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第2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心中百转千回,他知道曹操此时说的话是正确的,蹇硕、董重目前掌控皇宫,若是他不行动起来,恐怕这汉家天子的宝座之上坐的就不是他的外甥,而是那个所谓的董候了。
“进宫!”
何进一咬牙关,也是下定了决心,他一挥马鞭,身上也出现了一些决然的气势。
一众军将听闻何进号令,立时便行动了起来,庞大的队伍再次行动了起来。
这一次,袁绍、曹操、鲍鸿三人皆是紧挨着何进而行。
何进看到袁绍到来,心中微微舒了一口气。
袁绍拱手道:“大将军,蹇硕、董重两人掌控宿卫,我已命人传信于公路还有济阳侯,让他们做好准备。”
“西园禁军那边,我也派人传信过去,只要一时半刻,西园禁军便可赶制皇宫。”
“本初办事果然是周到。”何进听闻袁绍的安排,也是舒了一口气,“如此,我便安心多了。”
曹操向左右看了一眼,犹豫了一下,最后还是说道。
“宫中情形不明,大将军此行进宫,若是蹇硕和董重两人自觉没有退路,恐怕会做出什么伤害大将军之事,亦或更疯狂的事情也说不定。”
袁绍看了一眼曹操,曹操所言,并非虚言,蹇硕绝对不甘失败,狗急跳墙,鱼死网破之事必定是做得出来的。
必须要让蹇硕投鼠忌器,不敢轻易下手。
袁绍沉声道:“暂时就在宫外,暂不进宫,天子驾崩,乃是大事,册立新君,也需要重臣到来,大将军可在宫门稍后,等待一众大臣到来,然后一起进宫。”
“西园禁军一到,我便让其于皇宫之外警戒,若是那蹇硕和董重两人有不对劲之处,也可以即可救援。”
黄门侍郎荀攸跟在何进的身后,没有言语,只是抬眼看了一眼面色严肃的袁绍和曹操两人。
率领军兵围困皇宫情同造逆,虽然袁绍说的警戒,但是说的再好听,也是领兵围宫。
何进毫不犹豫的答允了袁绍的安排,他对于袁绍倒是信任非常。
东曹掾蒯越冷眼看着袁绍和何进交谈,他和荀攸一样都没有多说什么,如今的事情看起来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简单,多年的经历,让他嗅到了一丝危险。
第四百四十四章 入宫城
日渐上移,秋日的阳关并没夏日那般毒辣。
洛阳皇宫之外,何进背负着双手,他的四周都站满了全副武装的甲士。
而在他的周围,一众重臣,三三两两站于他的身旁。
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等人皆是面色凝重。
能够到达这种职位之人,又有谁不是人精,宫廷之中的乱子,他们也知道些许,自然也是猜出了一些,而且对于今日何进等人的行动,他们早就得知。
他们虽然没有明面上参与,但是若没有他们的支持,何进如何能有如此的威视。
袁绍、曹操、鲍鸿三人麾下的西园禁军,还有大将军府的一众的军将,现在已经驻扎于皇宫三面要道,大量的兵丁聚集在此处,自然也没有人这个时候指着何进带领军兵围困宫城。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法,蹇硕掌握宫廷,绣衣使者的威胁,也使得他们不得不出下策。
宫门大开,何进向着袁绍和曹操、鲍鸿三人看了一眼。
袁绍、曹操、鲍鸿三人按着腰间的宝剑,缓步走至何进的身旁。
鲍鸿行礼道:“大将军勿忧,我等麾下西园禁军已是驻扎于三侧宫门,公路的虎贲军和车骑将军麾下的羽林卫,也掌控了宫中的数处要道,皇后和史侯也已是被保护了起来。”
车骑将军指正是何苗,是何进异父异母的弟弟,如今在宫中带领着羽林卫护卫着刘辩还有何皇后。
“好。”
何进思索了片刻,点了点头,便对着一旁的吴匡、张璋两人下达了军令,让其召集军兵准备进宫。
曹操见到何进下令,连忙制止道:“如今朝中重臣皆在,蹇硕就算再蠢,也不敢随意动刀兵,领军入国门,是为谋反之罪,大军断然不可调动。”
虽然围困宫城也是叛逆之罪,但是也算是有一块遮羞之布,有合理的说辞。
天子驾崩,人心惶惶,何进身为大将军调遣军兵,稳定秩序,警戒骚动,还算合理。
但是若是领着大军直接进入皇宫,根本没有一丁点的办法来洗白。
何进面露难色,不能领兵入皇宫,但是现在要去的地方,可是那蹇硕控制的地方,虽然说如此多人在,蹇硕除非是得了失心疯,不然不可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动手,但是何进还是有些惶恐,毕竟命只有一条,谁也无法借命,
“话虽然如此,却不得不防。”
袁绍眉头微蹙,思索了片刻,蹇硕为人阴狠,睚眦必报,对待刘宏尤为忠心,为达目的根本就是不择手段,确实不排除他不敢冒这天下之大不韪。
曹操昔日在洛阳任北部尉时,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将蹇硕的叔父用五色棒处死。于是,“京师敛迹,无敢犯者”。
得罪了蹇硕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也就是曹操,其父曹嵩乃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最后曹操被明升暗降,被调任为顿丘令,再后面一直都是闲置,或者是处于闲职的状态。
这一次成为西园禁军的校尉,还是曹嵩使了不少的钱财。
当时权柄还不重的蹇硕,都敢报复背景不小的曹操,等到成为了绣衣使者的指挥使,更是在京城掀起了大案,不少的党人甚至死在了狱中,就算最后百官集体上书,也只是上他收敛了几分。
曹操出言道:“大兵不可入宫,但却可以让亲卫随行,只要人数不多便可。”
“如今宫中情况莫测,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带领些亲卫,还可以说上一些,不至于没有说辞。”
“不妥。”府掾王匡摇了摇头,言道:“若是蹇硕真铁了心想杀大将军,些许的亲卫根本无用,根本等不到宫外军将牵来援助。”
“此事绝对可行。”
曹操眼珠微转,严肃的说道。
“可让济阳侯带领羽林卫护送皇后和史侯一起前往,然后再选拔勇将随行,可保大将军安危。”
曹操退后一步,伸出手指向身旁站立两名顶盔掼甲,身形差不多高大的军将说道。
“这两位是我麾下的军候,两人皆是骁将,以一敌十轻而易举。”
“夏侯惇拜见大将军。”
“夏侯渊拜见大将军。”
两人异口同声,对着何进一起行礼。
袁绍的目光停留在夏侯惇和夏侯渊的身上,两人年岁虽然尚轻,但是眉目之间皆是有一股杀气,让人望之不由的心生惧意,还有一种经历过战场独有的气势。
“此事可行。”
袁绍点头,曹操的计划还算稳妥,确实是一个好的办法,一时半会他也想不出其他的办法,便点头同意道。
随后从军中也点出两名勇将,朱灵和周昂。
“朱令拜见大将军。”
“周昂拜见大将军”
朱灵、周昂两人迈步上前,同时行礼道。
如果许安在此,自然是知道这两人确实皆是勇将,甚至算的上文武双全。
朱灵,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
历史上的,算得上是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官至后将军,封为高唐侯,谥号威侯。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伐四方,屡建战功。
周昂乃是会稽人。历史上曾为九江太守,甚至还担任过豫州刺史。
在孙坚攻董卓间,被派与夺取孙坚屯兵地阳城,期后袁术派孙坚与公孙瓒从弟公孙越一同攻打周昂,周昂成功守城,流矢射死了公孙越。
只是,现在的朱灵和周昂,和夏侯渊、夏侯惇一样,都只是普普通通的军候。
鲍鸿也是派出两人,护卫何进。
一人是他的兄弟鲍信,而另一人则是他麾下的军候于禁。
于禁身着绛红色的战袍,内衬将校玄铁甲,相比于鲍信来说,身上更添了数分凌厉之气。
“鲍信拜见大将军。”
“于禁拜见大将军。”
六人顶盔掼甲站在原地,何进只是一眼,却是感觉犹如万军在侧一般,心安无比。
宫门处,接引的小黄门再度出声,催促了一下。
何进平复了一下心境,再抬起头,面色也变得肃穆了起来,何进的目光投向宫城之中。
明明阳光万丈,高大的宫城在金黄的阳光之下,理应显得威严而神圣,但是恰恰相反的是,此刻的宫城却是让人感觉恐惧非常。
两侧站立的是一名接着一名顶盔掼甲的宿卫,按着环首刀的绣衣使者三三两两走在道路的两侧,时不时向着宫门投来目光。
宫墙之上,甚至还有按配着弓弩的军兵。
何进向左右各看一眼,深吸了一口气,紧按着腰间的宝剑,缓步迈入了宫城。
太尉马日磾、司徒丁宫、司空刘弘等一众朝臣也是跟随在何进的身后,缓缓的踏入了宫城。
第四百四十五章 遗诏
御府令、内者令已经散发白衣吉服,众人换上白衣之后,跟随着领路的小黄门继续前进。
又行了多时,沿路的军卒,原本的红衣已皆是换成了白衣,领路的小黄门让开了道路,对着前方的大殿做了一个请的姿势。
“大行皇帝梓宫就在此处。”
何进谨慎的扫视了一眼四周,殿外站立着为数不少的军卒,尽皆是白衣白袍白甲,面色肃然,目不斜视。
宫殿两侧的复道之上,手持着弓弩的军卒缓步行走在其上,扫视着复道下的情况,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动,所有人的行动都与往常无异。
但是何进还是嗅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或许那蹇硕真的会做出什么狗急跳墙之事。
不过好在,这一路走来,倒是没有出什么波澜。
就在何进打量着宫殿四周之时,一阵喧哗声却是突然从右后方传来。
于禁、朱灵两人尽皆上前一步,同时按住了腰间的宝剑,一左一右将何进护卫在身后。
夏侯渊、夏侯惇两人已是将腰间的宝剑拔出了一截,一步迈出,走到了何进的身侧,警惕的看着四周,注意着四周的风吹草动。
周昂、鲍信则是按剑而立,身侧的数名亲卫,在他们两人的指引下,瞬间分散而出。
而袁绍、曹操、鲍鸿三人皆是紧靠着何进的方向而站立。
何进举目望向骚动之处,只见一队全副武装,盔上皆插着翎羽的甲兵簇拥着一辆华贵的车架缓缓而来。
为首一员军将,外罩白袍,内穿将校金银甲,手按汉剑,威风凛凛,不是何苗,又能是何人?
甲兵向前,车架缓缓的停靠在众人的面前。
跟随在车架两侧的宦官赶紧上前,将下车用的垫子放于车旁。
何皇后牵着年幼的刘辩从车架之上缓缓走了下来。
头戴素巾,身穿丧服,眉宇之间尽是哀愁之色,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只是惊鸿一睹,便知为何可得天子宠爱。
原本若是天子驾崩,何皇后和皇子辩应当先在灵堂帘后等待,不应该如此抛头露面,但是因为蹇硕、董重把持大半皇宫。
若是先进灵堂,恐怕蹇硕会行歹毒之事,因此直到何进走入宫城之后,何苗得到报信,这才带着羽林骑护卫着何皇后和皇子辩姗姗来迟。
何进进到何皇后领着刘辩走来,脸上也是带起了笑容。
他对着刘辩笑了一笑,但是刘辩却和他这个舅舅并没有多少的亲近,反而是有些畏惧,还往后微微退了半步。
曹操微微低头,他的余光看到刘辩的神情,心中不由微微摇头。
原来天子就算再是玩乐,但是威仪仍在,朝堂之上敢于顶撞天子者,原本就少之又少,绣衣使者四出,更是百官寂静,罕有反对之言。
虽然曹操觉得这样薄待士人,厚待宦官乃是取祸之道,但这样的皇帝,大权在握,一言而决,才有皇帝的威仪。
听父辈说,昔日天子登基之时,也不过是与如今的皇子辩差不多的年岁,但行为举止端正无比,更是未见其有过多的怯意。
此时再看皇子辩,举止畏缩,威严欠缺,却还如寻常孩童一般,难怪昔日天子不喜。
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
何皇后、皇子辩既到,众人便一起上前,行礼过后,大殿之门这才缓缓打开。
满殿悬挂素白幔帐,光镜之物皆已遮蔽。
殿中四周,站着为数不少身穿白衣的宦官,而一名身形壮健的武官正站立于殿中。
何进瞳孔微缩,大殿昏暗,而殿外明亮,何进的眼睛一时之间不适应并未看清。
何进眯起眼睛,定睛看去,那身形渐壮的武官不是旁人,正是蹇硕!
而再蹇硕的身后,张让、赵忠等人皆是束手而立。
而他的老对头董重,此时正站在大殿的右侧,也是穿着白衣吉服,但是内中鼓鼓囊囊,应该是穿了甲胄,这不由让何进心中微紧。
何进举目看向殿中,帘后一名身穿白衣的妇人正坐于其后,虽然隔帘见不到面容,但是能坐在那里的只会是刘宏的生母,当今的太后董氏。
而大行皇帝的尸首旁侧不远,董候刘协端坐于其上。
何皇后和皇子辩那边,自然有小黄门接引,两名宦官引着何皇后进入帘幕之后,另外两名宦官则是领着皇子辩坐于刘协的身侧。
刘辩看到刘协脸上不由的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还想和刘协说些什么,但是随行的宦官止住了他的行为。
曹操看到之后,不由的对其又失望了一些。
相比刘协,刘辩的表现简直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难怪天子当初想要立刘协为太子。
就在何进想要迈步进殿之时,一名小黄门拦在了他的身前,冷声道:“殿中不得佩戴利器,还请大将军等人除去兵刃。”
何进眼神一厉,除去兵刃确实是他忘记了,携带兵刃进入灵堂,确为大不敬,但是他没有想到一个小宦官居然敢用这种语气如此跟他说话。
“好。”
何进怒极反笑,将腰间佩戴的汉剑解下,递给了一旁等待着收取兵刃的绣衣使者,冷声道。
“都解下兵刃。”
跟随在何进身后的袁绍、曹操等人依言也都是解下了腰间的佩剑。
只是当几名宦官想要上前搜身之时,何进横眉立目喝止住了他们。
那小黄门微微抬头,冷眼看了一眼何进身旁的众人,终究是没有说什么。
何进被其看的极为不舒服,他冷哼一声没有再理会那小黄门,径直迈步走入了殿中。
袁绍斜睹了一眼那名小黄门,只感觉有一些面熟,但是又说不上名字。
想要细看之时,那小黄门已经是再度低下了头颅,袁绍也每能看清楚其面容。
“本初,怎么了?”
曹操注意到了袁绍的疑惑,上前半步,凑近询问道。
袁绍压低了一些声音,用只有自己和曹操两人能听到的话语声,悄声说道:“那个小黄门有些不对劲,你注意一些。”
曹操心中一紧,没有偏头看去,只是用余光扫视了一眼那小黄门。
此前曹操并没有注意道那小黄门的异常,但是经袁绍一提醒,也发现了那小黄门明显和周围的宦官都不一样,虽然其极力的隐藏,但是还是能从其身上感到了一种危险的感觉。
这种感觉曹操曾经只有在孙坚,还有此前邹靖身后跟随着的那三名战将的身上感受到过。
袁绍低声言道:“恐怕是绣衣使者的人,伪装成了宦官,到时候你注意一些,只怕登基之事,会要几经波折。”
马日磾'dī'看着案桌上摆放着的器物,其中有不少是灵帝身前的喜爱之物,殿内灵位安排已毕,香炉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