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66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66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梓这时候,和洪承畴一起真诚的躬身施礼“哥哥(属下)没能体会大人的良苦用心,忏愧,忏愧,恕罪恕罪。”

    洪承畴拉住了赵兴的手“真没想到,见贤兄弟如此年轻,却能在心中有如此格局远见。如果假以时日,圣上善用,你将是我大明不世出的人杰。这真是老天眷顾大明,皇上之幸,朝廷之幸,大明之幸,天下苍生之幸,我不如也。”

    能被明末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如此夸奖,赵兴得意的接受了。但至于自己心中有如此格局,却不由得汗颜,这还不都是那些论坛里的功劳?尤其是那个叫奔叔的家伙的想法,自己不过是一个代言人罢了。(一家之见,请不要板砖哈)

    面对小自己二十几岁,就有如此见地的赵兴,洪承畴感觉自己空有思想,却无办法,为此有些沮丧。

    赵兴笑着拉着他的手“哥哥倒是不必沮丧颓废,自己的事,还得靠我们自己解决,这是最稳妥的办法。将这一场大的动乱,尽可能压缩封闭在这一片小小的区域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虽然对这地的百姓残忍了些,但却维护了更多人,这才是大慈悲啊。”赵兴这么说,是因为后世的疫情封城,虽然苦了武汉石家庄,但却救了全国,那才是这两座城最大的慈悲贡献。

    洪承畴再次抬起头,充满希望的道“那贤弟说有办法,请说出你的办法,为兄洗耳恭听。”

    赵兴认真的看着洪承畴“我说出我的办法,洪大人可能执行?”

    从亲昵的兄弟之称,突然转回官场称呼,洪承畴愣了一下,立刻知道事态很大,略微思考了下,谨慎回答“如若我能亲主地方,哪怕一县,我定坚定执行。”这是这时候洪承畴的心态。从他出仕做官以来,一直是为人属下,替人奔走,想要实践一下自己的理想韬略,都被上司所掣肘。尤其到了三边,在杨鹤这个只会空谈的窝囊废手下,洪承畴更是感觉憋屈。想要独立一方,这是他急迫的愿望,这也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观念。

    赵兴再次严肃的道“洪大人要想脱离为人属下,亲自掌管一地,这个不难,下官绝对能办到。比如,陕西巡抚不敢把握,但一个延绥巡抚,一定十拿九稳,到时候,洪大人可以施行我的刚要吗。”

    对于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四品官,没有皇上召见,连登上朝会的资格都没有的小年轻,竟然大言不惭的对一个三品大员许诺一个延绥巡抚,不单单是洪承畴错愕了,就连一直陪在身边的张翠艳也捂住了嘴巴。好久之后,悄声提醒自己的丈夫“虽然我爹能帮忙,但——”

    赵兴一笑,充满信心的对洪承畴再问“若在下帮助洪大人先坐上延绥巡抚,乃至后续直接坐上三边总督,直接管辖陕西,甘肃,宁夏军政,大人可愿意答应我执行我的政策方法吗?”

    三边总督,那可是大明十大总督之一,权限极大,其所辖陕西、延绥、宁夏、甘肃四巡抚及延绥、宁夏、甘肃三边镇,后来又将山西划归管辖,不但管军,同时管政。这可是大明了不得的官职,非皇上钦点而不可用。

    对于这么大的官爵,赵兴就这么轻飘飘的许给了洪承畴。越说越大,越说越离谱了。对于赵兴这样的许诺,身边所有的人,都认为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了。

    但赵兴越是这么说,洪承畴反倒觉得他说的越靠谱了。

    审慎的思考了一阵之后,洪承畴最终拱手“若大人能让我做成延绥巡抚,下官就能执行赵大人的政策。若政策可行,只要下官能再坐上三边总督,本官将顶住所有的压力,全力施行赵大人的政策。”

    赵兴哈哈大笑“君子一诺,当不可反悔。”然后半开玩笑半郑重的拉住洪承畴的手“那好吧,咱们兄弟,就联合起来,让延绥巡抚挪挪窝,给我的好大哥腾个地方,施行咱们的政策。”

    。

 第146章 治政治法

    听赵兴说兄弟联手,让延绥巡抚挪窝,当时洪承畴就有些犹豫了毕竟他还是一个正直的人,赵兴说的联手让延绥巡抚挪窝,那绝对是利用赵兴现在是北镇抚司的权利,构陷延绥巡抚岳和声。这样龌鹾的事,洪承畴不想干“岳和声,是忠臣岳飞的二十五代孙,为人还算正直,不可为——”

    赵兴直接打断了他“哥哥以为我北镇抚司做事只会构陷吗?错了,至少,在小弟上任后就是错了。”

    洪承畴真的不了解赵兴,所以他也不好置评。

    赵兴解释“自从裁撤锦衣卫东厂风波后,在小弟的建言和努力下,裁撤了真正祸国殃民的东厂,保住了对大明有着巨大作用的锦衣卫之后,其实,北镇抚司已经和原先不同了。”

    裁撤厂卫一事,当时在大明可谓是地震一样的存在,有拍手叫好者,有左右观望者,当然也有极少数明智者惋惜担忧。洪承畴算是后者。

    “锦衣卫保住了,但为什么皇上突然将臭名昭著的北镇抚司也留下了呢?”赵兴玩味的笑问。

    洪承畴老老实实的摇头“不知。”现在,他真的看不懂眼前这个小弟的心机了。

    赵兴笑着解释“其实很简单,锦衣卫留下了,但因为小弟坚持看管监督官员,但不再自审自判,需要三法司会同审理官员罪行。在这一点上,我用白莲教案子,用事实与大义道理,让东林闭嘴,没有了反对锦衣卫的借口。同时,用來宗道案,说明了所谓忠臣的不可信,北镇抚司的重要。同时用焚毁北镇抚司刑拘的祖制,用恢复祖制的借口,让东林闭嘴。而皇上也从两场案件中,看到了包括御史在内的官员集团的不可信,看到了北镇抚司存在的绝对必要。”

    洪承畴点头赞同这个观点说法,御史是监督官员的,但现在同党,同乡,同年的种种关系,早就将监督官员的御史们,变成和官员是一丘之貉狼狈为奸了。这个大明,要想再次恢复吏治清明,就真的有必要保留一个超然在外的组织,来管控越来越腐烂的官场了。

    但正因为如此,北镇抚司虽然名义在锦衣卫下,归锦衣卫指挥使管辖,但其实实质上,早就脱离了锦衣卫,成为独立的,由皇上亲自管辖的御用打手。有的皇帝时候,北镇抚司都凌驾于锦衣卫之上的存在了。

    “其实皇上让我这个小年轻做个位置,名义上是我的能力,但深层次的是,我没有派系背景,而这个位置,是和全部的势力都不能相融的死对头。其实,我现在唯一可以依靠的就只有皇上,一旦皇上认为我不受控制了,他一松手,我便是万劫不复。”

    然后看着张大嘴巴的洪承畴“怎么,吓到啦?那好吧,我们现在就不是兄弟了,我们现在在是钦差和地方大员,现在你就可以弹劾我,我就可以马上捏造你个罪名,直接拿下你了。”

    洪承畴嘎巴嘎巴嘴,最终苦笑“不说我拿你当做知音,就是曾经的兄弟之称,那是说不要就不要的吗?你以为兄弟交心兄弟生份,是孩子过家家吗?”

    赵兴欣慰的再次拉住他的手“现在哥哥你知道了真相之后,还不离不弃,这个兄弟我交定了。”

    洪承畴苦笑“但我真的不想和一个未来以诬陷和残暴,达到目的的家伙在一起,而被莫名奇妙的痛骂。”

    赵兴哈哈一笑,继续自己的解释“其实,皇上让我做这个北镇抚司的镇抚,就已经剃光了我的爪牙,更是看中我的一切讲究证据,能在三法司拿得出手证据的办事方法,我只要做到这一点,我就能稳坐在这个位置上。一旦我脱离了这个办事原则,我马上就是一个被皇上抛弃,用来平息民怨官场的弃子孤臣。”

    赵兴之所以敢于这么明目张胆的对洪承畴,说出了最应该是大逆不道,但却是真话的现实,一来是他认为洪承畴的正直人品。二来他认为,洪承畴真的将这些话说给崇祯听,他倒是乐于看到。可以让崇祯变相的知道,我不是傻子,你利用我我知道,我之所以心甘情愿的听你的摆布,其实是我真的对你忠心,真的想为这个大明做事。

    精明的洪承畴当然知道赵兴的心思,但还是担心的道“为了我能做实事,真的捏造岳和声的罪名,不好吧。”

    赵兴坦然一笑“我就不相信,负责供应延绥边军的岳和声,在这次兵变中没有一点责任。我就不相信,每年按照规矩留给地方边军的钱粮,就真的颗粒没有,以至于边军二十七个月,再加上天启五十一个月边军欠饷的结果,与他岳和声和陕西巡抚无关。那么,那些预留的钱粮,都去了什么地方?”

    洪承畴猛然被点醒“是啊,先前积欠,还可以说是阉党贪墨,岳和声仗义发声,但新皇登基,虽然没有赦免天下,但最少赦免了原先的积欠。我做为三边都粮参政可是知道的,他们敲骨吸髓,所收积欠无数。但这笔钱粮,却依旧没有送给边军,正如见贤所说,这笔钱粮哪里去啦?”

    赵兴嘿嘿一笑“不要说别的,就单单这一点,绝对就是一个惊天大案。而不好意思,这正归兄弟我管,嘿嘿嘿,我就不信,这么明显的漏洞,只要你我配合,我们就不能挖出一窝硕鼠。”

    而这时候赵梓鄙夷的嘟囔“何必如此费事,这大明官员,就没有一个屁股底下清洁的,都不需要刻意查探,这就不如马桶,只要让他们起来,一定就是臭气熏天,还需要什么捏人罪名,那多费事。”

    说完这话,就看到两道杀人般的目光在他脖子上来回扫视,自己的上司,和上司的哥哥正在很气愤,很认真的打量着自己的脖子。

    赵兴还故意歪着脑袋询问洪承畴“你我兄弟如此背后害人,那个叫赵梓的小小经历,是不是知道的太多啦?”

    洪承畴一把拍死了眼前的一个苍蝇,咬牙切齿道“这个苍蝇知道的太多了,必须拍死。”然后两个人就端着小肩膀,对着已经一脸恐惧的赵梓笑的是嘎嘎的。

    。

 第148章 送上门的孙传庭

    就在赵兴和洪承畴达成协议回来之后,赵梓突然要求赵兴在这里停留一日,他要访一故友。

    赵兴也认为停留一日,让队伍做番休整很有必要,也做个赵梓的顺水人情。

    老规矩,人马太多,还是不扰民,就将营地驻扎在寿阳城外。

    结果赵梓收拾行装还没等走呢,毛守义进来禀报:“启禀大人,营外有一士求见。”

    赵兴纳闷:“我是外地的,在当地没有熟人啊,难道是东林士跑来骂我的?”赵兴是东林公敌,这几乎已经众人皆知的事情了。所以,东林党人面对赵兴有两种反应,一个是避唯恐不及。还有就是上门痛骂,博取一个风骨好评。

    毛守义摇头:“请见不是冲着大人的,是来访问故友赵梓先生的。”

    只要不是找自己的就好,然后对赵梓道:“那就请先生去见吧。”

    赵梓笑道:“我的好友孙方城,是当地名士,请为大人荐。”

    一听名士,赵兴就更不愿意见了,和他们谈话聊天,还得装孙子陪小心。尤其那种酸,赵兴实在是烦的紧,于是直接拒绝:“既然是当地名士,我一丘八,就更不好打搅你们的雅兴了,我还是和洪大人谈论下官场的龌鹾事吧。”

    赵梓一笑,也不深请,直接就出了大帐。结果刚出大帐,却碰上了被毛守义带进来的老友孙方城,老友相见,当然是一番牙酸的寒暄,听的在帐篷里的赵兴直倒牙,但这时候也不好出去躲开,只能和洪承畴坐着,等他们寒暄完了,再谈两个人关心的事。

    就听赵梓欣喜的道:“孙兄,我特意和我家大人告了一日假,就是准备去拜访你,你怎么倒是来我这里啦?”

    那个孙方城是个豪爽大嗓门,哈哈笑着道:“头几日听说你投在钦差门下,做了幕僚。昨日看到钦差大兑钦蹋趺茨艽砉幔酝聪嗷帷!

    同来?感情还有一个人呢。赵兴就吩咐属下:“去,通知厨下,午间安排顿酒宴送赵先生帐中,做的丰盛些。”

    听到这样贴心的安排,洪承畴给了赵兴一个嘉许的眼神。结果赵兴对着那个要通知去的属下加了一句:“告诉厨房,使费就从赵先生这个月的俸禄里扣。”

    洪承畴一口热茶喷薄而出,喷了赵兴一脸。这人也太不讲究啦。

    赵兴淡然的擦拭了脸上的茶水,端起茶盏细细的品茗,等着赵梓走开。

    这其间,赵梓谦逊了一下,这时候,就听孙方城道:“来来,我给您引荐我的一位鸿儒,这位是我的堂兄,孙传庭孙博雅——”

    赵兴就一口茶水狂喷而出,直接喷了洪承畴一脸。

    洪承畴也大惊,和赵兴一起对视,连脸上的茶水都忘记擦了,不由自主的一起惊呼:“孙传庭?孙传庭来啦,那还等什么,拉他入伙,不,赶紧相见啊。”

    两个人赶紧小跑着出了帐篷,赵兴一见,果然赵梓面对两个人,一人高大健壮一表人才,这和历史上的记述相符,于是直接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哎呀呀,久闻博雅先生大名,尤其不满魏忠贤专政而愤然辞官归隐,十年寒窗却能坚持初衷而不惜辞官的人,才是真名士啊,久仰久仰幸会幸会。”

    结果洪承畴拉着另一个人的手刚要寒暄,听到赵兴这话,当时尴尬的不行,只能回身提醒:“钦差大人,错啦,这位才是孙博雅。”

    被赵兴抓着的这个人也尴尬的引荐:“在下孙方城,那位才是孙传庭孙博雅。”

    当时把个赵兴尴尬的那是不要不要的。

    但不过他这么一闹,却让冷眼旁观的孙传庭,对赵兴生出了好感,毕竟,背后嚼人舌头,这才是真情流露啊。

    于是主动上前:“在下孙传庭,见过钦差大人。”

    孙传庭能给赵兴施礼,是真的看得起赵兴这个人了,因为人家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有瞧不起他的资本。

    之所以是看得起赵兴的这个人,是刚刚赵兴给他留下的好印象,要是他拿出镇抚司镇抚的名头,孙传庭连看他一眼都嫌恶心,他对锦衣卫是深恶痛绝的。

    赵兴再次打量了这个被《明史》定性为传庭死,则明亡的名人,虽然史书记载他高大威猛一表人才,孙传庭都巧妙的避开而矮小精干,但也有一番恢宏气度,这再次让赵兴怀疑历史的靠谱性。

    赵兴歉意的再和孙方城拱手:“听赵先生说您也说一方名士,真的幸会,等我过去见过孙博雅再与兄把酒想谈。”然后对着孙传庭郑重道:“早就听闻先生大名,为先生风骨折服,今日一见可谓大快平生,还说什么,赶紧的,咱们酒桌上聊啊。”

    前面一本正经,后面猴急吃喝,倒是逗得孙传庭噗嗤笑出了声,刚刚的尴尬也就烟消云散了。

    赵兴拉着孙传庭的手延请诸位入帐叙谈,等诸位坐下,赵兴再次对着帐外急切吩咐:“去请我夫人亲自下厨主刀,加菜,立刻上来,我们好把酒叙谈。”

    然后亲自给几位倒上热茶,做足了礼贤下士的样子。

    夫人亲自下厨待客,这可是最高级别的尊重,这让孙传庭对赵兴的印象更好了。

    放下茶壶窠,赵兴询问:“孙先生家不是代州吗?怎么今日到了我的营地?”

    倒是孙方城开口解释:“孙博雅是我堂哥,这次是来向我家老母问安来的,却好巧,是我听闻我兄赵先生随大人在军营从此路过,我便拉了我堂兄过来相会的。”

    孙传庭冷脸道:“本来我不满阉党专权,才辞官归隐。但我却听说,新皇登基,一举铲除了阉党。更听说赵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