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世袁世凯之大总统传奇-第2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称为二元帝国。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不平等,国家之间就更不可能公平。奥、匈虽然从属于一个国王,但是为了在中央议会中取得优势往往针锋相对,而奥地利以其强势一直占据上风。斐迪南出身奥地利王室,自然与匈牙利不对付。为了削弱匈牙利的势力,他提出兼并塞尔维亚,建立“三元帝国”地主张,即把塞尔维亚也变成一个独立的自治区。一旦这个计划实现,匈牙利在中央议会中占据的席位就要从50%变成三分之一。因此想要对塞尔维亚宣战,必定会遭到匈牙利自治区政客们的强烈反对。
另一方面,塞尔维亚虽然弱小,但决不是可以随便捏地软柿子,特别是俄国对塞国的支持让约瑟夫颇为犹豫。而且俄塞联盟的存在,也将成为匈牙利人反对战争地重要依据,毕竟奥匈帝国没有任何把握战胜北极熊。
虽然约瑟夫足不出户,但是这66年的皇帝不是白当的。在外交部沉默的日子里,许多报刊和宣传机构开始鼓动反塞尔维亚情绪,甚至很有媒体公开宣称:“塞尔维亚人必定灭亡”,似乎全国的民众都已经将塞尔维亚恨到骨子里。造好舆论之后,支持吞并塞尔维亚的激进派官员开始频频出击,在公众场合表达“塞尔维亚亡国才能平息帝国怒气”的言论。同时,一个“专案组”从维也纳出发,他们将调查或者“制造”一个皇储遇刺案的真相……
对塞尔维亚的讨伐声似乎刺激了萨拉热窝警察的积极性,一名行刺行动的策划者在市区落网。这个人显然没有他手下刺客那么坚强,为了活命很快供出了所有的同伙,随即又有四名刺客和三个策划者被捕。通过连日审讯,刺杀行动的幕后主使很快被搞清——塞尔维亚黑手党。这个时期的黑手党有个浪漫的名字袖——塞尔维亚陆军情报部部长吉米特里耶维茨。此君在塞尔维亚属鹰派军官,以善于搞阴谋,冷血嗜杀扬名塞国军界,主张建立一个以塞尔维亚为中心的斯拉夫民族联邦。在这位现代恐怖主义的开山鼻祖眼里,极力主张吞并塞尔维亚的斐迪南大公,无疑是“大塞尔维亚”计划的最大威胁。
当专案组将调查结果报告给约瑟夫的时候,这次刺杀立刻被定义为“赤裸裸的挑衅”,而且因为吉米特里耶维茨身份,老皇帝把黑手党称为“有官方支持的政治团体”。拥有了足够的开战理由后,约瑟夫并没有声张,甚至要求专案组对调查结果保密。第二天,奥匈帝国的内阁秘书长动身前往柏林,并携带了一封约瑟夫写给威廉二世的亲笔信,信中直截了当地问道:“如果开战,奥地利能依靠德国吗?”或者约瑟夫没有想到,他这一封信不仅仅是把德国拉入战争,整个世界都被点燃……
………………………………
第11卷 第25章 推销员
周的致哀刚刚过去,关于刺杀事件的各种传闻开始在延。虽然流言的版本不一,不过大致内容都差不多——塞尔维亚黑手社策划了这次行动。在欧洲,黑手社的大名早已经如雷贯耳,加上斐迪南大公的主张与这个团体针锋相对,因此这些“流言”普遍被民众所接受。同一时间,一个特使团从维也纳到达贝尔格莱德,他们将与塞尔维亚人进行交涉——这一举动再次证明那些“传闻”的真实性。
尽管奥塞之间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但大部分欧洲人依然没有嗅到战争的味道,因为这一幕曾经在六年前发生过。1908年,奥匈从土耳人手中吞并波斯尼亚。对于这个斯拉夫人的省份,塞尔维亚也垂涎已久,强烈反对奥匈这一侵略行为,并得到了俄国的支持。然而当时俄国刚刚经历了1905至1907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尼古拉二世正在风雨飘中艰难的稳定自己的统治,对于奥匈的“暴行”只能表示无奈的愤怒。如今奥匈再次瞄上了巴尔干地区的斯拉夫小国,这似乎是六年前的情景重现,更多人把这次事件看成“地区性”事件。
萨拉热窝的枪声过后,欧洲依然平静。柏林的皇宫内,一场愉快的午餐招待会正在进行。在宴会厅的一角,两个主角已经把其他客人冷落了很久……
“尊敬的陛下,不知我皇的信件您是否……”来到柏林三天,弗伦茨依然没有听到想要的回复,虽然场合不是太合适,但他已经按耐不住心中的焦急。
威廉摇晃一下手中的杯子道:“朕已经看了。”
弗伦茨道:“陛下。国受如此伤害,本想捍卫尊严,但行凶者身后却有虎狼相助,所以捍卫正义还需有贵国地帮助……”
适逢德国高层官员的度假期,首相霍尔韦格正在乡间别墅享受天伦之乐、参谋总长毛奇去了瑞士避暑。威廉本来想等大臣们商议之后再答复弗伦茨,不过这位好大喜功而且带有一些神经质的“德意志孔雀”也没有了耐性:“德国出于它作为一个盟国的忠诚,将永远站在奥匈帝国一边,即便贵国最终不得不与俄国人开战。这是朕对一个朋友的保证!”
威廉真愿意与俄国开战?当然不。在六年前,奥匈吞并波斯尼亚时也曾这样求助于他,而他也是这样的答复。结果俄国退却了。这让威廉开怀了好一段时间,因为他觉得自己战胜了那位住在圣彼得堡表兄。听到德皇的保证,尽管那是一张空白支票,但弗伦茨暗自松了一口气,并举起了手中的高脚杯:“这必定让敝国上下振奋,我敬您,尊敬的陛下!”
两人刚饮毕,一人走到近前:“陛下,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伯爵阁下,在下为贵国发生地悲惨事件表示遗憾……”此人虽是黄种人。但身材却不输任何欧洲人,黑发如剑。星眸浩目,身上那件中国新式唐装格外更显儒雅,正是中国驻德公使苗翰杰。
“呵呵,这是非正式场合,公使先生不必拘礼。若在民间举办这样的宴会,‘推销员’都能混入场……”威廉话里饱含讽刺。在中华帝国刚刚建立的时候,工业能力一直不受认同,那些新式产品更是饱受怀疑。面对艰难的局面,中国政府下令驻外公使向各国“推销”新产品,例如汽车、电器都是由这些公使带到全世界。于是中国外交官便有了“推销员”的绰号。
苗翰杰微笑道:“陛下言过了……这是您的皇宫,什么人敢私闯?”
威廉不依不饶:“不一定啊,那些推销员都唯利是图。在贪婪的驱使下,说不定他们就敢闯进皇宫来……”
随着中国出口额越来越大。中德两国自然在贸易领域也会出现竞争。开始的时候,中国输出产品尽量选择一些德国产品的真空地带,避免与“老大哥”竞争。另外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象军火这样敏感地商品,也从不向德国的对立国销售。不过工业地膨胀、国力的增强,中国对德国的依赖越来越小,所需要的海外市场也越来越大,现在中国产品不仅开始进入一些德国产品的主要市场,而且德国的对立国也开始使用中国军火,象塞尔维亚、俄国,甚至英法都装备了部分中国出口的武器。这样的情
廉痛骂袁世凯是“唯利是图的奸商”。加上中国拿了处但就是不与其结盟,这位神经质的皇帝更是把中国形容为“一个有着犹太式贪婪地国家”。
苗翰杰道:“陛下,如果真有这种情况,那在下给您一个建议。”
“哦?那朕洗耳恭听……”
“如果推销员挡不住,那就加强皇宫的保卫工作……”苗翰杰的意思很明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番话无疑刺痛了威廉,因为中国正在渐渐超越德国。不过一个外交官自然不能让对方下不了台,于是苗翰杰又做环顾四周状道:“推销员我倒是没见到……在场的都是您与您帝国地朋友。”
虽然威廉心中对黄种人的歧视根深蒂固,但他毕竟是一个合格的国君,没必要跟苗翰杰呈口舌之快:“苗先生所言极是,朕方才正与伯爵先生谈论对朋友地忠诚,不知贵国如何看待这种忠诚?”
“尊敬的陛下,敝国认为,朋友的忠诚就是要履行对朋友的承诺!”作为驻德公使,苗翰杰自然知道中德密约的内容。
威廉点头笑道:“那就好,我历来只跟那些重承诺的朋友交往……”
苗翰杰笑道:“请陛下放心,中国人向来守诺言……”
贝尔格莱德,外交部。
“是、是,在下一定照办……好、好在下一定谨记……”塞尔维亚外交大臣乔伊茨拿着电话不停的点头。半个小时后他才放下电话,然后用手指使劲的揉着太阳穴。在刚刚结束的一次外交会谈中,他跟奥匈帝国的特使团周旋了两个多小时。随后人称“巴尔干老狐狸”的塞尔维亚首相帕西茨立刻打来电话,让他拒不承认萨拉热窝事件与本国政府有关,同时还让他向俄国秘密派出联络官。应付铺天盖地的流言、应付咄咄逼人的奥地利人、应付上司的责难,头不疼才是怪事。
副官推门进屋,压低声音道:“先生,中国公使求见!”
乔伊茨抬头道:“这个推销员又来了?如果还是推销那批物资,你就帮我打发他。”
从1913年起,中国便开始大量储备|:热窝事件之后,中国驻外公使再次干起“推销员”的老本行。以“剩余物资”的名义,低价向各国推销这批数量大得惊人的物资,不过都遭到了拒绝,因为谁也没想到战争会来临,而且还是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性大战。其实袁世凯对各国的拒绝早有准备,他才不会真的以“剩余物资”的价格卖掉辛辛苦苦攒下来的老本,他只是要各国知道一点:中国有一批战时物资,而且数量巨大。
听到上司发问,副官道:“不清楚,听他的口气好像是跟维也纳方面有关……”
“恩?让他进来……”
不一会,中国驻塞尔维亚公使高连声走进办公室道:“伯爵阁下,您的脸色不太好啊……”
乔伊茨道:“不过高先生却是春风得意啊……那批物资卖出去了?”
高连声笑道:“呵呵,阁下猜得真准……不过只卖掉一部分……”
乔伊茨对那批物资根本不感兴趣,他做了个请坐的手势道:“高先生不仅仅是来告诉我这个消息的吧?”
高连声一副吃惊的表情坐下道:“在下就是来通告你这个消息的……难不成您有占卜之术?”
“呵呵,高先生真会开玩笑……”乔伊茨干笑两声,心里暗骂:老子烦着呢,没工夫和你逗闷子。
高连声笑道:“伯爵阁下,这可不是玩笑,买主是奥地利人……”
“什么?!他们买了多少?”说道这里,乔伊茨知道自己失态。这种交易本来就是人家的机密,怎会随便相告,于是他笑道:“呵呵,高先生不要误会,只是敝国也有购买这批物资的打算,所以担心被其他国家抢先……”
高连声装傻道:“原来如此,请您放心,虽然被奥匈买走不少,但是我们会尽量满足贵国的需求……”
尽管生意最终还是没做成,不过塞尔维亚人心里已经在打鼓:因为奥匈帝国已经开始囤积战略物资……
………………………………
第11卷 第26章 山雨欲来
正如很多读者预料的那样,中国早期不会参战。对参与的这一段,裸奔原来的计划是写出几个关键点,其他内容带过。但有读者希望能够写详细些,所以裸奔现在想征求大家的意见。不过宣战之前这段很关键,必须交代清楚,否者后面很多内容不会成立。比如斐迪南没死,那么奥匈帝国今后就不一定会解体,即便解体也不会那么早,这会对欧洲的局势产生很大影响,这里都要提前交代。
就在那场愉快的午餐会后,弗伦茨迫不及待的给约瑟夫发去一份电报:我们的朋友依然可靠。随即,他没有再做任何停留,立刻登上了返回维也纳的火车。当天下午,德国首相霍尔维格第一个得知这个消息,并火急火燎的赶回了柏林。与那些对战争近乎狂热的德国军官不同,文人考虑事情总要复杂些,有时候也全面些。霍尔维格并没有威廉那么乐观,反而嗅到了一丝危险的味道。与手下商议了数个小时后,他决定连夜进宫,给威廉一个提醒……
晚上十点,柏林皇宫。
“日不落帝国”这个词汇刺激了好大喜功的德意志孔雀,自他登基后,下令皇宫夜间要长明,而且还安装了无数超大功率的照明设施。在夜色中,映衬下的宫宇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陛下,此事比较复杂,是否先试探一下俄、法的态度……”霍尔维格已经滔滔不绝的向威廉陈述了十几分钟。
“试探什么?”德皇大手一挥,露出一丝不耐烦的表情道:“只要我们站在奥地利人身后,俄国人就会安静下来。”
霍尔维格深知威廉的脾气,但事关重大,首相大人也顾不得那么些:“陛下。如今英、法与俄国已经结成同盟,圣彼得堡这次是不会轻易妥协地。如果我们介入其中,英法必定不会善罢甘休,到时候恐怕会出现可怕的后果……很有可能酿成一场大规模的战争……”
威廉不悦的道:“俄国也好,法国也好,他们都没有战争的准备。我不相信尼古拉会支持弑君者,更不相信他有勇气与我们兵戎相见!”
霍尔维格道:“陛下,英国人那里是不是要……”
固执的威廉失去了最后一点耐心,他激动的站起来道:“那个魔王在的时候朕一直忍让,现在他死了。难道还要朕向英国人卑躬屈膝吗?”
听到“魔王”一词,霍尔维格知道威廉又开始发神经,这个时候皇帝是听不进去任何意见的,于是首相大人便怏怏的告退,他心中地那种不安越来越强烈……
此刻的威廉已经倦意全无,他眼前似乎浮现起一张脸。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这张脸虽然已经苍老得不成样子,但还是让他又怕又恨,这就是威廉的舅父、英国前国王爱德华七世。
爱德华,这个与各国首脑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物,素有“欧洲之伯”的尊称。从欧洲统治家族这方面来说。这个头衔可说是名副其实的。他不仅是德皇威廉的舅父,而且还是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姨父。他的侄女阿利克斯是沙皇的皇后;他女儿莫德是挪威地王后;另一个侄女埃纳是西班牙的王后;第三个侄女玛丽。在他死后成为罗马尼亚地王后。他皇后的王族除据有丹麦王位外,还为俄国生养了沙皇,为希腊和挪威提供了国王。其他的亲戚,例如维多利亚女王子女九人各支的后裔,充斥欧洲宫廷。
在威廉刚继位的时候,他迫不及待的改变了俾斯麦保持欧洲现状的战略,并开始疯狂扩军,雄心勃勃的要挑战英国人的地位。然而,与爱德华相比威廉还太嫩,老人家用一次旅行就让威廉老实了下来。德国的大海军计划刚一出台。爱德华立刻离开度过英吉利海峡,进行了一次大陆之行。对于爱德华地这次出游,威廉在一次宴会上评论道:“他怀着昭然若揭的包围德国的恶毒阴谋,在巴黎花了一周时间从事煽动挑拨。并且莫名其妙地访问了同他侄女结婚不久的西班牙国王;最后还访问了意大利国王,显然是想诱使他脱离跟德、奥地三国同盟。”
威廉在欧洲是个信口开河的人,他登基以来的二十年间。每过一段时候总要发表一通议论,叫那些外交家们极度神经衰弱。这次,他越说越激动,收尾时高声道:“他是个魔王,你们想象不到他是怎样地一个魔王!”于是爱德华就有了个新绰号——“德意志的魔王”。对于爱德华,威廉曾经企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