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95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95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把个崇祯气的直哆嗦,人家满贵侯氏录等等不过是一地的一个小总兵,勤王都带几万大军,你堂堂辽东督师,掌握十五万铁骑大军,结果回援京师就带九千,对了,还直接将赵率教的四千送给了十万建奴,没了。这明显是糊弄鬼来啦。

    别人不进城,你一再要求进城,别人不催钱粮,刚刚从赵兴上缴的七百万银子里,给了你三百万了,结果你还步步紧逼,又是一个没有钱粮军心不稳。崇祯就再次想起了当初在朝堂上,赵兴那句刺耳的:“要挟。”之语。

    本来崇祯就很怀疑是袁崇焕暗通后金,阻截时故意多次避开后金主力,最终将后金引到北京城下。而袁崇焕在自己已严令他不得过蓟县的情况下,自作主张把军队开到北京城下。现在他又要让自己的军队入城,还带着一个喇嘛,说袁崇焕没有反心,怕是很难让人相信,因为当年朱棣的身边就有一个和尚给出谋划策的。还有袁崇焕想让自己部下进城的这句话,让崇祯彻底确定袁崇焕有问题。

    但崇祯毕竟心机极深,他在召见袁崇焕时脱下自己的貂皮大衣为袁崇焕披上,让袁崇焕感到自己春天般的温暖。

    十二月初一,崇祯决定利用再在平台召见袁崇焕再议军饷的机会拿下袁崇焕。袁崇焕来到北京城下,北京此时城门紧闭。因为崇祯怕袁崇焕带兵冲入。城上用绳子吊一个筐下来,袁崇焕和祖大寿坐在筐里被提到城上。袁崇焕到了平台以后,崇祯严肃地坐在那里,没有议军饷,而是提了三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杀毛文龙?”

    “敌军为何能长驱直入,兵临城下?”

    “你为什么要打伤满桂?”

    “你为什么不让关宁铁骑去袭击辽东,或者回救京师?”

    这四个问题,袁崇焕倔强的一个都不予回答,继续讨论城外敌军强大,自己无粮无饷,为稳定军心,请入城休整。

    不回答皇上提出的问题,崇祯认为袁崇焕是默认了,再提入城,当时火了,于是一声令下:“来人!脱去袁崇焕官服,押入大牢!”

    崇祯明白了,指望着关宁铁骑回救京城,是没指望了,于是崇祯再下旨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各地勤王。

    ……

 第210章 入京勤王

    接到圣旨和兵部的调兵公文,山西巡抚耿如起首先找到了赵兴。

    对于耿如起来的目的,赵兴当然心知肚明,但赵兴不打算和耿如起一起行动,因为那将被多方掣肘,最终和他一起完蛋。

    最终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耿如起,点其巡抚标营三千,合山西总兵张鸿功率五千晋军,东进勤王。陕西三边总督杨鹤和陕西巡抚刘广生、甘肃巡抚梅之焕,也应诏抽调各镇精兵一万七千多人,由沿边五大镇总兵吴自勉、尤世禄、杨麒、王成恩、杨嘉谟率领,入卫京师。。

    山西巡抚耿如起和总兵张鸿功的军队,到达畿辅地区以后,兵部传令驻守通州,第二天调守昌平,第三天又调守良乡。

    按照规定,军队到达汛地的当天不准开粮。山西兵三天调了三个地方,三天没有领到口粮。士兵们极为愤慨,就自己在驻地附近抢掠粮食。朝廷又以耿如杞、张鸿功未能约束军队,下令逮捕。这八千名精锐士卒,眼见巡抚和总兵下狱问罪,就一哄而散,逃回山西。事情闹大以后,明廷不仅不自究处置失宜,反而把耿如杞、张鸿功处死。

    延绥镇兵由于总兵吴自勉克扣行粮,勒索不愿入卫的军士交纳贿银和盗卖军马,引起士兵们的强烈不满,许多人开小差不辞而别。延绥巡抚张梦鲸因此忧愤而死。

    甘肃巡抚梅之焕和甘镇总兵杨嘉谟统领的军队,在走到安定县时,士兵入卫行程远达六千里路,没有发给安家粮食;统兵官员迫于朝廷严旨,又一个劲地赶着士兵们快走。士兵们负载的盔甲、铳炮又重,困苦不堪,“几日人马俱倒。”

    将士们愤愤不平地说,“左右是死,不如就死在这里”。于是在王进才、殷登科、吴天印的领导下奋起反抗,格杀出面阻拦的参将孙怀忠、把总周道昌、连登魁。夺取了营中饷银,“介马西驰”,自行返回驻地。到达兰州时,被巡抚梅之焕布置的内奸,把兵变的领袖人物王进才等杀害。经过整顿以后,一部分军队继续东行勤王,一部分坚决不愿意去的被遣还原戍地。如此,西北勤王军唯独杨鹤一支孤军到达了京师,但一面建奴凶悍的铁骑,还没接战,转而溃散了。

    杨鹤也被以统兵无能罢官下狱。

    而山陕溃兵逃到半路,感觉这么回去必死无疑,于是,大家直接加入到了各路流寇大军之中,成为了流寇的主力,有了懂得纪律,受过训练的军人加入,让山陕的流寇在素质上提升了一大截,有了质的改变。

    现在,整个西北,唯一能勤王的就是赵兴的,不,原则上是洪承畴的一支军队了。

    同样接到勤王诏书的洪承畴,急火火的跑来赵兴行辕,请见赵兴定夺。

    赵兴一面收拾东西,一面询问洪承畴:“享九你有什么打算?”

    洪承畴不好意思的回答:“大人,本官接到了皇上勤王诏书,不敢怠慢,也准备起兵东去勤王,可是,可是。”

    赵兴停住了手中的活计站起来笑着道:“勤王大功必须争夺,可是你手中无兵无将了,是吗?”

    这话正说道了洪承畴的心坎上。做为大明的官员,这次建奴入寇京畿,绝对是天大的,难得的立功机会,无论是私心还是公心为国,这件事洪承畴当然不能放过。

    只是可惜,这一年来,他一心治理延绥,没机会练兵。同时他也不需要练兵,有什么流寇杆子,都被赵兴的兵给打跑打没了,他还为节省下军费,安定了地方而沾沾自喜呢。

    结果真就让赵兴说中了大事,建奴真的入寇京畿了,自己手中无兵无将的,就抓了瞎了。

    “你放心,这么露脸的事情怎么能没有你呢?我本来是钦差,是北镇抚司的镇抚,原则上是不能统兵的,那会招人忌讳。所以,我已经向皇上替你上奏了,说你将率领延绥贺人龙部,汇合王尽忠将军,合兵一万五千,进京勤王。”

    很好吃当时大喜,直接给赵兴跪倒:“谢谢大人成全。”

    赵兴拉起他:“咱们真有兵一万,剩下的五千,是那些受过训练的军户做民夫脚力,这个你得赶紧组织,然后我们立刻进京勤王。”

    洪承畴兴奋的一拱手:“末将得令。”

    赵兴哈哈大笑:“这支勤王军你是主帅,这个可别忘记了。”

    洪承畴再次拱手:“末将得令。”

    赵兴就无奈摇头,但心中却也欣喜,从这点上看,洪承畴是真的被自己折服了,成为自己手下的干员党羽了。

    大军已经在自己有心的运作下,到达了山西境内,也不需要再动员了。洪承畴做事果然干练,只是很短的时间,就再军屯的民兵中招募了五千青壮。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赵兴召开了军前会议:“这次我们进兵勤王,不能像耿如起和甘肃等兵,沿途等待当地供应,那不但拖慢我们的进兵速度,更会饿散了咱们的军队。所以,我们的战车要装满粮食。”

    对于耿如起的遭遇,大家不由得一阵唏嘘,也看到了现在大明的这种供应方略的缺点,真的不能再走老路了。

    “陈策先生留守,赵梓大人负责我们的后勤运输。”赵兴安排道。

    赵梓陈策当仁不让的站起领命,能为国杀敌效力,他感觉这是自己的荣幸。

    “这支大军,将以洪承畴大人为帅,王尽忠将军为副。”

    洪承畴欠身道:“我这个大帅是名义上的哈,真正运筹帷幄,还需钦差大人定夺。”

    赵兴没有客气反驳,继续安排:“其他人各安本职。”

    众将一起起身尊令。

    然后赵兴拿出了一副还算精密的地图摊开在桌子上,一群人立刻围了上来,等待赵兴排兵布阵。

    “这次我们进京勤王,但我们不去京城凑热闹。”

    此言一出,大家疑惑。进京勤王进京勤王,不进京怎么勤王?

    赵兴笑道:“现在的京城,那是水浅王八多,谁都比你这个大帅官大,谁都管得上你,你洪大人去了,这支军队就变成别人家的了,夺取你的军功倒是其次,最主要的会出现耿如起那样的被瞎指挥,到时候,要么出现我们被当了炮灰,要么我们被闲置不用,根本发挥不出我们的作用。”

    这一点有前车之鉴,洪承畴倒是深以为然。“那钦差大人的意思是什么?”

    赵兴手指顺着地图一路向东,然后猛的一折,直接点到了遵化:“遵化,是建奴大军连接外蒙的枢纽关键,是建奴的必须退路,也是他们抢劫京畿周边物资运往关外的唯一通道。我们此次,直接突袭遵化。占领他,不但威胁京城下皇太极的退路,让他首尾难顾,还有就是给他来个黑吃黑,拦下皇太极抢掠的物资,为我们后续积攒家底,更不让抢掠的物资壮大敌人。”

    洪承畴和赵梓等人当时拍手叫好:“大人此法高妙。”

    赵兴挥手打断大家的奉承,郑重道:“但此计划凶险无比,大家要做好心理准备。我们突袭要快,两日内必须夺下遵化。然后准备迎接建奴的决死反攻,那将是一场生死之战。”

    王尽忠为首的将士们一起挺身:“为国战斗,唯死而已。”

    “敌人有十万,我们只有一万,到时候绝对是一场恶仗啊。”

    洪承畴站出来道:“我们还有五千民夫可用。”

    赵兴皱眉:“不要强迫。”

    洪承畴信心满满的一笑:“不是下官自夸,只要到时候下官登高一呼,再许以双倍军饷,战死战伤抚恤,这五千夫子绝对是一股强大的力量。”

    赵兴欣喜的道:“既然如此,到时候有一万五千将士,遵化当可守住了。嘿嘿嘿,皇太极是吧,想到我大明打秋风,签城下之盟,做梦去吧。虽然我不能将你聚歼城下,但我让你白忙活一场不算,我还要咬下你一块肉来。”

    十一月初一,赵兴的大军也来到了固关,一出此关,便是直隶,真正的战场了。

    于是,赵兴大军在固关停留三日休整。然后在初一这天,正式祭旗起兵。

    祭旗这事,是洪承畴和赵梓等坚决坚持的,说是能激发将士斗志。对于这种花里胡哨的封建迷信,赵兴表示了容忍的嗤之以鼻。

    “杀黄牛祭旗。”洪承畴跃跃欲试。

    赵兴认为是洪承畴馋了:“大明律法规定,不得擅自杀牛。”理由响叮当,但其实是,现在一头黄牛二十两银子,赵兴舍不得。

    赵梓提议:“杀驴也行。”

    赵兴再次驳斥:“我们的战车需要毛驴拖拽,杀一个,你抵得上吗?”

    王尽忠认为出征不杀点什么,显示不了威武,于是献策:“杀一只羊吧,公羊。”

    赵兴皱眉:“羊杂汤我已经吃腻了。”

    赵何提议:“杀,杀一只老母鸡,两位夫人需要补一补啊。”

    赵兴拍手:“正对,这叫母鸡一叫天下白,当行。”

    于是,在杀了一只老母鸡祭旗之后,一万五千大军浩浩荡荡的杀向了京师,掀起一番波澜壮阔的反侵略的大战。

 第211章 回京

    崇祯二年十一月一日,加强北京城防。崇祯帝下令,在京官员、皇亲国戚、功臣宿将,带着自己的家丁到城墙巡逻和守卫。同时,还让太监来守城。明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也来到北京城德胜门外扎营。

    噩耗传来,英国公被东林逼迫,在敌情不明的情况下,率领五万京营,出城与十万建奴野战,兵败。战没三万,英国公张维贤中流箭,张之及亲率王大壮兄弟的一万亲兵,用鸳鸯大阵,逼住建奴铁骑,救回父亲。但张维贤年迈不治,最终阵亡。

    崇祯下旨哀悼,沿袭张之及为英国公,继续统领京营,命京营严防死守城墙,绝对不许出战。

    噩耗传来,张翠艳啼哭啼血,赵兴秀芬陪泪。

    大军出固关而入直隶,按照规划,偃旗息鼓北上,直接杀向了遵化。

    但半路上,却接到了兵部的行文,命洪承畴带兵南下,绕道房山到武清防守。这和赵兴事先与洪承畴的定计不符。

    赵兴选择的道路是经怀来延庆绕过北京直逼遵化。

    之所以这么绕,是因为怀来延庆还有京营四卫,不管人多人少,他要收编。现在赵兴的想法就是,未来的遵化保卫战将是卡死皇太极退路的死战,皇太极绝对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夺回遵化,现在自己需要的就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朝廷兵部的行文却让赵兴带着军队南下武清,说是防备建奴杀进河北山东。

    河北山东自有军队这不说,即便是赵兴带兵去了,也不能挡住十万建奴南下的脚步。当然,这里也基于赵兴历史的记忆,建奴这次进犯,根本就没打算南下。如此,兵部就是将赵兴的这支军队处于闲置的状态。

    还有,就是彻底的打破了接手京营四卫的目的。

    面对这样的调动,赵兴看向了这支队伍的名义统帅洪承畴。洪承畴直接下令:“来人,将这个假情报的混蛋处死。”然后对赵兴道:“我们没有见过这个人,也当然没有接到这个公文,这兵荒马乱的,兵部的传令者,估计是半路被狼给吃了。”

    赵兴满意的点头,认为绝对可能,于是,大军继续原先计划前行。

    结果兵行不久,皇上的圣旨来了,这次是命令洪承畴依旧去武清,赵兴立刻回京。

    这次是皇上的圣旨,赵兴不敢违抗,同时,这个传旨的也不能杀,他是老朋友王中和,司礼监监丞,他要是也突然没了,那可就是天大的事了。

    “赵大人啊,你赶紧回京吧,再不回京,皇上就火上房啦,京城就彻底的完啦。”

    “不是有诸位大人吗,不是有文武百官吗,不是有京营和勤王之兵吗?只要他们坚持一阵,我悄悄的突袭遵化,断了皇太极后路,一切不都解决了吗?”

    王和中当时恨恨的解释:“那群大臣除了会内斗,除了会夸夸其谈还能做什么?骆养性吓的托病不出,锦衣卫群龙无首,整个京师都乱成了一锅粥。袁崇焕其心究竟怎么想的,大家已经心知肚明,谁还敢指望他的兵马?其他各地勤王的兵马,一个个积贫积弱,没见与敌接战,只见伸手要钱。”

    然后看着赵兴,郑重的压低声音道:“你的计策好,连我这个不懂军事的都知道好。但见君上有难不救,即便你占领遵化有天大的功劳,最终你还能逃了死罪吗?老弟啊,你就长点心吧。这次皇上让我这个司礼监的监丞,来跑这一趟只要是个小太监就能办的事的目的,你还不清楚吗?”

    被王和中这么一提醒,赵兴倒吸了口冷气,呆呆的坐在那里根本就不敢动了。

    是的,自己做事还是太过想当然了,自己忘记了,现在的自己,身处的是该杀的封建社会,皇上安危大于天的时代。即便自己最终拯救了宇宙,就一个坐视君王有难不救,就是天大的死罪。于谦挽救了大明,这是天下人皆知,但最终的结果如何?前车殷鉴不远啊。

    想到了这里,赵兴立刻找来洪承畴,将皇上圣旨交给他看,然后断然道:“我们遵照圣旨,转兵武清。”

    结果王和中伸着脖子道:“圣上的意思是,洪承畴大人带兵去武清,老奴陪着赵大人回京,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