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鲜卑军断了后路,其结果只能全军覆灭。太危险了!”
“六叔,你有何建议?”宇文歆问道。
张通捋着胡须,摇摇头:“老夫也没有想出好的办法。实在没办法通过,我们就返回普六城,去试试右贤王的反应。”
可是张锐心想,如今的情况与计划制定时考虑的情况不同。当初设想是两面同时行动,现在没有陆柯正面的配合,我就是去威胁普六城也没有多大效果。而断敌粮草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见到效果的,部队已经在敌后打了四个多月,再没有能力长期在此执行断粮任务。
想到这里,张锐问高朔道:“张旭义还有消息传来吗?”
全军渡过伏尔河后,高朔命张旭义及秦书营在乌河防线找到突破口之前负责普六城方向的侦查与警戒。昨日,张旭义传来消息,说普六城的守军已经发现他们,但并未派兵出来围剿。还说他们已经拦截了数批普六城派出的信使,希望能尽快找到突破口。
张锐现在担心,此时乌河防线的鲜卑军还不知自己已到了他们身后,如果再拖下去,很有可能普六城会把这个消息传到防线上鲜卑军将领处。一旦行踪暴露,就很难再通过防线。
高朔回答道:“到现在为止,大武还没有传来消息。”
张锐知道,势态紧急,此时绝不能犹豫徘徊了,每一分每一秒都很珍贵。“我决定,强行通过!吉元,你马上通知大武他们回来。”
见张锐已下决心,张通也没有再阻拦,只是问道:“那么,我们该走哪条通道?”
张锐手指北方,说道:“就从羊肠山走!”
………………………………
第四百一十三章 突击(1)
第四百一十三章突击(1)
羊肠山位于西屿山脉乌河段的奥兰地区。(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在奥兰地区有两条通道可以通往乌河,其中一条是这个地区的主要商道,道路平整宽阔;另一条则是羊肠小道,入口就是羊肠山。
张锐选择的回国通道就是羊肠山。在西屿山脉乌河段,羊肠山是最险峻的山脉,山虽不大,但乱石密布,尖石如林,除了那条人迹罕至的蜿蜒小道外,别处根本无路可走。
鲜卑人在这里修筑了一座营垒,位置在羊肠山小道的中部。张锐所部必须夺取此处营垒,才能保证全军顺利翻越羊肠山。如果选择强攻,要攻克城堡必将付出及其惨重的代价,因为这个营垒中驻有一千余强弩手,还有数百步军,共计两千余人。
7月20日拂晓,张锐命游骑团罗济营配合前师一团担任前锋,前师二团、游骑团部以及在花岩店伤亡惨重的六营残部跟随师部行动,游骑团程节营、邓三耀营负责担任左右警戒,张旭义营、秦书营断后,全军一万一千人向羊肠山进发。
7月21日凌晨,对羊肠山营垒发起攻击。张锐早有思想准备,估计至少要损失数百人才能成功拿下营垒,可结果并非他想象的那么糟。
羊肠山营垒的鲜卑守军遭到攻击后惊恐异常,始终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一团只用不到十分钟就夺取了营垒后门。半个小时后,一团就将营垒全部占领,而本方的人员伤亡还未过百人。这一战,让刘文常大大地露了一回脸,也让张锐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其实鲜卑人不至于如此不堪一击,轻而易举就攻克营垒让张锐很意外,直到他进了营垒后才弄清楚原因。原来,在羊肠山营垒前,到陆柯的陷阵军团控制区一段,鲜卑人还修建有三处营垒。(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羊肠山营垒的鲜卑军一直认为,汉军必须首先突破其它三处营垒,才可能到达此处,首当其冲的绝不会是羊肠山营垒。
而一旦汉军攻击前面的营垒,这里肯定会接到通知。城堡方向也会派来援军支援他们,因为这里可以说是乌河防线奥兰地区的最后一道关卡,右贤王绝不可能坐视不管、任其丢失。所以,即使汉军有如神助地连闯三关抵达这里,那么,从城堡方向派来的援军,加上一直在此防守的将士,再加从前面三处营垒败退下来的残余部队,本营垒的将士至少也达两到三万。
此地山路崎岖,汉军的那些重型攻城武器根本无法运抵,所以从地理条件上讲,这里也是乌河防线上最难攻克的营垒。驻防此地的鲜卑军将士认识上的谬误,导致其警觉性不高,派出巡哨也主要是侦查前方。
刘文常也是派出了小部分突击队,利用夜色做掩护,慢慢地爬到羊肠山营垒后门。而防守后门的鲜卑将领却没有在岗位上,守门的士卒也多半在睡觉,还有一些聚在一起小赌。因为以往轮到当值后营垒时,一直平安无事,久而久之全营将士越来越松懈,也没有严格遵守军纪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汉军居然神不知鬼不觉,从身后来冒了出来。汉军的突然袭击,顿时惊得这些鲜卑将士乱了阵脚。
刘文常不仅夺取了羊肠山营垒,还在营垒里缴获了一千余具强弩以及十余万支箭。张锐命刘文常将这些缴获的强弩、箭支分配到其所部各营,让他们暂时转为强弩营,好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负责压制鲜卑人的强弩手。
投石塔和弩炮也缴获了不少,因不便携带,张锐下令将其全部烧掉。全军没有停留,一夜之间,火速翻越了羊肠山。过了羊肠山,就是一段盆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通乌河的道路穿过了整个盆地,其中有一段经过特拉镇。
鲜卑人在特拉镇边也修建了一处营垒,名曰特拉营垒。营垒里驻防了三千人左右。张锐本想从远处绕开特拉营垒,但是没有一条可以通马车的道路能绕过特拉镇,最终只能选择从镇中穿过。
如果在以前,游骑遇到这种情况,完全可以走不能通行马车的小道,甚至可以连小道都不走而是自己披荆斩棘翻越山岭。但是此时不同以前,在西进后部队第一次作战就是突袭基普城,在那场战斗中,有不少骑士负伤,有的已经不能再骑马。张锐就用缴获的马车带着他们一起走。
伤员当中,那些重伤员有的伤势太重不治身亡,有的伤势好转可以骑马继续作战,但每次作战下来都会增加新的伤员,不得不用马车搭载的新伤员,数量一直在增加。到现在为止,仍有数百伤员,只能靠马车搭载。马车既要运人还要运粮,因为抢来的粮草也要马车运载。所以,有数百辆马车跟着一起行军,部队别无选择,只能走能通车马的大道。
全军没有休息,终于在7月21日中午,抵达特拉镇。特拉镇原有居民两千余户,战争爆发后,大部分镇的平民离家逃难去了,现在镇上只有不到一千人。而鲜卑人的营垒修筑在镇外。张锐命前师一团,迅速占领特拉镇,并组织起防御,待全军通过后,再撤出小镇。
刘文常部顺利夺取小镇,镇外的鲜卑军以为汉军会攻取营垒,所以在营垒内做着积极准备,并没有要夺回小镇的意思。可是当他们看见大批的汉军不断到来,并通过小镇要东去时,就再不能龟缩在营垒中。担任此处指挥的鲜卑将领留下五百人防守营垒,带着二千五百人出击,准备夺回小镇堵住汉军的去路。
刘文常的三个营在夺取小镇后,便弃马在镇外的一条小河修筑起的防御阵地。小河上本有一座木桥,刘文常下令将它烧毁。鲜卑人要夺回小镇,只能涉水渡河。刘文常又命他们挖土在河堤堆了土堆,拿着缴获的强弩,站在土堆后面可以轻松地向河面射击。
这条小河原本是特拉营垒的一处屏障,结果现在成了鲜卑军阻碍。而鲜卑将领可能是害怕汉军从此经过,他要担罪责,所以决心夺回小镇。他不顾汉军在对岸早已有准备,达到河边就下令,全军强渡。
河水不深,中央部分也只没过大腿处,完全可以涉水渡河。只是他们的行动,受河水以及河底的淤泥影响变得缓慢起来。待鲜卑人大部分走到河中央时,刘文常一声令下,一千余汉军一起射击。
霎那间,小河被鲜血染成了红色,最先渡河的数百鲜卑将士被射死在河中。鲜卑将领命己方的数百强弩手进行压制射击,不断驱使部下继续强渡。同时对强弩队下令,发现有后撤之人杀无赦!鲜卑士卒只能拼死向前,有的甚至身中数箭仍顽强站立起来,使出浑身气力,向河对岸猛冲。
无奈汉军弩箭太多,即使没有分到强弩的,也用复合弓在进行射击。最后整整二千鲜卑人倒在了河里,死的、伤的都在河里横七竖八躺着。正好张锐这个时候随师部来到小镇,在远处看见这个情景,摇头叹息。这哪里是在作战,分明与屠杀没有什么区别。
宇文歆笑着对张通说道:“六叔,如果一路鲜卑人都是这样的表现,我们能轻而易举地突破防线。”
张通则摇头说道:“你光看见鲜卑指挥官的愚蠢,却没有看见鲜卑士卒的勇敢。他们明知向前是死路一条,却前仆后继,拼死要渡河。从这点上看,与他们作战是很危险的,稍有不慎便会陷入绝境。”
范明也说道:“对,六叔说的对。这样的敌人是可怕的,试想一下如果与他们贴身肉搏,我军即使能取胜,那么三个营的将士也会损失大半。”
宇文歆挠挠头说道:“我们在羊肠山,也没见鲜卑人如此拼命。同是一样的敌人,差距也太大了。”
张锐呵呵地笑道:“要不怎么会有主力和非主力,精锐与非精锐之间的区别呢?依我看,这部鲜卑军,定是鲜卑军中的精锐之旅。只有一只有着光荣传统的部队,才会如此不畏生死地与我们对决。”
许士基点点头也说道:“如果我们是以攻取营垒为目的,那么今天至少得损失上千人。难怪陆柯不再继续打了,我想也是有这个原因在里面。”
张锐开玩笑地说道:“是啊,如果每处营垒都要用投石机和攻城塔才能攻破,那么这一战下来,保管叫罗马人破产。”
众将哈哈大笑,他们都知道这场对鲜卑人的作战,是由罗马人出军费。可是罗马自己也在作战,哪里能拿多少。估计这场对鲜卑人的战争,最后帝国多少也要自己贴补点钱。如果真是由罗马人负担全部军费,那么汉军多用些价格昂贵的火油弹,就会让罗马破产。
这一点,罗马君臣应该是知道的。第一次突忽叛乱前,汉帝国国库有十余亿金币的储备,结果一场战争下来,就消耗得干干净净。罗马帝国现在的国库肯定没有当时的汉帝国国库充裕,况且它还同时与三个国家作战,每一块金币都要用在刀口上,怎么敢随心所欲乱花?
眼见渡河部队无一幸存者,一个个都倒在汉军的强弩下,对岸剩下鲜卑军没有再继续送死,狼狈地逃回了特拉营垒。直到汉军全军过后,他们才渡河重新占领小镇。
一天后,三万余鲜卑军也到达这里增援。他们一到,便在小镇口筑起营垒,将道路完全堵死。这批鲜卑军来的目的很明显,那就是堵住疯虎的退路,意欲将疯虎及其所部尽数歼灭在奥兰地区。
………………………………
第四百一十四章 突击(2)
第四百一十四章突击(2)
7月22日,担任全军前锋的前师一团在奥兰地区的合山附近,与一支鲜卑军遭遇。据罗济营初步侦查,这支鲜卑军由骑兵三千,步兵三千,强弩手一千,投石车十辆和若干后勤队组成,总兵力接近八千人。
刘文常列阵于一座小山丘上,此处两面是绝壁,一面是树林。刘文常命一团五个营弃马在山丘上布防防御,另一个轻骑营和罗济营埋伏在树林中。总兵力四千二百余人。
刘文常本想等待己方主力到齐后,再与敌军开战,不料鲜卑人却率先发起了进攻。最先冲上来的是三千鲜卑骑兵,刘文常命埋伏在树林中的罗济等两个营迎击,令罗济担任作战指挥。
罗济所率两营都不满员,两营相加人数只有一千出头。罗济十分清楚,与鲜卑骑兵硬拼对己方不利,即使取胜也损失太大,于是带着两营骑兵与敌人周旋起来。鲜卑骑兵最先朝小山丘冲击,罗济便从其侧翼发起攻击。鲜卑骑兵转身想与之交战,罗济又边打边撤,渐渐把敌骑兵引向远处。
在双方骑兵纠缠时,这支鲜卑部队的主将下令三千步军与五百强弩手,向小山丘发起进攻,留下五百强弩手和少数亲兵担任预备队,又命后勤队组装投石车。
由于是遭遇战,前师一团根本来不及挖掘出防御工事,只能命两个营暂时充当步兵,拿着以前缴获的长枪、战锤、盾牌等步兵武器站在前排,后面三个营,一个压制鲜卑强弩手,二个营射击冲向山丘的鲜卑步兵。
这股鲜卑步兵甚是勇猛,举着盾牌,冒着箭雨快速地冲向山丘。两个营虽然倾尽全力射击,无奈鲜卑人太多,即使损兵折将无数,仍然如排山倒海般涌过来,直扑向汉军布阵的山丘。刘文常命前排的汉军下山迎击,继续朝冲过来的鲜卑人射击,阻止其后续部队跟进。
一团二营长周楚德被刘文常委任出击部队指挥,他率领两营八百人勇敢地向着两千余人鲜卑步兵迎去。一、两分钟后,双方在山丘坡地展开了肉搏。
周楚德在一团素有勇名,是刘文常麾下第一猛将。刘文常很放心他带队出击。这时的周楚德哪里像是骑兵,他解去衣甲、手持两柄战锤,第一个冲入敌阵。他一面高呼前进,一面挥舞着沉重的战锤砸向敌人。在他的带动下,八百骑兵高呼“前进——”,与鲜卑人步战在一起。
周楚德从军前也是业余砸阵高手。他身体强壮、体力充沛、头脑灵活,是当年所在队的主力突击手。此时此刻,他把战场当成了砸阵场,朝着十分区—敌方的军旗处冲去。
沿途鲜卑人拼命阻止他的前进,可他搏斗术过人,又敢玩命,行进路线又是鲜卑人相对薄弱之处,最后奇迹般地带着五十余人突到敌方军旗的所在处。
敌方将领见他来者不善,急忙命令亲兵们组成枪阵,如林般密集的锋利枪头树立在军旗前方。周楚德无视对方组好的队列,将手中的战锤舞得如风车一般,撞入枪林中。
他手中翻飞的战锤砸翻了周围的十余名鲜卑士卒,打开一条通道,身后五十余汉军高呼“夺旗——”杀入阵列。鲜卑将领也死战不退,立于军旗前与冲进来的汉军打成一团。
周楚德虽硬闯进来,任他把战锤舞得飞转,也无法避开所有的刀枪。他的左臂与右腿都被长枪刺穿,后背也挨了几刀。更险的是,迎面突然刺来一枪,他急忙侧头一闪,结果避之不及,从嘴角到左耳部被枪尖划破,形成一道又长又深的创口,鲜血喷洒四溅。
周楚德被亲兵们拼死救下。他顾不得自己的安危,仍含糊不清地呼喊着“前进”,一使劲,鲜血止不住地从裂开的伤口往外冒,血肉模糊的模样甚是可怕。亲兵们想为他简单地包扎一下,可他见越来越多的鲜卑士卒向军旗处汇聚来,一把推开搀扶着他的亲兵,身上穿着两把半截长枪,一手提着战锤,一瘸一拐朝五丈开外的敌将走去。
他身前本有几名敌军士卒想上前阻拦,但见其如同厉鬼般的模样和冷酷的目光时,都哆嗦了,结果立马被周楚德的亲兵们给杀掉。
在亲兵们的掩护下,他到了那员敌将的身后,举起战锤大喝一声“嗨!”,战锤应声下落。正巧那员敌将刚将一名汉军砍倒,闻声转过头来,一个血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