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黄天之世 >

第224章

黄天之世-第224章

小说: 黄天之世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进终于是不再犹豫,他按住腰间的宝剑,昂首挺胸,向前迈出一步,沉声喝令道。
  “谁敢与吾正君讨贼?!”
  袁绍等的就是何进这句话,当下迈步上前,轰然应诺。
  “中军校尉袁绍,原随大将军正君讨贼,斩关入内,尽诛阉竖,扫清朝廷,以安天下!”
  曹操亦是迈步上前,与袁绍并列而立,亦是朗声应喝道。
  “典军校尉曹操,原随大将军正君讨贼!”
  房舍之中,一众军将,皆是纷纷呼名而应,群情激愤,声若雷霆。
  何进一拂大袖,按剑走出房舍,何顒、荀攸、郑泰等大臣,以及袁绍、曹操、鲍鸿等十数名军将,根随在何进的身后鱼贯而出。


第四百四十二章 酝酿
  大殿之中悬挂着一条条素白幔帐,店内与光镜有关的物品尽皆被遮蔽了起来。。
  刘宏双目紧闭,面色安详的睡在床榻之上,蹇硕一身的戎装,外罩着白色的战袍,静静的站立在刘宏的榻前。
  其实刘宏已经死去了近九天了,但是蹇硕一直是秘不发丧,用冰块等一众保存尸身的手段,尽可能的保持着刘宏尸身的完整性。
  如今却是再也瞒不下去了,外廷内廷的压力,同时袭来,蹇硕只能是不再隐瞒着天子驾崩的消息。
  刘宏死的太过于突然,遗诏只有他一人知道,若是那些大臣不肯奉诏,他蹇硕根本没有一丝的办法。
  他们这些宦官,看起来权势滔天,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皇帝。
  皇帝死去,他们的手中的权柄根本就不牢靠,若是现在让外人知晓了刘宏死去,只怕是不仅不能帮助刘协登基,甚至最终只能是身死族灭。
  蹇硕必须要想出一个万全之策,让刘协能名正言顺的登上帝位。
  殿角处小棺大椁两敛俱全,殿内众人,皆是披麻戴孝,入目之处,尽是素白之色。
  随侯珠、斩蛇剑、天子六玺一件一件陈列于案桌之上,最中央摆放的是一枚镶着金角的印玺,那一块印玺,正是昔日始皇帝所持有的传国玺。
  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董太后一身的白衣,静静的坐在刘宏的榻前,她的眼中没有一丝的泪珠,也没有一丝的神采。
  她的眼泪早在那一天便已经流干了,再没有人会在她流泪的时候,跪在她的身前为她拭去眼泪。
  白发人送黑发人,送走的还是自己唯一的孩子,对于一个女人而言,人世间最凄凉的莫过于此。
  董氏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刘宏的面容,原本熟悉的宫廷,原本熟悉的殿堂如今在她的眼中,不知道为什么却是变得阴森可怖了起来。
  她一直在想在摘星楼上,刘宏最后说出的那句话。
  “要是我……一直和阿母待在解读亭……那该多好啊……”
  如果能够再让她选择一次,她绝对不会带着她的儿子来到洛阳。
  在那解读亭之中,他们母子二人必然能开开心心的渡过余生,不比为那些什么权柄而争的头破血流。
  天还未明,昏暗的烛火缓缓的摇曳着,映照在殿中众人的身上,忽隐忽晴,忽暗忽明。
  董氏抬起头,看着昏暗的大殿,心中一片凄凉。
  殿内,六个桌案上设摆着东园秘器、金银酒具、璋珪琮环、弓矢箭囊、鼎釜甑杯,三十丈的牵车白练叠得整整齐齐的置于托盘之上。
  后面陪葬的编钟、大钟一应俱全,朱漆粉刷一新,虡文分日、月、鸟、龟、龙、虎、连璧、偃月,皆按礼制,按照规矩一应俱全。
  大殿之中,香炉不绝,灯火长明。
  但是这些什么器物,就算再多上一倍,再多上十倍,再多少百倍,也换不回她死去的儿子。
  刘协身穿孝服,坐在董太后的旁侧,他的眼中也没有多少的泪水,对于他的父亲,实际上刘协也没有多少对刘宏好的记忆。
  他一直以来都是跟随着董太后,长于深宫之中,对于他的父亲,对于刘宏,甚至有些陌生。
  刘宏与刘协每年见面的次数并不长久,更多的时间放在了享乐作福之中,沉迷于纸醉金迷的生活。
  真要是说起感情,无论是刘协,还是刘辩都与刘宏不太亲近。
  一阵急促的踏步声从殿外传来,蹇硕闻声回过头去,一名身穿绣衣的军卒已是越过了重重的守卫,快步走入了大殿。
  “宫外急报。”
  那绣衣使者匆匆而来,快步走到蹇硕的身前,双手拿着帛书低头献给蹇硕。
  蹇硕双目眯起,眉头微蹙,他前几日,一直催促何进进宫,但何进一直都没有进宫,反而是开始召集军兵。
  这些时日,他终于劝服了十常侍,掌握了十常侍麾下的一批宿卫。
  但是他手中的底牌和力量相比于何进来说,终究还是太少了。
  刘宏的身体急转直下,原本很多的谋划和势力都无法调动。
  蹇硕的上军营留在冀州,冯芳带领的禁军也跟随着刘虞前往了幽州。
  唯一能够依仗的只有车骑将军董重了,只可惜那袁术和何苗两人还掌握着不少的宿卫,否则只要杀了刘辩,一切便都迎刃而解。
  至于杀了刘辩的身后事,蹇硕并没有考虑,他答应刘宏,他会扶持刘协继位,帮助刘协掌握宫廷,稳住大汉的江山,不被宵小、世家所窃取。
  而要完成后面的任务,首先就是要扶持刘协先行上位,为了扶持刘协上位,他蹇硕可以不择一切的手段。
  他已经做好承担杀害皇子的罪责了,绣衣使者大势已成,就算他蹇硕身死,有董重,有董太后在内辅佐刘协,还有绣衣使者管控天下,这天下必然固若金汤。
  外虽有强敌环伺,但是皇甫嵩、卢植皆是股肱之臣,忠心耿耿,有他们在外,只要中央不乱,天下也必然能再度恢复安定。
  幽州张纯、张举不过跳梁小丑,不足为患,凉州羌人新败,并州黄巾虽然如日中天,但是并州地广人稀,暂时也没有办法威胁到中央。
  曾经的蹇硕确实看重钱财,看重权柄,他想要登上高位,想要大量的钱财,想要掌握住权柄。
  但是当刘宏死去之后,随着那个无比信任着他的人死去。
  钱财、权柄,已经是全部被蹇硕抛到了脑后。
  “呼——”
  蹇硕吐出一口浊气,缓缓的展开了手中的帛书,眼神陡然一厉,心中不由的一阵激荡,他就样死死的盯着手中的帛书,半响没有言语。
  他的眉头渐渐的蹙了起来,握着帛书的手也微微颤抖了起来。
  “蹇硕。”董氏最后还是注意到了蹇硕的异样,她轻声喊了一句。
  “臣在。”
  蹇硕听到董太后的声音,终于是回了过了神来,他重新转过身,恭敬的对着董太后行了一礼回达道。
  “宫外出了什么事吗?”
  董太后空洞的眼神之中此时也是泛出了些许的神采,她向着蹇硕询问道。
  “不过是几个小蟊贼罢了。”
  蹇硕悄无声息的收起了帛书,面色如常,淡然回答道。
  “太后安心,臣这就去处理。”
  言罢,蹇硕站起身来,向着殿外快步走去。
  董氏看着蹇硕远去的背影,目光闪烁了数次,最终还是没有多问。
  刚转过身,董氏的身后便传来了蹇硕坚定无比的声音。
  “臣蒙受皇恩,定然不会使得先帝失望,必然扶持董候登上天子之位。”
  董氏牵着刘协的手不由的紧了一紧,她是妇道人家,她不懂朝政之事,但是她知道那封帛书之中写的定然是至关重要之事。
  一场血雨腥风可能就要在这皇宫之中掀起,她知道何皇后和何进绝对不会允许刘协登基为帝,他们绝对不惜一切代价来扶持刘辩登基。
  刘协感受到了董氏手中的温度,他想起了和自己的兄长分离之时的景象。
  他年岁虽小,但仍然能感受到这宫廷之中气氛的变化。
  这看似平静的宫廷之中,似乎正再酝酿着什么。


第四百四十三章 正君位
  甲兵四出,骁骑在前,中军校尉袁绍、典军校尉曹操、下军校尉鲍鸿三名校尉,还有大将军府的等十余名军将,团团护卫在何进的周围。
  北军中侯何颙'yóng'、黄门侍郎荀攸、东曹掾蒯越'kuǎi'等十余名文臣也跟随在何进的身后,如众星捧月般簇拥在何进的身侧。
  两百余名甲骑开路,后面紧随着四百余名顶盔掼甲,手持刀兵,全副武装的军兵,护卫在何进的周围,簇拥着何进向着皇宫进发。
  如此大的动静,自然是没有办法瞒过任何人,洛阳城中的居民见到一众甲兵气势汹汹而来,皆是纷纷走避,返回家中。
  行了不到一段距离,原本旷阔、热闹的街道之上已是不见一点行人。
  昔日繁华热闹的京都洛阳在这一刻变的突然好像被无尽的海水淹没一般,再没有了往日的平和和安宁,似乎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危险。
  而就在何进等人还在大将军府召集军将之时,早就被隐匿在暗处的绣衣使者发现,当何进刚离开大将军的府衙之时,绣衣使者的密报,已经交到在了蹇硕的手中。
  此前在灵堂,蹇硕当着董太后和董候刘协看到的密报,就是何进正带兵向着皇宫行来。
  蹇硕走出灵堂,一众宿卫的目光皆是聚集在了他的身上。
  四名绣衣使者抬着甲胄和兵刃走了过来,蹇硕抬起双手,四名绣衣使者没有耽搁分毫,快步上前,为蹇硕除袍披甲。
  “何进他们到达什么位置了。”
  “禀指挥使,大将军已带兵至正阳大街。”
  此时蹇硕已经穿戴完毕,听到回禀,虽然心中有预计,但是还是不由的眉头微蹙。
  蹇硕冷哼了一声:“看来何进已经是等得不耐烦了。”
  大将军的府衙离皇宫并不是太远,但何进比蹇硕预计之中来的要快得多。
  ……
  一道道消息从各地传来,呈递到何进的面前。
  何进原本有些紧张的情绪,但是听到一道道消息传来,原本紧张的情绪终于是烟消云散了。
  上军营、典军营、下军营、三营禁军也被集结了起来,他们虽然未有离开营地,但是全都做好了作战的准备。
  何苗带领的羽林卫全部戒严、袁术召集了全部的虎贲军,占住了数处关键的宫门。
  蹇硕、董重两人所控制的宿卫不过三四千余人,他麾下可是上万的精锐军兵,敌我实力悬殊。
  袁绍、曹操、鲍鸿等人的劝说终于是改变了何进的看法。
  如今胜券就在手中,青史留名亦非难事!
  何进嘴角上扬,脸上不由的带上了一份笑容,霍光之事,未尝不可效仿。
  外廷有他,身为大将军,还有谁的权柄,谁的威望能够超过他。
  三公九卿?
  那些花钱买来的太尉,花钱买来的九卿?
  太尉换了一任又一任,三公换了一名又一名,现在天下的党人都聚集在他的麾下。
  内廷,十常侍一除,自己的亲妹妹身为太后,内廷之事自然说一不二。
  刘辩尚幼,自然是他何进一人独揽大权。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权独揽,天下英杰尽皆匍匐,何其快哉。
  何进不由的嘴角又上扬了几分,一件件他曾经不敢做,不敢去想的事情萦绕在他的脑海之中。
  但就在何进幻想着扶立刘辩继位以后的事情时。
  前方突然传来的一阵喧哗声,却是打断了何进的思绪。
  何进满脸不耐烦的看着前方,有什么人狗胆包天,居然敢拦住他的去路。
  “前方发生了什么事?”
  何进举起马鞭,指向前方,不耐烦的喝问道。
  左右的亲从皆是面面相觑,先行的甲骑离这里颇远,那里的喧哗声他们如何能一下子便得知,但是何进询问,他们又不好不回答。
  “大将军稍后,在下这就去探明情况。”
  一名颇为机敏的亲从,对着何进行了一礼后,便打马往前方走去。
  何进这时也是反应过了,心中不由一紧,他忘记他这是带领众人,去皇宫查清刘宏到底有没有去世,扶立他的外甥刘辩登基称帝,而不是自己平日里赶路。
  前方的喧哗,莫非是和蹇硕、董重麾下的军兵起了冲突。
  何进有些慌张的看了一眼两侧,一众甲骑将其团团围住,袁绍、曹操、鲍鸿等人也在他的前方,这才让何进安心了几分。
  最后的结果,并非是起了什么冲突。
  但是却是收到了一个极为惊人的消息——皇帝驾崩了!
  消息从那领着数名骑士的小黄门口中说出之后,大部分的人都楞在了原地,这一消息在大部分人的耳中听来无疑于是一场地震。
  就算是何进、袁绍、曹操等人早已猜想刘宏已经去世,蹇硕等人秘不发丧,在谋划些什么,但是这终究只是猜测。
  他们这一次前去,主要是还是逼宫查看刘宏的情况,如果刘宏还活着,那么他们便请求立下太子之位,若是刘宏已死,那就是以蹇硕秘不发丧为由,诛杀蹇硕和十常侍,尽除宦官。
  就算是心有准备,但是听到天子驾崩,众人还是感觉到心中一震。
  就是做着大权独揽美梦的何进,心中也是不由的一慌。
  那可是天子,那可是皇帝,那可是大汉十三州统御者,那可是天下的共主。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皇帝。
  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王死去,很多人的心中只觉得突然一空。
  袁绍和曹操两人率先反应了过来。
  袁绍对曹操使了一个眼色,然后便手持着马鞭,去安抚一众还处于震恐之中的军兵。
  曹操和袁绍两人相交多年,自然是清楚袁绍的意识。
  他也是清楚的看到了何进脸上惶恐的表情,看到何进的丑态,曹操不由的暗中又叹息了一声,何进能力平庸,若非其外戚的身份,怎么可能会让其成为大将军。
  一有挫折,就面露惊恐,徘徊不敢前。
  曹操驱马上前,提高了一些声音,环视了一圈众人,开口说道。
  “大将军刚刚与我等商议完毕,带人前往皇宫,而就在这时却传出了天子驾崩的消息,诸位想想,此事未免太过巧合了吧?”
  “孟德此言有理。”长史王谦摸了一把胡须,也是眉头微蹙,赞同道。“巧合的事情太多,必然不是什么巧合,恐怕是绣衣使者探明我等聚众前往皇宫,想要查明情况,蹇硕收到消息,知道遮掩不住,这才散布消息出来。”
  何颙面色微凛,没有言语。
  若是蹇硕继续遮掩,只要被发现了端倪,那么他们完全可以用蹇硕在天子驾崩后秘不发丧,别有所图为由,诛杀蹇硕和十常侍,尽除宦官,一举掌控朝廷,但是蹇硕并没有给他们这一机会。
  蹇硕比起十常侍的张让、赵忠等人要难缠上不少。
  十常侍虽然看似权势滔天,在外朝也有不少的朝臣投效,很多人都从他们手中买的官职,但是实际上,却是外强中干,那些人多半都是墙头之草。
  只要十常侍失势,不说隔岸观火,就是趁火打劫,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
  但蹇硕却是掌控绣衣使者,这一年多的发展,在刘宏的鼎力支持之下,绣衣使者的发展迅速无比,直到现在,就是他们这些党人,也没有办法弄清楚,绣衣使者的势力到底膨胀到了什么程度。
  “今日之计,先宜正君位,然后图贼。”
  曹操白净的面容上透露着坚决,他拱手对着何进郑重的言道。
  何进心中百转千回,他知道曹操此时说的话是正确的,蹇硕、董重目前掌控皇宫,若是他不行动起来,恐怕这汉家天子的宝座之上坐的就不是他的外甥,而是那个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