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崛起-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残明支撑到现在,有骨气气节的大臣已经不多了,于清泽能活到现在显然不是大儒黄道周一派,所以对于郑成功绝不敢得罪,闻言只好拱手后退。
刘福这才对郑成功说道:“国姓爷,托姆大人得知贵国以琉球馆安置我等十分生气,我瑞典帝国疆域辽阔不输天朝,富足强盛也在西方第一,手下也有诸多藩属邦国,若是也以藩属使节之居所接待大明使节,你们可能愿意?”
“况且我等出行前,我家的亚父摄政公奥千岁特地嘱咐要与大明友好建交,互通有无,为此愿意从各个层面帮助隆武朝廷,我家的奥千岁治国和打仗的手艺不比大清的皇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差,他们身份相当,要是我们转头去和大清的这位皇阿玛去谈,您说是不是更顺利?”
刘福的言语带气,话中隐含威胁之意,郑成功知道他说的也是实话,瑞典帝国现在在位的是个年轻女皇,掌权的乃是先帝托孤的勋贵重臣,也是个能打仗的人物,又被女皇拜为义父,说起来还真是和清国的摄政王差不多了。
不假思索,郑成功就拉住刘福的手,亲热的说道:“最近清国正在攻打北部关隘,战事吃紧陛下和国公都无暇顾及旁骛,礼部的尚书和侍郎又是新到任,不甚了解情况,说起来还是本官没有计较详细,这才稍有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刘先生与托姆大人说一声,还请诸位到我府上稍住几日,如此可好?”
郑成功三言两语中连消带打就让刘福消了气,他十分佩服的躬身道:“有国姓爷这句话,刘某就明白了,我这就和托姆大人说。”
刘福翻译后,托姆和乌米森商量几句就同意了,然后众人又乘车去了郑成功的府邸,下车后一边引着众人朝里走,边走边拉着刘福的胳膊,低声道:“刘先生,你是咱们福州本地人,竟然在色目人的国家做了大员,算起来也算是光宗耀祖,明日我便奏请陛下赐封您家乡的老母亲为一品诰命夫人,为您修坟立碑,你看如何?”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光宗耀祖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追求,郑成功不相信自己抛出这个橄榄枝,刘福会拒绝。
刘福闻言果然哈哈一笑,大喜中脸色因为兴奋而泛红,恭敬地朝着郑成功施礼道:“多谢国姓爷,刘某人替家母谢过了。”
有了郑成功的示好,刘福和他果然更加亲近了,在安顿好托姆几人后,刘福又和郑成功好好地畅谈一番,把奥拉夫对南明的真实看法的态度交了底。
据刘福所言,瑞典帝国的教父摄政公奥拉夫对天朝有着极深的了解,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州官话,还对华夏文化推崇备至,因此对于大明十分友好,愿意大力支持隆武朝廷北伐西讨,一统华夏,而南明朝廷所付出的只是和瑞典帝国平等建交,同时开放福建广东等沿海港口与瑞典帝国的商船友好通商,互通有无。
郑成功是郑氏集团的继承人,对于荷兰人、英吉利人、葡萄牙人等西方人的想法都清楚,知道他们都想要独霸天朝的市场,获得天朝瓷器、丝绸、漆器等昂贵商品的独家经销权。
郑氏集团多年来一直控制东海南海,占据天朝圈九成的海运贸易量,所以红发鬼也只是跟在郑芝龙的身后吃一点残羹冷炙,如今瑞典帝国想要进入南明市场,损害的也将是郑氏集团的利益。
虽然郑成功知道瑞典帝国很强大,也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火炮,如果隆武朝廷得到了瑞典帝国的鼎力相助将能维持住摇摇欲坠的局面,但是这个前提是要牺牲郑氏家族的利益。
如果郑成功现在已经是家族的当家人,为了名垂千古跻身文庙,他肯定会毫不迟疑的牺牲郑氏的利益换取隆武朝廷光复的机会。
可是现在郑氏和隆武朝廷真正的当家人还是老父亲郑芝龙,郑成功只能先去和老父亲商量,争取父亲的支持。
此时清廷已经掌控了北方诸省,南下的军队也势不可挡,清明两国的军队正集结在福建北部的仙霞关进行拉锯战,如果不是清朝军队不适应山区作战,恐怕附加北部早已沦陷了。
直观的感受到清军的强大后,平国公郑芝龙抵抗之心已经动摇,心中对于出卖隆武帝换取福建王的想法也渐渐清晰。
对于郑芝龙而言,自己如果卖了隆武帝,功劳将是超越吴三桂和三顺王的最大功臣,换取世守福建的富贵也是应有之意。
有了这个想法,郑芝龙对于和瑞典帝国建交并换取瑞典帝国支持的事情也没了多大的兴趣。
郑成功在劝说父亲中发现了老父亲似乎另有想法,斟酌后说道:“瑞典帝国是欧洲第一强国,地理位置与咱们东方的大清相差仿佛,我听闻瑞典士兵彪悍善战,更善用火器,恐怕战力还要胜过清军,父亲,咱们且不说与瑞典建交后能否光复大明,就是换取瑞典的先进火器和高明战法也能增强咱们郑家子弟兵的战力,只要咱们够强,您还是南明的架海紫金梁,未来即便有个万一,谁得了天下不还得敬您三分?不敢得罪咱们?要是咱们不够强大,还不是要任人拿捏?”
冰岛崛起
第429章 礼仪之争
郑芝龙端坐在黄花梨交椅上,本来漫不经心的思索着自己能否在清明交替中获取足够的好处,成为福建王,所以对于儿子的说辞并不上心。
但是郑成功说了大明和瑞典建交后可以获得西方最先进的火器,这让郑芝龙就来了兴趣。
多年来和红毛鬼一直打交道的尼古拉斯大人已经清楚的知道了瑞典帝国近几十年的崛起,也看过欧洲的地图,知道瑞典帝国也是在欧洲的东北部,崛起的位置和时间也和大清差不多,尤其是现在掌权的也是一位皇叔父摄政王奥拉夫殿下。
郑芝龙觉得也许是老天爷,或者说上帝他老人家有意安排,同时让东西方的北部邦国崛起,本就对明朝没有信心的郑芝龙清楚为了郑家的未来自己必须和大清以及瑞典交好了。
思索片刻,郑芝龙微笑的问道:“现在局势瞬息万变,既然瑞典帝国有意愿支持咱们,那过两日我和陛下就见一见他们,我听传教士说瑞典帝国的海船也十分厉害,有时间也要想办法见识一二。”
郑成功心中一松,知道瑞典帝国和大明帝国建交看来是成功一半了,到时候只要得到了瑞典帝国的火器和战船帮助,朝廷和郑家的实力就能增强,光复大明也将大有希望。
郑成功作为东林党魁栽培的弟子,本质上还是不愿意割发易服投降大清,他既有对汉文化的高度认同,同时也明白保留郑氏的权利威势甚至财富依靠的不是投机,而是实力,只有帮助大明光复克难,海盗出身的郑氏家族才能名流千古,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得以完成。
听出了父亲的意思,郑成功就拱手道:“父亲考虑的周全,孩儿明白,我等下就命礼部的官员去教导瑞典使官们礼仪,免得君前失仪,坏了两国的和气。”
郑芝龙微微点头,道:“清廷虽然想着咱们献了隆武,不费一兵一卒就一统华夏,可咱们都是大忠臣,怎么能上他们的当?儿啊,你明日就去仙霞关督战吧,博洛还不知道咱们的厉害,前线吃紧,说不准哪天就是恶仗,我不能抽身前去,只有你去为父才放心。”
郑成功作为郑氏集团的继承人和二号人物,明白此时只有自己才有分量压服诸多力量为抗清大业做准备,所以闻言也不推辞,沉声就答应了。
第二天中午,郑成功在和刘福、托姆辞行后就带兵去了福州北部督战,而礼部的官吏和宫中司礼监太监王六爱也联袂到了郑成功的府宅见到了托姆和刘福等人。
托姆是奥拉夫指定的使臣,而乌米森只是商船负责人,所以乌米森一大早就带着翻译和郑成功手下的心腹出门在面见两广富商和琉球商人、日本商人等,准备了解行情出手从瑞典帝国带来的特产,同时寻找采购合适的丝绸瓷器等回欧洲大发横财。
虽然大明历史上没有平等接待外国使臣的先例,但是汉唐宋都有和北国签订平等盟约的先例,加上如今的大明已经沦落到即将覆灭的程度,所以来访的官员也不敢摆谱,只是客客气气的教导刘福和托姆等人基本的面圣礼节和注意事项。
行走、姿态等都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在涉及到入大殿面见隆武皇帝时要行的礼节时,托姆却不愿意行五拜三叩首的大礼,而只准备行欧洲最重的单膝跪地拱手礼,因为托姆即使面见奥拉夫和克里斯蒂娜也只是行鞠躬礼,所以他自认为已经很给明国面子了。
但是王六爱等人却非常严肃的告诉刘福,如果托姆执意这么行礼,那就是大明的奇耻大辱。
刘福也知道面见天子岂有不行叩拜之礼的道理,也帮着劝了托姆几句,最后经过讨论,托姆还是不愿意妥协,但是刘福作为使节助手,又是通译,则要替他行两次五拜三叩首的大礼,如此才算双方都能接受了。
在王六爱等人的眼中,刘福是脱离天朝在蛮夷之地做官的人,按照入夷狄则夷狄的说法,已经不算天朝人,所以他代表瑞典帝国使节叩拜十分合适。
而托姆的眼中却视刘福为明国人,不过是被老大奥拉夫聘请做了瑞典帝国的官员,他自己要叩拜自家国家的皇帝,也合情合理,丢不了自己和瑞典帝国的人,不算羞辱,所以也就这么心照不宣的定下了几日后的面圣事宜。
三日后,福州行宫召开大朝会。
形象与太祖朱元璋十分相似的隆武皇帝身穿龙袍端坐在龙椅之上,在隆武皇帝下方的台阶左侧是一个软凳,身穿蟒袍玉带的平国公郑芝龙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面,君臣二人都看着,总而言之一句话,隆武朝廷面对的是个危机四伏的局面,朝廷的大半开支都依靠平国公郑芝龙的供应,南方其他各省的军阀不仅没能支应朝廷,反而一直在伸手要钱粮要官,全然没有忠臣的样子。
大会开了没有一炷香就成了对郑芝龙的歌功颂德和大拍马屁,郑芝龙坐在软凳上满面春风,隆武皇帝却是面沉似水,他觉得自己一辈子吃了太多的苦了,可是如今却成了汉献帝,也不知何时还能有光复大明,挣脱郑氏的机会。
过了一刻钟,乱糟糟的局面在一个脸上有天花坑的矮壮汉子冷哼一声后得以改观,这个身穿斗牛服的汉子名叫郑芝豹,乃隆武朝廷的澄安伯,郑芝龙五弟虽然奶器宁但性情刚烈,又颇得郑芝龙其中器重,算是郑氏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了。
此时郑成功和郑鸿逵都在仙霞岭带兵,郑芝豹出声,其他人等自然都不敢出声,以至于大殿内瞬间安静下来,好似都能听到众人此起彼伏的呼吸声。
郑芝豹朝着丹墀之上拱手,朗声说道:“皇爷,我家大哥为朝廷鞠躬尽瘁,乃是当代的诸葛丞相,如今清军攻打福建,我郑家的好儿郎舍身保国,可都是为了您的宝座和大明的江山,皇爷您可知道?”
郑芝豹这话道理也对,可是说的却过于直白无礼,按理说已经算是大不敬的犯上了,可是隆武皇帝看台阶下的众臣都垂头丧气不敢言语,知道朝廷如今只能依仗郑家,所以就捏了捏大腿,微笑道:“爱卿索爷非虚,我大明得平国公如汤之伊尹,周之姜尚,若能击退清军,朕定会犒赏三军,加赐有功之臣,更不会亏待平国公。”
说着隆武还看了看郑芝龙,郑芝龙微微一笑,道:“多谢陛下。臣只是为国尽忠,从不计较个人荣辱得失……”
客气了几句,郑芝龙就慢悠悠的说道:“现有西方强国瑞典帝国前来进贡,意欲与我大明结成友邦,通商交流,可支援我朝先进火器,臣已应允,是否让番邦瑞典使节李克师托姆面圣觐见?”
郑芝豹微微一笑,转头对诸大臣说道:“早就知道清廷三顺王的火器厉害,咱们要是也能得了西洋火器,守住仙霞岭倒也多一些把握了,平国公真是无时无刻不再想着光复大明,再造中华啊!”
“是啊……国公真乃我朝第一圣人!”
“然也……”
……
关于瑞典帝国要来建交的事情隆武皇帝之前也知道,他装作没听见众臣对郑芝龙的肉麻吹捧和阿谀之词,只是低声道:“多赖郑卿操持国务,我大明才稳住了半壁江山,如今又有番邦强国欲慕王化,派遣使臣而来,朕以为此乃复兴大明之征兆,郑卿,那位瑞典使节李先生远来不易,就请快快传召吧。”
郑芝龙闻言站起身,道:“皇爷宅心仁厚,体贴臣子,柔远怀仁,真是我等的福分。”
第430章 面圣
随口夸了隆武两句,郑芝龙就命人去把行宫外等候的利克斯托姆、刘福等人请进大殿。
一刻钟后,一名宦官引着众人抬着礼物进入大殿。
当先大队的托姆身着北欧传统礼服,头戴插着白色羽毛的礼帽走到丹墀前单膝跪地抚胸施礼,刘福等五六名副使通译也穿着瑞典礼服跟在后面,依样单膝行礼。
一行人在大殿内数十名隆武朝廷官员贵族的打量下入殿行礼,刘福高声喊道:“吾大瑞典帝国使臣李克师托姆及副使通译刘等前来觐见大明帝国皇帝陛下,并呈送我国皇叔父摄政王奥拉夫殿下的亲笔国书,以求东西两国结盟修好,咸宁天下。”
刘福一个大夫却在瑞典帝国做了一方大员,这个消息隆武朝廷的勋贵大臣们早就知道,他们也打听了这个刘福不曾考取过功名,左右不过是个老童生而已,因此内心都是瞧不起刘福。
此时众臣见刘福身穿和李克师托姆一样的金丝礼服,还头戴插着羽毛的毡帽,不少人就忍不住冷哼一声,似乎是瞧不起这位入夷狄则夷狄的家伙。
刘福此时很清楚大明朝已经丢了半壁江山,朝内也没有岳爷爷那等人物,能不能维持南宋的局面也未可知,所以心中反而对自己以瑞典大臣荣归故里十分欣喜自得,在说完话后就从托姆手上接过奥拉夫亲笔所写的瑞典语和汉字双语的国书。
向前走了两步,刘福就下跪叩首,按照皇明典礼制进行了大礼参拜,之后才起把国书递给了一个太监。
那名老太监接过国书呈到龙椅上的隆武皇帝面前,低声道:“皇爷。”
隆武瞥了眼国书,看向郑芝龙,道:“平国公代朕回复即可。”
郑芝龙恭敬起身施礼,道:“臣遵旨。”
古今中外,递交国书都是在提前就有相关官员观看检查甚至校对了,唯恐国书中出现有辱国体的地方,例如朝鲜和日本,朝鲜和琉球等的交往都要恪守天朝圈的礼仪,完全按照皇明典礼制的要求平等交流,如有字句斟酌有无更是需要及时修改,以防损伤国体颜面。
奥拉夫在宋清河和刘福的帮助下写的瑞典文国书倒也无妨,汉字版本的则是半文半白,其中也极力避免有可能引发矛盾的字眼,并且对朱明历代皇帝名字进行避讳。
此时递送上来,自然是经过礼部层层检查确定无误了,郑芝龙拿过来装模作样的看了看,看着自己这个大老粗完全能读懂的国书,心中对那位名震西方的皇叔父摄政王奥拉夫也不由得心生敬仰。
“大瑞典帝国皇亚父摄政王向我们尊敬的朋友、伟大的东方明国皇帝、亚洲的最高独断者陛下问好……
贵国乃礼仪之邦,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孤心向之……
闻贵国内乱欲平实非轻易,敝国欲与贵国交好,互通有无,皆为盟交,请择广州、福州为商埠互通有无,敝国愿出资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