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4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讲给我听听。”
黎韶知道了六灵的身份,哪里还敢不说。他当即把飞鸟号遭遇海盗时所发生的情况以及内讧事件一五一十地讲述了一遍。
黎口齿清晰,叙述生动,六灵睁大眼睛听得津津有味。虽然没有亲眼看到海盗抢劫的情景,但通过黎韶叙述的飞鸟号的遭遇,也大大满足了她的好奇心。她没有想到,只看见海盗船,就会发生如此惊心动魄的故事。
她非常同情黎韶的遭遇,问道:“你的船主不幸身亡,那么以后怎么办?”
提起林朝顺的死,黎韶满心悲痛,回答道:“这次回去,小的将把船只以及船上的财物尽数交还林船主的家人。如果林家还要继续海贸生意,小的就继续留下帮林家运货。如果林家想结束海贸生意,小的只好重新找船主了。”
六灵赞叹道:“你对林船主倒是很忠心啊,你这样的人很难得。”
黎韶低着头说:“小的当年刚满师出道,便被林船主聘为船长。这些年,承蒙林船主不弃,把小的当兄弟看待。林船主对小的的知遇之恩,小的没齿难忘。小的到现在还在后悔,当时怎么没有为他挡住那一刀。”
六灵劝道:“人死不能复生,你也要节哀顺变。相信林船主知道你如此对他,在天之灵也会感到欣慰的。”
黎韶不禁对六灵产生了好感,她虽贵为公主,但说话为人,都非常随和。这才是公主应有的风度和气量,哪像刚才那个狐假虎威的混蛋?他想到这里,又暗中恨了黄跃几百遍。他知道,以黄跃现在的身份,他不可能报仇,但自己要在心里诅咒他不得好死!。。
这时,黎韶又有了一个想法,对六灵说:“公主宽宏大量,又体恤民情,小的有个不情之请,不知能否烦请公主为小的出具一份证明,证明飞鸟号归航途中遇到了海盗,证明小的未曾谋害船主。否则,小的怕官府误认小的串通船员杀害林船主,蒙受不白之冤。”
六灵道:“官府不会胡乱判案吧,他们只要询问当时在场的船员,便会知道事情的真相。你也太过小心了。”
黎韶瞄了两眼黄跃,然后说道:“小的原本也不是很担心,只是……只是刚才突然觉得,如果遇上了不讲理的官人,有理也说不清。还请公主殿下恩典,为小的证明一下吧。”
六灵知道他是在暗中讽刺黄跃,呵呵笑了起来,说:“既然如此,为你证明一下也无妨。”转头命跟在身后的宫女会船舱去取来纸笔。然后在一名趴在地上太监的背上,为黎韶写好了证明文书,并盖上了自己的公主印章。
她把写好的证明交给黎韶,说:“你看看,这样可以吗?”
黎韶看了两眼,趴在地上磕头谢恩:“多谢公主殿下恩典,小的今生恐怕无以回报,只能每日向上天祈求保佑公主平安。但愿来生,小的变为牛马,为公主效犬马之劳!”
六灵咯咯笑道:“不过是举手之劳,你不必如此谢我。快快起来吧。”
黎韶起身后,便准备向六灵告辞。突然听旁边有人问:“小伙子,如果林家要结束生意,我给你介绍个去处可好?”
黎韶转头一看,见问话是一名三十岁左右的疤面浓须大汉,他的一双眼炯炯有神的目光像是一把利剑,刺得黎韶急忙低头回避。
他刚想拒绝,忽听六灵公主问那人:“爹爹,准备把黎大哥介绍到哪里去啊?”
黎韶心里一惊,六灵公主喊那人为爹爹,也必是皇家身份。怎么这艘船上这么多皇室成员,幸好刚才没有对他无礼,不然只看他凶狠的外貌,很难说能不能全身而退了。奇怪啊,我怎么没有听说,有那位王爷是生得如此样貌呢?他样貌倒很像传说中的疯虎。
黎韶还在暗自纳闷,就听那人对六灵说:“我准备介绍他到你王叔叔那里做事。”
六灵拍着小手道:“唉呀,我怎么开始没有想到呢?谢谢爹爹提醒。”说罢,转过身问黎韶:“如果林家要结束生意,你可愿意去安济富做事?”
“安济富?东岛群岛的那个安济富?”黎韶抬起头来,长大嘴巴,用不敢相信的眼光看着六灵。他怀疑自己听错了。
“对啊。你听说过?”六灵也是一副惊讶的表情,她没有想到黎韶也知道安济富。
黎韶突然想笑,现在做海贸生意的,只要在南岛州和红海之间的航道上行驶过,大概没有几个没有亲眼看到过安济富船队的。
安济富不仅是这条航线上的常客,时不时也能在南京、泉州、福州等港口看见他们的身影,听说现在的生意还扩展到非洲的马里等国。据某些人说,安济富的财力已经超越了排名第一的钱家“老字号”,成为了最大的汉商号。
安济富这些年扩张得很快,特别需要航海海员和有经验的船长。行内的人都知道安济富不仅给的薪水高,每次出海还有很高的奖金,如果能混上船队指挥,还有利润分红。而且舰队出海,还有专门的护卫舰护航,连罗马和苏丹交战时,都敢在战区内穿行。交战两国不仅不敢阻拦,反而争着为他们护航。
这样的商船队,做梦都想去。黎韶当年刚刚满师的时候,也曾经去东岛群岛应聘过。他那时没有单独指挥船只的经验,明知自己的希望不大,只是去碰碰运气。回来后,才被第一次做海贸生意的林朝顺看中。
现在猛然听六灵说要介绍自己去安济富任职,黎韶心里又惊又喜。以为自己是在做梦,死命掐了一下大腿,哎哟妈呀,真是痛!敢情这回不是做梦!
“愿不愿意去,回句话啊?”六灵见他傻笑不答,又追问道。
黎韶连忙下跪磕头:“愿意,愿意!小的一百个愿意!多谢公主、多谢这位大人推荐小的去安济富,你们的恩情,小的永记于心。”
六灵见他答应,也没有多想,便又取过纸笔,对张锐说:“劳爹爹为他写封介绍信吧。”
这时,张锐心里隐隐有些悔意。因为他看见黎韶下跪之时,脸上全是渴望之色。心里暗思,如果我没有看错的话,这次回去后即使林家想继续海贸生意,这人也会找理由从林家脱身。能去安济富,哪里还记得林朝顺的什么恩情。
这小子之前表现的特别忠义,我正是看中他对原雇主的这份情意,才想介绍他去王敬宝那里。没有想到,一旦触及到他心里的野心,他那份忠义就变得不值钱了。唉,我到底应不应该介绍他去王敬宝那里呢?
可是看到六灵恳求的眼神时,张锐这时也无法反悔了。只能写了介绍信,然后交给黎韶。黎韶又是一番千恩万谢,然后喜滋滋地乘小艇返回飞鸟号,扬帆离去。
张锐心情不佳,郁闷地站在甲板上无聊的望着海面出神。黄跃不知什么时候,走到他的身边,站立一会儿,说:“三郎,你可是在想刚才那个年轻人?”
张锐心里感触,说:“是啊,这小子我很难看懂啊。”
黄跃同意的点点头说:“不知为何,我见面就对这人没有好感。他给我一种城府很深的感觉,我最不喜与城府深的打交道,故此才拒绝了他的要求。没有想到公主会对他另眼相看。”
张锐叹了口气说:“公主年龄还小,看走眼是正常的。只是连我开始也看走眼了,后来等发现时,已经晚了。”
“对了,三郎,你怎么认识安济富的老板王敬宝?”黄跃好奇地问。
张锐笑了笑说:“我们都是安江人,我和他是从小一块长大的好友。”
黄跃吃惊地说:“你和王敬宝是从小的朋友?”
张锐微笑地点头。黄跃心想,一个是帝国数一数二的猛将,一个帝国数一数二富商,他们竟然从小就好友。这也太巧了吧。
张锐看他那模样,就知道他在想什么。心想,这也不是什么巧合,如果让你知道我和王敬宝是一块做生意的,那还不把你惊死!
转念他又想道,胖子的生意越做越大,名声也越来越大。这样眼红之人必定不会少,也许现在就有不少人想要整倒胖子取而代之。前次,没能把东岛群岛要到手,我得另外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
第五十一章 新城
第五十一章新城
接近黄昏,华阳号返回。华阳号舰长派人向黄跃报告追击海盗船的结果,说他们与兴元号追击海盗船快出夷洲海峡时,海盗们在靠大陆方向弃船登岸,仓惶逃命了。两位舰长商议了一番,暂时没有派人上岸追击,只是由兴元号把海盗船看管起来,而华阳号则返回报告追击结果,以请示下一步的行动命令。
黄跃对张锐说:“海盗知道出了夷洲海峡后,再没有可以依靠的地形优势,担心被两艘护卫舰包围,所以弃舰登陆逃命了。这次出海的主要任务不是专门剿灭海盗,为了不耽误正事,就不必登岸追剿盗匪了。”
张锐很清楚黄跃之所以最初下令追击海盗,其原因是要在自己面前保住舰队无往不胜的光辉形象。尽管这次追击没有抓到海盗,但逼得海盗登岸逃遁,舰队俘获了海盗船,也算很有面子了。既然黄跃想就此下台,张锐也愿意配合,谁也不想本次出使途中节外生枝,耽误太多时间。
他笑着说:“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啊,黑兄的一声令下,就逼得海盗仓惶弃舰逃窜。海盗上了岸,也没有多大的威胁了。只要放火烧了海盗船,短时间内他们就无法再出海为祸。至于剿灭登岸海盗的事情,我看派人去通知当地官府一声,由他们继续捉拿海盗归案吧。”
张锐的一番话,让黄跃倍感有面子。于是按照张锐的建议,下令华阳号先行会合兴元号,再派人通知当地官府捉拿海盗,然后将海盗船一把火烧掉,最后两舰返回编队。
船队出了夷洲海峡后,一路顺风顺水。每年十一月到次年的五月前,亚洲东部的陆地的寒冷气流吹上赤道,因而会产生强劲的东北风。在这个季节船只朝西行驶,是最为快捷的。
而每年的五月之后,到十月之前,亚洲东部陆地变暖,热带风从赤道吹向陆地,因此又会刮起强劲的西南风。这期间,又是船只朝东行驶的好季节。
季候风的奥秘,有少数汉商早在二、三百年前就发现了。那时,这些少数汉商每年在东北风吹起之时,驾驶着装满了丝绸、瓷器等货物的船只前往罗马。而后,他们又会在西南风吹起时,载着金银、羊绒等制品以及大量的金币返回本土。
这条海上贸易之路,耗时远远少于陆路上那条著名的丝绸之路,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能往返罗马与汉朝。而穿越陆路上的丝绸之路,至少也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往返一趟。并且,穿越陆路的危险远远高于在海上航行。
海上虽然有遭遇风暴和海盗的危险,但陆地上除了这类危险外,还有沙漠、戈壁、各地叛乱等更复杂和恶劣的天灾人祸。因此,越来越多的汉商选择走海路前往罗马,到了后来这条海上贸易之路几乎取代了陆地上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之间最主要的贸易通道,并且还被世人冠以“海上丝绸之路”的美称。
再到后来,随着人类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几十年侧帆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船只在海上航行的速度。即使航行期间不在季候风时期,船只也能借助侧风帆,将船只的速度提升起来。渐渐的,陆路上的丝绸之路彻底没落了。
张锐在与林白泉谈论起这段历史时,林白泉无比感慨地说:“如果不是这条海上丝绸之路取代了陆路上的丝绸之路,也不会有后来的两次突忽之乱了。”
林白泉身为西部人,又亲身经历过突忽之乱。此时,亲眼看见了导致突忽之乱“祸端”的海上丝绸之路时,他的心情又怎么能平静?
张锐看到他眼中含着泪光,口中喃喃自语不知念叨什么。便悄悄离去,他能理解林白泉的心情,也同意了他的这个观点,突忽之乱与帝国对新州的掠夺政策看似有直接的关系,但不完全是必然的结果。
两次突忽叛乱的起因,与海、路丝绸之路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年路上丝绸之路兴盛时,西部各州人民的日子虽然也不好过,但靠着众多穿梭来往的商队,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和挣钱手段,在商路上混口饭吃还是没有问题的。
西部地区的一些大家族,还靠着与内地汉商之间的协议,参与到贸易中。一些汉商为了节省时间,便同意把货物运到西部后就批发给西部大家族商号,然后由西部大家族的商号,再把货物遇到罗马去。这样,双方既都节省了时间,也都有利可图,是双赢的局面。
而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陆地上的丝绸之路人迹罕至,逐渐没落。因为鲜有汉商再来西部,那些西部大家族的商号,只好单独去内地进货再转运至罗马贩卖。他们陆路运输成本很高,货物的卖价也远远高于用海船运输的汉商们,因此每次买卖都要亏本。亏本的生意谁也不愿意做,于是这些西部大家族不得不停止边贸生意。
既要遭受汉人的歧视、掠夺,又因为汉人更精于赚钱而抢走了赚钱的机会,西部人在心里无比仇视汉人。他们知道只要有汉人在,他们就没有出头的日子。于是,西部大家族中有些人秘密组织起来,成立了反汉人联盟。
反汉人联盟的头领,就是日后成立的突忽汗国的汗王刘度。因为有了大家族的组织、煽动,西部五州的民众空前团结,愿意接受刘度的指挥,导致了第一次突忽叛乱的发生。第一次叛乱时汉军的屠杀,又是导致第二次突忽叛乱起因。
张锐心里叹息,有多少汉人因这条航线存在而获利匪浅,但多少人又能想到也是因为这条航线的开辟才引发了汉帝国自圣祖中兴以来两次最大的内乱呢?也许,这就是福兮祸所倚。一件好事,也能成为坏事的祸端。
由于顺风,船队在海上只航行了一个月,便来到了新城。新城是南洋舰队的基地港口,黄跃决定船队将在这里补充给养,休整几日再上路。他命华阳号先行一日,去通知南洋舰队的将领们做好迎接两位使节还有公主的准备。
待船队抵达新城港时,南洋舰队的将军以上的军官都早已在此恭候多时。黄跃一下船,便热情地和每一个人打招呼,还和其中几人相互拥抱寒暄。
他是从南洋舰队出去的,现在南洋舰队的高级将领们,以前不是他的同僚,便是他的部下,其中大多数与他的私人关系非常好。这些年大家各自天南地北,见面很不容易,一见面黄跃显得有些激动。
冼夫人与张锐见过南洋舰队的将领们后,被迎接到半山的几处别墅住下,六灵和使节团的官员及其随从们也住在这里。(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使节团的五百护卫,则在别墅周围扎下营帐,负责警卫。
第二天一早,林白泉来向张锐请假,说是要去逛逛新城。张锐前世也好旅游,只是转投到这个世上来后,还没有多少机会能游历四方。这次出使罗马是个好机会,每到一处不趁机出去游览一番,岂不是枉费同乐皇帝派自己当使节的美意?
张锐请黄跃在南洋舰队借了几辆马车,叫上六灵、碧斯、刘欣,然后是一大群宫女、太监、随从、护卫步行跟随,上百人浩浩荡荡逛新城。
本来南洋舰队的提督还想派人做向导,被张锐婉言谢绝。有黄跃这个“本地人”随行,在新城还能迷路?
新城位于马六甲海峡的东南端入口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