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3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州之战,汉军大获全胜。
而开阳之战,称得上整个徐州战场之上最为重要的一战,其重要性甚至要比朱治击破了青州别驾王脩和臧霸手下大将孙观带领的青徐联军还要重要数分。
扬州平叛战,让孙策名动天下,声名远播。
而开阳一战,则是让世人看到了扬州兵的强悍。
扬州匪乱,让众人看到了扬州的武备薄弱,军兵孱弱。
孙静带领精兵一千五百人进入扬州,也发现了当时的扬州兵不堪大用,于是重募新兵。
而就在孙静募集的新兵之中,一支从丹阳郡被征召而来的部曲,号为“丹阳兵”,在与扬州叛军连番的交战之中,大放异彩。
丹阳山险,民多果劲,好武习战,高尚气力,精兵之地。
这些丹阳兵都是当初孙策亲自前往丹阳募集而来,孙策年岁虽小,但是在扬州之地早有名望,丹阳郡郡民听闻孙策募兵,皆是云集响应。
孙策于丹阳郡,仅仅半月不到,便募集了三千军兵。
而后,丹阳兵跟随着孙策一路征伐,屡立战功。
此前,陈都朝廷下令孙策北上援助朱治,孙策便将这支丹阳兵也一并带了过去。
时任徐州牧的陶谦,也是丹阳郡人,当初赴任之时,陶谦带了不少的家兵,这些家兵私兵也都是出身丹阳,同样被称作丹阳兵。
当时为了平定徐州州内的黄巾之乱,陶谦收编臧霸,任起为骑都尉,将大部分的军兵都交给了臧霸。
后来臧霸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聚合军众,臧霸为统帅,屯于开阳一带,自成一方霸主,并且进攻陶谦。
陶谦之所以能够坚持到朱治支援,正是因为手底下还有丹阳兵在。
孙策抵达徐州后不久,陶谦便将手下最后的底牌丹阳兵交给了孙策。
孙策带领六千丹阳兵以及徐州的郡国兵六千,合计一万两千人,北上进攻琅琊国的国都开阳。
开阳乃是琅琊国的国都,臧霸当时聚集了三万多名军卒云集开阳。
见到孙策兵少,臧霸尽起大军,于开阳以西迎战孙策,想要击溃孙策,然后南下进攻徐州,迫使当时已经击破了青徐联军的朱治回救东海郡。
臧霸将三万大军,列为方阵,分精兵八千人守备中军,翼军左右,其锋甚锐。
孙策麾下军兵虽少,但是却毫不胆怯。
他没有选择臧霸军相对薄弱的左右两翼发起进攻,而是选择了最为让人意想不到的战法。
臧霸将精兵都集中在中军,孙策于平原展开军阵,同样以郡国兵守护两翼,亲领六千丹阳兵出阵,猛攻臧霸军的中军。
没有人想到孙策竟然如此大胆,臧霸军前阵猝不及防之下,被丹阳兵一举冲破。
孙策突入阵中,阵斩前阵主将尹礼,臧霸军前阵望见前军主将旌旗倒伏,顿时大乱。
臧霸军大败,孙策获甲首五百七十级。
臧霸止住了溃势,敛兵还战。
鏖战之时,孙策带领甲骑抓住了机会,突入阵中,臧霸勉强抵挡,被孙策一枪刺中左肩落于马下,臧霸军众将杀来,救下了臧霸,大军溃败。
孙策击破臧霸,一路攻入臧霸营中,拔其牙门,斩其旌旗,臧霸军虽众,但是见孙策旌旗,皆是望风披靡。
臧霸兵败之后,连开阳城都不敢进入,带领着麾下的残兵一路往北逃窜。
东郡之战草草收尾,死伤颇重,但是不仅没有扩大战果,还让洛阳地区沦陷。
但是孙坚却没有受到什么责罚。
刘宠微微躬身,沉声说道。
“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
“东郡之战,耗费巨额钱粮,动用战兵逾十万,未得寸功,未占寸土,却丢失洛阳,以致都城受险,若不责罚孙坚,此事恐怕会引人非议。”
刘协的脸色微变,刘宠的语气并不好。
不过也可以理解,毕竟这已经是刘宠数次谏言,想要他惩戒孙坚了,但是之前所有的谏言都被刘协一一驳回。
这一次,刘宠请求入宫,到了暖阁面陈孙坚的过失,再次要求刘协惩办孙坚。
刘协眉头微蹙。
他感觉东郡之战的失利,并非是因为孙坚的问题。
谁也没有办法想到许安竟然可以短短的旬月之间便攻占了关中全境,并且还有余力东出函谷关,参与中原的战事。
谁也没有办法想到袁绍竟然和黄巾军联合在了一起,这才使得兵力的平衡遭到了破坏。
孙坚能在这种情况下,迅速的做出最正确的反应,将十数万大军安全撤回兖州。
并且还能够将黄巾军赶出洛阳地区,虽然最后洛阳还是没有回到他们的手上,被袁绍所窃取,但是这已经算的上是一场胜利了。
王越给刘协仔细的了占据,所以刘协最终还是决定不惩戒孙坚。
刘协看着面色肃然的刘宠,心中感觉十分棘手,他感觉刘宠的心中肯定是积压了很多的不满。
但是刘协想不到,为什么刘宠之前明明和孙坚的关系很好,但是现在刘宠却是极力要他惩戒孙坚。
刘协斟酌了一下词句,开口道。
“孙将军劳苦而功高……”
“依功行赏,论罪责罚,赏罚分明,方可服众,若是有功不赏,必然会使人寒心,离心离德,若是有过不罚,必使众人心生怠意,必让臣子心有不服。”
“还请国家赏罚分明。”
刘协的话还没有说完,便已经是被刘宠打断。
坐在一旁的王越缓缓抬起了头来,不着痕迹的看了一眼刘宠。
刘宠身躯虽躬,头颅虽低,但是语气却是不容反驳。
刘协脸色变幻了数次,他凝视着低垂着头的刘宠没有说话。
暖阁之中,寂寥无声……
……
宫城之外,骆俊,荀彧、郭嘉、戏志才四人面色皆是颇为严肃。
刘宠很久之前便已经进入了宫城之中,但是现在眼见已经过了午时都还没有走出宫城,四人禁不住都有些焦急了。
“孝远,那人可是将军?”
戏志才眼神微动,他看到了宫城的大门打开,一名穿着绛红色深衣,头戴着铁冠的的中年男子走了出来,但是他看的有些不真切,因此连忙拉了一下站在他身旁的骆俊。
众人循着戏志才所指的方向看去,全都看到了刘宠的身影。
荀彧眉头微蹙,他注意到了刘宠迈步的速度远远快于平常。
“回将军府。”
刘宠大步走来,他没有和骆俊、荀彧等人有太多的交流,只是简短的说了一句话。
只一步便跨上了战马,举起马鞭,沉声喝令道。
骆俊和荀彧两人对视了一眼,皆是看到了对方眼底的忧色。
骆俊、荀彧、郭嘉三人也是骑上了战马,跟随着刘宠向着车骑将军府赶去,戏志才并没有骑马,他的身体抱恙,这一次来也是乘着马车而来。
一路无话,骆俊、荀彧、郭嘉、戏志才四人跟随着面色有些难堪的刘宠进入了将军府。
“情况如何了?”
走入了房舍之中,骆俊率先开口问道。
他担任刘宠的国相多年,他知道刘宠这一副脸色,必然是压抑着极大的愤怒。
“陛下答应惩处孙坚,将其降为右将军,削夺封户八百,但是仍让其统管军事。”
骆俊面色微凝,孙坚之前被任为前将军,现在降至为右将军,并没有降低多少,而且还其继续统管军事,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孙坚是现在唯一的一个万户侯,名传天下,屡次战功堆积,食邑已经有一万一千户,夺户八百,他还是万户侯。
是万户侯和非万户侯,看起来只差了数百户的食邑,但是名义上却相去甚远。
这一次,刘宠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孙坚不再成为万户侯,并削掉其北伐大军主帅的官职,但是两个要求,一个都没有得到满足。
荀彧了一眼郭嘉和戏志才,面色也是凝重了起来。
戏志才咳嗽了一声,语气低沉。
“看来陛下对于孙坚的看重远超我们的想象……”
房舍之中的气氛慢慢的沉闷了下来。
现在天下人看到的是南庭锐意进取,连战连捷,兖州济北、泰山两处郡国很快就要被其收复,而徐州的大胜,也是解除了另一后顾之忧。
但是其实南庭的内部早已经是一团乱麻。
弘农王刘辩在南阳郡虽然已经退位,现在封地被转封到了南阳。
但是皇甫嵩和盖勋、还有王允却是借着两关的防御战进入了庙堂之上。
现在陈都朝廷的三公,分别是司空张喜、司徒王允,太尉之职暂时空悬。
前任司徒因为身体抱恙,而辞官归去,司徒之位也被王允接替。
陈都朝廷的太尉之职,一开始是由刘虞遥领,后来刘虞身死,大部分有足够威望的大臣都在长安被董卓挟持。
现在一切都已经改变,陈都朝廷缺少有足够的大臣。
王允、皇甫嵩、盖勋等人进入朝堂几乎是不可以阻挡的大势。
虽然并没有明说,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一次那空悬依旧的太尉之职,恐怕将会被皇甫嵩得到。
三公之中,只有张喜一人,算的上原来陈都朝廷的旧臣。
刘宠面色难堪。
孙坚曾经在皇甫嵩帐下为将,皇甫嵩可以算是孙坚的旧主,昔日皇甫嵩亲自在大殿之上为孙坚请功,这件事众人皆知,并非是秘密。
若是皇甫嵩真的成为了太尉,如何不会偏帮孙坚?
孙坚本来就已经有些失控,现在又在庙堂之上有了援手,只怕是更加尾大难制。
皇甫嵩虽然一直以来都是忠心为国,但是当初董卓废帝,皇甫嵩却是按兵不动,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皇甫嵩并未响应,而是选择了遵奉长安朝廷的命令。
孙静是孙坚的胞弟、而朱治曾经是孙坚麾下的将校,两人现在都已经是被晋升为了将军,孙策现在更是名扬四海,孙坚是北伐大军的主将。
现在孙氏一门的声望已经达到了鼎盛。
现在庙堂之上,正在为孙静论功,孙静平定扬州,其功绩怎么都不是一个将军的头衔便可以解决的。
恐怕孙氏很快便会一门两侯爵,到时候孙氏的声望将会达到下一个顶峰。
朱治的战功也足以封侯,徐州危难之事,千里驰援,力挽狂澜,如此功绩在现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不封侯爵,实在是有些说不过。
在刘宠看来,刘协对于孙坚的信任实在是太过了。
孙坚如今掌控北伐之军,兖州地方在其兵锋之下,而扬州、徐州在孙坚的影响之下,豫州便更不用提了,孙坚现在还领着豫州牧的职位。
扬州刺史陈温久病缠身,此前朝廷曾经派过太医前去,得到的消息不容乐观,已经是无法理政。
徐州牧陶谦,出身于丹阳郡,与孙氏、周氏两家也算是旧识。
如今陈都朝廷掌控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五州之地。
实际上其中四州都可以说是被孙坚控制着,只有荆州在刘表的控制下。
孙坚若是真有反意,刘协根本没有多少可以抵抗的可能。
刘协虽然天资聪颖,但是其终究还是一个孩童……
第六百七十七章 陈都
荀彧欲言又止,刘宠如今心中正积压着的怒火,这个时候实在不宜说其他的话语。
如今孙氏在陈都朝廷的影响确实是有些太过深远,但是陈都朝廷能走到如今这一步,又何尝不是因为孙坚。
关东联军数十万众,止步于洛阳八关之外。
曹操、卫兹惨败于荥阳,群雄震恐,只敢作壁上观。
而孙坚在这个时候带领着丛荆州的最南部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等郡征募而来的军卒,辗转了上千里之地,一路赶到了南阳郡的北部,赶到了豫州。
当时董卓因为击败了曹操、卫兹,关东群雄皆是作壁上观,无人再敢进军。
这种情况之下,孙坚却是毫不犹豫的挥师北上,迎战士气正盛的董卓军。
太谷大胜、兵威进洛,威震天下,授假节,领豫州牧,声名显赫。
当初孙坚在洛阳获得传国玉玺的时候,其实正是最好的时机。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在很多人的眼中代表的就是天命。
那个时候的孙坚,掌握着整个豫州的大权,麾下军势正盛,无有能出其右者。
孙坚出身扬州吴郡,从这一次的扬州平叛战便足以看出孙氏在扬州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当初荀彧谏言让孙坚的胞弟孙静只率领精兵一千五百人前去平叛,其实就是想看一看孙氏在江东的威望到底有高。
扬州平叛战,朝廷提供的支援实际上极为有限……
那个时候的孙坚,若是真的想要窃国,轻而易举的便可以使得刘协成为一个傀儡天子。
但是孙坚没有。
孙坚领兵退出了陈都,无论是什么时候刘协宣召,孙坚从未带兵进驻陈都的周边,都是只带亲从十数人进入陈都。
孙坚带领着的军兵距离陈都最近的时候,是当初北伐之时,刘协要求亲自给孙坚送行,孙坚尊丛诏书停留在陈都以北,等候刘协检阅军队。
孙坚担任豫州牧之后,其实将大部分的权利都下放,没有干预太多的事务。
对于财政、钱粮孙坚也是没有过多的干涉,只是拿取了麾下部曲所需要的用度。
财政和钱粮等大权一直都是刘宠在掌控在手中,孙坚一直没有抢夺。
拉帮结派,结党营私,这些事情,孙坚一直都没有做过。
一直以来,孙坚的行为并没有半分的逾越。
孙坚的唯一的错误,其实只不过是“功高震主”……
天子年幼,根基不稳。
诸侯心思各异,天下动荡不休。
孙坚或许心中没有其他的想法……
但是有人能保证孙静没有其他的想法吗?又有谁能够保证孙策没有其他的想法?
如果荀彧是后世人的话,那么他觉得能用一个更为贴切的词来形容现在孙坚的情况黄袍加身。
黄袍加身事情的真相不为人知,但是类似这样的事情却并不罕见。
《宋史·太祖本纪:“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
赵匡胤被一众麾下的军将强行推上了皇帝的宝座。
孙坚如今早已经功高震主,此前更是官拜前将军,领豫州牧,假节,万户侯,很快便会到升无可升,赏无可赏的地步。
到时候,如何处置孙坚,如何安抚孙坚麾下的一众将校。
孙坚是不拉帮结派,是不结党营私。
但是朱治、孙静、曹操、刘备、黄忠等一众如今陈都朝廷之中的高级将校皆在其帐下听命,早已经是聚集在了他的旌旗之下。
一旦打了胜仗,功劳分发下去,某种意义上来说,孙坚就是他们的恩主,有提携之恩。
现在孙坚在军中的威望已经攀升到了一个极为恐怖的地步,尤其是在豫州军和杨州军之中。
更何况,孙坚麾下还有一支为数颇为众多的吴郡兵,孙策麾下如今有六千丹阳兵,再加上孙静和朱治麾下的部曲,孙坚如今掌控的嫡系部队早已经接近两万。
荀彧毫不怀疑,孙坚振臂一呼,是否能够得到万人的呼应。
天子终究还是太过于年幼,蹇硕或许曾经教过天子一些权谋和帝王的心术,但是毕竟时日太短……
荀彧轻叹了一声,如今的局面棘手无比。
刘宠如今手中的权力也开始被分割,刘宠终究是一个藩王,他就任车骑将军,实际上都不合祖法。
这一次王允、皇甫嵩、盖勋等一众具有威望的老臣进入朝堂,刘宠说话的重量也得到了极大的减轻。
郭嘉眉头微蹙,他和荀彧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