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次却不是黄天使者过来抓人,而是在一众士族豪强的面前放上了一份竹简,竹简的上面写的正是太平道入道的文书。
“请诸位在竹简上,签下姓名。”
阎忠收起绢扇,继续开口说道。
“十月二十日,长子城中开设道堂,传播我太平道经义,届时某希望各家的长子能入学修习。”
郭盛拿起毛笔,手颤抖的不停,但还是艰难的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黄巾之乱后朝廷便规定加入太平道即是死罪。
而且黄巾军还要在长子城开设学堂,还要求各家的长子入学,这根本不是教习经义,而是收取质子,胁迫他们这些士族豪强就范。
片刻之后,堂下跪伏的最后一名家主签下了姓名。
许安冷眼看着堂下诚惶诚恐跪伏着的一众士族豪强,许安摊开手掌,掌中是温暖的阳光。
上党郡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士族豪强,已经匍匐在了他的脚下。
第一百七十一章 安内必先攘外
“这就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
看着远去的一众士族豪强,龚都不屑嗤笑了一声。
阎忠展开绢扇,盯视着堂外离去的众人,淡然说道:“斧刃加身,敢于反抗者,毕竟是少数,如今上党郡全境已归黄天,焉有不降之理。”
“那些称王侯拜将相的人,难道就真的比我们高贵吗?”
许安按住身前的案牍,环视站在堂中的一众黄巾军将校。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莫非又是什么贵族?刘邦起兵之前,也不过只是一介亭长罢了,但却是他取得了天下,而不是六国那些所谓的贵族。”
阳光洒在许安的身躯之上,土黄色的黄袍在阳光的照耀下竟有些闪耀。
“我等皆是炎黄苗裔,同样的血脉又何来尊卑高低之分?这些现在高高在上所谓的贵族,不过是享受着他们先辈奋力取下的恩泽罢了。”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如今已不知过了多少世,也该到了消亡的时候了。”
许安端坐于首座,堂中的黄巾军将校皆是狂热的看向许安。
平定太行,袭取晋阳,“威声满天下”的朱儁都被其阵斩,击退了威名显赫的汉将卢植,如今又带领着他们夺取了上党郡全境,郡县莫能制,朝廷不能讨。
“今我等裹黄巾聚众而起,定当革天命于世间,汉室气数已尽,黄天必将取而代之!”
“如今乱象已生,大战将起,还请诸位继续奋战,为我黄天取下这神州”
许安的话音刚落,堂中的刘辟已经俯身下拜,这个虔诚的黄天使者双目中有泪光闪现。
下曲阳大败,几乎摧垮了刘辟所有的信心,是许安带着他们遁入太行山,从那无底的深渊中爬出,重新让他心中燃起了希望。
“原为我黄天扫清这世间一切奸邪,荡平天下宵小!”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一众黄巾军将校皆是俯身下拜,甚至连阎忠都不例外。
……
“高都城之战,我军共计伤亡2120人,伤兵痊愈352人,已重新归营。”
“八尺山之战,我军共计伤亡7342人,伤兵痊愈874人,已重新归营。”
……
许安坐在上首,听着阎忠的汇报。
他麾下内政的人员虽然充盈了一些,但相对于诺大的上党郡还是力有未逮。
阎忠这小半年来选取了一些聪颖的孩童,让自己的长随教授识字,术算。
还有一些黄巾军中识字的符祝,方士在传道之余也会来帮助阎忠处理一些政务。
攻取了上党郡后,也得到一些贼匪,小股黄巾军的投靠,其中也有些许识字之人,这些都被许安全部归拢到阎忠的幕下,或多或少也减轻了阎忠的负担。
甚至还强征了一些乡间小的豪强家中识文断字的人员,来处理文书。
不过这样的援助还是有限,这段时间,阎忠一直忙着处理这种事务。
突然接取了整个上党郡,让阎忠不得不一直埋头案牍之中。
也幸好黄巾军兵员众多,又有许安军令在先,维持各地的治安,不然上党郡此时估计已经乱作了一团。
“不算我军在各地关隘的驻军,如今我军共有27582人,其中骑兵只有872骑,上党郡内各士族豪强家中养有不少马匹,可以征募,军中骑术尚可者已经编记造册现有450人,只要有马匹便可成军,不过战力定然有些下降。”
许安麾下的骑兵多是冀州人士还有并州人士,这两地的人接触马匹的机会多。
不过平民百姓还是很难接触骑术,被选入了骑兵之中的人员,多半也是各地的游侠儿。
许安南下和朱儁在葵城外对战时,那些一千三百多名黄巾军骑兵就是如此挑选出来,集训了数个月的时间,才勉强有一战之力。
也幸好面对的是河内的骑兵,而不是并州、冀州的精锐骑兵,否则就算有具装重骑这张底牌在,大概率也无法取胜。
不过葵城一战虽然取胜,使得许安声势大涨,但也让黄巾军的骑兵被削弱了很多,懂得骑术的士兵本身就少。
上党郡虽是属于并州,但是却地势崎岖,所以战马和懂得骑术的人也相对较少。
也就是说现在许安,再短时间内无法再聚集起和汉军相当的骑兵了。
虽说汉军主力被其余各方牵制住了,主动权在许安手中,但缺乏骑兵援护,许安也不敢过于从上党郡,太行山出击,深入汉帝国的腹地太深。
“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人已经编入主公麾下,封为校尉各自统领一部的军兵。”
阎忠从一旁的案桌上取过一副山川地势图,地图颇大,描绘着上党郡境内的各城邑,大型聚落,还有周边的太行山脉,王屋山脉,太岳山脉的地形。
图中颇为详细的标注着王屋山脉,太岳山脉中的一些贼匪势力,和关隘位置。
许安在八月份攻灭上党郡主力后,就将一些斥候派遣了出去,打探两处地方的信息,然后描绘在上党郡收藏的地图之上。
得到许安的允许后,指挥着军卒将其在堂中悬挂了起来。
“上党郡全境已被我军掌控,东面各处关隘俱有人守卫,暂时无忧,但汉军仍然可以从西面王屋山,太岳山对上党郡造成一定的威胁。”
“王屋山脉和太岳山脉中情况,与当初主公刚进入太行山脉时相差无几,各处山头林立,贼匪众多。”
众人的目光跟着阎忠手中的木棍,在上党郡的山川地势图上游走。
“如今已过去有一月多的时间,我们派出去的斥候也收到了消息,两处山脉附近的汉军都有些异动,甚至在山中攻灭了几处贼匪,同时在几处要道建立了据点。”
“上党郡内战事已经结束,郡内各地的士族豪强因为长平一役战败,抵抗力大减,从刚刚的表现来看,暂时不足为患。”
“如今的情形,在下以为安内必先攘外,王屋山脉和太岳山脉各处要道必须要掌握在我军的手中,这也才能保证外部的安稳,安心发展。”
阎忠面色肃穆继续说道。
“否则只要小股的汉军进入上党郡的腹地,对主公的威信影响势必也会造成影响,让那些本来已经臣服的士族豪强心中燃起一些别的心思。”
第一百七十二章 定策
“主公在葵城击败了朱儁,势如破竹一般袭取上党郡,又挡住了北面侵攻的卢植,现在的声望可以用如日中天来形容,这也是为什么上党郡内的士族豪强会如此惧怕主公的原因。”
“现在的情况就是,只要汉军能威胁到上党郡的腹地,或者是出现在众人的视野中,都会给他们对抗我军的勇气。”
“而且上党郡的普通民众没有如同我军中的军卒一般经历过饥荒,虽承担着重税但还是可以勉强维生,尚且思念汉室,郡内人力尚不能充作军用,在下建议,主公应该在各城各聚落建设道堂,传播经义。”
许安点了点头,阎忠所说的确实是事实。
并州的百姓并没有遭受过大旱,虽有苛捐杂税,沉重的负担,但还是能勉强维生。
而且汉室统治时间长久,强行征募这些百姓入伍,不说不符合许安定下的规矩,就是战力堪忧无法保证,甚至可能还有临阵倒戈的危险。
占领太行山后,就算是出兵侵攻劫掠州县,许安也严令不允许伤及无辜,残害平民百姓,甚至连踩踏耕种中的农田都是禁止的。
在军令、军规的约束下,许安麾下的黄巾军一直保持的相当的克制。
现在许安麾下黄巾军中以前那些刺头,旧习难改的军卒,不是被军法惩戒的老老实实,改过自新,就是在太行山中的某处矿山中挖矿服刑,甚至是直接下了黄泉重入了轮回。
强征上党郡内百姓入伍,现在只会是让上党郡民怨沸腾,反而会阻碍了黄巾军的发展。
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各地开设道堂,和之前太平道发展一样,传播经义,救治乡民,慢慢建立群众
许安沉吟了一会,看着阎忠言道:“现在军中符祝,方士人员稀缺,上党郡中有十三城,就先只在这十三城城中开设道堂,传播经义,去培养教众,其余聚落就暂时不设道堂。”
许安想了一想,又说道:“新编入军的军卒,一定要是太平道的教徒。”
时过境迁,现在许安麾下的兵员充足,不再是以前兵力短缺的时候,宁缺毋滥。
人海战术的缺点,第一是会大量的损耗自身的兵员人力,第二便是需要大量的钱粮供给,后勤压力巨大。
而且黄巾之乱已经证明人海战术是行不通的,或许面对不怎么精锐的普通郡兵尚可,但面对精锐的汉军,就只是成为军功的份了。
如今已经不是光和七年的灾害时期,流民遍地,可以劫掠郡县补给,许安占据了上党郡,总人口算上兵丁也不过才20多万人。
如果是在上党郡强征,或则是随意招募来的军卒,这些军卒战力甚至不如黄巾之乱那些骨瘦如柴的饥民,后勤压力将会剧增。
要知道黄巾之乱时期,背景就是灾荒年间,是饥饿驱使着那些揭竿而起的黄巾军前行,还有狂热的宗教驱使着他们用血肉之躯来迎击汉军。
但现在上党郡这些人,既不是饥民,也不是太平道的教徒,上了战场,只会成为拖油瓶罢了,就算经过训练,汉室长久统治也深入其心,难堪大用,反而空费钱粮。
许安虽然可以率军四面出击,但不管从哪面出击,势必会遭到汉军的强烈反攻,而且汉军也不会再将钱粮存储于各郡县内,而是存在重要的仓库要地,到时候劫掠的成果也必然是有限,甚至是得不偿失。
“开设道堂,还有招募新兵之事,就按这么定下了,缴获的武备数量多少,可有统计出来?”
许安偏头看向阎忠询问道。
阎忠闻言展开手中的竹简,向许安汇报道。
“我军共计获取铁甲2131具,革甲4231具,维修用的甲札若干。”
“曲缘盾4875面,塔盾1200面,矛6170件,戟戈3000件,环首刀2320柄,汉弓1323件,弩机3214件,羽箭若干。”
这些武备多是长久以来上党郡武库中的存货,还有就是太行黄巾侵攻并州后,张懿扩军备战之后,召集工匠打造出来的新武备,现在却全都便宜了许安了。
长平之战时,汉军就是装备这些武备,只可惜遇上了王贡这个不知兵的郡守,不然上党郡还可以坚守一些日子。
到时候卢植很大可能会突破刘辟建立的防线,占领上党的北部地区,给许安的计划带来麻烦,到时候就算控制上党全境,却也需要更多的时间修生养息。
“整军事宜,处理的如何?”
“武卒营,锐士营缺额颇大,已从各部中抽调军卒填补,其余普通的军卒暂时合编为五部,取消第五部 后各部的编制。”
“整军事宜在十月二日时便已经彻底完成,钱粮也已经在昨日准备完毕,可以随时出兵王屋、太岳。”
许安左手放在左手的膝盖处,右手放在身前的案桌之上,轻轻的敲击着案桌。
目光从阎忠到张燕,再到徐晃、刘辟、龚都、白饶一众将校。
如今许安麾下能独挡一面的,只有阎忠和张燕两人,徐晃还稍微欠缺一些经验,刘辟虽然性子沉稳,但却缺乏大局观,执行命令尚可。
龚都性格莽撞,就更不要说了,白饶指挥能力也只是中规中矩,常年跟在于毒身后,轮起武艺到是尚可,领兵出阵肯定是不行。
阎忠肯定是不能领兵出征,否则光是上党郡的各种事务就要将许安给淹没。
那就只有张燕和徐晃两人了。
历史上的徐晃确实有领兵的才能,因为治军严整而被曹操称赞“有周亚夫之风“。
在樊城之战中,徐晃率军击退关羽,又紧随关羽展开追杀,并趁机连破关羽十重围堑,彻底解除了樊城之围。
既然经验尚缺,山中的贼匪正好让徐晃积攒一些经验。
许安心中定下人选,当即开口道:“张燕、公明。”
“末将在。”
张燕、徐晃两人应声迈步而出,拱手听命。
“你们二人各领武卒一部,锐士一部,弓手一千人,前往太岳、王屋,整合山中贼匪,务必将各处关隘要道掌握在我军手中。”
“诺!”
第一百七十三章 道堂
“俘虏的身份都已经甄别了出来,汉军军卒共计1829人,士族豪强私兵1614人,壮丁2120人,这些人如何处置,还请主公示下。”
阎忠取过另一块竹简继续禀报道,这些俘虏多是长平之战时被俘虏的。
长平之战因为王贡身死,所以汉军很快失去了抵抗的勇气,尽数投降了,所以汉军的伤亡彬并不是很大。
然后便是黄巾军在继续北上时,遭遇了上党郡军司马郭华派遣南面支援的两曲汉军。
统率黄巾军先锋部队的将领正是徐晃,战力悬殊,训练有素且兵力占优的黄巾军武卒,很快便击溃了这两曲南下支援的汉军步卒。
面对着成群结队而来的黄巾军骑兵,这些刚刚从田间被征募起来训练不久的汉军,只能丢下武器,跪伏在地上,被黄巾军所俘虏。
至于八尺山南部的汉军部曲,当军司马收到了长平战败还有卢植撤军的消息后,就在第二日,黄巾军正准备发起攻击的前一个时辰。
郭华就带着麾下的将校交出了所有的兵刃,甲胄,放弃了抵抗。
由于郭华是主动投降,许安并没有将他们编为俘虏,而是将他们暂时安置在了长子城外附近。
“太行山中的矿场还缺少人力开采,这些汉军军卒还有士族豪强的私兵全都丢进太行山中。”
许安思索着治下的情况,斟酌的说道。
“至于那些被临时征募的壮丁,分带他们去各地修建道堂,修建完毕后,可以送返回乡。”
现在对于许安来说每一份人力都十分重要。
攻下上党全境,已是又到了十月,又是一年的年末之时,大汉天下的动荡正在持续,也将会越来越激烈。
那个群雄并起,共逐其鹿的时代也即将拉开帷幕。
……
黄巾军已经占领整个上党郡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
上党郡的住民一开始诚惶诚恐,紧闭着门户,但生活总是要继续,而且一段时间以来,也让他们发现好像黄巾军的到来,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甚至于治安比汉军还在时还要好了很多,那些已经流窜于市井的游侠儿胆敢闹事,多半会被那些在街道巡逻的黄巾军军卒捆住痛打一通。
乡间,聚落附近那些隐藏在山林中的贼匪,也被黄巾军的军卒清理了大半。
大部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