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77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77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船队行驶在静静的秃尾巴河上,范文杰总算是松了口气,进入后金盟友俺答汗的领地,就等于进入了自己的家,尤其是,自己还给俺答汗带来了最重要的礼物——大明的铁锅。这足以让他喜笑颜开了。

    你可别小看了这铁锅,在这个年代,是既茶叶丝绸瓷器之外,第四大出口欧洲乃至世界的重要物资。欧洲的君主,都以拥有一口东方的铁锅为炫耀的资本,并且世代传承。

    不要以为铁锅普通,但其实是中原历代王朝工业的技术结晶。

    他不但要有大量的生铁,最主要的是精湛的铸造技术。对于蒙古人来说,铁锅更是珍贵的不得了,甚至将此物作为彩礼或嫁妆。在当时,如果男子家里没有锅,蒙古姑娘都不愿意嫁。

    蒙古人以牛羊肉为食,经常需要烹煮食物,而铁锅是生活必需品,毕竟陶土器皿没有铁器经久耐用。然而蒙古人冶炼技术不过关,制造不了铁锅,所以只能向中原求购。

    但是,明政权出于国家安全考虑,不允许商人出口铁锅给蒙古人。因为他们担心,蒙古人会熔掉铁锅,化作锋利的兵器。当时的蒙古人缺铁锅到了什么程度呢?铁锅破了也舍不得扔,一定要用牛皮补起来,凑合着用。

    如果兄弟分家,家里只有一口铁锅,那么就将一口铁锅对半分。

    由于明朝不开互市,蒙古人只能来硬的,他们四处劫掠边境的汉人,除了金银财宝,抢的最多的就是铁锅。所以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搞笑的情景,一群全副武装的蒙古骑兵,有些身后背着一口锅,有人用头顶着锅,欢乐地唱着歌,从草原上呼啸而过。

    所以才有了天启年,魏忠贤向蒙古人购买女真人的人头政策,其每一颗女真人的人头,奖赏铁锅一口,如果送上来的女真人头是个青壮男子的,魏忠贤还大度的额外赠送一把勺子。为此,蒙古人不惜性命的偷猎女真人头,天启六年一年,魏忠贤就获得了两万颗女真人头,其数量等于辽西前线十年多的战果。

    只是可惜,魏忠贤倒了,所以,他的政策都是恶政,被东林一并废除了。要不然,魏忠贤的政策就是杀胡令,说不得再有十年,估计女真族,都算是重点保护的民族了。

    想想这些粮食的利润,想想这些铁锅的回报,面对辽阔的草原,静静的河水,范文杰有种置身银河上的感觉。

    是的,是真的银河。

 第171章 打劫成功

    一道烟花在黑暗里冲天而起,于明月交相辉映,是那么的璀璨而炫目。范文杰不由得仰天观看,他胸中的文采如火山爆发,一首绝对会流传后世的佳句就要蓬勃而出。

    但先一步蓬勃而出的是惊天动地的喊杀声。

    就在烟花过后,在雪白的月亮地里,在秃尾巴河左右那广阔的草原中,一股黑色的洪流正呐喊着杀来。

    还没等范文杰明白过来,在河道上,一条条粗大的绳索从水中绷起,将整个船队拦阻,猝不及防的船夫水手一个个摇晃着跌入水中。

    还没等幸运的船夫明白过来,敌人的羽箭如暴风骤雨般铺天盖地的落下,转眼间就将船上的人扫荡一空。

    范文杰当时大惊:“打劫,赶紧抵抗。”

    但可惜,这条水路早就被他们家族卖通了,尤其俺答汗部,知道这是给他们新的主子运送的物资,更不敢拦截。所以,带着护卫队,那绝对是多余,不但多余,反而还会引起误会。

    正在他手足无措的时候。黑暗里的一匹战马上,一个一身蒙古装束,黑巾蒙面的家伙,对着身边就是一阵叽里咕噜的,蒙古人听不明白,汉人听不懂的鸟语。

    等待命令的属下大急:“大人,说人话吧,急死人啦。”

    这个家伙当时明白过来:“传令,步兵杀光船上所有喘气的,抢夺船只;骑兵再向北推进五十里。告诉那个疯子,无论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将可能杀来救援的蒙古人挡住,直到我们彻底的将缴获运走。妈的,这缴获也太多啦。”

    实在是太多了,原本以为一两万石就不少了,但这一上眼,超出了预计一两倍。多了当然欢喜,但这太多了,运输上就成了问题了。必须争取时间。

    随着命令的下达,徒步的疯狂的杀向啦船只,骑兵向北突袭而去。

    范文杰是幸运的,当一根拦阻的绳索绷起的时候,他的小船太轻太小,立刻就将他掀翻。而正是被掀翻,让他躲过了呼啸而来的羽箭,掉到河里的最后时候,他听到了那几句纯正的汉语。

    他立刻明白,自己被算计了。于是,他捏住了鼻子,沉到了水下,抓住河底的一块石头,开始在河底慢慢的顺水往后爬。

    不断的有自己家的船夫伙计,惨叫哀嚎着掉落河里;也有不知道是谁的双腿在河里艰难的挪动奔跑,但范文杰坚决的憋住一口气,一直向下游爬行。他一定要保住自己的这条命,一定要将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哥哥,这是阴谋。

    在即将彻底的窒息的时候,他摸到了岸边一蓬茂密的河草下,总算是冒出了头,大口大口贪婪的呼吸着空气。抹了下脸上的水,他看到,无数的敌人,正在河岸船只和水中在搜寻自己幸存的船夫伙计,只要有活的,立刻就毫不犹豫的给予刺杀。只是转眼之间,一人深的河水,在月光下变成了黑色,一声声惨叫之后,河面上铺满了自己家船夫伙计的尸体。

    不敢再停留,深深的吸了口气,再次沉入河底,继续向下逃跑。也不知道多久,在第几次冒死唤气之后,长城建安堡那高大雄伟的水门,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他欢呼一声,爬上了河岸,踉踉跄跄的向水门扑去。

    赵兴扯下蒙在脸上的黑布,黑暗中的双眼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对着杀的酣畅淋漓的王尽忠道:“如何?我答应你的一万石粮食,兑现了吧。”

    对粮食敏感的王尽忠呼呼喘气道:“何止一万,最起码有十五万石。”

    赵兴在战马上一个踉跄,差点掉到马下,要不是翠艳手机也快,他可就出了大糗了。

    “这么多,那我们准备的人手够不够啊。”

    话音刚落,在西面,早就等的不耐烦的陈策,带着黑压压的无数百姓,推着鸡公车,扛着扁担就冲了过来,足足有上万人。

    看到惊讶的赵兴表情,陈策气喘吁吁的禀报:“大人不要担心,这些都是我们将士的家属,绝对可靠。”

    “不要叫我大人。”

    翠艳一撇嘴:“这里除了我们,连一支外家的兔子都没有了,怕什么。”

    “人在做,天在看啊。”然后直接吩咐王尽忠和陈策,“立刻将所有的粮食,运送到在坎儿井赵梓先生的木筏上,尽快运进榆林堡军营。我去王胜林和贺疯子的前队看看,别让蒙古人打扰了我们运输的队伍。这些粮食,可比命重要。”说完,直接打马向北冲去。

    提着花枪的翠艳和亲卫毛守义,直接打马仅仅跟随而去。

    离着船队一百里,王胜林和贺人龙带着五百缇骑和三百洪承畴的亲兵,正在紧张的戒备着北面。

    身后马蹄声响,回头看时候,赵兴和翠艳的身影就到了两人面前。还不等战马停稳,王胜林就上来禀报:“据咱们的游骑兄弟禀报,红盐湖的蒙古鞑子开始集合,开始准备南下接应范家船队。”

    赵兴紧张的询问:“敌人有多少?”

    王胜林立刻回答:“现在正在整队的有五千,还有无数的辘辘车和车夫不知道多少。”

    赵兴当时就深深的吸了口冷气,这么多,实在是出乎了赵兴意料之外了:“锦衣卫的暗探,不是说最多一千能战的鞑子吗,这怎么突然变得这么多啦,该死。”

    黑暗里一个精疲力尽的锦衣卫站出来对赵兴解释:“启禀大人,当时我侦查的时候,的确只有一千鞑子。但没想到,只是转眼之间,就莫名奇妙的从四周,陆陆续续的开始有新的鞑子加入,属下等到再没有鞑子到来的时候,才冒死跑回来报信,请大人责罚。”

    赵兴不想责罚他,锦衣卫外围的暗探相当辛苦,他们的死亡率也最高,他们尽了力了:“你无罪,赶紧的回到关内休息去吧。”

    翠艳凑近来询问:“鞑子怎么突然增兵了呢?”

    赵兴斜看了他一眼,在肚子里嘟囔:“我怎么知道呢?”但突然就恍然大悟了。

    “这次按照原先的侦查,八大家合计应运输一万石的粮食出关,结果这突然达到了十五万石,这说明什么?说明建奴急需。而袁崇焕那个狗才,按照历史提前杀害了毛文龙,说明,他们的行动要提前了。”然后焦急的拍着脑袋:“而历史上,皇太极御驾亲征第一次入寇京畿,当时有后金兵四万五到两万,蒙古仆从兵五万。合计十万入寇京畿。是了,这是俺答汗部准备去辽东和皇太极汇合,顺带着押送这批粮食啊。”

    面对突然多出来的敌人,想明白了这个关系,赵兴开始左右为难。

    这绝对是出乎意料的一股真正的强敌,自己现在只有八百将士,无论如何也是挡不住敌人的。身后上万百姓是一,十几万石的粮食马料,也绝对不能落到建奴手中,拆皇太极的台,必须无时无刻不进行。

    “怎么办,怎么办。”赵兴焦急的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翠艳拉住他,双眼死死的盯着他:“既然阻击不成,那我们就直接掏他的老窝,让他自乱阵脚,你敢不敢?”

    赵兴就看着这个巾帼女儿,这个将自己丈夫往火坑里推的媳妇,最终点点头:“你敢去,我就敢去。”

    这话啊——

    “疯子,胜林,身后是上万运输粮食的百姓,尤其是那十五万石粮食豆料,不但是我们所需,更绝对不能让皇太极获得。而我们面对的,将是五千接应他们的鞑子。我决定,我们趁夜突击,打红盐湖的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在混乱里争取时间机会,你们敢不敢跟我去?”赵兴眼神坚毅的对两个部下询问。

    大明的军队没有战斗力,如果强硬的将他们驱赶上战场,他们也会转眼崩溃,根本起不到作用。

    虽然自己的缇骑号称天下精锐,但其实他们根本就只对付过那些毛贼草寇,更多的是贪官酷吏,没有一点大战恶战的经历。

    而贺人龙的手下虽然经过战阵洗礼淬炼,但毕竟不是自己的人,他真不敢肯定能够执行自己的命令,所以他有此一问。

    王胜林只是简短一声:“尊令。”

    贺人龙哈哈一笑:“大人敢去,我怎么不敢?”

    得,又是一个逼人跳火坑的。

    赵兴没有二话,抽出了很久不用的绣春刀,对着二人下令:“让我的绣春刀,染一下敌人的鲜血,跟着我,去杀敌。”

    贺人龙和王胜林凛然接令:“杀敌,杀敌。”

 第172章 俺答部落的野望

    俺答汗的小王子,现在正是热血沸腾,骑在战马上,看着身后越聚越多的勇士,他心中充满了胜利的渴望,在这时候,他已经忘记了老父亲在临出征的时候,对自己的叮嘱。

    俺答汗在面对大明的压迫的时候,同时也受着志大才疏且贪婪残暴的林丹汗的压迫。之所以出现这个局面,就是因为他的部落拥有一个盐湖,就是红盐湖。虽然出产少的可怜,但这在整个草原,也是唯一的食盐产出地,所有的人都对之垂涎三尺。

    明朝走私的食盐,压迫着他的市场,而林丹汗想要拿走他的全部产出,以养活林丹汗的本部。同时,和林丹汗有着不死不休深仇的后金,却愿意出高价格购买。

    为此,后金和林丹汗在草原上狠狠的打了一仗。但号称万王之王的林丹汗,虽然血统是铁木真忽必烈的子孙,但血统不代表能力,林丹汗空有恢复先祖荣光的雄心,却没有了先祖的雄才大略,百后金的努尔哈赤一战大败。

    于是,老俺答汗第一个选择了结好更加强大的崛起的后金,开通了从大明到后金的商路,在此中赚的盆满钵满,让他的部族繁衍壮大。

    屈服于强者,这是蒙古人的本性。

    但老俺答汗明智的知道,大明虽然虚弱了,依旧是不是自己所能抗衡的存在,林丹汗虽然战败了,但他依旧有十几万铁骑,百万的部民,后金虽然强大无比,但和自己相隔太远,远不救急。所以,他明智的选在在三股势力中间搞平衡,这就是他常说的,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政策。

    面对这次小王子坚决明目张胆的,加入后金进攻大明的主张,老俺答汗耐心的劝诫:“虽然大明的军队已经不是原先的铁血军队了,但是我们家族的勇士,也不再是原先的勇士了。东北崛起了女真人,是大明的威胁,但是何尝不是我们蒙古人的威胁?在远古的时候,正是女真人的崛起,打垮了我们这个民族的先祖,这样的教训,我们不得不防备呀。”

    俺答汗是旧时的契丹余脉,是后来女真崛起,灭了的。虽然过去的仇恨都淡化过去了,但这种教训却被牢牢的记住了。

    面对已经衰老的老爹,俺答汗的小王子直接表示了嗤之以鼻:“天下群雄逐鹿,正当其时。那个压迫我们200多年的中原王朝,终于衰落到被一个小小的部落所欺凌,这也正是我们家族,再次入主中原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我们怎么能放弃呢?”

    躺在毛皮中的老爹,真的是苟延残喘啦,他艰难的喘息着,对小王子规劝:“当年我们家族随着大元,被大明王朝驱赶到漠南,但他们的恩德让我们能够苟延残喘,让我们繁衍生息。但其实,真正让我们家族存续的,并不是敌人的仁慈,而是我们对强者的认可。

    不要以为一个小小的女真人,就打的大明没有还手之力,就证明大明完蛋了。其实那个老大帝国,不过是沉睡的一只狮子,并没有把周边的跳梁小丑重视起来。而这一次,那个不自量力的皇太极,去挑拨这只沉睡的狮子,看着是水到渠成。但是,只要这只狮子猛的醒来,只要他轻轻的挥舞一下爪牙,那个不自量力的家伙,立刻就会粉身碎骨。”

    小王子立刻反驳:“你老了,你老到已经被岁月消磨了你的勇气,现在这个时候,就应该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纵横天下。中原有一句话,天下鹿正肥,群雄共逐之,可期最终鹿死谁手。皇太极能够以一个小小的部落,就打的那个在我们眼中庞大无比的帝国,没有一点还手之力,这足以说明,那个老大帝国早就腐朽透了。我怎么能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小小的女真部落,吞并下了一个花花江山而无所动容呢?”

    然后握着自己镶满宝石的宝刀,站在了帐篷的门口,让外面那灿烂的阳光,将他整个躯体布满金色。转回身,对着苟延残喘的老爹:“你在年轻的时候,就一直想图谋大明,然而你只有雄心,却缺少行动,这是你的悲哀。没有行动的雄心,就等于是没有翅膀的苍鹰,不过是一只窝在鸡窝里的母鸡。”然后冷冷的对着自己的老爹道:“你和你的一代结束了,看一看帐篷外面的状况。”

    帐篷的外面,这里有两千年轻的勇士,骑在马背上,挥舞着弯刀,呼喊着雄壮的口号准备出征。

    而和他们有着鲜明对比的就是,一群年老的男人,一脸冷漠都看着这些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年轻人,在冷漠的表情之下,更多的是对他们的悲悯。

    站在帐篷的门口,小王子傲然的道:“这一次皇太极,召集我们给他助阵,让我们做他的走狗。”随着就是黑黑的冷笑:“但何尝不是我借助他的力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