在他们移民的前两年提供一定地农业补助。对于商业移民区,帝国将给予这些地区3至5年的免税、减税待遇,而且这些地区的出口补贴数额要超过本土的15%至20%。
向外移民有两个最大阻碍——创业初期艰苦地条件和离家万里的心里负担。而中国人有着很强的恋乡情结,例如“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等等民间俗语就是最好的写照。为了加强移民区与本土的沟通,同时更好的统治占领区,帝国铁道部制定了未来十年内在移民区构建铁路、公路网的计划,其中最重要地是中东、中亚地区的三条条铁路干线和西伯利亚铁路复线工程。另外,所有移民在迁徙的前两年中,帝国每年向他们提供一张从移民点到原籍的免费“探亲”双程火车票、船票,甚至是机票。
中亚地区的三条铁路干线全部从阿拉山口向西,分别为:伊阿线(伊宁至阿套克)、伊科线(伊宁至科威特)、伊乌线(伊宁至乌拉尔地区)。这三条铁路干线除了可以加强对中东、中亚地区的控制外。还将成为中东地区石油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在北方,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成为中国东西向最重要的战略线路,但随着未来对北方的开发和建设规模加大,单线运输能力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求。铁道部计划在未来十五年内,为西伯利亚大铁路建设5条复线,届时在乌拉尔和本土之间将有4条民用铁路线和两条军事专用线,而贝加尔湖东西两岸均有三条线路。林雷
西伯利亚大铁路除了军事用途,还有很重要的商业用途。目前世界上工业能力最强地无疑是中美两国,而两国最大的海外市场无疑是欧洲。中国货物从海上运输到欧洲,时间、费用都是美国货物的两倍以上。一旦西伯利亚大铁路有足够的运输能力,那么今后中国货物可以在10至15天内到达欧洲任何一个城市,不仅运输成本下降,而且铁路运输安全性也高出许多。
第三项经济刺激措施是拉动内需。中国百姓之所以喜欢存钱而不敢消费、更不敢超前消费,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的缺乏来自于他们对养老和医疗费用地担忧。因此中国人自古就有养儿防老、棺材本、救命钱之类地说法。帝国民政部在1920年夏天公布了《国民最低生活保障试行制度》、《养老保障试行制度》、《医疗保险试行制度》、《最低工资试行制度》、《最高工作时间试行制度》、《农村医疗、养老保障实行制度》等等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的实行办法,并开始在全国三十多个试点城市进行推广。
这些措施虽然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大量财政支出。但是其好处也是很多地。首先可以缓和劳资双方矛盾,减少因失业而造成的罢工等社会问题;其次可以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利用先富起来的人上缴的税款来安置和改善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减少因为贫穷而滋生的犯罪,稳定社会次序;第三,解决了国民的后顾之忧,他们就能放心花钱,增大内需容量。以中国的人口基数,一个百姓每年多消费1中华币,中国就会增加44亿美金的国内市场,这个数字相当于1914年法国的工业总产值、英国当年工业总产值的一半、德国当年工业总产值的42%!相比起初期的投入,国内市场扩容后带来的财政收入也是巨大的!
拉动内需的第二个举措是提供个人贷款。在社会保障体系开始试行地同时,帝国20多家国有银行和40多家民间银行推出了房贷、车贷等一系列针对消费的贷款项目。另外《中华帝国个人信用制度实行办法》也开始推广,开始建立全社会范围内的信用制度。
解决了后顾之忧、出台了消费支持贷款,帝国政府向国民发布消费号召。同时向各个企业提出了一系列切合中国市场的引导性意见。以汽车产业为例,战时中国的汽车产业急速增长,年产量产量增加至数千万量,而且大多以生产利润较高地载重汽车、军用汽车为主。战后,如此庞大的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需求。一方面。帝国政府提出了“中国要成为每个家庭都拥有汽车的民族”的口号,号召国民购买国产汽车;另一方面,帝国科工部又给各大汽车集团下达了指导性意见,让它们转型生产家庭经济性轿车。另外。自行车、家用电器等等行业政府也都在供需双方进行协调,引导消费地扩容。
第三项刺激经济的政策是扩大出口,建立广阔的海外市场。
在中国舰队进攻巴拿马的同时,帝国外交部已经开始着手在加勒比海地区建立一个由中国主导地国际组织——“中美及加勒比海经济共同体”。战后。已经由胡德担任总统的古巴,一直与中国交好的墨西哥,在中国的帮助下获得独立的海地、多米尼加,推翻原亲美政权组建了亲华政权的委内瑞拉,与中国有过密切合作的哥伦比亚,在中国帮助下收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
第6章 大华夏
1920年,除了各项经济举措之外,中华帝国还有两件大事为全国和世界关注。
第一件大事的关键词是“华夏”。9月,当刚刚度过了暑假的学生们回到学校的时候,他们领到了一本名为《大华夏》的新教材。同时,人们发现新版的《中华帝国大辞典》中,“华夏”二字的解释也出现了重大的修改。
在古代,“华夏”是中国和汉族的称谓,“华”即“荣”,“夏”即“中国之人”,不过这个“中国”指的是“中原之国”。也就是说,“华夏”是“中原之人”的意思。在新版的《帝国大辞典》和各种教材中,“中国”的意思变成了“(全世界的)中心之国”,“华夏”则成为了“世界中心国度的国民”,而国民的总称便是“大华夏族”!
“中心之国”与“中原之国”仅有一字之差,但其意思天壤之别。在过去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人一直以为自己生存的土地是世界中心,其他皆为蛮夷之地。这无疑是一种井底之蛙的臆想,等到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才发现井外天地如此广阔。如今,经过近30年的新式教育,这片广阔天地已经为国人认识,中国也有了领导世界的实力。此刻再提出世界中心的概念,无疑是一个强国给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做出一个描述和定位!
在“大华夏族”的扩大化概念上,帝国政府也通过宪法做了解释。除了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和人种只要符合中华帝国“国民标准”的人,也可以与汉人一样成为“大华夏族”的一员,同样享受“中央之国”赋予他的一切国民权力,包括义务教育、社会保障、选举、外交保护等等;相反的,如果汉人有危害、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或者违背帝国“国民标准”,则会按照其罪行。不同程度的剥夺大华夏族的资格。
也就是说,虽然汉人享有直接“入族”地特权,但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会被驱逐;其他民族只要做到“汉人应该做的事情”,也可以“入族”。“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这个“国民标准”,其三项核心内容为:第一,必须认同“中国”和“大华夏族”的概念;第二,没有危害民族和国家的行为和历史;第三,必须履行国民义务,例如接受中国的教育、服兵役、
为了加强“中心之国”和“大华夏族”的认同感。帝国政府公布了第二个让全世界关注的改革措施——“全民公选”。10月,袁世凯在“帝国电台”发表讲话,宣布明年年初将“修宪权”交予国民议会。并进行第一次广泛地全民公选,同时他还公布了未来五年内将逐步赋予议会“立宪”、“行政监督”、“弹劾内阁”的权力,全面推动中国的民主化政治改革。在讲话地最后,袁世凯表示选举投票、参政议政是“中央之国”赋予全体“大华夏族”的一项重要权力。号召国民积极参与竞选投票。一同为国家建设出谋划策。
关于中国政府这两项举措,世界各地的媒体做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报道。美国《基督教箴言报》头版消息地标题是:“民主地光芒将照耀世界三分之一的土地”,该报主编、曾获普利策埃迪夫人在文中大肆赞扬了中国这一举措,认为这样的改革让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从“**压迫”中解放出来,同时她也表示了担忧——一个能够用**手段统治国家的皇帝是否会心甘情愿的放弃权力?而这样的担忧在《泰晤士报》上成了主要的内容,一篇名为《袁,东方拿破仑式的克伦威尔》地报道直接问道:一个无外忧、无内患的国家被一个威望与权力都处于顶峰的人控制,他能与其他人分享权力吗?袁能让中国从“野蛮**”转变成“文明民主”的国度吗?
这些报道,全部成了袁世凯吃晚饭前的开胃菜。现在帝国地民主制度改革已经按部就班地开始进行。不过依然有个最大的争论——是否保留帝位。对于这个问题,袁世凯没有任何表态,让下面那些整天琢磨该巴结谁来延续自己富贵地大臣郁闷无比,很多人几次上书后也就不再多言。
当1921年来临的时候,袁世凯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向国民议会递交了修宪权力。同年初。筹备了一年的第一次全民公选顺利进行,全国一共有超过两亿选民投票。参、众两院、各省地方议会的议员全面改选。同年2月,帝国议会第一次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召开会议,修改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