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为大都督 >

第82章

妻为大都督-第82章

小说: 妻为大都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苏轼与司马唐不和之事在国子监可谓是人人皆知,两人千里昭昭从洛阳赶来府州,沿途只怕也没少拌嘴,自是不会寂寞。
  苏轼颔首笑道:“还是大都督懂我,说真的,你再不来,我就要与司马兄大打出手了,到时候民间说不定还会谣言说新科状元郎与新科榜眼为了见你折大都督大打出手,咱们三人便可名扬天下了。”
  一听此话,折昭俏脸略微有些泛红,却不敢再与苏轼开玩笑,淡然笑道:“一别经年,苏兄还是一如既往的豪迈洒脱,实乃让在下佩服。”
  司马唐一听此话,心内百般不是滋味。
  说起来,他也算是强于交际,巧言善语之人,然在现在见到许久未见的折昭,却恍若一个闷葫芦般再也憋不出一句话来,反观苏轼,却一如既往的洒脱如斯,在折昭面前不卑不亢,神情和态度都把她还当作以前的同窗,如此气度,实乃令司马唐暗感羡慕。
  “不行,我可是堂堂状元郎,风光岂能被苏轼这厮盖了过去?须得说些什么令阿昭刮目相看才是。”
  正在司马唐心念闪烁当儿,折昭心思已经不再两人之处,开口询问道:“对了,不知道谢助教现在何处?”
  司马唐下意识的想要与折昭多说话,连忙出言道:“助教年事已高,路途疲乏,现在正在马车内休息,由他的学生肖中良照顾着,阿昭若想前去拜访,在下替你引路。”
  折昭颔首笑道:“如此,那就多谢司马兄了。”
  “不谢不谢,这是应当。”司马唐脸上笑容大盛,已是殷情的为折昭领路。


第二零八章 接风宴会

  苏轼一直含笑望着司马唐的举动,及至他们走远方才自顾自地的笑言道:“不管再是了不得的男子,遇到他心仪的女子便是变了一个模样,这司马唐当真是一个痴情种也!”
  站在旁边的苏三将苏轼之言一字不漏的听了进去,不禁莞尔一笑,笑容恰如幽幽山谷中的兰草般恬静美丽。
  司马唐领着折昭行至一辆垂着车帘的马车前,拱手问好道:“谢助教,振武军大都督折昭亲自率军前来迎接吾等,现在已在马车之外。”
  折昭顺势拱手作礼道:“谢助教,学生折昭,特地前来迎接。”
  这谢助教乃是折昭在国子监时候的助教,也算教授过她的学问,故此折昭在言语之中,对其还是十分的恭敬。
  过得片刻,谢助教的嗓音方才有气无力的响起:“哦,是折昭啊,老夫身体不适,就不出来一见了,咱们还是尽快赶至府谷县吧。”
  闻言,折昭一双柳眉微不可觉的皱了一下,内心略微有些不悦。
  说起来,她这个振武军大都督好歹也是从三品之职,而国子监助教区区从六品,两者之间当真是霄壤之别。
  谢助教虽则勉强算得上是她的老师,然这样面对她的问候居然连面也不露一下,当真有些说不过去了。
  不过折昭也算胸襟博大,倒也不会纠结于此,只当谢助教是身体非常不舒服,颔首言道:“那好,学生这就护送谢助教进城。”
  言罢,她又对着司马唐微笑开口道:“司马兄,咱们走吧,待进入城中,我再介绍我的夫君给你们认识。”
  闻言,司马唐神情一僵,眼眸中闪出了几分不易察觉的阴鸷,有些不自在的笑道:“好,咱们走吧。”
  ※※※
  夜幕降临,一场盛大的宴会在振武军大都督府正堂内拉开了帷幕。
  与宴的除了折昭、崔文卿两人之外,便是国子监谢助教,司马唐、苏轼、童擎、肖忠良五位客人,而苏轼的那位俊俏书童苏三则与他同来,用苏轼自己的话来说,是想让这位小书童入内见识一番。
  “各位,请容在下为你们介绍一下。”折昭浅笑莞尔,罕见的执起了崔文卿的手,笑盈盈的言道,“这位便是在下之夫君崔文卿,说起来,他还与司马兄、苏兄你们同年参加科举。”
  说完之后,折昭拉着崔文卿来到一位五十些许,身着儒士长衫,须发斑白的老者前,微笑介绍道:“夫君,这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乃是我在国子监时候的助教谢庆丰,谢助教昔日曾给了我许多帮助,夫君须得以师礼待之。”
  崔文卿微笑拱手道:“在下崔文卿,见过谢助教。”
  “嗯。”谢助教矜持的点了点头,轻轻一声鼻音,却没有一个多余的字,神情与举止都透着几分学问人的倨傲。
  见状,折昭黛眉微微一蹙,心内升腾起了几丝不快,也没有过多寒暄,又为崔文卿介绍旁边站着的英俊男子道:“夫君,这一位,乃是我同窗好友司马唐。”
  那日听了童擎的一番言语,崔文卿早就已经把司马唐记在了心上,定睛一瞧眼前男子,却见其人相貌英伟,标准的国字脸上布满了孤傲之色,一看就非凡人。
  崔文卿微微一笑,拱手言道:“在下崔文卿,久仰司马公子的大名,今日有缘一见,着实欣慰。”
  司马唐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意,同样拱手言道:“没想到在下与崔公子乃是同科,的确非常有缘,我一直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能够成为阿昭的夫君,今日总算目睹崔公子真容了。”
  崔文卿眼波一闪,微微笑问道:“原来如此,那不知道司马兄认为在下是否般配我家娘子呢?”
  此话半是玩笑半是认真,立即就让气氛微微一僵,司马唐笑容略微一滞,继而平静如常的回答道:“若是按照我所认识的折昭,崔兄只怕难以相配于她,不过阿昭如何作想我也不甚明白,相不相配自当不便评论。”
  折昭闻言,这才感觉到了两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对,连忙笑吟吟的圆场道:“俗语常言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般配不般配也只有自己才明白,夫君啊,你又何须询问他人的意见?”
  一句“他人”顿令崔文卿和司马唐同时一愣,霎那间,司马唐眼眸中掠过了一丝阴冷,显然被折昭用他人这样疏远的称呼来评论自己,所刺激到了。
  崔文卿恍然一笑,颔首道:“娘子说的对,是为夫轻虑了,抱歉抱歉。”
  折昭嫣然一笑,顺势给了崔文卿一个提醒的眼神,又来到了另一位红衣公子面前。
  此人正是苏轼,见到折昭正要开口介绍,他立即摇手笑言道:“哈哈,在下自我介绍便是,何须劳烦折大都督。”言罢对着崔文卿拱手道,“在下苏轼,亦是折大都督的同窗,今日得见崔公子,见教了。”
  见到传说中的苏东坡,崔文卿双目不禁一亮,笑容更是变得了真诚,态度热情的拱手言道:“在下早就与闻苏公子的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实在久仰了,今后还望多多指教。”
  苏轼很明显的感觉到了崔文卿对他的态度,与对谢助教和司马唐明显不同,暗自纳闷之际,颔首笑道:“崔兄客气了,其实在下对崔公子所提议的国债以及福利彩票之事非常有兴趣,到时候还想麻烦崔兄为我详细解释一番。”
  崔文卿点头笑道:“没问题。”
  简单的介绍寒暄后,几人分宾主坐定。
  折昭身为东道,坐在东面第一案,为显尊师重道,则安排谢助教坐在她的旁边,位于西面第一案。
  其后便是东面第二案的崔文卿,与之相对的是落座西面第二案的司马唐。
  再其后,东面是为童擎,西面为苏轼,小书童苏三则立在了苏轼的身后。
  最末一案,则为谢助教的学生肖忠良。
  折昭率先端起了酒杯,笑吟吟的开口言道:“今日府州以及振武军有幸,得遇谢助教以及司马兄、苏兄莅临,本帅忝为东道没,在此敬各位一杯,聊作接风洗尘。”说完之后,端着酒杯微微拱手示意,仰头一饮而尽。
  见到折昭豪饮一杯,众人自然不甘落后,除了谢助教不善饮酒喝的果酒之外,其余几人都是将杯中的剑南烧春仰头饮干。


第二零九章 飞花令(盟主加更8)

  三杯美酒下肚,折昭俏脸上飘过了一丝嫣红之色,感概无比的叹息了一声,口气中不禁带上了丝丝缅怀之意:“回想当初在国子监时候的日子,真是无忧无虑,逍遥自在,那时候更时常与司马兄、苏兄一道游山玩水,逛遍洛阳,实在是不亦乐乎啊。”
  苏轼颔首笑道:“那时候少不更事,自当快乐无比,只是后来大都督家中突遇变故,不得已辍学返回府州接管振武军,倒是令我们几个好友惆怅了一段时间。”
  “是啊。”司马唐同样点了点头,望向折昭的目光中有着一丝难以割舍的情怀,“阿昭,其实你走了之后,吾等出去玩耍的时候也好是少了许多,整日都埋头苦读,以功课学业为重,到是没了以往的悠闲。”
  折昭愕然,笑问道:“哦?不知哪是为何啊?”
  未等司马唐作答,谢助教已是捋须淡淡开口道:“长大成人心智渐开,司马唐他们自然明白了当以学业为重,这是成长的必然经过,否者他和苏轼怎能一改昔日恶习,发奋图强,从而摘取了新科状元以及榜眼?”
  折昭恍然,不禁颔首一笑。
  唯有司马唐脸上掠过了一丝黯淡的光泽,暗道:没了你折昭,我如何能够再如以前那般畅快,也只有用功苦读,寻求能够登科及第,获得与你般配的身份,只可惜当我终于成为状元,而你却已经成为别人的娘子了……
  心念及此,司马唐暗叹一声,自斟自饮大喝闷酒,唏嘘叹嗟不已。
  这时候,一队美丽动人的歌姬翩然而至,丝竹管弦声亦是随之而起。
  歌姬们彩衣飘飘,广袖飞舞,曼妙婀娜的身躯跟随着曲调翩然而舞,华丽而又优美的舞姿直看得人移不开视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酣耳热之下,气氛渐渐变得热络。
  特别是个性豪爽,不拘小节的苏轼,更是离座与崔文卿把酒言欢,虽则有暗地考校之意,但更多的却是觉得崔文卿此人酒量着实不错,与他真乃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这时候,谢助教乘着酒意微笑提议道:“有酒无令,岂不无趣,这样,咱们来行酒令如何?”
  话音刚落,肖忠良欣然点头道:“恩师此言不错,学生自当同意。”
  谢助教哈哈笑道:“忠良啊,在场可有新科状元郎、榜眼郎,均是不可多得的高才,今科你也要参加科举,可得向两位多多学习才是。”
  肖忠良连连点头,神情已是跃跃欲试。
  司马唐淡然笑道:“既然谢助教有如此雅兴,在下自当奉陪,阿昭,你的意思如何?”
  折昭像来不喜欢这些文绉绉的东西,然谢助教始终为长者,出言拒绝却是不妥,只得点头笑道:“主随客意,自当可以。”
  谢助教颔首笑道:“那好,咱们乃文人雅士,自当行雅令,这样,就行飞花令如何?”
  话音落点,在座众人全都微微颔首,唯有童擎有些懵逼,却不懂得这飞花令乃是何也,连忙硬着头皮问道:“谢助教,敢问这飞花令规则?”
  谢助教惊讶的瞪了童擎一眼,似乎非常奇怪居然还有人不知道飞花令,开口悠然解释道:“所谓飞花令,乃是指行令人将所出之令中楔入一个特定的字,依照座次次序轮流出令,而那特定之字也依次变更位置,令句可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能够接令之人不必饮酒,而接不上酒令者,则罚酒一杯。”
  童擎约莫有些明白,虽则他不通诗文,却不想在折昭以及众人面前弱了面子,于是乎也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既然如此,那么就由老夫率先出令了。”谢助教说得一句,捋须思忖半响,开口言道:“老夫所出一个花字,接令必须以五言为主,第一句为: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这句“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乃是唐朝大诗人孟浩然所作,第一个字便为一个“花”字,其后若要接令,诗词的第二个字中也必须是一个花字。
  折昭略微思忖了一下,还好她以前在国子监就读时有所功底,对于诗词歌赋不算陌生,很快就想到了合适的诗句,嫣然笑着接令道:“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好!”司马唐轻轻拍案赞叹了一声,想也不想就脱口而出道,“逐舞花光动,临歌扇影飘。”
  接下来,当轮到崔文卿了。
  他挠着头皮想了想,出言接令道:“在下出令: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正欲接令的苏轼双目一亮,忍不住大笑言道:“此句本是先祖苏味道所著,在下本想以此为令,没想到却被崔兄抢先了,你的动作真是太快了。”
  崔文卿这才想到他所出之令的作者苏味道,正是苏轼的先祖,连忙对着他抱歉一笑。
  苏轼不以为然,略一思忖便想到了酒令,出言道:“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
  其后该轮到童擎了,他抓耳挠腮的想得半响,依旧没有想到合适的诗句,神情不禁大是尴尬。
  见到此人这般胸无点墨,谢助教唇角不由浮现出了一丝鄙夷之色,淡淡言道:“童公子啊,老夫观你答不上来此句,要不就直接认罚饮酒便是。”
  童擎无可奈何,只得端起酒杯一口饮干,算作惩罚。
  待到童擎认罚饮酒,酒令继续开始,肖忠良出令道:“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
  就这么转了一圈,又轮到谢助教接令,他捋须言道:“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
  这一次,折昭却是有些犯难了,苦思少顷方才暗暗松了一口气,出言接令道:“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
  折昭此句多了一个花字,倒显得不是那么尽善尽美。
  司马唐担心谢助教会借此罚酒,也不待谢助教出言,赶紧又继续接了下去:“一张落雁弓,百支金花箭。”
  崔文卿略一思忖,开口言道:“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此言方落,站在苏轼身后一直默不吭声的小书童苏三一愣,忽地出言道:“崔公子此令真乃陌生,也不知是出自何人手笔?”
  堪堪说罢,苏三这才念及自己乃是仆人身份,就这么突然插言多有不妥,一张脸儿霎那间就微微涨红。
  盟主所加的八更全部加完,再次感谢起点土豪书友“秋怀涵梦”的打赏,以及对布衣的鼎立支持。


第二一零章 八九十枝花

  听苏三提醒,众人这才恍然醒悟,全都朝着崔文卿望了过来。
  崔文卿也在心内暗暗叫苦。
  这首《山村咏怀》乃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算起来邵雍理应比他还早出生了数十年,他满以为这首诗早就已经问世,故此才以此接令,没想到此诗却尚未问世。
  看来因为历史改变的因素,说不定是邵雍出了什么意外,亦或是根本就没有作出这首诗来,所以众人才没有听过。
  谢助教捋须言道:“刚开始老夫言明,所接之雅令须得出自诗词,崔公子这一句,实乃有违规距,而且从意境上开看,似乎也差强人意啊。”
  司马唐冷冷一笑,言道:“谢助教说得不错,如此差强人意的诗句,岂能用来接令?崔公子该当罚酒。”
  苏轼却是微笑不语,他到想要看看崔文卿将要如何解开这个问题。
  如果连区区简单的酒令也无法应对,那就只能够证明崔文卿的确是没多少文采了。
  无可奈何之下,崔文卿只得含笑言道:“不瞒诸位,刚才在下接令之时灵光一现,忽地就冒出了这一句诗句,算作是我无意间得来的吧,故而才以此接令。”
  “你自己所作的?”司马唐愣了愣,继而嗤笑言道,“没想到崔公子居然还有如此高才,居然能够临阵作诗,倒是让在下大开眼界了。”
  谢助教一脸嘲笑的言道:“接令可不能恣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