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骑军-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不到十年间,他先后担任过弹正台、隼人正、春宫头、玄蕃头,直到到现在的宫内少辅,可以说是平步青云、年年高升。今年年初,他升任宫内少辅。宫内少辅即国家外交部的副部长,相当与汉帝国的礼部礼宾司的外郎,是从三品的朝廷大员。不久。因驻汉帝国使节任期已满,他便被任命续任此职来到汉帝国。
五日前,他刚刚抵达上都。看到离别已近十年的上都城,心中感概万千,激动得差一点落泪。“景物依旧在,只是人渐老。遥望上都城,方觉天地小。”他地诗词在汉帝国来说,不能登大雅之堂。可在扶桑。却是人人仰慕、名声赫赫的大诗人。他的诗赋,被人奉为经典广为传播。此时有感而发,于是即兴赋诗一首。
物还是那物,人却非那人。刘效国来到上都之后,还没有遇到一个往日的朋友。听说陆斐还在外地任职,现在已经是郡守。高照山,别提这小子了。当初就看他不是个好东西,现在果然成了匪首之一。刘效国对的自己的先见之明。甚是得意。
而张锐的改变是几人中最大的,也是令刘效国最不敢相信地。往日高才学子,今日竟成了帝国内威名远扬的猛将,而且对敌冷酷残忍,手段血腥。刘效国刚到。就得知张锐也在上都授衔。
二十四岁的将军,授皇家勋章,同伯爵待遇,得皇帝赐字封号。可以说张锐前途一片光明。扶桑国最崇尚的就是大丈夫气节和男儿的血性,张锐在战场上的表现深得刘效国的敬佩和景仰。
刘效国很想去会会这位老友,可惜刚来上都,很多事情需要交接,一直没有得空闲。昨日有了空,却打听到张锐去给帝国丞相拜寿,没在驿馆。
刘效国也想去给独孤信拜寿,趁机结识一些帝国的官员。可惜他没有接到邀请函。冒失地去,很有可能被拒之门外。他知道帝国有法令,外国使节不能借祝寿、婚宴等名义私会帝国官员。
刘效国只得等候张锐今天返回上都后,再去拜见。没料想,今日一早,他就得到消息,说汉帝国地朝廷大员们都纷纷进入外朝,大概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刘效国等使节。除了是处理各种外交事务外。最重要的一个使命就是打探情报。
作为汉帝国属国,扶桑打探汉帝国的情报也并不是出于恶意。得到准确的情报。就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维持汉帝国关系有很重要地作用。可令他失望的是,汉帝国封锁消息很有一套,几个监察部门并不是饭桶废物,探听了一阵,结果刘效国还是一无所知。
正当刘效国暗自猜测之时,得到了汉帝国政务院礼部礼宾司的通知。通知函上说,今日十一点,将在礼宾司向各国宣布一条消息。刘效国忙更换衣衫,出门直奔礼宾司的办公衙门而去。
路上一直揣测,会宣布什么消息呢?无意间看见路边站立着一个威武地大汉,身穿帝国军服,虽没有看清他的军衔,不过单看模样也知道此人是久经沙战的勇士。
刘效国担任过隼人正,也算带过兵。隼人是扶桑国内的一个部族,生活在九州南部。这个族的男子行动迅速,非常勇猛,所以被特征为宫城警备,隼人正也就是这支部队的长官。
那些所谓勇猛善战的隼人族勇士,比之帝国的军人地威武,可就差远了。看着那名汉军,刘效国不由感慨万千,什么时候我们的军人也能有这种气势就好了。他没看出,此人正是与他近十年未曾谋面的张锐。
而张锐是将刘效国认出,却没有出声叫他。一则张锐见各国使馆马车结队而行,此去必有要事,自己也不好打扰。二则,自己现在是将军身份,在大街上随意叫住一个外国使节,一起高声交谈,这要是到监察部去,又会惹上不必要的麻烦。三则,太尉让自己立即离开上都,张锐就是现在叫住刘效国,也谈不上几句话。
张锐等马车通过之后,匆匆赶往驿馆,带上邓三耀等亲兵,马不停蹄出上都北城而去。而刘效国的马车,则继续驶向自己的目的地。这一错过,两人又是数年没有再见面。
………………………………
第一百零九章 大国
第一百零九章大国
各国使节的马车行至上都东区,靠近皇城的一段区域,这里都是汉帝国的政府办公地。(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一个挨一个的衙门口,都站立着身穿盔甲的警卫武士,端庄肃立,手紧握着腰中的刀把。
来到礼部礼宾司的衙门口,马车在一个骑士的带领下,从侧门进入府衙内。府衙占地很大,沿着少有行迹的大道,一直向内行去。刘效国见里面也有不少的固定岗哨和巡逻队,可能是得到了通知,都没有阻拦、检查他们这些外国使节的车辆。
待马车停下后,刘效国发现不远处有一座大殿,殿前也站立着无数武士,甚至还有一小队骑士。一名汉吏在高声向着各国的使节喊道:“各位注意了,请跟我来。”喊了数声,见各国的使节基本上已经围拢上来,便转身向大殿行去。
刘效国跟在其中,数百人浩浩荡荡地登上大殿台阶,进入殿中又被引入一间偏厅。厅很大,没有摆设座位。领路的官吏这时又高声说道:“各位,礼部尚书大人马上会出来宣布消息,请各位稍等片刻。”
刘效国偷空左右打量起各国的使节来,只见最前面站立是罗马帝国以及单于国、鲜卑国、马里国、庭巴克、苏丹国等大国使节。其中庭巴克的使节正横眉冷对着苏丹国的使节,而苏丹国使节也用鄙视的眼光看着对方。
刘效国知道,这两个国家从十年前就开始交战。战争时断时续,最近这段时间,庭巴克也露出败迹,战场之上节节败退,大片的国土被苏丹占领。仇敌相见,分外眼红。庭巴克人对苏丹人当然是怒目以待。
过了一会儿,庭巴克使节终于忍无可忍,弦外有音地对马里使节说道:“听说某国的君主是个麻风病人。唉,这也难怪,蛮子之中疯病也是司空见惯,您说是吗?”
苏丹国王穆莱。哈桑是个麻风病患者,是各国使节众所周知的事情。现在庭巴克使节当众说出来,就是在故意讥讽苏丹人。
果然。他的话让苏丹使节脸色大变,骄傲的神态也变成了愤怒,向庭巴克使节回敬道:“我们伟大地国王是天父之子,是上帝的儿子,所以上帝赐予他无比的智慧,无比的力量和强大的军队。秋后之蝉临死乱叫几声,也最终活不了多久。”
“上帝?不就是邪教里信奉的神吗?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一个‘天父之子’已被钉死。再来一个‘天父之子’也必将没有好下场。”
庭巴克使节口不择言的话语,不仅惹怒了苏丹使节,连单于国使节和一些信奉上帝教的使节也都对他怒目而视。
刘效国早就知道这些宗教之争,上帝教本与犹太教本属同源。上帝教与犹太教均诞生于巴勒斯坦地耶路撒冷圣城。先有犹太教,后有上帝教。后者是由前者衍生而来。
犹太教是在汉元前一千年代前期就已逐渐形成,是个古老的宗教。长期以来,由于犹太教和上帝教信仰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同样受到罗马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上帝教的救世主耶稣,就是因为不满罗马当局的暴虐统治,四处宣传一神教教义,而被罗马派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彼拉多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
由于上帝教的主要信徒是劳苦大众,反对罗马帝国尤其激烈,加之救世主耶稣被残酷处死,所以一直在暗地里反抗罗马统治。也遭受到罗马帝国严厉打击,并宣布其为异端邪说,抓住之人都被处以酷刑。
后来上帝教在罗马帝国的国土上渐渐占不稳脚跟,教徒们便向着别处发展。向北向东地教徒们形成了一个单独的教—基督教,而向南发展的教徒们则继续使用上帝教这个名字。
经过数百年的努力,现在基督教已经是单于国以及北陆许多小国的国教,就连鲜卑国地一部分人也信奉此教,而上帝教则成为了苏丹国以及中东地区一些小国的国教。
庭巴克使节辱骂苏丹人不要紧。可是一旦侮辱了耶稣。就等于将两大宗教的信奉国的使节都给惹怒。他们纷纷谴责庭巴克人地恶言,有的神情激愤。挽起衣袖准备上前殴打庭巴克使节。
刘效国见有好戏看,提起精神,伸着脖子看热闹。苏丹国的使节见自己得到了众人的支持,更是得意,当下口狂妄地宣称:“迟早有一天,我教的福音会传遍全世界,所有不信奉我教义的异教徒都会遭受上帝的惩罚。”
此话一出,立即遭到了以罗马帝国为首的没有信奉上帝教地国家使节的反对。其中罗马帝国使节的态度最强硬,以傲慢的口吻说道:“阁下的这番话,是不是对我国的宣战书?如果是,我代表罗马帝国接受你的挑战。如果不是,请阁下立刻道歉。”
苏丹使节这番话的本意,当然不是向罗马帝国宣战,可是要他当众做出向罗马帝国使节道歉这种有辱国体地事情,回国后怎么交差呢?他把目光转向单于国等同宗教国家,想取得他们地声援。可是这些国家的使节却不愿惹火烧身,都将目光转向一边,装做没有看见。
像罗马帝国这样地大国,没有绝对的把握可以战胜她之前,谁也不会愚蠢到故意招惹她。现在罗马帝国的使节态度咄咄逼人,大有势不罢休之意。其他各国都不会为了一个不相干的国家卷入纷争。先不说与罗马交战,就是断了彼此的商道,也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
苏丹使节见众人都不理会他,顿时面红耳赤,下不了台来。面对罗马使节的紧紧逼问,最后只得说道:“我的这番话不是宣战书,但我也不会因此道歉。阁下一直以此威胁,我是否也可以认为罗马有对我国宣战的意图呢?”
刘效国此前就得到过消息,说庭巴克因无力对抗苏丹。已经开始向罗马帝国求助,只是不知罗马元老院有没有通过参战决定。刘效国心想,大国之间的关系都是如此,时而交好,时而交恶。为了利益需要,就不时调整对外策略。以罗马举例,以前苏丹弱小之时,两国关系甚好。有传言。苏丹国敢于和庭巴克交战,就是得到了罗马帝国的默许,甚至是暗中支持。
现在苏丹强大了,眼看就要将庭巴克灭国。罗马帝国对于身边将会出现一个比庭巴克更强大地国家,当然不放心。两国的关系一日不如一日,苏丹不甘心再当罗马的傀儡,而罗马也想煞煞苏丹的威风。也许罗马使节就是在找机会向苏丹挑衅,这才抓住苏丹使节的口误不依不饶。
果然。罗马使节冷笑了一声,说道:“既是如此,从今日起,我们两国便进入战争状态。请转告你们的‘天父之子’,我国皇帝已经为他准备好了一个十字架。”
罗马使节的话语。在大厅里引起了骚动,各国使节纷纷窃窃私语,这分明是罗马帝国早有预谋,否则绝不会仅凭使节的一句话就向对方宣战。刘效国微微点点头。心想,今日不虚此行,得尽快将这个消息传回国内去。
再看罗马使节此时骄傲神态,冷眼瞪着苏丹人。庭巴克使节则是一副得意洋洋、幸灾乐祸地样子,而苏丹使节面目惨白、神色尴尬,额头上也冒出了汗珠。
正在这时,大厅外的钟声响起。一位汉帝国官吏出现在大厅门口,高声叫道:“请各位安静。礼部尚书冼夫人侯爵殿下到!”
大厅内嗡嗡嗡的说话声消失了,大家都整理好自己的衣装,将目光投向大厅门口。刘效国早几年已听说冼夫人的大名。本来刘效国接任扶桑驻汉使节,理应去拜访身为礼部尚书的冼夫人,可他的名帖已经递上好几日了,还是没有等到接见的通知。他对大汉帝国地第一女官深感好奇,垫着脚、伸长脖子向前望去。
只见冼夫人年届四十,虽然青春消逝。没了明眉皓齿。但神爽眼明,风韵犹存。她身着汉帝国女官特制官服。越发显得大方得体,气度非凡。
但见她挺胸直背,健步如飞,来到大厅前方的半米台上,朝下面的各国使节施了一礼,然后朗声说道:“各国的使节大人们上午好。本人是汉帝国礼部尚书冯冼孜,今日请各位大人们来此,由我代表大汉帝国,向各国宣告一件我国朝廷的重要决定。”
大厅内各国使节竖起耳朵仔细听。“从汉元791年5月19日起,我大汉帝国对以下数州实行军事管制,乌孙州、大月州、大宛州、西海州、新罗州以及信度州。凡各国来汉地商人及民众,一律不许进入这七州境内。如有违犯者,第一次没收全部财物,人员扣押六个月。第二次除没收财物外,人员将被处以极刑。此外,如果发现哪个国家故意干预我国内政,我国将对其宣战。”
说到这里,冼夫人的眼睛似乎有意无意地看了一眼鲜卑国和苏丹国的使节。在场的各国使节都知道,这两个国家对汉帝国地叛匪突忽人有明显的好感,而且还有本国的商人在与叛匪做生意。
刘效国听见此语,心想,大国就是厉害啊,说起话来趾高气昂、态度强硬、毫无顾忌。今日先是罗马对苏丹国的宣战,现在又是汉帝国的威胁,尽显大国凛凛神威。不像小国,每行一事总是小心翼翼,瞻前顾后,否则一个不小心便遭灭国之祸。看样子,汉帝国这次下定决心,要彻底堵死突忽人的对外联系。重大的军事行动即将上演了。
………………………………
第一百一十章 红海
第一百一十章红海
红海源自于古希腊人的称呼,意思是“红色的海洋”。红海海域的确终年红光闪烁,也因此而得名。海水泛红,有的说是因为这里表层海水中大量繁殖着一种红色海藻,使得海水略呈红色。也有人说这里常有来自非洲沙漠的风,送来一股股红黄色的沙尘雾,使天色变暗,海面而呈暗红色。
汉元791年6月12日上午十点,苏丹国的第三巡逻舰队的五艘“小鸟”型战舰,正在红海入海口曼德海峡外五十里处来回的巡视。
这里红色的海潮冲击着蓝色的海洋,像是两股力量在不断地交战。一会儿红色占据上风,一会儿蓝色取得优势,使得海面忽红忽蓝或是红蓝混杂,在阳光下显得五彩斑斓。
舰队司令帕斯特站在甲板上呼吸着咸湿而清新的空气,静静的欣赏着这独特的风景,百看不厌。海面上一片寂静,只有风掠过船帆时的“啪啪”声,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舷。“真美啊!也许不久的将来这里会变成真正的红色海洋。”帕斯特轻声叹息着。
自罗马帝国对苏丹宣战以来,苏丹国的舰队就一直保持着最高警戒状态。虽说罗马人在红海北端只有一支二十艘战舰组成的舰队,实力不能与苏丹国的上百艘战舰相比。但罗马人在地中海地区的舰队,也是有可能绕过非洲来到红海南段进攻。
如果罗马人真的派遣大批远征战舰来此,双方必定会为了争夺红海的控制权,进行激烈的海战。那时寂静的海面会变得沸腾起来,海面也许会变得更加的红艳。
这次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地罗马对苏丹国宣战,引起了世界的轰动。纷纷猜测、议论苏丹国能坚持多久才能被罗马帝国击败,苏丹会不会因此被灭国?
而苏丹国王“天父之子” 穆莱。哈桑一再对自己的子民宣称,罗马帝国已有两百多年没有对外交战。其间强大的罗马军团也从未走出过国门一步,甚至近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