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3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给奔雷计划留下资金储备,袁世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缩减了很多过于超前的研究计划经费。既然现在俄国地情况有变,奔雷计划自然要推迟发动,而国库里的钱也就没必要捂得那么严。中国目前陆军尚可,海军和空军依然略显单薄,所以他昨日刚刚签署了《帝国海军三年扩军计划》。中国将在未来三年内再增加5“炎黄级”航母、6艘“长城级”航母、3“昆仑级”战列舰、5艘“级”改进型》。及30艘左右地其他类型水面战舰,而潜艇部队总数要超过300艘。不难看出,这个计划背后的野心与美国《海军法》一模一样,只是中国海军今后所有的作战将以航母为核心。走了一条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途径。
“帝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韩兴华前来见驾!”韩兴华还是老样子,一脸沉稳而又略带阴郁。虽然平时一副荣辱不惊、不芶言笑的淡定模样,但是到了战场上就会变成一头咆哮的狮子。
袁世凯拍拍韩兴华的肩膀道:“振邦啊,你的第一集团军战法娴熟、士气高昂。可见你这段时间的辛劳。”
“这是学生的职责!”韩兴华谦让一句道:“陛下,将士们多日苦训,犹如猛虎在山、飞龙在渊。何时让我们一展国威?”
袁世凯笑道:“哦?等不急了?”
“现在士气正高,所以臣有些求战心切……”
“稍安勿躁,有地是机会让你们证明自己,而且这个机会不远了。”
“是!陛下请到指挥部休息。”
“休息就不用了,你们第一集团军完成组建后我还是第一次来。走,带我看看方才训练的士兵们。”
帝国新组建的两个机械化集团军分别由韩兴华和袁韬两个上将指挥,前者有“狂狮”的称号后者有“猛虎”地称号,因此袁世凯给两个集团军分别赐名“狂狮兵团”和“猛虎兵团”。正在烟雾中猎猎飘扬,上绣一只张口咆哮的雄狮。两排列队整齐的士兵同时敬礼,在他们身后停放着20两威风凛凛地战车……
袁世凯步入队列中间问道:“谁是指挥官?”
“报告陛下!”一个少校踏步出列:“臣乃帝国第一集团军先锋营营长徐冠勇!”
“稍息!”袁世凯还礼道:“毕业于哪个军校?”
“报告陛下,年毕业于南京国防大学,陆军特种指挥系!”
“全营官兵多少?坦克几许?”
“全营1054人,配备30‘。=。克!”
一旁的韩兴华道:“陛下,徐冠勇人如其名,当乃勇冠三军之猛将。上次为了追击一伙蒙古暴徒,坦克燃料耗尽,他担心延误战机让匪徒逃走,愣是率队徒步找到那些匪徒巢穴,然后将他们围歼……”
袁世凯道:“徐少校,你还要多向你的父亲学习……除了武勇,还要学会用脑子!你们都是帝国精英,就是能消灭10000个土匪我也不希望损失你们一人。”
听到袁世凯提及父亲徐军。徐冠勇脸上洋溢起自豪:“多谢陛下教诲,臣定当谨记!”
袁世凯满意的点点头道:“归队!”
“是!”徐冠勇回到队列中,站得笔直。
袁世凯来到一个略显稚嫩地士兵面前道:“今年多大?当兵几年?”
“报告陛下,今年19岁,去年夏天入伍,现任先锋018号车装填手!”
袁世凯指指身后的一辆坦克问道:“了解你的‘坐骑’吗?”
一等兵略显紧张:“报告陛下,这是帝国的猛虎式坦克,配备76米火炮42倍口径,射速每分4……”
听着士兵如数家珍般的说出坦克的每项性能。袁世凯赞许的点点头:“为何当兵?”
年轻的士兵挺了挺胸道:“帝国男儿,自当保家卫国、开疆扩土!”
袁世凯笑道:“你很会说话。入列吧!”
随后袁世凯在队列中缓缓走过,不时向一些士兵询问,然后耐心聆听,心情显得格外的轻松。不过当他走到一个二等兵面前的时候,好心情荡然无存,阴晴不定地盯着那个士兵许久……
“报告陛下!”二等兵先开了口:“臣乃帝国第一集团军先锋营二等兵兰克坚,担005车驾驶员!去年5入伍!”
“稍息!”袁世凯面无表情,继续走向下一个士兵的面前,不过他的步伐明显快了不少,而且有些心不在焉……
一个小时后。第一集团军指挥部。
这是一间安静的屋子,袁世凯挥退了所有的下属,在窗前凝眉沉思……
“报告!”门外响起的这个声音,袁世凯已经听了20年。陌生……
“进来!”
“二等兵兰克坚奉召见驾!”
袁世凯转身凝视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眼神中有疼爱、有气愤,或者还夹杂着一丝愧疚。虽然从小看着他成长。但是此刻才发现他原来已经如此高大,甚至超过自己。
焰。
在袁世凯的四个妻子中,李经担任着中国妇联主席,成为天下女人的“领头人”,并负责教育袁世凯地孩子们中国古典文学;马丽成为洪宪基金的掌门人,打理袁世凯地一切财产;蒂娜则担任着袁世凯孩子们的外教,负责教育袁家子弟西学;兰焰曾经是中国慈善会的会长,负责为国内的各种慈善事务筹款,不过因为生产之时难产而亡。这四个女人一共为袁世凯生下三儿两女,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袁克定、次子袁克文、三子袁克坚。
由于袁世凯担心豪门养娇子,因此每个儿子18周岁就要独立生活,而且不得说出自己与皇室的关系。袁克定已过而立,现在在上海经营一家航运公司,这次欧战中获利颇丰;次子袁克文在江南办了一家学校,专门教外国移民学习中文,生意也不错;这两个儿子都按照他们父亲的训示没有参军与从政,而且也没有人知道他们与袁世凯的关系。三儿子袁克坚刚过弱冠,是兰焰所生,上有一个同母的姐姐。由于出生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加上父亲每日忙于国事,因此自小养成独立、倔强还有点叛逆的性格。18岁离家后,袁克坚没有按照袁世凯地要求去上南京帝国大学。而是跑到国外游历两年,回国后瞒着家人投身军旅。
“子固!可还记得我立下地家训!”袁世凯保持着父亲的威严。
“记得……”虽然性格叛逆,但是父亲自幼的严厉让袁克坚心中发虚。
“背!”
这一个字高高在上,仿佛是无法抗拒地命令,袁克坚下意识的开始背诵:“家训第一条,袁氏子孙、族人一律不得从军、从政,违者逐出家门……”
“为什么不听话?”袁世凯叹道:“可知为父为何要立如此家训?”
袁克坚倔强的抗争道:“父皇用心儿臣明白,但是儿臣是真心喜欢部队,喜欢军旅地生活……”
袁世凯用命令的口吻将袁克坚的抗争扼杀:“马上退伍,离开部队!”
听到这个命令。袁克坚如坠冰窟。他并没有继承皇位的野心,参军仅仅是出于对军旅生活地喜欢,因为他是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或者在他心中还有一个更强的渴望,渴望证明自己。虽然袁世凯的几位妻妾还算和睦,但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何况是皇家。袁克坚的母亲在袁世凯的四位妻妾里出身最为寒微,而且还早逝,这让他在家中地位远远不如两个哥哥。他需要证明自己,证明自己的优秀……
见儿子半晌不动,袁世凯喝道:“怎么?难道你还要违背我的命令吗?!”
袁克坚咬咬牙道:“父皇。请听儿臣一言!”
“讲!”
“儿臣虽然自幼丧母,但从未觉得自己境遇凄凉。因为儿臣还有一个让自己尊敬、崇拜地父亲。每每听到大人们讲起您的故事,儿臣就会觉得自己是最幸福地人……”袁克坚有些哽咽:“但随着年岁增大,儿臣却越来越觉得自己不幸。作为一国之君,您是伟大的,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您却是不合格的。看看大哥和二哥,他们虽然现在很有出息,但是他们可曾受过您一日的父爱?他们曾得到您一次保护和帮扶?儿臣记得小时候因为与文相的儿子打架,您得知后竟然不问青红皂白就让儿臣罚跪……”
天下哪个父母不疼自己的子女,但是作为上位者他们失去了这样的权力。听到这些话。往事一幕幕涌上袁世凯心头。五个孩子出生自己没有一次在身边,每年陪伴在四个妻子身边的时间不会超过一周。兰焰死后,他深感愧疚,对袁克坚也是尽量的弥补。但是他教导这个小儿子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子固,为父知道自己不是个合格地父亲……”袁世凯叹道:“但是作为上位者,作为一国之君。我必须在国与家之间选择前者。请你体谅父皇这一片苦心,离开部队后,父皇为你开办一个公司,你……”
“不!”袁克坚一脸坚毅:“父皇,您在国与家之间选择了前者,那儿臣也在皇帝的儿子和自我之间选择了后者!我要做自己,不想做您的儿子,所以我现在选择继续当兵!”
袁世凯怒道:“你执意如此?”
袁克坚一脸坚定的道:“陛下!臣今后只姓兰,不姓袁!是帝国军队一名普普通通地二等兵,请您让臣为国征战!”
这一声“陛下”,让袁世凯的心仿佛被刀割下一块肉,那一块血肉就是眼前这个即将离开他的年轻人……
见袁世凯不语,袁克坚再次敬礼道:“请陛下准臣之请!”
“罢了……”袁世凯叹道:“你去吧……”
“多谢陛下!”听到父亲地话,袁克坚差点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敬礼后赶紧转身。
“子固……自己保重……”
袁世凯这句话让袁克坚步伐凝了一下,他没有回头,喃喃说道:“陛下,您也保重……”
自从袁世凯登基开始,各路官员就已经开始纷纷进言“立嫡”之事,甚至很多人开始托关系希望能够跟袁世凯结为亲家。一个王朝建立的时候再强大,只要绝对的权力掌握在一小撮人手里,崩溃都是迟早的事情。他不希望自己的后世子孙落个亡国身败的命运,不希望自己的后代象古代的皇室一样为了权力骨肉相残、杀兄弑父,更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成为他人争夺权力的工具,所以他一开始就剥夺了三个儿子继承他权力的资格,并推动民主化的进程,希望自己开创的天下得以最大限度的保存,希望自己的后代过单纯而快乐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父亲袁世凯也有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感情,就像一个普通的父亲一样希望将自己的一切留给儿子。而且作为一个军人,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继承自己的衣钵。在这样的矛盾中,他成了一个明君,却成了一个不合格的父亲,也造成了今天袁克坚与他的决裂……
“就让我留一点私心吧……”看着远去的背影,袁世凯露出一抹慈爱的笑容:“儿子,别让我失望……”
………………………………
第11卷 第55章 趁火打劫
国没有等到俄罗斯帝国的回复,三天后,俄国奉行了专制,如同一座腐朽的大厦般孤弱无助的、屈辱的崩溃了。走投无路的尼古拉宣布将自己的皇位让给他的兄弟米哈伊尔,而米哈伊尔又于第二天放弃了王位。正如任何一个政权被推翻时一样,俄国现在面临着权力如何分配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方式——武力和谈判。早已经厌倦了战争的俄国人选择了后者。
在数轮的谈判中,圣彼得堡的各种势力通过磋商、妥协、争取等手段,都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权力,于是俄罗斯临时政府成立。新政府由自由党人、大地主李沃夫公爵领导,他担任总理兼内务部长;立宪民主党领导人保尔…米留可夫教授任外交部长;唯一入阁的社会党人亚历山大…克伦斯基任司法部长;十月党首领亚…伊…古契柯夫为陆海军部长。这个政府将管理国家,直到能通过选举产生立宪会议时。虽然布尔什维克在这场革命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但是他们的领导人都没有在国内。各方势力在“为了避免街上的激进分子取而代之,必须立刻建立一种新的机构领导国家”力分割,建立了将布尔什维克排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领导班子,为今后的权力斗争和苏维埃革命埋下了伏笔……
(由于这场革命比较敏感,这里略过。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资料,但不要看百度的,尽量找一些国外的史料译文。这些资料比较客观。)
俄国的革命并没有为同盟国东线地战事带来什么改观。因为俄国新政府坚持认为“俄国对他的盟友负有某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继续这场战争。其中,在俄国具有极大政治影响力的新任外交部长米留可夫是个坚定的亲英派,在他的推动下,俄国负起了这个沉重的“责任”。当俄军士兵得知自己要继续忍受这场战争的时候,逃兵比平时多了一倍……
战争进行到这时,欧洲各国经历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四个年头。人们尽管作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见战争的尽头,各种矛盾与困难都已经难以掩盖地浮出水面。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首先在战壕中出现。由于被称为“吸血鬼”的法国统帅韦尼勒不顾一切的、顽固的坚持进攻,造成大量士兵阵亡。法国军队竟然在前线发动了一次起义,让协约国不得不放弃进攻战略。战壕里的英国土兵也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呆在这里,我不想让自己的鲜血浇灌别人的胜利……”
同盟国方面的厌战情绪不仅打击了士气,甚至已经开始动摇各国的统治。其中一个最惊人地表现是:1917年末,德国国会以218票对过了《和平决议》,要求德皇立刻终止战争。在奥匈帝国,尽管斐迪南的继位保住了对哈布斯堡王朝忠诚和戒律地神圣信条,但他统治的毕竟是一个“由诸多不安分的从属民族构成的国家”。这些民族这时已经开始为获得独立的主权而蠢蠢欲动。同样的事情也在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帝国发生着,这两个本就摇摇欲坠的国家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南京。皇宫御书房。
克林德已经来了一个多小时,尽管一直在滔滔不绝,但在三杯西湖龙井滋润下,他的嗓子丝毫不见疲劳……
“陛下,我国承诺,若是贵国参战,战后将会帮助贵国在亚洲争取最大的利益,包括印巴次大陆、印度支那以及东南亚……”克林德看袁世凯还是一副毫不动心地表情,咬了咬牙,装出一副股民“割肉”时的表情道:“还有。我国还可以帮助贵国在非洲……”
“克林德先生,我看着您都难过……”袁世凯笑道:“小吕!”
“在!”吕蓉是沈月琴为袁世凯挑选的新任机要秘书,二十出头,眉清目秀。
“给克林德先生沏一杯润嗓子的茶。呵呵,他正需要……”
克林德有些尴尬:“呵呵,多谢陛下。不知方才在下地提议如何?”
“很慷慨!”袁世凯答得很干脆。
“那陛下……”
袁世凯笑道:“但那是慷他人之慨!阁下方才所说的地方,可有一处能够现在交给我国吗?”
“这……但是陛下,只要贵国……”
袁世凯打断道:“克林德先生,这些地方,我国想要现在随时可以自己去取,根本不需贵国所谓的帮助与允许,您说
“是、是……但若是有我国地帮助,在国际社会上……”
“狗屁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