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冰岛崛起 >

第164章

冰岛崛起-第164章

小说: 冰岛崛起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清河师徒也被任命为大总督府教育佐官和幕僚的职务,宋清河品级享受正五品,年薪也有300银马克和100英亩土地供奉的待遇,他弟子享受从七品,薪资待遇也只有宋清河的三分之一,不过师徒二人仍旧十分满意。

    海涅对于奥拉夫的这个安排十分满意,既解决了他本人的身份和权利问题,还明确了文兰统治阶级的等级森严和权利义务待遇等,算是文兰政治体制方面的一个大进步。

    议事厅的文员会计也是文兰官职制度改革后的第一批受益人,他们也被明确了八品左右的级别,薪资待遇也有所提升,因此众人都十分高兴。

    等到文员们抄录好了文兰大总督府名义下发各区的官职制度文书后,奥拉夫就让首席佐官海涅下达了大总督府的第一条命令。

    那就是把文书和委任书送达各区,交给各区总督和城主、佐官等人手上,同时明确各地奉养官员的公职田所在。

    海涅对议事厅的文员佐官都很了解,他直接挑选了几名最机敏聪明的,然后把委任书交给他们,就亲自挑选了卫兵和船只,送他们离开了。

    官职制度固定下来后,奥拉夫觉得自己想要推行文兰农业经济工业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就能够依靠明确职务的佐官和制度进行推行了。

    想到宋清河多次申请要开办书院传授儒家经典和医学,奥拉夫就先下令让海涅去挑选土地,然后委托海涅在赫鲁特城留守的契约白奴和维京雷当官奴中挑选人手,开支资源去建造书院,让宋清河师徒以后为文兰培养医生。

    医生的增加是能整体提升文兰医疗健康水平和人均寿命的基础,还有就是可以控制孩童夭折率降低,甚至在军队出现随军医生,保证士兵受伤后能得到治疗,减少疫病和伤痛减员等危机,算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属于奥拉夫五年计划中民生大板块里医疗板块的根本。

    书院开办不难,难的是只靠宋清河师徒培养中医,效率太低,既有语言文化不通的问题,也有中医学习难度和学成周期长的问题,奥拉夫觉得这两年自己很有必要再让人从阿拉伯地区找一些阿拉伯医生,同时还要继续托揆一帮自己寻觅大名医生,必须要把未来的文兰医学院充实起来。

    海涅和宋清河师徒很快就跟徳门多萨一起去负责文兰儒学医学院的营造了,徳门多萨比奥拉夫他们来文兰的时间还要早一些,而是还带着奥拉夫委托他编纂教材的使命。

    徳门多萨几个月来跟德古拉杜卡奥两位老教士一起编写教材,重点是完善了数学和文学的基础,同时按照奥拉夫的授意把教材中神学方面的内容按照神王教会的宣传引导进行了修改,虽然德古拉杜卡奥两位老教士十分愤怒,并且表示觉不认可,但是徳门多萨却仍旧一意孤行,他背后有奥拉夫派来“帮助”他的白狼兵,面对明晃晃的刀剑,德古拉杜卡奥也只能咬牙接受了。

    奥拉夫在之前招待总督的宴会结束后就亲自审阅了徳门多萨主编的“数学”、“文学”、“神学”、“艺术”、“拉丁语”、“法语”、“英语”等多种教材书籍,发现内容十分不错,适合没有基础的儿童和少年进行学习。

    奥拉夫很高兴的赏赐了徳门多萨总督府第二教育佐官的职位,同时还才给他十名印第安女奴,让徳门多萨高兴不已。

    奥拉夫对于有能力的人从来不吝惜赏赐,他从来不把一时的得失和金银财物放在眼里,奥拉夫看的是整个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历史的改变,面对着英国和法国的崛起,奥拉夫心中的危机感不断刺激他,让他担心美利坚合众国还是会出现,他担心盎格鲁撒克逊人最终还是要把自己驱逐道贫瘠荒芜的小岛上,然后自己只能悲惨的度过一生,不仅改变不了世界,更无法改变自己的国家民族,甚至自己的家族未来。

    因为担心未来的变数所以在当下无比努力,这就是奥拉夫现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他的态度也感染了海涅等人,让他们每天也充满了斗志,开始从医疗、教育、工业等各个领域按照五年发展计划的要求扎实推进着各项工作。

    奥拉夫为了发展文兰从冰岛和德意志、爱尔兰搬来了大量的人口,同时制定计划,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等,目的就是为了更快更早的把文兰打造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这样才能抵挡虎视眈眈的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然后和冰岛、格陵兰联合一体,有着虎视欧洲的实力和机会。

    随着君臣一心的作为,以及奥拉夫的诸多操作,文兰虽然经历了一次寒流灾害,但是第二年的夏天很快就摆脱了颓势,朝着热火朝天的发展迈进了。

 第296章 迁移首府

    在赫鲁特城兴建儒学医学院的时候,奥拉夫也开始到工厂、酒厂、糖厂等直属于自己的企业转了一圈,并且检查了库存的商品,同时要求扩大生产,让手下不用考虑粮食消耗问题。

    7月的文兰天气十分舒爽,今年果然比往年凉快一些,奥拉夫感受着舒适的气温,却也惊叹小冰河时期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时期了。

    由于海涅把冰岛维京人和契约白奴中的铁匠都留在了赫鲁特城,所以奥拉夫在督促工厂全力开工后,就准备扩大工厂,增加铁矿、铜矿、金矿等矿石的熔炼车间,为下一步生产火器做着准备。

    文兰想要解决温饱问题,依靠广袤的土地发展放牧业、养殖业和林业、渔业、农业完全可以,但是想要强国强军,必须有自己的军工厂,生产钢铁和武器。

    钢铁无论是任何时代都是覆盖了大多领域的材料,是军事民生乃至经济上最主要的资源,所以奥拉夫早就坚定了文兰必须要有自己的钢铁厂的决心。

    文兰现在拥有煤矿、铁矿、铜矿和金银矿,因为缺乏把煤炭变成焦炭的技术,所以当前时代熔炼矿石还是需要木炭,而文兰还有着无边无垠的森林,完全有着最好的先天条件。

    不过品质最好且正在开采的铁矿和金银矿一个远在文兰岛西南的阿布纳基区,另一个在魁北克城北部,奥拉夫觉得文兰最好是就近原则,在两个矿点附近兴建工厂,要不然就是把矿石运到文兰岛。

    奥拉夫算了一笔经济账,考虑到同时在两地兴建工厂,运送设备以及培养工人、甚至运送生活物资等一系列后续工作,最终还是在文兰建厂更加划算,只不过为了方便海运,这个专门生产熔炼钢铁和金银的工厂不能建在赫鲁特城,只能落户在哈达尔城了。

    正好奥拉夫早就计划把文兰的政治经济中心搬迁到哈达尔城,所以就准备一起下手。

    想定了主意,奥拉夫先是找了海涅,两人合计后就在第二天下达了搬迁命令。

    在大总督府下达的命令中,赫鲁特城的八千多个维京人家庭要选出一半的参与了政治和军事的人口先到哈达尔城去兴建房屋,等到建筑群完工后,剩余的契约白奴、土著奴隶等也要大量迁到哈达尔城居住,在奥拉夫的规划中哈达尔城是文兰的首府,以后赫鲁特城只保留农业种植人口和养殖厂人口。

    由于文兰生活的维京人、契约白奴、乃至印第安土著对赫鲁特城也并没有什么感情,再加上奥拉夫的威信让人对搬迁的事情不敢质疑,所以迁徙在7月中旬开始,不到8月就完成了一部分。

    数千名维京人和一千多名契约白奴在奥拉夫亲自带领抵达哈达尔城后就在旧城的南侧找寻了一片平整的地点,然后伐木、平整土地,开挖沟渠,采集石料。

    哈达尔城总督比奇也十分积极的召集了城中的民众和契约白奴等,加入了建造房屋的活动中,没几天,哈达尔城扩建工程就发动了上万人参与,同时哈达尔城仓库里的红薯干、窖藏的土豆、南瓜等也都拿出来无偿的供维京人、契约白奴和土著奴隶食用。

    按照维京雷当的规矩,维京人因为享受着极高的待遇,有着田地供养,还能参与捕猎、捕鱼等活动创收,所以他们为维京雷当集体做事情属于分内之事,不仅不能吃集体的粮食,甚至还要自带干粮。

    可是因为如今的维京人中成分与往年不同了,两万冰岛人的加入让文兰维京人中增加到了三万多人,而且超过70自认是冰岛维京人,这一批人不少人是刚得到了土地奴隶,又刚经历了搬迁,奥拉夫为了补偿照顾他们就统一下令,今年维京人参与徭役劳动可以享受维京雷当的供养。

    从哈达尔城扩建住宅区、码头,修建公厕、水渠、工厂、公路等同时,哈达尔城库存的粮食也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消耗着,不到半个月比奇就找奥拉夫诉苦。

    因为哈达尔城开荒时间短,加上港口附近台地较多,平原较少,所以哈达尔城的耕地面积不如赫鲁特城和巴肯斯城,城中的存粮照着目前的状态消耗,等不到秋收就要饿肚子了。

    奥拉夫知道比奇说的也是事实,于是就让人去易洛魁区和休伦区调集粮食,同时赫鲁特城仓库的存粮也抽调一部分率先运来。

    随着一船船的粮食运抵哈达尔城的港口,比奇和所有的哈达尔城居民(包括新老居民)都无比的心安了。

    法兰西商人果然也在7月底出现在文兰,并且求见了奥拉夫。

    奥拉夫对于法国殖民公司的代表所说的讨要魁北克城的要求一概不予理会,但是对于法国人提出做生意的请求却全力满足,甚至愿意比以往的价格低上一些。

    法国人看着文兰兵强马壮,哈达尔城也在热火朝天的扩建,都不敢轻举妄动,只能一边义正言辞的抗议,一边疯狂的采买文兰的饴糖、瓷器、蜂王浆、生命之水、皮毛、鱼干、葡萄酒等商品。

    等到法国人的商船满载了文兰的货物离开哈达尔港后,奥拉夫本人以及文兰政府都增加了不菲的收入,同时也知道等法国人把自己的态度带回巴黎后,恐怕下次就是法国佬最真实的反映了。

    奥拉夫对海涅的分析深信不疑,无论欧洲已经和谈结束还是继续大战,法国很难会筹集兵力和海军,花费巨大的来文兰开展一次远征。

    以现在法国人乃至欧洲人的观念和殖民习惯,没有哪个政府愿意耗费巨大去发动一场占领未经开发或者初经开发的荒芜殖民地的战争,那样不仅会入不敷出,而且还会让本国陷入虚弱可怕的境地。

    以法国对强邻西班牙、英格兰的忌惮,不说法国有没有强大的海军支撑跨大西洋的国战,就算是他们有这个实力也万不敢这么玩。

    奥拉夫对魁北克的未来很乐观,只要不是路易十三脑子进水,过个一两年自己只要愿意付出一些金钱的代价,魁北克地区的原新法兰西就能通过协定,从法理上完全属于文兰了。

    法兰西商人前脚刚走,弗尼吉亚和新尼德兰的商船也相继抵达了哈达尔城。

    奥拉夫为了探听两国殖民公司对北美洲的态度,也是亲自接待了他们,并且和海涅一起出席了交易定价的会议。

    新尼德兰和往年完全一样,只是把目光放在了文兰几样特产的定价上,并且为了讨价还价争的面红耳赤。

    经过去年奥拉夫主导下的文兰大扩张,不可避免的就泄露了一些文兰的秘密让弗尼吉亚和新尼德兰人知道了,那就是文兰的特产大多都是他们自己在生产,例如叫做生命之水的烈酒和利用神秘炼金术制作的东方饴糖。

    知道了可以直接在文兰购买第一手的奢侈品,从去年秋天开始荷兰人和英国人、法国人往来文兰寻求商业合作的行为更加频繁了,而且态度也彻底变得温顺而友好。

    对于文兰维京人来也,他们感觉更明显的是从今年春天开始,英国佬、法国佬、荷兰佬就不再是以往那种收购文兰皮毛挑三拣四,嗤之以鼻的嘴脸,而是变成了凡是文兰特产都要采买,并且说话好听,态度诚恳的模样,他们不知道邻居们的态度变化不是因为文兰的扩张,而是因为冰岛加入瑞典联合王国后在欧洲的大放异彩。

    对于英国人、法国人、荷兰人而已,冰岛不足为惧,所以即使奥拉夫带领文兰在北美不断扩张,让文兰变成了一个十分强大的殖民地,但是仍旧不被欧洲人放在眼中,他们都清楚,只要等到欧洲大战结束,国家能抽出精力支持殖民北美,小小的文兰很快将会消亡。

    但是这种情况在冰岛加入瑞典联合王国,并且在哈达尔公爵亲率大军跟随古斯塔夫二世战胜天主教联盟后改观了。

    古斯塔夫二世在布拉格和约签订后一跃成为了欧洲第一人,德意志大半地区的掌控者,瑞典也力压英法荷兰,成为欧陆第一强国。

    此时瑞典联合王国如日中天,加入瑞典的冰岛也就水涨船高了。

    知道了冰岛有欧洲最强国家为靠山、维京士兵也通过战场证明了冰岛军队十分能打,此时英国殖民公司、法国殖民公司、荷兰殖民公司在北美都采取了收缩政策,同时积极的和文兰交好,准备暂避锋芒。

    这种决定于历史上已经完全不同了,以至于原本应该出现的苏格兰殖民公司和更多的英格兰殖民公司等全都没了踪影。

    在1633年的北美洲,已经完全是文兰一家独大的局面,英国人和荷兰人规规矩矩的交易并离开后,奥拉夫也明显的察觉到了邻居们的态度变化,他并没有洋洋得意,而是与海涅彻夜长谈了两次,对文兰扩张的计划也进行了调整。

    (

 第297章 文兰工业的起步

    17世纪是全球殖民时代的初始阶段,未来欧洲各国随着尝到了殖民地的反馈甜头后就开始加大投入了。

    不过现在欧洲各国殖民的步伐迈的并不大,法国和英国未来

    奥拉夫一直想要独吞北美洲,让自己掌控的文兰拥有后世美利坚和加拿大的全部土地,所以他最警惕的永远是同为岛国的英格兰。

    岛国出身的文明,总是对土地扩张殖民有着特殊的执念,英国能率先爆发工业革命,成为殖民全球的日不落帝国,日本能后发先至,占据大半个东亚,不能不说这些成绩的背后有岛国文明的特质所起的功劳。

    英格兰拥有近千万的人口,还有铁矿和煤矿,同时也在17世纪开始走上崛起之路,冰岛加上文兰现在跟英国比人口也差得远,所以奥拉夫觉得在英国大力开展殖民前,自己一定要把文兰的领土打到最大,并且经营成铁通一般。

    唯有如此,才能在英国全球殖民中保全文兰不被抢走。

    现在冰岛文兰傍上了瑞典联合王国,由于奥拉夫的参与,古斯塔夫二世不仅没死反而带领新教联盟取得了胜利,马萨诸塞海湾公司和新法兰西也相继被奥拉夫的阴谋诡计消灭掉了。

    此时的世界格局与奥拉夫脑中那个早就大不相同了,所以奥拉夫也就失去了依靠记忆火中取栗的可能,他为了保险起见只能打算尽快建设文兰,争取让文兰尽早拥有庞大的人口和成规模的产业,然后不管遇到哪个强敌都能有自保之力了。

    不管未来怎么样,奥拉夫知道随着欧洲战事的结束,英国法国西班牙、甚至瑞典、丹麦、荷兰等国都会把目光放到北美洲了,自己要是不能尽快占据最大的土地,把文兰建造成一个像样的国家,以后免不了与列国分享北美。

    在整个7月份奥拉夫就在哈达尔城督导着首府搬迁后的事情,同时还在造船厂跟哈伯特老先生师徒一起研究着水密隔舱技术的研发。

    在上个月造船厂因为从荷兰采购的最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