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4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南洋舰队的提督还想派人做向导,被张锐婉言谢绝。有黄跃这个“本地人”随行,在新城还能迷路?
新城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端入口处,也就是前世的新加坡。圣祖之前,这里是一处荒无人烟的小岛。在圣祖时期,卫公陆逊的汉朝南方远征军,在征服林邑国时,受到了前来援助骠国军队的攻击。
攻克林邑国后,陆逊便准备攻打骠国。骠国国王并不害怕,因为汉军如果要从林邑国打过来,必须穿过千里的原始森林。土生土长的骠国军队在穿过这片森林时都险象环生,更不要说那些汉人了。
为了稳妥起见,骠国国王把国内几乎所有的军队都调集到森林的西端,如果汉军硬要穿过森林攻击,那么等他们穿过森林后,必定是九死一生了,剩下来的汉军廖廖无几,溃不成军,也抵挡不住本国全国军队的围攻。
可是骠国国王千算万算,没有想到卫公陆逊,居然是从海上打过来的。陆逊也明白从陆地进军骠国的种种不利因素,他询问了多名知道骠国情况的林邑国人,知道骠国的首府紧临海边,只要乘船穿过马来王国控制的马六甲海峡就可以到达。
于是,陆逊派遣使者前去与马来国王交涉,希望他允许汉军过境。马来国王知道汉军强大,自己一个小小国家,胳膊拧不过大腿,只好答应。
就这样,三万汉军乘船从林邑国出发,在马来国的首府马六甲城稍作休整,然后突然出现在骠国国都城外。骠国国王把军队都调到森林边上去等着堵截汉军,城内只有三、四千护卫,根本无法阻挡汉军。
而且汉军包围了城池,骠国王国想跑也来不及了。迫不得已骠国王国只能选择投降,就这样,骠国轻松地被卫公陆逊给灭亡了。
骠国灭亡之后,陆逊的目光又转向了天竺国。要攻打天竺,必须要保证后勤物资能跟上。最为方便的物资运输方式,当然是用船只。因此,马六甲海峡就成了汉军运输队的必经之地。
马来国王也十分配合,允许汉军船队停靠在马六甲城港口补水。他的这个举动赢得了陆逊的好感和放心,便把精力都投入准备攻打天竺国上。
谁知,后来还是出事了。汉军船队可以自由停靠马六甲城港口后,给当地人带来很多商机。汉军从新占领地掠夺了很多的财物,用起来也大手大脚,给人一个假象,似乎汉军个个都腰缠万贯。
有几名马来国的军官看着眼红,商量准备抢劫汉军船队的财物。他们仔细研究了一番,开始行动。一天,有五艘汉军运输船又抵达马六甲城港口,准备休息一夜,于第二天一早出行。
就在当天晚上,几名马来国军官领着自己的部队,冲上船打劫。船上的汉军护卫很少,大多都是船员,抵挡不住众多马来军的围攻,几乎全军覆灭,只有极少数人趁夜色昏暗,跳入海中游上岸才避过一劫。
几名军官抢夺了财物后,便带着部队溜走了。马来国王得知此事后,大为惊恐,急忙派人向陆逊解释。
陆逊与部下们商议,老将陈武建议:“我军后勤线的畅通与否,关系到能不能顺利的征服天竺,所以必须要保证畅通无阻。马来国王虽然保证此事以后不会再犯,但他的部下有一次敢违令的,很难说还有没有铤而走险之人。倘若我军正和天竺军作战时,物资被抢劫怎么办?为保万无一失,我建议攻取马六甲城,确保运输船队的安全。”
陆逊考虑再三,采纳了这个建议,率军回师进发马六甲城。马来国只有万余军队,根本无法抵挡汉军的攻势,刚一交战就溃败下来。马来国王带着少数人仓惶逃离马六甲城,从此后,马六甲城归汉朝所有。
出逃的马来国王,正是躲到了新城的这个小岛上。他在此处修盖了一座王宫,作为了自己的新国都,并取名为新城。
十年之后,马来国王去世,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这个新国王很有雄心壮志,他立志要将马六甲城从汉人手中夺回来。
这十年来,汉军忙着征服天竺国,没有精力理会弱小的马来国。马来国恢复了一些元气,也重新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军队。
在马来新国王的带领下,两万马来军队直抵马六甲城。而汉军只在马六甲城驻守了一个营的兵力,在马来军队的强烈攻势下无法坚守,只好退到船上撤离。
新国王一举收复了国都,让所有马来人都兴奋不已。新国王也有些沾沾自喜,认为自己打败了强大的汉军。但是他高兴了还没到一个月,两万汉军又杀气腾腾地杀了个回马枪。
两万马来军仓惶迎战,没用半天时间,便被消灭殆尽,新国王逃回新城。这次,汉军没有善罢甘休,一直紧追不舍,打到了新城。新城是马来老国王修建的,为了抵御汉军攻击,修建得无比坚固。
马来新国王将全城男丁集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护卫共得万余人。他想凭借着海峡和坚固的城墙,抵挡住汉军的进攻。但是他没有想到,汉军这次带来了大批的攻城武器。
新城只守了三天便被汉军攻克了,新国王趁城破混乱之时逃走。他在丛林中流浪了大半年,才找到了一支愿意继续追随他、效忠于他的部队。部队人数很少,只有不到一千人,根本不是汉军的对手,新国王不敢再让这一千人去送命。
他带着这股人北上,在密林里安家。后来又在密林里修筑了一座城池,取名为寮内。他带着忠于他的部队和忠于他的人民与汉军游击了二十年,最后老死在寮内城。至死,他的复国希望也没有熄灭。
新国王没有子嗣,他死后,原来追随他的人发生了内乱,两派相互攻击,没等汉军打来,就已经自相残杀掉一大半。几年后,最后一批忠于马来国王的部队被汉军消灭,马来国王从此灭亡。
后来,南洋船队成立以后,新城变成了南洋船队的军港驻地。而马六甲城,则成了东西航线上最重要的一处补给地,几乎所有南来北往的的船只,都要在马六甲港口补给物资。
张锐将这段马来国的历史讲述得非常生动,听得众人如醉如痴。最后,他指着一处山坡上的一片坍塌建筑废墟,对六灵说:“你看,那座山上便是马来国王修建的王宫遗址。”
六灵拉着他手问:“爹爹,我们能去看看吗?”
一旁的黄跃说:“公主殿下,那里都是荒草碎石,小心扭了脚,况且也没有什么好看的。您要看马来王宫的遗址,在山坡那头有一座比较完整的宫殿建筑,不如去那里看看吧。”
“好啊,好啊,我们就去那里看!”六灵兴奋地拍手说好。
既然公主说要去,大家都没有意见。由黄跃领路,来到那座王宫遗址。那是一座王宫大殿,落座在一处军营后面。穿过军营,来到这处大殿时,大家才发现殿里存放了大量的物资、装备。原来军营把这座大殿,当成了军用仓库了。
看着满大殿堆积如山的物资,大家的兴致顿消。黄跃没有发现众人的情绪,还为大家介绍说:“还别说,这处大殿还真坚固。据我所知,这里被当成仓库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了,外面军营的建筑都大修过好几次,这里只是小小地修葺过几次,所以一直是原模原样。估计再过一百年,这座大殿也不会倒。”
六灵撇了撇嘴,说:“大殿建筑得如此坚固有什么用?马来国也只是在此处立足十年而已。就算他修建了一处千年不倒的建筑,也只能让后世之人凭吊一番罢了。要真正建立一个千年不倒的王朝,才值得众人称颂敬仰。”
黄跃笑着说:“公主殿下说的是。不过在这个世上,真正超过千年的王朝只有罗马帝国。就连我们大汉国也只有七百余年的历史,之前的周朝最多也只有八百左右。这次去罗马,公主可以好好看看罗马人千年留下的历史遗迹。”
“听说罗马人过着非常富有、奢侈生活,是吗?”六灵问道。
黄跃侧头想了想,答道:“下官曾经去过罗马的东部几个行省,那里的人还不如我国平民富有。至于罗马本州和罗马城,下官没有去过,不敢妄言。”
这时,林白泉突然插口说:“罗马已是将倾大厦,也许用不了几年就要轰然倒塌。我辈能亲眼目睹一个千年帝国毁灭,也算是一件幸事。千年王朝什么的,在我看来还不如此处大殿坚固。”
“罗马帝国会灭亡?”所有的人都睁大眼睛看着林白泉,大家都认为他不是在说笑话,就是在说疯话。一个千年的帝国,一个无比强大的帝国,怎么可能说灭亡就灭亡呢?
如果说数十年来的两次内乱给了汉帝国以沉重的打击,让汉帝国岌岌可危的话,可能还有人会相信。但如果要说罗马帝国会因这次与三国之间的战争而导致灭亡,这人一定是疯了。
但张锐看林白泉不像是随口胡诌,心想,难道他真的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罗马帝国将要覆灭吗?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得好好问问他。
………………………………
第五十二章 老朽的帝国
第五十二章老朽的帝国
张锐率众人逛完新城,返回住所吃晚饭。饭后,张锐找林白泉议事,不见其踪。与林白泉同房间的人告诉他,林白泉吃过晚饭并没有回来,不知道他到哪儿去了。张锐只得悻悻地自个儿去找他。
张锐找了好几处林白泉可能会去的地点,终于在一处山崖前找到了他。他正悠闲自得地坐在树下的藤椅上欣赏晚景呢!树下摆放着四五张藤椅,中间还有一张大石桌。
“你可真会享受,何时发现这个好地方的?”张锐坐到林白泉身边,发现从这个角度能看茫茫大海。此时,晚霞满天,柔和的日光透过云层洒在海面上,海面清风徐徐,凌波荡漾,泛起点点金光,显得格外迷人。
“我每到一处,都要找寻奇观美景,来到这里更不能例外。您看,这景致可真是美不胜收!”林白泉目不转睛地凝望着大海,脸上却浮现出一丝凄苦之色。
林白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当年他参加突忽政权,是为了找到机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可惜的是,他的理想被无情地毁灭了。不仅是因为汉军镇压了突忽,主要是他发现突忽政权根本无法实现他的理想。
当年他有理想、有才华、有激情,但突忽政权中的大多数人却不一样。那些人参加造反,不是为了什么理想抱负,只是单纯地想造反成功后,自己的小日子能过得更富足一些,能当上在汉朝廷永远无法得到的官职。
突忽的朝廷大臣们,成日高喊着要赶走汉人,实现独立。但跟本没有几人考虑过突忽即使独立成功之后要成为什么样子的国家,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该如何制定与执行。
当林白泉看清楚自己是和什么样子的人为伍时,高涨的激情就消退了大半。如果他不是看到有极少数如德公这样的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理想,恐怕早就脱离了突忽朝廷。
无能、幼稚的政权,毕竟不是靠少数几个人就能救得了的,即使是身为突忽丞相的德公阿巴贡也无力回天。
突忽灭亡后,林白泉被汉人俘获时就没有想过自己还能活下来。他也曾经想过,自己要保留一个忠义之名,但是审讯的他的许士基触及到他心中之痛,他也自认不愿为一个无能的政权殉葬。
因为身边张锐的缘故,他活了下来了,但他不愿理事,宁愿寄情于山水,就是为了能够忘却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但心中的痛苦,哪是说忘怀就能忘怀的?
经过西征期间和近段时间的接触,张锐对林白泉也比较了解。平日表面上是一副清心寡欲、脱凡于尘的样子,可从他的点滴话语中,能看出他不平静的内心。
与林白泉接触得越多,张锐越感到他是一个非常有思想、有见解的人。当初他把林白泉留下,只是想利用他才能能帮助自己管理家事。但现在张锐完全没有这种想法,他把林白泉当成了良师益友,即使他什么事情也不做,当食客也行。
“单利,你说罗马帝国将要灭亡。可依我看,罗马帝国还没有衰弱到如此地步。目前它与三国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失败,它的正规军至少还有五十万以上。我们帮它收拾了鲜卑后,虽说它没有可能同时打败苏丹、单于,但自保还是没有问题的。”
单利是林白泉在利西族的名字,林白泉的真实身份绝对不能暴露。虽然他现在的模样与在俘虏营时的模样已大不相同,即使以前跟他见过面的李伯药,恐怕此时再见也认不出来。即使已经易容,张锐觉得还是小心为好。他对外宣传林白泉是利西族人,当然当众只能称呼林白泉的利西族名字。
林白泉听了张锐的话,回过头来微微一笑,说:“国家的兴亡可不全依仗军事力量的强弱,更何况罗马现在的军事力量并不像你想象的那样强大,也许罗马灭亡的祸根就要出在这几十万军队身上。”
“请先生赐教。(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张锐知道林白泉不会随口说这些话,其中必有道理。
“罗马是怎样兴盛起来的,殿下应该有所了解吧?”林白泉反问张锐。
“略知一二。罗马最初只是一座城市,到后来成立了城邦。我认为罗马真正强盛的开始,是共和制的出现。《十二铜表法》的制定,限制了罗马贵族的权利,使得罗马成为了所有罗马人的罗马,而不是某个人、某些人的罗马。因而罗马在遭受到外部袭击时,所有公民会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抵抗。
罗马人还首先实行义务兵制度,服兵役不仅没有军饷,甚至武器、装备都需要自己准备,这在其他国家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事情。罗马军队凭借着对罗马的忠诚和热爱,战斗热情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军队。
再有,罗马人从立国到与我国交战之前,就没有停止过扩张行为。国内的公民利益空前统一,因而它的内乱次数和程度都比我国少得多。在不断的对外战争中,他们得到了大量的财富和奴隶,生产力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虽然最后它也变成了一个帝制国家,但共和制度早已深入到罗马人的骨子里。罗马元老院的权利比起我们大汉的内阁大得多,甚至还能影响到帝位的继承。所以,我认为这样一个根深蒂固的国家,深受平民热爱、拥戴的国家,是不可能因为一两场战争就灭亡的。”
张锐前世、今生都学习过历史,当然对罗马的历史有所了解,马上说出了自己对罗马帝国兴盛的见解。
林白泉在张锐讲话时,时而点头,时而摇头。等张锐讲完,他说道:“你说的这些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表面的一部分。要了解罗马这个国家,要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面了解。”
“我们先来看看罗马的政治。正如你所言,罗马人因为共和制的出现,而开始走向强盛。但罗马人后来走向帝制,也是大势所趋。”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罗马人的共和制度,是最初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建立的。罗马人最初只是一个弱小的城邦,周围的敌对势力众多。如果罗马贵族不向平民妥协,那么就意味将被别国灭亡。”
“罗马人有了公民参政权后,全体公民对城邦的热爱和忠诚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城邦里没有庞大的官吏队伍,官吏们不拿俸禄,他们都是自觉自愿的为罗马做事。这种制度,也可是叫做城邦制度,只有小国寡民,大家在彼此非常熟悉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