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次没有人跳出来和自己对着干,崇祯皇帝怒气稍微减小了一些,叹口气说道:“盐铁是国家的命脉,食盐是财政的来源,铁料是防止造反的根本,这一点我们绝对不能怠慢。从现在开始,全国其他三个盐运衙门,立刻开始清查整顿,这里的弊端太多了,多到已经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不整顿已经不成了。”然后直接站起来,咬牙切齿的道:“御史台,三法司联合督办,你们办不好,朕就让赵兴去办,哼哼,就以河东巡盐御史为标准。”
听到这话,所有的官员都感觉到了一股杀气,所有的官员都感觉自己的后背冒起飕飕的冷风,并且在脖子周围环绕。
滿殿的大臣们都默不作声,再没有像原先那样为反对而反对者了,原因还是那个证据确凿,原因还是那个全大明的食盐都跑了,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如果这个时候再有人跳出来反对,那就等于找死。
其实大家也明白了,皇上让三法司督办其他三家盐场,就已经给大家留了面子台阶了,如果再反对,让锦衣卫去办,那这把大火,就会烧到朝堂上来啦。
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明哲保身,为了维护身后的阶层利益,必须明哲保身,要不然,就鸡飞蛋打了。至于秋后算账,那是一定的;把这一段时间损失的钱,一定要找补回来,这是必须的。
“这一次山西巡盐御史畏罪自杀,需要有人填补。”
听到这话,几个大臣立刻站出来,想要拿下这个关键的位置,肥缺中的肥缺。结果崇祯皇帝一摆手:“你们不要说了,这次朕,乾纲独断,准备按照赵兴的建议,启用孙传廷做山西巡盐御史。”
这个决定一出,立刻有人站出来反对。
结果崇祯嘿嘿冷笑:“启用孙传庭,他可是保证,每年向国库上缴100万两银子,同时解决三边将士的军饷钱粮。”
然后意味深长的对着群臣道:“这一次这件大案,本来会牵动整个西北的官场,在这朝堂之上,也会有人被牵连。但是,赵爱卿在那里雷厉风行的结了案子。首犯已经畏罪自杀,其他的官员即将解赴京城,朕已经接受了赵爱卿的建议,不再经过三法司的审理,直接定下了,将山西巡盐御史衙门的官员,没收其家财,首犯按照国法斩首,不再牵连其家人及其他。诸位爱卿以为这样的处置如何?”
大殿上的大臣们中间,就都长出了一口气。但因为长出一口气的人太多,竟然把自己都吓了一跳。
也的确如此,如果按照镇抚司以往不怕乱子大的习惯,正好趁着这个铁证如山的大案,不断的牵连,那么在这个大殿之上,还能有几个人没接受山西巡盐御史每年的孝敬?不说别的,就是每年例行的冰敬碳敬,平时来说,那叫惯例,但真要叫起真儿来,那就叫受贿,是没有人能说清楚的。
阉党逆案可以牵连扩大,但放在自身上,那还是敬谢不敏吧。这时候最适合的,就是那句话,佛说,不可说,不能说。
同时,孙传庭开出的条件,大家一听,立刻就有些犹豫了。因为那是一笔巨大的开销,凭借着定边和运城的食盐利润,在解决了这两方面的问题之后,几乎也就没有多少油水了。
但没有多少油水,不等于没有油水,最终还是有几个官员反对。
现在的崇祯,在赵兴的不断用事实揭露下,已经对东林党人心生厌恶了。更在这次食盐大案之中,看出了许许多多问题。而最关键的是,现在崇祯最缺的就是钱,在他的潜意识里,谁能给自己带来丰富的收入,谁就是对的。
而恰恰是这帮君子们,不能给他带来钱,并且一直掏自己的钱。而一直被东林不断抨击的赵兴,却能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钱,所以,赵兴是对的。
看着几个激烈反对的官员,崇祯掏出了打垮他们的手段:“新的巡盐御史衙门,将在赵兴的北镇抚司的监督之下运作。北镇抚司已经有百户入驻了。”
就这一句,立刻让反对的大臣们立刻闭嘴。
赵兴监督运作,从这一次上来看,谁当这个巡盐御史,那就是去送死。没有了充足的利润,却去做一个等于送死的官,即便这几个家伙保着同年同党去,估计也没人敢去。那就是,不但没有落到人情,反而还能拿来仇恨,何必呢?
所以这一次的朝会,竟然破天荒的没有再争吵,没有再斗殴,就算是给足了皇上的面子,顺利的通过了这项决议。
于是,崇祯皇帝真诚的下了一道邀请孙传庭出山的圣旨,内阁也只能通过盖章,发到了山西孙传庭的手中。
第205章 上任伊始责任重
孙传庭接到圣旨之后,再有了赵兴和自己的好友洪承畴的邀请函,立刻放弃了他的矜持,连夜骑上了一头毛驴,急匆匆的跑到了运城。一见面,孙传庭直接称呼赵兴老公祖。
赵兴直接打住:“得得得,我有那么老吗?你说着不别扭,我听着还别扭,你的年纪比我大,咱们扯平,你我兄弟相称吧。”
现在的赵兴,和谁都愿意兄弟相称,原因吗,一来是叫着亲切,拉近双方的感情,大家能成为同道。二来嘛,当将来捅兄弟一刀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兄弟是来干什么的?就是准备捅刀子了吗。
两兄弟坐下,赵兴笑着道:“当初一别,我就知道哥哥你有报效国家之心,只是没有合适你的位置。现在的这个位置怎么样?你还满意吗?”
孙传庭抱拳:“大明现在的的局面,一坏吏治,二坏财政。我没有能力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只要解决了财政,哪怕仅仅解决了西北的财政,能够足粮养兵,能够安抚流民就可解决大问题,做到这一点,就是真的报效了国家。”
洪承畴欣慰的笑到:“听到孙大人的这一番见识,我和钦差大人就相当欣慰了,将这个位置交给你,也就放心了。”
洪承畴现在欢喜的很,因为,赵兴将抄没的盐商十万亩,还有一百左右巡盐御史衙门官员各地的土地,都交给了锦衣卫土地司,然后直接给了洪承畴安置流民,二十多万亩土地啊,按照每亩五钱银子,他截留两钱。这样一来,自己未来真的坐到了三边总督的位置,就有了可以安置十万招降的流寇的基础,同时也能每年获得四万银子,让自己的手头宽裕些。
赵兴也道:“刚刚孙大人的两个见解,恰恰说在了这个老大帝国的弊政之上,孙大人果然是谋国能臣啊,这样看来,我这个价钱出的值。”
孙传庭闻听当时不解的询问:“大人为我这个位置花了私房钱吗?花了多少?”
赵兴哈哈一笑:“私房钱我可不干,不过你这个位置我花了四百万,那不过应该是国家的钱,我调换了一下概念,权变了一下罢了。”
四百万换自己的这个职务,当时让孙传庭大惊失色。
洪承畴晃着身子笑着道:“你不要为这些钱惊讶,其实真要拿四百万银子出来买这个官位,不敢多说,大明拖着银子等着的人,足足能排出两里地,还真轮不到你。但你有真才实学,秉公办事,还有就是咱们的赵大人,用了威逼利诱的手段。”
然后哈哈一笑,对一脸茫然的孙传庭解释:“咱们家赵大人,可是像内阁和皇上保证,你的山西巡盐御史衙门,一年要解决边军的钱粮军饷,还要向国库上缴100万,这是利诱。同时更向满朝的朝臣直接宣布,这个位置有赵大人的镇抚司监管。哈哈,这可是一个随时让赵大人不悦,就掉脑袋的职位,你可要当心了。”
孙传庭闻听,就真的担心了:“我不会贪污,这一点我不惧怕赵大人。但三边的军饷钱粮需要多少?”
做为曾经的都粮道的洪承畴笑着道:“这得看怎么说,若是按照原先的规矩,30万三边的将士,一年需要一百五十万,但是按照赵大人的规矩,一年需要三百六十万。”
当时孙传庭就心思更沉重了:“单单依靠这两个盐场,一年400万的银子,我可能是拿不出来,看来我这脑袋不保。”
赵兴哈哈一笑,信心满满的对孙传庭道:“一年400万的银子,我还嫌不足,我希望你一年能给我500万乃至更多的银子呢。”
孙传庭立刻站起来拱手:“告辞。”
赵兴和洪承畴就一左一右的拉住他:“想走,晚了,这个贼船上来了,你就再也跳不下去啦。”
孙传庭就跺脚:“我被你们两个害苦了,这下是彻底的把小命丢了。”
赵兴笑道:“孙大人不要这样气馁,你听听我给你说道说道,然后你是抹脖子上吊,还是喝药自杀,做为兄弟的我,绝对是上吊递绳,喝药给瓶。”
洪承畴也开心的下手:“为兄我,也会踹上一脚的。包你死的痛快。”
孙传庭看了再看赵兴之后,真诚的请教,赵大人有什么办法能让我完成任务?“
赵兴一笑:“我已经在这里,还有未来的定边,推行了效益工资的制度,效果非常好,据我测算,产量已经达到了往年的三倍,有了这么大的产量,你还愁四百万吗?一千万都不止啊。”
听到这样的产能,孙传庭一喜:“若是有这么大的产能,还真能达到千万,这样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洪承畴欢喜的道:“上缴的就那么多,再多的钱给那些贪官污吏,只能改善他们的日子,于国没有什么用处。其他要截留下来,等我做了三边总督,我要用这笔钱来稳定西北,发展民生呢。”
“你能坐上三边总督的位置?”孙传庭惊讶的反问。
洪承畴看了眼赵兴,然后坚定的道:“能。”
孙传庭也看了眼笑眯眯的赵兴,当时也就不再说什么,但转而又担心:“三倍盐的产量,销售就是个大问题了。”
赵兴信心满满的回答:“办法无他,费纲法,放开食盐管制。”
一听这话,孙传庭霍然站起,又替赵兴担心了:“赵大人还年轻,随便更改祖制,这是取死之道,万万不可为!”
赵兴云淡风轻的一笑:“盐法,在咱们大明朝廷,改来改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再说了,国朝即将有大变乱,一两年之内,朝廷绝不会顾及到这方面来。只要你能够每年上缴足额的钱粮,朝廷上感谢你还来不及呢,哪里还顾及到咱们的变法?”
对于赵兴这么说,孙传庭有些一头雾水。赵兴就示意洪承畴将即将爆发的京畿之战,心情沉重的一一说明。
当时听的孙传廷,彻底的愣在了当场。
但是他没有怀疑赵兴和洪承畴的判断,因为他是一个睿智而明白的人,他已经从洪承畴说的种种前提中,已经对这场即将发生的大变局深信不疑。
“所以,我必须要求你来坐这个位置,为稳定住西北局势,为我未来的勤王大军做好后勤准备。担子非常重,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努力。”
孙承宗担心的道:“但这样的盐政改革,毕竟关系到根本,万一出现纰漏,我们就是罪人。”
赵兴再笑:“没有你说的那么严重,因为我说的改革,是不改中的改。”
孙承宗立刻疑惑的询问:“此话怎么说?”
赵兴道:“这第1点,我们就恢复祖制,再开开中法,让原先的那些纲册盐贩,继续接受盐引,让他们凭借运输到边关的粮食,换取盐引。如此一来,盐商到就会再一次到西北屯田,这样,不但通过他们的手,从西北的地主王庄之中,购买出大量被兼并的土地,更能开发西北,这是一举多得的事。”
洪承畴点头:“西北土地兼并严重,官府不能够从王庄和地主手中赎买土地,给那些无地可种的百姓;但是商人们却有足够的办法,这样,就等于变相瓦解了西北土地兼并的问题,从各个王爷和大地主的手中,抢出一部分土地了,重新交给百姓耕种。”
洪承畴接口:“商人是逐利的,为了能够吸引佃户们给他们耕作,他们会自觉的将土地的产出,让利给佃户,这样就能缓解流民的产生。”
孙传庭点头:“大人说的对。”
赵兴继续道:“我们给了纲册盐引,剩下的就是余盐,这毕竟是大块儿。现在天下的食盐,落到百姓的手中,已经高到了让百姓吃不起盐的程度。然而这其中的利润哪里去了?零售食盐的商贩店铺,其实也没赚多少,这最大的一块利润都跑到那些私盐贩子手中。如此,我们干脆就放开食盐的购买,不管你是谁,只要按照我们的价格,你都可以购买到食盐直接销售给百姓。我们就将被垄断的盐贩子吞掉那巨大的一块儿,和各地零销商分成,我们的食盐出厂的价格增加,增加了我们的收入,同时,那些直接面对百姓的商贩,又变相的降低了食盐进货的价格,商贩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在竞争中降低价格。如此一来,我们增加了国库收入,百姓们吃到价格便宜的食盐,这就是利国利民的变法。”
听到这样的方法,孙传庭不由得激动的站起来拍手叫好:“赵大人果然是聪明无比,办法奇妙。若天下四大御史都执行这个政策,国库将丰盈,百姓将不再受高盐价之苦,而纲户又能充实边关。如此利国利民,我必坚决推行,哪怕是掉了脑袋。”
赵兴一笑:“有我在,你的脑袋掉不了,但是现在就全国推行,朝堂上下一定会一片反对之声。但是若是经过两年时间在这里试行,最终取得了让那帮混蛋们没有了反驳的借口,这一条善政——”
孙传庭和洪承畴一起高呼:“当水到渠成。”
第206章 边军惨状
将自己的缇骑交给新任的巡盐御史孙传庭,让他带着去定边,接收定边盐场,施行自己的改革赵兴将所获取的银子,并没有直接交给三边总督府,因为赵兴和洪承畴都知道,若是将这一笔钱粮交给那个杨鹤,绝对让他拿去养寇了,而饥寒交迫的边军不会得到一分钱一粒粮食。
这件事,赵兴决定就以钦差的身份亲自主持发放,顺便也整肃一下边军。而以后,自己在不管这事的时候,赵兴也决定,三边将士的军饷,将由纲户将盐引所换的钱粮,直接交给边军。即便洪承畴成为三边总督,也只负责督促纲户和盐场执行,没有发放的权力。这,赵兴将会把他变成定制。
带着查抄五家盐商所得的银子,赶到三边,结果三边杨鹤派来的新都粮道贺年光却先一步等着他呢,两人一见面,贺年光道了赵兴辛苦,然后毫不客气的一伸手:“交出来吧。”
当时赵兴就故意纳闷的询问:“你让本钦差交什么?”
贺年光理直气壮的道:“大人带着给三边将士的三百多万银子啊。”
赵兴就像看怪物一般的看着他,表示了惊讶的反问:“本钦差为什么要把这些银子交给你啊。”
贺年光坦然的道:“您带着的银子是给三边将士的是不是?而本官是三边总督府都粮参政,管的就是这块。所以,钦差大人将钱交给本官,你的使命就完成了。”
赵兴被气乐了:“你做为都粮参政,不去为边军将士们解决钱粮问题,还跑我这里来伸手摘桃子,你不认为你失职吗?”
贺国光微微一笑:“原先积欠,你应该找前都粮参政洪承畴去说,我刚刚上任,我不管前任事。既然你带着的是三边将士补发的积欠,就应该给我,我是现管。”
赵兴哈了一声:“你不感觉你很无耻吗?”
就这一句,当时将这个贺年光气的满面通红,再也没了大员的涵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