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骑军 >

第214章

大汉骑军-第214章

小说: 大汉骑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道出城。”

    粮草只是全是朱宇一手安排的,他怎能不知道?早在半个月前,他得到巡抚大人的密令,偷偷将大部分粮食都运到郡城。此时想来,这个计划早在半月前就已经在逐步实施。计划做得滴水不漏,连秘密调换粮草也考虑到了。

    从这件事上看,总部应该也考虑到万一城破后地局面。这么说自己也就是一个可以舍弃的小卒,被战区总部纳入可以牺牲的角色。想到这里,朱宇心里一阵难受。

    苦笑了笑,暗自嘲讽说,不就是个城太守吗?六品的芝麻小官,牺牲就牺牲吧。大汉国像我这样的官职的,有成千上万人,死个把个纯属正常之事。

    想罢朱宇拒绝了洪惪的好意,带着几名随从去了城内的粮仓。而这时。窦兴回到了家中。

    “夫人,夫人在哪里?”窦兴进门就问家人。

    “夫人像是带着少爷在后院。”家人急忙回答。

    窦兴疾步冲向后院,只见夫人和两个丫环正在逗两岁地儿子玩。

    儿子眼尖,他刚踏入后院便看见,摇摇摆摆地向他跑来,嘴里喊道:“爹爹……”

    窦兴跑上去将他抱在怀里,心情万分难受。也许今晚自己就再也看不到他了。

    “爹爹,骑马马……”儿子又提出了平日最喜爱地游戏。窦兴怎能忍心拒绝也许是儿子的最后一个要求。将他举起放到了自己的肩膀上。

    “驾……”儿子一上“马背”便开始用小手抽打起来,想让座下的“马”想平时一样奔驰起来。窦兴心头一酸,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夫人开始还兴致勃勃地看着两父子玩闹,突见夫君脸上显出悲伤之情,心中隐隐的害怕起来,走到窦兴的前面,用颤抖地声音问道:“出事了?”

    窦兴将儿子从肩上抱下,递给一名丫环。对她说道:“你们将少爷带到别处去转转,我与夫人有话要讲。”

    “是!”丫环抱过儿子,和另一名丫环在儿子一声声“我要爹爹”的叫喊声中退去。

    “夫君,到底出了什么事儿?”夫人脸色苍白,心扑通扑通直跳。

    窦兴收回盯着儿子离去地目光。转身对夫人说道:“阿桃,叛匪正朝着阿峰城而来,我要带兵去城墙上防守……”

    夫人闻言身体摇摇欲坠,窦兴一把将她扶住。

    “叛匪来了多少人?”

    “两万余人。”事到如今。窦兴也没有必要对她隐瞒。

    “两万余人?也就是说……”夫人用含泪地目光看着窦兴,窦兴沉重地点点头。

    一行热泪从夫人的眼中流出,此刻她已经明白窦兴回家地意思。片刻,她用手擦干眼泪说道:“妾已经知道该怎样做了,妾会吩咐家人准备的。”

    窦兴再也忍不住,将她搂入怀里,说道:“阿桃,这几年来。你跟着我一直担惊受怕的,一连三胎都没能抱住,今日又要跟着我……”

    “夫君安心去吧,妾不会看见叛匪进这个家门的。妾落泪只是想到平儿,他那么小就要随我们一起离开这个世界,妾觉得对不住他。”夫人抽泣地说道。

    夫人的这番话,让一直强忍悲痛的窦兴也落下了眼泪。他紧紧拥抱她,想这样一直拥抱下去。可是还有更重要地事情等这他去做。窦兴软弱了不到两分钟。又硬起了心肠,一把将夫人推开。朝门外跑去。他不敢回头,怕自己的意志再此动摇。

    回到城守衙门,十余名将领已经在这里等他。窦兴见他们的脸上都明显挂着不安之色,知道他们都担心是否能守住阿峰城。

    “各位,你们都应该已经知道现在的处境,两万叛匪马上就要兵临城下。有什么想法不防提出来,我们该如何防守?”

    一名少校回道:“长官,属下各部都已经上了城墙,城门都已关闭,只是这人手太少,每面城墙布置不到一千人,面对两万人的进攻,属下觉得守住地把握不大。”

    窦兴若有所思地问道:“那依你之见,我们该当如何?”

    少校说道:“依属下之见,我们出东门……”

    “你是叫我逃跑?”窦兴面色严肃地问道。

    那名少校也见窦兴变了脸,不过话已说到这个份上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下去:“属下不是劝长官单独逃跑,是你下令我们全军撤退,必要的战略撤退还是可行的嘛。我们可以先去郡府,然后集合郡内各地的兵力再反攻回来……”

    “来人,将他拖出去斩了。”窦兴破然大怒,厉声对自己地亲兵下令。

    几名亲兵上前扭住那名少校,推着他往门外走去。那名少校一路高呼:“属下无罪,长官为何要杀我?”

    军官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惊呆,他们没有想到平日待人和蔼可亲、对部下关怀备至的窦兴竟然会真的要杀那名少校。一些人反应过来的军官,正想上前求情,又见窦兴正用凶狠的目光看着自己。便不敢再言。

    过了一会儿,一名亲兵提着一只血淋淋地人头走了进来交令。众将见鲜血仍在从头颅的脖颈中滴下,随着亲兵前进地脚步点点血滴洒落一地。

    窦兴指着头颅厉声道:“胆敢临阵脱逃者,皆是如此下场。望诸位自爱,不要兴错了念头。”

    “是,我等唯长官令是从。”军官们见到违令者的下场,齐声回答愿意遵令。

    窦兴又道:“我们当兵是保家为国,今日就要拿出我们的气概来。叛匪声势浩大。妄图一举攻破我城,而我们的家眷就在城里,如果城池失守,各位可以预想家人的下场,叛匪们会放过我们这些人吗?”

    “我等会拼死守城!”军官们高呼口号,有家眷在城中的军官回答得最为响亮。

    窦兴意味深长地告诉各将领:“你们中有家眷在本城内地尽可以放心,我已派人将她们都接到我府上了。我派了五十名亲兵严加把守,会好好保护她们的。所以。诸位就全心全意地将心思放到坚守城池上。”

    “多谢长官关心!”七八名有家眷地军官出言谢道。他们心里都清楚,自己地家人已被窦兴扣押,如果自己有异心,家人将性命不保。现在只能破釜沉舟,一心守城。再也没有退路。

    窦兴点了四名军官,让他们各带五百人分别守住城的四面。又命一名军官率领五百作为预备队安置在叛匪来地西门下,随时接应。最后五百人暂时呆在军营,开战后哪方吃紧。就支援哪方。

    “除了以上点到的诸将赶快行动,其余各将都留在我这里,没有我的命令不许离开!”

    领到将令地军官接令而去,剩下的人心里都明白自己算是被软禁了。虽然心里不服,但四周有窦兴的数十名亲兵虎视眈眈地看着自己,只好无奈地接令。

    军官们都下去之后,窦兴还是放心不下,又叫来了四名最信任的亲兵。命他们各自带人去四个城门当督军。

    窦兴将自己亲手写好的将令交给他们,然后说道:“由你们监视守城门地军官,如有异常情况,可以先斩后奏。在没有接到我亲笔命令之前,任何人说要开城门者皆斩之。”

    一名亲兵队长道:“亲兵一部分在长官府上看管各将家眷,一部分在这里看管众将,如果我们再走了,大人您怎么办?谁来保护您?”

    窦兴豪情万丈地拍了拍腰间的战刀。说道:“只留五人在我身边当传令兵。其余之人都跟你们去吧。有它在,我就能保护自己。”亲兵们见他心意已决。只得接令。

    所有事情处理好之后,窦兴心里才稍稍轻松了点。他做的都是无奈之举,自从朱宇的一句话提醒了他后,他便在考虑对策。城中地预备役军官多数是本地人,他们中大多和自己一样是混血,所以窦兴很难断定他们会不会有异心。

    在分敌我不明的情况下,他只能采取非常手段,刚才奉命带队出战的军官都是有家眷被扣在自己手中之人。现在只能用家眷在威胁,窦兴才能暂时信任他们。

    窦兴点兵之时,城监察令正在自己的院子里与一位身材高大的军官说话。

    洪惪对那人深施一礼,说道:“下官见过将军。”

    “洪大人不必多礼。现在城中一切可好?”那人问道。

    “都还好,朱大人带人去了粮仓,窦大人正在布置城中防务。其他各级官员都在坚守自己的岗位,没有一个逃离的。”

    “嗯,他们都是帝国的忠贞之臣,你一定要记下来。”

    “是,下官会谨记在心地。对了,叛匪还没有到,将军为何会来得如此之快?”

    那人哈哈大笑道:“叛匪们出山之时,就被我们的人发现。他们走路,我们骑马,当然比他们来得快一点。”

    洪惪看了看那人道:“将军,你们一共来多少人?”

    将军回答:“随我进城来的有一百五十人,这会儿还有一大半在地道里。洪大人,你的这条地道不错,我不用低头弯腰就走过来了,什么时候挖的?”

    洪惪笑道:“这可不是下官到任后挖的,这条地道一连好几任监察令在职的时候都暗中挖掘,到了下官的前任时,才得以完工,前前后后耗费了二十余年。”

    “知道地人多吗?”

    “不多,现在城里知道有这条地道地只有下官和城守大人,知道地道具体位置的只有下官一人。”

    将军称赞道:“你们监察部门做事就是小心谨慎,干地事情也神秘的很,真是令人羡慕。”

    将军又转而叹息道:“唉!想当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进入监察部任职,可惜没能如愿。不然现在咱们可就是同行了,哈哈……”说着又大笑起来。

    洪惪也开玩笑地说道:“那真是可惜了,要是将军来了监察部,说不定现在就是下官的直接上司。”

    将军倒是谦虚,说道:“不能这么说,我对监察工作虽喜欢,但陌生,凡事都得从头学起,加之我又愚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熬出头呢。现在想想还是从军的好,我也就是块打仗的料。”

    洪惪嘴里谦让,心里道,他还算有点自知之明,以他的脾气、性格也就只能去从军,不然做其他任何事我看都悬。不说别的,以他的身材、样貌,就算哭着喊着要来监察部也是白费力气。

    两人正在说话,突听西城响起了号角声,随即警钟声也响起。洪惪从怀中掏出表,见现在已是下午五点,心道天已快黑,叛匪们会不会连夜攻城呢?
………………………………

第一百三十九章 真假奸细

    第一百三十九章真假奸细

    下午五点,蜂拥而至的叛匪来到阿峰城西门外,此时窦兴已亲临西门城墙上,组织守城将士准备迎接叛匪发起的进攻。

    可是不知叛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一直到了天色大暗,仍在离城五六里外的地方一动不动。夜色越来越浓重,叛匪点起了许多火把,远远望去像是夜空中的点点繁星。见叛匪按兵不动,窦兴狐疑,叛匪在等什么呢,为何迟迟不进攻?

    被窦兴指派担任西城防守的军官,心中也是纳闷。推测道:“叛匪长途奔袭而来,没有携带攻城的器具,以属下猜测他们定是连夜加工赶制,待明日天亮后再进攻。”

    “有道理。”窦兴认同了这种推测。考虑到叛匪今夜攻城的可能性不大,窦兴下令城墙上的士卒轮流打盹儿休息以保存体力。只是打盹儿时不能下城墙,兵器不能离手,一旦发现叛匪夜里偷袭,好迅速作出反应。

    命令传达下去,城墙上士卒们一直紧绷着的神经也稍稍松驰下来。不当值的士卒们都抓紧时间和衣打盹儿。可一想起自己的命运和家小的命运都悬于一线,看来是凶多吉少,再困也睡不着,有的还偷偷落泪。

    看见士卒们伤感的神情,窦兴也忍不住摇头叹气。他能用家眷来制约军官,但无法保证三千预备役士卒都真心拼命杀敌。

    窦兴知道叛匪对待预备役汉军军官和士卒的态度截然不同。本地籍的预备役的军官和士卒,平日都被突忽人称为汉人走狗,但叛匪们对待本地籍军官比对正规汉军更加仇视和愤恨,抓住军官后无一例外全是虐杀。

    但对本地籍的预备役士卒,叛匪们一般不会尽数杀之。他们会对俘虏进行所谓的独立宣传,如果士卒表示愿意投身独立“大业”,就可保命。叛匪们明白。不能乱杀本地人,如果杀多了,他们就会失去根基,没有了根基还何谈独立大业?

    他们也知道,这些士卒参加汉军预备役也主要为了混口饭吃。平日训练得过且过,搜索叛匪踪迹时马马虎虎,大多数对叛匪们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此窦兴也没辙。若将士卒们逼急了,反而会激起他们的反叛之心。

    士卒们知道被俘后能得到叛匪地“优待”,在汉军预备役中只出七八分力也能过得去,但他们还是不会轻易投敌,原因就是汉军对待叛徒从不心慈手软。这些本地士卒都有家有口,一旦被汉军确认为反叛投敌,家人就会受到牵连,老弱会被斩杀。青壮和妇孺会被拍卖。

    此刻多数人心里摇摆不定,难以抉择。是用自己的死来换取家人的生存,还用家人的性命来换取自己的生存?

    窦兴带兵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士卒的心思他早就明白。可是明白又有什么用呢?一切得靠天意。一旦士卒们宁愿牺牲家人也要求得自保,完全可能临阵倒戈。能否与叛匪对抗。主要取决于士卒们的选择。窦兴他只能暗中交待各级军官,严密监视士卒们的行动。

    到了晚上十一点时,窦兴见城下叛匪仍没有动静,再次叮嘱负责西门防守地少校:“你在此好生防守。我去其他三门查看一番。”

    少校问道:“难道长官怀疑叛匪今夜会偷袭其他城门?”

    窦兴深呼一口气,说道:“不可不防,还是小心为妙。我走后,你要用心,若城外叛匪有行动,火速派人通知我。”

    说罢窦兴带着五名亲兵离去。一行先去南门,又转到东门,最后才去北门。

    到北门之时。已是凌晨三点半。刚才巡查南门和东门都平安无事,让窦兴的心放下了一大半。还有四五个小时天就亮了,看来今夜叛匪不会攻城了,叛匪推迟一天攻城,也就为援军到达多争取一天时间。窦兴心里又隐隐升起了一线希望,或许能在援军赶来之前守住此城。

    离城门口还有数百余米时,一阵阵吵闹声传来。窦兴为了摸清情况,对五名亲兵示意。一行人都闪入街道的阴影向前走去。

    接近城门。只见两百余人围在城门下争论不休。窦兴顿起疑心,他已经下过命令。城门里只能留五十名士卒防守,其他的人都要到城墙上防守,为何这里聚集着这么多人?

    窦兴放轻脚步向城门口靠近。围在城门处的大部分人都是背朝这方,谁也没有注意到他们几人。

    吵闹之声听得更加清晰,只听一个声音说道:“不行,长官有令,没有他的亲笔命令,谁也不能打开城门。”窦兴知道说这话的是自己派到城门口当监军的一名亲兵。心想,是谁要开城门?

    另一人地声音响起,说道:“我是长官委任的北门防守主将,有权下令开城,你们速速让开!”

    这个声音很熟悉,窦兴一听就知道是房利在说话。房利是自己委任的北城防守官,他为何要下令开城?难道想投敌?可是他的家眷悉数扣在我手上,难道他不怕城破时,我下令将他的家眷斩杀?窦兴疑心大起,怒火中烧,手不由摸到腰间地刀把上。

    亲兵仍坚持不让,反驳道:“不行,就算你是北城的防守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