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4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朔沉吟一下,说道:“好。”
张锐捋着胡须,缓缓说道:“我现在思路很乱。你帮我想想,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虽然张锐问得很含糊,但高朔却知道他所指的问题是什么。说道:“如果实在不能选择,那干脆就不要选择了。”
张锐闻之一愣,半响才说道:“不选择?不选择能行吗?”
高朔眨眨眼睛,说道:“你别忘了,咱们这趟来的目的。既然自己的事情还没有解决,又何必去管别人的事情呢?”
听了高朔的一席话,张锐眼前豁然开朗。心想,吉元说的不错。自己的剿匪任务还没有完成,又何必搅入内斗之中呢?陛下临行前也专门嘱托我,即使听闻到他驾崩的消息,也务必要平息叛乱。陛下待我不薄,这个心愿,我一定帮他完成。
至于陛下的另一个心愿嘛,就太难办了。他让我保护现在的两个皇帝,我又无分身之术,怎么可能同时效力两人。既然如此,还不如索性保持中立,这样算起来,起码没有偏袒。
想通了这件事情,张锐的沉重的心情也放松了一大半。转而又问高朔:“我倒是可以不选择,但手下的将领们要选择,我又该当如何?”
高朔笑了笑说道:“俗话说,强扭的爪不甜!既然有人执意要选择,你我又何必阻止呢?”
张锐皱着眉头说道:“要是人都走了,只留下你我也剿灭不了叛匪。”
高朔哈哈大笑,说道:“这你就放心吧。据我估算,至少能有一半人留下。两万精锐部队,难道还打不过十余万乌合之众?”
张锐沉默不语,高朔又说道:“我来帮你算算。先说将领,范明肯定是跟着你的。罗济嘴上叫得凶,真要是让他自己回上都,估计打死也不会走。陈剑嘛,职务不高,离开了这里,也没有什么好的去处,十之八九也不会走的。算算咱们飞骑军在这里的人,真要走的可能只有刘文常。”
“飞骑军的营团级军官中,郝青是会留下来的,程节和秦书也不会离开。其余的将士到底谁走谁不走,俺没有把握不敢胡诌。不过依俺看,骑士们至少会有六、七成会留下。”张锐微微点头,高朔分析得很有道理。这样算下来,飞骑军保守估计至少有一万人会留下。
高朔又扳着手指算道:“至于八军团那边,唯一有把握留下的是来将军。您救过他的命,他又与两派没有多少关系,回去也不知该投奔谁,所以留下的可能很大。至于其他几位将军,恐怕留下的希望不大。而下面的将士,我想也不是每个人都想要回去与自己的同袍厮杀,多少也会留下一部分。这样算下来,差不多会有两万人。”
张锐心想,如果真能留下两万人,也很不错了。至少这些人,能够一心一意地留在这里剿匪,而不用担心他们心猿意马。
张锐拍着高朔的肩膀,感叹道:“吉元啊,亏你在我的身边,不然这次我真拿不定主意了。”
高朔又是嘿嘿一笑,说道:“你是当局者迷,俺旁观者清。俺从一开始就不愿掺和到派系斗争当中,所以也就没有想选择谁的问题。要是你真的决定回军参加内战,说不定俺会半路逃走呢。”
张锐双手一拍大腿,起身说道:“好吧,既然这样决定了。咱们再把范明找来合计合计,务必把所有细节都想周全了。待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再向所有将领宣布最后的决定!”
此后两天,张锐与高朔、范明两人关在屋里挨着个儿的分析各部将领留下的可能性以及预防所产生出的问题,连萧禹和李伯药也没有再见。到了第三天,许旺前来报告,又有两个信使前来求见。
张锐本不想见,但听许旺报上了来人的姓名时,就不能避而不见了。他又开始头疼了,该怎么做才能打发走这两位老熟人。
………………………………
第九十一章 奔赴西凉城
第九十一章奔赴西凉城
汉元797年8月20日,西部战区总部数千人,抵达凉州威武郡西凉城。彪骑军指挥官司马逸、凉公世子马琪率凉州各地官员,到城外迎接西部战区总部的将领们。
张锐也队列中迎接总部将领的到来。在等待的时候,他抽空与司马逸、马琪悄声交谈着。
几日前,刘炯和刘武周各自派了裴仁基、宋金刚给他带来了一封信。信上说,西部战区总部已按计划撤到凉州,并于今日抵达西凉城。鉴于目前朝廷的局势,希望张锐来西凉城共商对策。
见到这封信,张锐十分为难。他很清楚刘炯、刘武周的立场,这两个人肯定会在进入雍州前分道扬镳。自己去还是不去?去了又该如何表态?
与高朔、范明商议了一番,觉得还是有必要去一趟。因为,据裴仁基讲,战区总部将领们自接到上都、洛阳两个朝廷发来的诏书命令后,就分裂为了两个对立派,双方关系日渐严峻。这次到西凉城召开会议,就是最后的摊牌。如果会议上双方还达不成一致意见,很有可能爆发火拼。
张锐与高、范二人知道,西部战区如果按计划撤回内地四个军团,有两个军团已经进入凉州,另两个军团也到了长州。如果现在他们就分为两派打起来,近在咫尺的本部人马难免不会受到波及。所以,即使为了保证本部人马的安全,也应该去一趟。
决定好之后,张锐先把萧禹和李伯药找来,对他们说了自己要去西凉城迎接刘炯、刘武周等人,回来之后,再给他们一个明确的答复。萧、李二人知道,自己的使命急也急不来,所以答应留下来等消息。
接着,张锐又把来护儿和王世充找来,告诉他们自己将要离开一段时间。然后对他们还有高朔下令,在自己回来之前,各部队皆不许出战。但倘若遇到叛军进攻,三人得商量着决定应急对策,是否发起反击由三人共同商议决定。张锐这样安排,等于是把军务,交给三人暂代。
来护儿、王世充虽然疑惑主将最近一段时间的举动,也对他突然要去西凉城迎接西部战区将领们的行为感到大惑不解,但还是接受了命令。
安排好代管事宜后,张锐就带着范明和亲兵营往西凉城而去。有高朔留守西平城,再加上来护儿与王世充之间的矛盾,自己不在时,即使王世充想耍花招也不容易得逞。因此,他也能放心地离开西平城。
昨日,当张锐来到西凉城时,发现彪骑军指挥官司马逸和凉公家族世子马琪竟然都来了。
司马逸是张锐二嫂之父,以前还曾力邀他去彪骑军任职。虽然后来张锐留在了飞骑军,但与司马逸也经常保持这书信往来,关系也算密切。
而马琪也是上次代表凉公家族去给寿平大长公主拜寿时,与张锐认识的。那次的狩猎聚会,他与张锐相谈甚欢,尽管两人关系算不上亲密,但还算融洽。
当天晚上,马琪作东在城中的最豪华的酒楼里包了酒席宴请张锐和司马逸。席间,马琪告诉张锐,前几天刘炯和刘武周都给其父去了信,说是有要事请其父来西凉城会晤。可惜,其父在十几日前就患了重病不能下床,所以只好由他代表其父来西凉城会见二刘。
张锐知道凉公是在称病不出,他能理解凉公的苦衷,而且这一招自己也用过。凉公家族的封地虽然在凉州固原郡一带,但其家族在凉州乃至附近数州内都非常有影响力,因此,安乐、天佑两朝肯定都会积极争取他的支持。在这个关头凉公装病,目的非常明显,他不愿意卷入这场内斗。因此,他肯定不会来西凉城趟这塘混水。
饭后回驿馆的路上,司马逸把张锐叫到自己的马车上,开门见山就问张锐有什么打算。张锐本来想含糊其辞敷衍过去,司马逸可不是好糊弄的,他扳着脸说道:“以胡公、韩公两家的关系,贤侄难道连老夫也信不过吗?”
张锐只好说道:“小侄彷徨未决,正要想请教伯父,这事该如何处置。”
司马逸并未在意张锐圆滑的回答,开诚布公地对他说道:“北王、晋公都给老夫来了信,他们在信上劝老夫带兵前往洛阳支持安乐帝。老夫已给胡公、燕公等人去了信,询问他们的意思。如果他们都愿意加入洛阳一方,老夫自然跟随其后。不过,现在老夫目前还没有收到他们的回信。因此,老夫想问问你,你可收到过安江家里的来信,不知胡公是怎样决定的?”
北方家族数百年来,几乎每家之间都有姻亲关系。按亲疏远近,北方各家族应该行动一致。各大家族都不会贸然行事,否则,一旦自己的选择与大多数家族的选择相背,那么就会失去其他各大北方家族的支持,轻则丢了个人性命,重则祸及全族的安危。
因此,司马逸在这个时候,打听胡公、燕公等家族的打算,也很正常。再加上他来到西凉城后,见凉公马任深只派了世子马琪前来赴会,就更坚定了他要谨慎行事的决心。
张锐理解司马逸的打算,同时在心里也暗暗为二哥担心。见到了凉公的态度后,他很担心二哥会冲动行事。心想,但愿父亲能帮二哥渡过这场危机,否则一旦选择错误,对整个胡公家族来说都将是一场没顶之灾。
张锐如实告诉了司马逸,自己并没有收到家里的来信,也不知二哥如何决定。同时,他也把自己准备留在番州继续剿匪的想法告诉了他。(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司马逸闻言,捋着胡须思索了一会儿,叹息道:“那老夫也只有尽量拖延时间不急于表态了。待有了准信儿之后再行动。唉!就是不知道老夫,还能不能等那么久。”
张锐知道他担心的与自己一样。朝廷发生剧变的消息,还仅限于各部的高级将领知晓。怕此事拖得过久,手下的将士都风闻了这个消息,会导致军心不稳,甚至四分五裂。
第二天一早,张锐跟随司马逸等人出了西平城去迎接刘炯等人的到来。上午十时许,刘炯、史万岁、元景山、张定和等人首先到达。
司马逸、马琪、张锐以及凉州巡抚周士浚、凉州都督谭延朝等人上前见礼。刘炯老远就跳下马来,大步行走过来与众人一一寒暄问候。张锐从他满脸笑容的脸上,看不出丝毫异常之处。
与他相比,史万岁、元景山等人的脸色,就显得十分阴郁。张锐与他们这些老上司相见时,他们也只是握了握,并没有说话。
张锐没有见到刘武周等人,只好瞅了空询问战区中军官张定和。张定和悄悄对他说,这一路而来刘武周等人都走在后面。张锐暗自摇头,看来裴仁基并没有骗我,这两派人的矛盾如此尖锐,已经人尽皆知了。再恶化下去,他们恐怕会动之于武力。
应酬了一番,张锐悄悄对司马逸使了个眼色。司马逸明白了他的意思,便陪同着刘炯等人进了城。他独自留下来等候刘武周等人到来。
一直等到下午二点,张锐才等到刘武周。在刘武周身边的还有陆柯、王仲民、方戊、江少易等人,见到张锐还在等候他们皆喜出望外。这些人与张锐都算是老友,相见甚欢。
在进城的路上,刘武周并没有与张锐谈两派分歧之事。张锐把他们带到了城北驿馆安置,与刘炯等人住下的城西驿馆隔开了老远。
张锐也留在这里,陪同刘武周等人共用了晚餐。饭后,陆柯等人推说要休息都先行散去,厅内只剩下张锐和刘武周两人。
这时,刘武周也没有再客套,直接询问张锐有什么打算。张锐低着头,沉默不语。
于是,刘武周便劝道:“于公,天佑帝是奉先帝遗诏继位,是正统的天子,我等应为其效忠。于私,太尉待你我不薄。为人者,应饮水思源,在这个时候,你我应该全力相报。无锋啊!怎么选择,你应该及早拿定主意。”
张锐叹了口气,回道:“我出征之前,先帝特别嘱托,即使有不幸的消息传来,也要我一定平息了番州的反叛。陛下待我恩重如山,我岂能辜负他老人家的遗愿?”
刘武周闻之脸上露出失望的表情,问道:“那你打算是继续留在番州剿匪了?”
张锐点了点头,说道:“是。在剿灭番州叛匪之前,我不打算回军。”
刘武周沉吟了一下,又问道:“那剿灭了叛匪之后呢?”
“剿灭叛匪之后?”老实说,他并没有想到那么远。被刘武周一追问,他又为难了。稍稍犹豫了一下,他含糊地回道:“剿灭了叛匪之后,我自然会遵循朝廷的命令。”
刘武周紧追不舍,接着追问道:“是执行上都来的命令,还是执行洛阳来的命令?”
这下,他没有办法再敷衍了,苦笑了一下说道:“自然是上都来的命令。”
张锐这样的答复,虽不能令刘武周满意,但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便对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回去后,我帮在太尉那里解释一下。只是希望你要记得今日所言,不要让我为难。”
张锐没有想到刘武周会说帮他去太尉那里解释,既有些惊讶又有些感动,显然刘武周是把他当成朋友,才会如此帮他。口中言谢道:“那就多谢您了,属下一定不会忘了您的恩情。”
张锐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样,让刘武周心情大好,笑道:“想当年你从骑校毕业,就分配到我麾下任职,算来已经十年了。这十年来,你一直是真心实意的辅佐我,我帮你这么一点小忙,还需如此客气吗!?”
接下来,刘武周又对张锐简要地讲了讲西部战区将领之间的分歧。刘炯在一个月前,接到刘昉的来信,就把军务移交给了史万岁和元景山,匆匆赶往上都。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他又突然返回。
刘武周开始甚是奇怪,直到接到太尉的来信,才猜测出刘炯的打算。本来,刘炯是想尽快赶回上都,在同乐病重期间,利用太傅的身份执掌朝事。
但同乐驾崩后,上都双方打了起来,他这时再只身返回去毫无意义,所以他又折返了回来,打算带着西部战区的军队去洛阳支持已称帝的世平太子。
刘炯回来之后,便频频地找史万岁、元景山等战区统帅部的将领们谈话,最后大部分人都在他的劝说下,表明态度支持安乐帝。不过,刘武周也不是等闲之辈,他在刘炯拉拢史万岁等人时,写书信联络了陆柯、王仲民等人,并与他们取得了一致意见。
所以,当刘炯召开会议宣布支持安乐帝时,遭到刘武周、陆柯等人的强烈反对。两派人在会议上争论得面红耳赤、不欢而散。此后,两派人又多次的发生争执,甚至有一次双方差点在会上动手打起来。最后,还是战区中军官张定和提出了一个办法,战区总部到了凉州之后,召来凉公和彪骑军指挥官司马逸等人一起商讨解决此事。
两派人也想争取到凉公和司马逸的支持,就同意了张定和的意见。刘武周想起了张锐的平叛指挥部就设在凉州的西平城,于是派宋金刚给张锐送信,让他也来西凉城。只是他没有想到,刘炯也派了裴仁基去给张锐送信,直到张锐主动说起,他才知道此事。
张锐又问刘武周西部战区下属各师团将领,是否知道朝廷生变的事情。刘武周摇头道:“这件事情,仅限于各军团将领知道,下面的将士都还蒙在鼓里。不过,没有不透风的墙,现在军中已经谣言四起,将士们大概也都风闻了此事。”
张锐满脸担忧地对刘武周说道:“那您想过没有,万一战区部队分裂万为两派,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