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妻为大都督 >

第284章

妻为大都督-第284章

小说: 妻为大都督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特别是时间愈来愈长,越站越久,头顶骄阳似火带来阵阵热浪之后,新卒们都觉得腰酸悲痛,全身难受,一滴滴汗珠从每个人的脸膛上滚落而下,不少人都是汗流浃背了。
  就在这个时候,突闻一阵“噗通”倒地之声,终于,有一个瘦弱的新军士卒晕倒在了地上。
  而在他倒地的那一霎那,自是激起了周边人的惊讶声浪,难以忍受的新军将士以为抓住了机会,连忙故作好奇的到处观望,乘机偷懒休息一番。
  “不许乱看!通通站好!”崔文卿高声一句,恰如平地惊雷,顿时让暗中偷奸耍滑的新卒惊得心头一跳,连忙恢复了军卒姿态。
  崔文卿目光巡睃一圈,语带铿锵的言道:“军令未让大家解除军姿之前,所有人不得乱动,即便此刻天崩地裂也是如此,若有再犯,军法伺候!”
  此话犹如秋风过林,顿让新卒们后背生寒,大家都知道这位看似文文弱弱的总教头可是言出必行之人,故而都不敢再东看西看了。
  待到制止了乱象,崔文卿这才快步走到了那位晕倒的军卒前,问旁边正在施救的校尉道:“如何?可有什么不妥?”
  校尉回答道:“崔大人,此人不堪训练之苦,累得晕过去了。”
  崔文卿绷着脸下令道:“速速将之抬下去医治,另外通知郎中,待会晕倒的新卒会越来越多,让他们早作准备。”
  崔文卿的话音虽则不大,然也传遍了周围,使得不少军卒都暗自咋舌。
  校尉明白崔文卿可不是说笑,连忙点点头,亲自扶着晕倒的新卒去了。
  没过多久,果不出崔文卿所言,便有体质较弱的新卒陆陆续续晕倒在地。
  然因崔文卿之前的命令,即便是听到周围的倒地之声,所有站立着的新卒也不敢乱动,不敢乱看,场面依旧肃穆而又安静。
  时间一点一滴的慢慢过去,晕倒的新卒也是越来越多,崔文卿大概统计了一下,只怕已有三四十人之数。
  而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军姿站立的军卒,要不就是身体素质非常良好,要么就是意志力非常惊人了。
  待终于到得一个时辰,崔文卿下令解除军卒站立之后,校场上顿时响起了一片痛苦哀嚎喟叹之声。
  大伙儿揉了揉酸疼不已的双腿,晃了晃已经快要麻木僵直的腰身,第一次觉得站起来居然比训练都还劳累。
  也不知道这位崔大人是从何处想到这样新颖的训练之法,实在令人大开眼界。
  待到让新卒们稍稍休息之后,崔文卿登上了演武场,亢声总结道:“诸位新卒,在本官看来,今日的训练非常不错,大家也都做得特别的好,现本官下令今日的训练到此结束!”
  崔文卿的话音方落,新卒们不能置信的看着他,半响之后顿时欢呼雀跃。


第七四零章 整理内务

  然令新军将士们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训练依旧是恶梦一般。
  清晨卯时集结之后,崔文卿也不多话,先是让大家一个五里长距离的奔跑,其后稍事歇息便开始长达一个时辰站军姿训练。
  经过昨日的军姿训练后,士卒们有了很大进步,忍耐力更是提高了不少。
  然即便如此,也依旧有人直接站得晕倒在地。
  这些晕倒之人与昨日的待遇一般,依旧送去由郎中整治,其余之人站姿依旧。
  待到军姿训练结束,时间已近午时,新军大营的火头兵将饭菜抬了上来。
  比起昨日的饭菜,今日的菜肴丰盛了不少。
  一来是因为崔文卿念及新军训练辛苦,二来崔文卿知道必须要有充足的营养补充,方才能够保障接下来的训练。
  简单的用罢午膳,队列训练正式开始了。
  队列训练首先是报数。
  每火除去火长指挥队列,其余九人按“一”到“九”的顺序依次报数。
  根据崔文卿的要求,报数的声音必须又快又洪亮。
  这样做的目的便是为了体现出新军将士的精气神。
  报数之后,则为立正稍息跨立等方面内容。
  有了站军姿的基础,这三个内容训练起来自然是得心应手许多。
  立正之时,新军将士们个个挺拔如松,极具精神。
  稍息之时,新军将士们脚尖飞快点地而出,动若脱兔。
  跨立之时,新军将士们双手后背,昂首挺胸,展现出了昂然之风。
  光此三项,足令人刮目相看。
  一时之间,整个训练场都是报数声、口号声。
  及至夕阳衔山,朝霞漫天,一天的队列训练终于结束。
  原本新军将士以为终于可以如昨天那般好好休息。
  然直到此刻,他们才懂得崔文卿昨日下达的休息之令是多么的难得可贵。
  因为晚上大家还有任务,那就是整理内务。
  说到整理内务,所有新军自然都一脸懵逼,全然不明白此乃何意。
  崔文卿正容解释道:“古人常言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谓整理内务,便是让诸位新军将士打扫整理各自的物品东西,使之干净整齐,摆放一致。”
  言传不如身教,说罢之后,崔文卿带着白亦非以及五名新军校尉,随意来到了一处新军营帐中,开始教授整理内务要领。
  这是一座军中常见的营帐。
  以布幔为主要材质,涂以桐油等油脂防雨,整座营帐大概占地在五丈宽敞,可住军卒二十人左右。
  崔文卿走进帐内认真打量了一番。
  营帐一侧为一片可睡二十人的通铺,上面被单散乱,堆满衣物,大概是因为夏季的关系,散发着阵阵汗臭。
  而在另一侧,则放着牛皮甲胄以及长枪刀剑盾牌等物,摆放甚是凌乱。
  更让白亦非有些汗颜的是,营帐内地面上丢了不少东西,有吃剩的大饼,有拧开盖子的水囊,更有不少个人物品
  见状闻味,跟随崔文卿一并进来的宁贞忍不住捂住了瑶鼻,身为女子的她自然对脏乱差的忍受力不如男儿。
  倒是崔文卿浑不在乎,坦然自若没有丝毫的异常。
  待稍事思量,崔文卿沉声言道:“诸位校尉,大家眼前的这座营帐便是一座普普通通的军帐,以每座军帐住二十人计算,两千新军也就是一百座营帐。见微知著,相信新军其他营帐也如这座营帐一般脏乱。现在,本官就以整理内务的标准,给大家讲解。”
  崔文卿话音刚落,还没有继续开口,一个满脸胡须的校尉却是忍不住了,拱手言道:“崔大人,请恕本将冒犯,从古到今军营之内,几乎都是这样的模样,将士们训练劳累、征战疲乏之后休息还来不及,怎会有力气和精力来整理什么内务。”
  见到有人开口质疑,立即又有一个年轻校尉点头附和道:“李校尉说得不错,崔大人,军队最为关键的是训练出色以及打赢战事,这整理内务有何作用?以末将看来,实属浪费时间!”
  “对对对,浪费时间!”
  “不错,男人就该粗犷一些,何能够如娘们一般整理收拾军帐!”
  ……
  校尉们七嘴八舌议论不止,显然都对崔文卿的命令充满了质疑之声。
  倘若是其他人,以崔文卿的脾气,他直接下令执行便可,毕竟邱邵云的故事可不是白讲的。
  然面对这几个可谓是新军领军主将的校尉,他觉得还是有解释的必要。
  毕竟有时候不能光以命令服人,还得让人家心甘情愿才行。
  故而,崔文卿平静而又清晰的解释道:“本官这套训练之法总结来说,可为两句,第一句话是出门看队列。也就是说,军卒们在演武场上的表现,便是以队列好坏来决定的。”
  “至于第二句,便是进门看内务。”
  “整理内务是体现军卒做人必须一丝不苟,做事实事求是之风,更可以培养军卒严谨的训练生活习惯,因为内务和训练都严谨才能训练出真正的战士。”
  “这几日本官反复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在我看来,纪律的养成要从每一个细节开始。如果一个军卒能够依照命令自觉的整理内务,那么他在任何时候都很难违抗命令了。如果平时就斤斤计较哪些命令要听,那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那么战场上也会先盘算一下得失,然后才会选择是不是服从命令。”
  “整理内务看似很简单,然也是训练中关键的一环,说不如做,只有做过之后,大家才会懂得内务的重要性。”
  待到崔文卿说完,几位校尉脸上都是露出了深思之色。
  稍事沉吟,还是刚才那胡须校尉忍不住嘟哝道:“可是大人,要咱们这些军中粗汉从事打扫之事,实在为难啊,就好比逼我们绣花一般。”
  听到如此比喻,在场许多人不由苦笑了起来。
  这个比喻实乃贴切。
  军中都是五大三粗的汉子,倘若真要他们拿着绣花针绣花,实乃太过困难。
  然而崔文卿闻言,却是灵光一动,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典故。


第七四一章 认真训练

  军帐之内,想起典故的崔文卿笑眯眯的问道:“不知大家可知道三国猛将张飞?”
  张飞乃蜀国大将,曾与刘备一道开创蜀国基业,可谓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校尉们岂能不知?
  于是乎,大家全都一阵点头。
  崔文卿悠然笑言:“既然如此,那今日我就给大家讲一个张飞绣花的故事。”
  听到又有故事可听,校尉们顿时来了精神,连忙露出了聚精会神之状。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璋闻曹操要遣将征张鲁,甚怀恐惧。张松趁机向刘璋建议迎接刘备入蜀,使讨张鲁,乘机取而代之。然没想到刘备此行并不顺利,随后诸葛亮带领张飞和赵云入川,增援刘备。”
  “这一路上几千里,夺关攻城,要打不少仗,诸葛亮担心张飞毛躁出事,于是,想出个办法,叫张飞穿针绣花,磨练磨练性情。”
  “张飞听罢诸葛亮之言,说:我拿杀猪刀的手,拿不住这绣花针。诸葛亮却道:一个人要能文能武,能粗能细,不学会穿针绣花,就留下看守荆州,休想入川打仗。”
  “叫张飞不打仗,比不吃不喝还难受。他无可奈何,只得拿起那小小的针,细细的线,睁大环眼,开始穿针。他急出一身汗,用了半天,才把线穿上;又用了三天,手掌都戳得尽是血,才绣起一朵花。那花谁也叫不出名字,绣得四不像。诸葛亮看了高兴得直笑,说:三将军,如今花绣成了,包你打胜仗。”
  “果然,张飞入川打仗,一路上不忘绣花的事。攻打巴郡几次失败,他着急要硬攻,猛然想起绣花的事,就静心细想,用计拿下巴郡城。活捉严颜后,严颜不降,反而骂他,他气得想一矛戳死严颜,又是绣花的事,使他静心细想后,改变了主意,义释严颜。”
  “后来,刘备见张飞,奇怪他变得粗中有细了,张飞不好意思地说:那是军师逼我学绣花,使我心静心细的。”
  崔文卿的故事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起初,校尉们真当作故事来听,听到有趣的地方更是一片轰然大笑。
  然而故事讲完,笑声却又渐渐安静下来。
  众校尉若有所思,一片安静。
  崔文卿视线环顾一周,正容言道:“关于整理内务的目的,刚才我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再强调两点,第一,整理内务也是队列训练的一种延伸,是队列训练的一项重要任务,到时候全军演武,本官会请上折大都督以及各军主将,前来观摩大家的内务整理水平;第二,整理内务也是本官所下达的军令,不管命令是否正确,都必须不折不扣得到贯彻执行,若连区区整理内务都不能完成,新军有何谈敢打仗,能打仗,打胜仗?”
  说到后面,此言已是带上了铿锵有力的声音,震得大帐嗡嗡作响。
  话到此处,校尉们再也不敢提出丝毫异议了,全部点点头拱手应命而去。
  不消片刻,各营校尉又召集了所属的队正、火长等等下级军将,将崔文卿的命令原封不动的重复了一次,并讲述了张飞绣花的典故。
  且不论这个典故是真是假,然一想到五大三粗的张飞捏着绣针绣花陶冶情操的诡异模样,却还是带给了将士们极大的震撼以及阵阵恶寒。
  深怕崔文卿接下来会让自己绣花的军士们,登时就对整理内务充满积极了。
  很快,各营人影绰绰,忙碌得一片火热。
  将士们开始打扫营帐内外,收拾营内物品。
  大家通力协作,你帮我,我助你,不时还响起阵阵欢笑之声,倒是与昔日晚膳后闲来无事的模样有了天壤之别。
  翌日清晨晨跑继续。
  军士们全都是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然令大伙儿无比敬佩的是,身为总教头的崔文卿也未讲特殊,跟随大家一并奔跑。
  及至最后,他也累得如大家一般躺在地上大口大口的喘气,实在率先垂范的典范。
  晨跑之后依旧是军姿训练。
  待军姿训练结束,崔文卿就开始教授队列的基本方法了。
  从最起初的立正稍息跨立,到接下来的向右转向左转向右转,其后又是齐步跑步立定敬礼,再到后面的纵队、横队、集合、解散、整齐、报数等等。
  所有军士全都认真训练,执行命令。
  虽然也有几个特别调皮捣蛋的新卒时常惹来麻烦,甚至顶撞上级,然也是无伤大雅,训练进度都按时完成。
  这样白日高强度的队列训练,夜晚密集的内务整理持续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所有人包括总教头崔文卿在内,全都瘦了黑了。
  特别是部分新卒,更是在夏日猛烈的阳光下晒掉了一层皮,如此幸苦实乃令所有人为之动容。
  一日训练结束,崔文卿闲天气太热,直接用凉水充裕,不意却患上了严重的风寒感冒,整个人发烧流涕咳嗽不止,极为难受。
  即便如此,崔文卿不顾白亦非和宁贞的劝说,执意继续带病坚持训练,如此姿态,倒是感动了不少新军将士,让大家交称赞不已。
  训练结束之后,崔文卿累得再也坚持不下去,返回营帐中倒在榻上休息,连饭菜都是宁贞端进帐内的。
  看着吃的是狼吞虎咽的崔文卿,坐在对案的宁贞眼眸中多了一股莫名的光芒,忍不住淡淡问道:“崔大人,我真不明白你,明明是文官,何须做那武官之事?且还是如此拼命,你可不要忘了你乃堂堂安抚使,而非振武军新军总教头。”
  似乎感觉到宁贞语气中有一股隐藏着的关切之意,崔文卿展颜笑嘻嘻的言道:“安抚使乃朝廷封赐的官职,我自当要完成官家的旨意,而总教头则是娘子任命的官职,正所谓食她之禄担她之忧,娘子安排的事情自然也需要认真完成才对。”
  听到“食她之禄担她之忧”这一句话,宁贞才想起崔文卿可是折家入赘的赘婿,不知为何芳心突然涌出了一阵难受,口气也不免冷淡了下来:“明明有着几分不错的本事,你却甘愿给折家当赘婿,难道是贪图她的美貌,亦或是权势?的确,成为折昭的夫君,可谓是权色双收,坐享齐人之福!”
  宁贞此话说得有些重了,使得崔文卿笑容顿时僵硬在了脸上,帐内的气氛也有些尴尬沉默。


第七四二章 暧昧关系

  宁贞心直口快,这才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心内虽则涌上了一股后悔之意,然也生出了一丝期盼,想要听听崔文卿如何作答。
  稍事沉默,崔文卿刚毅俊朗的脸膛上重新泛出了点点微笑,言道:“世人都觉得是我高攀了折昭,的确,堂堂从三品振武军大都督,可谓是高官显赫、权倾一方;而且又为五万振武军之统帅,更是威风凛凛,说是一方诸侯也不为其过,更为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折昭容貌绝色倾国倾城,即便是古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