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其他电子书 > 政治理论全程预测100题 >

第3章

政治理论全程预测100题-第3章

小说: 政治理论全程预测100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②进一步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支持人民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    
      ③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    
      ④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和社会安定团结。    
      (4)重大意义    
      ①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到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飞跃;    
      ②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从强调革命、斗争到强调建设、发展,再到强调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新的执政理念;    
      ③是我国人均GDP进入1000~3000美元这一非常关键的时期以后,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    
      ④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任何一个政党要长期执政,不仅要有经济基础、政治基础、阶级基础、群众基础,还要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且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动的实际,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⑤是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没有一个团结协调、稳定有序的和谐社会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12根据材料分析党的建设的“两个伟大工程”【材料】    
      毛泽东1939年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一个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2004年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答案要点】    
      (1)“两个伟大工程”的区别在于:    
      ①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由一个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革命党发展成为掌握了全国政权并且要长期执政的执政党,由一个在计划经济和被封锁的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发展成为一个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②党的政治路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即从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以推翻三大敌人为目的的阶级斗争的政治路线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目标的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路线,而且政治路线决定党的建设,党的建设是为实现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    
      ③“两个伟大工程”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目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中,领导人民群众对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战斗队;新的“伟大工程”是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在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同时,“两个伟大工程”在本质上又是一脉相承的,即都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永远保持先进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13    
      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作为自己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扩大,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不断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2)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强调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绝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也不是说我们党不能代表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    
      一方面,中国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最进步、最有活力和远见的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与其他人民群众的利益,与中华民族的利益是根本一致的,我们党只有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同时又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另一方面,从历史上看,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革命就是救亡。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也就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3)“两个先锋队”本质上完全一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一方面,始终成为工人阶级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只有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才能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并为之奋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只有代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得到充分体现。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二部分毛泽东思想概论    
      14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材料1】    
      主义初起时,大都是一种救时的具体主张,后来这种主张传播出去,传播的人,要图简便,便用一两个字代替这种具体的主张,所以叫他做某某主义,主张成了主义,便由具体的计划,变成一个抽象的名词。    
      多研究些具体的问题,少谈些抽象的主义。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该研究,但是只可认作一些假设的见解,不可认作天经地义的信条;只可认作参考印证的材料,不可奉为金科玉律的宗教;只可用作启发心思的工具,切不可用作蒙蔽聪明、停止思想的绝对真理。    
      ——摘自《三论问题与主义》《胡适全集》第21卷    
      【材料2】    
      我觉得“问题”与“主义”,有不能分离的关系。因为一个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靠着社会上多数人的共同运动。那么,我们要想解决一个问题,应该使他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要想使一个社会问题,成了社会上多数人共同的问题,应该使这社会上可以共同解决这个那个社会问题的多数人,先有一个共同趋向的理想、主义,作他们检验自己生活上满意不满意的尺度(即是一种工具)。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    
      ——摘自《再论问题和主义》《李大钊选集》    
      【材料3】    
      中国人找到马克思主义,是经过俄国人介绍的。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不知道马克思、恩格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摘自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的观点。    
      问题2:根据材料3,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必然性。    
      【答案要点】    
      (1)胡适反对教条主义和绝对真理观,有其合理性,但是他把“主义”概念等同于教条,本身又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教条和偏见,要害是反对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思想,即反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俄国的道路,根本改造中国,鼓吹实用主义的改良。    
      (2)李大钊强调“主义”对解决具体问题的指导作用,强调对于问题的理论思考,实际上是主张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解决中国问题的指导思想、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作为解决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传播,根本原因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从客观上说,中国的民主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这样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是毛泽东后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国际环境和时代特点的生动描述,但是,十月革命毕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外部条件,更重要的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内在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短暂而迅速的发展,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广泛传播的不可或缺的经济基础。    
      ②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阶级基础。    
      ③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自由、民主、个性,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广泛传播,有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和文化土壤等多方面的原因。在此过程中,十月革命是不可忽视的极为重要的外部条件和促进环节之一,但不可夸大其地位与作用,不能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决定性环节。    
      15根据材料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论述【材料1】    
      新阶段的中国革命的胜利,必然开辟出社会主义的前途,经过一定步骤和阶段,完成革命的转变。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便是在现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已经含有和存在着一定的个别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分;而且在国际的(苏联的存在,世界资本主义的空前经济危机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增长)与国内的(A反帝国主义斗争;B不仅与封建残余和军阀制度做残酷的斗争,而且要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E工业农业的深刻危机,需要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办法等等)各种条件,都有利于促进革命的转变。    
      ——摘自陈绍禹《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化而斗争》(1931年2月)    
      【材料2】    
      毛泽东在1938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扩大的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不应当把他们的理论当作教条来看待,而应当看作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离开了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这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问题1:分析以上材料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说明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答案要点】    
      (1)材料1照搬苏联社会主义的观点与经验,分析中国革命的性质与任务,不加区别地主张与中国资本家作残酷的斗争,采取趋向社会主义的办法,是典型的教条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及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①毛泽东思想是带着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马克思主义由欧洲形式转化为中国形式。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它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概括,使这些实践经验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成为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使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马克思主义化,以新的思想、新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16大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材料1】    
       在普通形势之下,国民革命的胜利,自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所以中国农民运动,必须国民革命完全成功,然后国内产业勃兴,然后普遍的农业资本化,然后农业的无产阶级发达集中起来,然后农村间才有真的共产的社会革命之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2】    
      彭述之关于中国无产阶级是国民革命天然领导者的观点。    
      在四大召开的前夕,彭述之写了《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者?》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他虽然肯定无产阶级应当领导革命,同时又认为“各个阶级,除开游民无产阶级外,差不多是和无产阶级接近的。容易受工人阶级的暗示和领导的”,所以这个领导权是“天然”地落到了无产阶级的身上,用不着去争取。    
      【材料3】    
      然而这种革命,已经不是旧的、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被无产阶级领导的、已在第一阶段上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问题1:分析材料1和材料2中的错误观点。    
      问题2:结合材料3说明毛泽东提出的正确观点。    
      【答案要点】    
      (1)材料1中的观点错误在于“二次革命论”,没有认识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间硬插进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必然导致放弃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从而实际上取消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天然领导权”虽然在理论上承认无产阶级领导权,但在大革命时期国共采取“党内合作”形式,国民党右派拼命争夺、把握领导权,采取各种手段排挤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按照国民党右派的意志指导国民革命的情况下,主张“天然领导权”,放弃对国民党右派的斗争,在实践上同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