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末亲军锦衣卫 >

第59章

明末亲军锦衣卫-第59章

小说: 明末亲军锦衣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这些的赵兴不得不在心中哀叹,奸臣祸国,但好官也不一定能办好事,好心办坏事更要命啊。

    但这话自己不能说,因为这个杨鹤,是眼前的这个最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当年力排众议之下提拔的。自己只要说出这些,那就是打他的脸。打他一下脸,那就是崇祯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自己辛辛苦苦爬到这个位置,还想抓取更大的权力,为改变自己一家人的命运,为改变着天下大格局大展拳脚的,就因为打了皇帝的脸,就绝对会万劫不复,自己先下18层地狱。

    好在崇祯皇帝并没有询问他的意见,对着赵兴郑重道:“爱卿这次去山西,明面上是处理边军哗变的事情,暗地里,一定要将山陕的官场吏治摸摸清楚。”然后是气愤,其实更是给他划定界限:“陕西抚臣胡廷宴与延绥巡抚岳和声,这一次的欺君之罪,朕绝对不会饶恕。”

    年轻气盛,最受不了谁的欺骗。

    而为什么不提最大的祸首山西巡抚耿如起,是因为耿如起也是当年东林的支持推荐下,崇祯亲自任命的第一批封疆大吏,拿耿如起,同样就是打自己的脸。崇祯,非常珍惜自己的面皮,为此,即便上吊也要维护。

 第130章 低调前行

    边军将士哗变,没有其他原因,还不是钱粮不济?平息边军哗变的办法也很简单,只要国库里拿出足够的钱粮,发下原先的积欠,让饥寒交迫的士兵能够活下去,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平息了。

    然而这次崇祯皇帝派赵兴去平息边军哗变,却没有给他一文钱一粒粮,就连他现在包括接收毛文龙义孙的六百缇骑,沿途所需要的使费,也需要赵兴自己去筹措垫付。

    本来北镇抚司缇骑出外办差,各个地方官员殷勤奉献还来不及呢,当然不需要自备粮草。

    只是可惜,赵兴知道这次隐藏的任务艰巨,如果在沿途勒索百姓官吏,那就是火上浇油。而接受官员的供奉,那就是吃人嘴软。即便任务圆满完成,因为会得罪很多人,也会被人抓了把柄,群起而攻,把自己给逼回来。

    而北镇抚司里的钱,都让赵兴拿去悄悄储备军械物资了,已经彻底的掏空了。

    好在原先自己的千户里,还有小金库就先花着吧,赵兴自嘲的苦笑:“自己现在是皇帝的一条狗,结果替皇上办差,却要自备狗粮,这天下上哪里去说理?”

    告别了老娘小妹,再告别了张维贤,郑重的给他磕头,心中知道,其实,这就是生离死别。

    一行出了顺天府的的地界,到了井径,这是太行进入山西的天然险关,在这里,秀芬才脱去了锦衣卫的飞鱼服,露出了小女儿的姿态,但张翠艳却喜欢上了这身行头,对将自己打扮成仙女一样的秀芬嗤笑:“妹妹果然是个美女,连我都看着流口水呢。”

    秀芬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对翠艳娇嗔笑到:“妹妹你这身打扮,不知道迷死了多少书生呢。”

    翠艳豪爽,秀芬淑德,两个人一路上只是在嘴上,对谁是姐姐坚决不让之外,其他的倒也相处和谐。

    至于谁大谁小,赵兴也不好分,翠艳大秀芬两岁,当是姐姐,但秀芬订婚在先,按照传统,也当是。

    算了,清官难断家务事,乱着吧。

    随军携带女眷,这是大罪。但张维贤坚持让赵兴带着女儿躲开未来战乱之地,赵兴当然也不能放下秀芬不管,虽然一路会艰辛无比,但毕竟带在身边放心。若不是老娘坚决不同意,赵兴干脆连老带小一起带出来的。

    虽然历史上,第一次皇太极入寇京畿没有真正进攻京城,但赵兴这个大蝴蝶来了,还怎么能相信历史?历史,就是狗娘养的,不断被颠覆串改的。

    “表里山河,雄关险要,面对这样壮丽的河山,我还能说什么呢?”

    张翠艳直接打断他:“说人话。”

    赵兴立刻变得温顺无比,“我们即将进入山陕之地,面对我们的,将是困难重重,我做好了心理准备,你们做好了吗?”

    王胜林越庖代俎大声的回应:“唯将军马首是瞻。”

    想要不惊动当地的官府,按照规矩,去驿站落脚,结果却让赵兴失望了,因为他忘记了,由于一个进京捉奸的泼妇,让一个小小的官员提出了裁撤驿站的新政,结果东林群起响应。现在,让赵兴有点儿茫茫然。

    现在是崇祯的五月,已经裁撤了驿站。

    也就是说,现在的赵兴,没有了落脚之地。

    好在地方官员还很殷勤,早早的就在路边等待这个皇上的钦差,让天下官员无不色变的北镇抚司缇骑。

    “钦差大人,小官迎接来迟万望恕罪。”

    跳下战马,赵兴和蔼的搀扶起来他,简直让这个官员感觉到诚惶诚恐。

    “麻烦您,找一个军营我们住下。”然后看看天色:“皇上的命令让我尽快赶到陕西去,平息边军的哗变,我不敢耽搁啊。”然后看了这个面色已经苍白的家伙:“你不要担心我是故意的冷落疏远你,你们的事情和我无关,我也没有必要没事找事。我这次带来的不过是六百缇骑,简简单单的潦草安排就算了。”

    他越是这么说,结果这个官员越是诚惶诚恐,给了赵兴一行最好的安置,而到了晚上的时候,这个官员直接抬着两箱子的银子,跑到赵兴的面前,诉说着他的苦难。

    面对第1次感觉到缇骑天下的威风,赵兴还是忍耐了自己,好心的安慰了这个家伙。其实这也是赵兴别有用心,就是通过他告诉那些官员,我不是来找你们麻烦的,我只做皇上交代的事,至于其他,一概不管。银子你带回去,算是我替百姓省下你半年一栽的额外捐税,大家安安心心的过日子吧。

    至于是不是真的不管闲事,只有赵兴自己知道。

    第2天的时候,早早的过了这个关口,越过太行,进入了山西到了固关所。由于山高路远,京城里的安排还没有彻底的到达这里,赵兴总算是在一个驿站里落了脚跟。

    这个驿站很破败,房倒屋塌之中,不管怎么着,总算还能让大家有个睡觉的地方。

    “驿站这个机构,其实还需要维持,怎么就为了一个小官吏老婆的情绪,就这么随便的裁撤呢。”面对这样的状况,赵兴不由得发出了一阵感慨。

    其实,大明裁撤最关键的驿站,究其原因简直就是一个笑话。这来龙去脉绝对狗血的一塌糊涂。

    这么一件大事,因为他那河东狮吼的老婆温氏——一个再平凡不过的悍妇。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一个蝴蝶,真的能改变天下格局。

    毛羽健,天启末年考中的进士,而后被外放一地知县,做官也算中规中矩,说不得好,也说不得坏,反正就是那种大众脸谱,混日子熬资历等着慢慢升迁的那种。

    新皇上位,阉党倒台,空出了许多位置,毛羽建也搭上了顺风车,不用钻营,就顺理成章的提调了n级,成为一名御史,调入京城。

    调入京城,当然先不能带家属,远离了黄脸婆兼河东狮,再加上春风得意,于是就在京城养了二奶,过上从来没有过的滋润的小日子。

    没想到,这天下总有那好事之徒,在吹捧这位毛老爷火箭升官的时候,当然要描述下升官后的种种得意。其中在被人羡慕的各种版本的故事里,就当然有了这二奶的最吸引人的篇章。八卦的人,没事儿,找事儿不是?于是,一天得到消息的醋坛子老婆突然从老家杀到京城来捉奸,二奶被她打个半死,老公也被罚跪一天一夜。

    于是在跪着的时候,毛羽建不是反思自己得意忘形,而是反思老婆怎么就这么快的杀进京来,让自己措手不及?经过梳理他忽然明白了,老婆是靠什么才这么快赶来的?他明白了,老婆是凭借他官太太的身份,利用驿站的福利,一路毫无阻碍的赶来的。

    是驿递给他造成的刻骨铭心的麻烦,他就非常痛恨这个驿递制度了。

    于是便上疏崇祯皇帝,废除这个给自己带来无限大心理阴影的驿递制度。

    本来,崇祯皇帝就缺钱,这个能省下钱的事情,尤其还是弊政,当然就照准了。

    但正是这一决定,放出了十几万经受过训练,和习惯了组织性,接受纪律的驿卒,让他们带着百万家属走投无路,从而加入了轰轰烈烈的流民起义的队伍。再加上后面勤王溃兵的加入,让一群乌合之众的流民杆子,实力和素质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才最终要了大明的命。

 第131章 巧遇李自成

    大明裁撤驿站的决定已经成为定局,因为风声已经传过来了,所以驿丞和驿卒办事也就不上心,表面恭敬无比,背后却是敷衍了事,一应供应奇缺无比。找了他们,他们也就是千苦万苦,为此,赵兴当然不能拿出自己的威风来和他们呕气。

    好在天下锦衣卫十四卫所,除了京师六卫外,其他都分布在各地,就在这沟通山西和京师的太行最重要的关隘上,就有锦衣卫一个百户所,五六十人的样子。

    赵兴的到来,这个百户第一时间迎接自己的上司,这个百户性钱,至于叫什么,赵兴没有记住。

    总算是看到了自己家人,赵兴抚慰了他们的辛苦后,就拿出银子,请他们代购今日粮草。

    这个钱百户接过任务,还是小心的提醒:“大人,再往西去,粮食物资就稀缺了,是不是在这里留一下,然后准备充足了再行?”

    赵兴询问:“难道山西的大旱也非常严重了吗?”

    这个钱百户就苦笑着道:“其实比大人想象的更加严重,互相交换孩子相食的已经比比皆是了,所以属下才有此提议。”

    赵兴当然知道西北之苦,但那不过是史书里的记载,还用的是春秋笔法,一代而过。“饿殍遍地,人相食,”短短的几个字。这几个字在那达官贵人写的书中,也真就不过是毫无生气的几个字罢了。而同样对后世没有一点饥饿体会的赵兴来说,更是平淡的没有任何概念。

    对于这个尽忠职守的钱百户的建议,赵兴给予了接受和赏赐,然后委托他们就在这里采购一批粮草物资,准备耽搁两天再走。

    没有事情做,两个媳妇想要出去逛街散心,这是女孩子的天性,赵兴也就依了她们,毕竟总在军营里,一路行军,也是憋闷坏了她们姐妹。

    赵兴也想趁机先了解下山西的概况,做到心中有数。于是,便换了常服,在当地一个便装小旗的引路下,跟在叽叽喳喳两个媳妇身后做了保镖。

    固关是连接直隶京师,山西这面最重要的关口,行人商贾都将这里当做一个重要的落脚点,平定县县衙就设置在这里。

    因为是东西要道,也就显得相当的繁华。

    当然,所谓的繁华,在赵兴的眼里,连后世一个普通的镇子也不如。街道破败肮脏,两面沿街店铺低矮昏暗,往来商贾的确不少,但更多的还是流民乞丐。

    可能流民乞丐是新中国以前几千年固有的风景吧,所以,大家也就习以为常。富贵人对他们不屑一顾,更没有半文钱施舍,只有平民百姓,才能给他们半碗稀粥。同情可怜穷人的,还是穷人。

    面对满街密密麻麻的的流民乞丐,秀芬想要施舍给他们几个大钱,却被翠艳和赵兴阻止了。不是他们心狠,而是秀芬一旦施舍,就会被这么多的乞丐最终撕碎了。为了安全,大家只能麻木不仁。

    走在大街上,两姐妹对山西的新鲜物产及感兴趣,这其中包括山西风格的糖人。

    而赵兴却对着街道两边,绝对是古董级别的建筑感兴趣。

    正走着看着呢,东面突然一片哀嚎哭泣,接着就是一大批流民慌乱的奔跑过来。

    陪着赵兴做引路的当地小旗,赶紧将赵兴和两姐妹,保护着躲进了路边的一个面馆,神情倒是没有什么紧张。

    赵兴纳闷的询问:“是不是前面出现了什么动乱?”

    这个小旗拱手:“少爷不必惊慌,这是前面关口的官兵,见想要出关去直隶京师的难民太多,开始驱赶他们了。”

    翠艳皱眉,问了一个在赵兴看来,就是一个白痴的问题:“直隶和京师毕竟还算富庶,为什么不放这些难民一条生路?”

    这个小旗看了眼赵兴,然后恭敬的回答:“少奶奶不知,山陕大旱天灾,虽然人所共知,但做为山西地方狗官,却要将这事情盖着,怎么能让他们进入直隶京畿惊动天子呢?”言语中,这个小旗对山西的官员也是愤恨,这也是继承了锦衣卫和官员死对头的本性。

    这时候,一声捶打桌子的声音在店里响起:“这群狗官,他们西堵陕西逃难的流民,东截东去百姓,就为了他们所谓的政绩乌纱,就要将这几十上百万的百姓,活活的困死在这里啊,这帮贼狗官,该杀,该杀。”

    赵兴回头看去,却是一个高大的汉子,坐在一个乌漆麻黑的桌子边,捶桌咒骂。而在他的身边,还有一个铁塔一般的汉子,豹眼圆睁怒火喷射。而一个略显单薄的年轻人正在劝说着诅咒的汉子:“叔叔慎言啊,以防官府暗探锦衣卫听了去,召来无谓的麻烦。”

    结果那个豹眼汉子瞄了一眼这面食店里,唯一穿戴体面的赵兴一伙:“听了去又怎滴,老子辛辛苦苦从陕西一路过来,就是想去直隶讨个活路,结果却被堵在了这里不死不活,命都快没了,还怕个鸟事。”

    赵兴看到这群人已经关注了自己,本不想多事,但外面混乱还没有平息,一时半会也出不去,为了减少这群人的敌意,赵兴示意翠艳带着秀芬到另一张桌子上坐了,自己施施然走到这群人的面前,拱手谦和的笑道:“在下赵兴,直隶商人,路过此地,也是被阻拦于此,不想打扰了几位兄台的谈论,对不住了。”

    结果三人上下打量了下赵兴,为首的那个站起来拱手:“在下李宏基,陕西人。”

    赵兴淡然一笑:“兄台既然是陕西人,何至于到了这个地方?”

    这样的问题,要是放在后世,那就会招人白眼,但在明朝时代,户籍管理十分严格,出行百里,那几乎就是不现实的存在,一个女子,出行不过娘家婆家是比比皆是的,一个男人,他最大的出行概率,就是一日所行半径。

    李宏基长叹一声:“俺本是驿卒,本来还能过活,结果前几日裁撤了驿站,丢了生计,没办法,揣了驿站公文,带着为的兄弟,一指哪个豹眼汉子“袁宗弟”我侄儿指了下剩下的年轻人:“李过,准备去直隶讨生活,却被困在这里进退不得,难免心情焦躁,胡乱说话,倒是还请员外见谅。”然后使了个眼色,其他两个人立刻站起。这个李宏基从怀里拿出六个老钱丢在了桌子上:“掌柜的,三碗面,六个钱在桌子上呢。”然后歉意的向赵兴略一拱手:“对不住了,我们再去关前碰碰运气。”然后也不等赵兴多说,直接昂扬大步而去。

    此人有陕北的伟岸身形,行走间又龙行虎步,自然而然让人以他为中心。

    走回到两个媳妇的桌子边,秀芬非要品尝下陕西老醋面的风味,就叫了四碗,正等着赵兴过来吃。

    翠艳也新鲜,看到赵兴回来,就招手:“来来来,这面好,吃面和吃醋一样。”然后看着秀芬还哧哧的笑,秀芬就抡起拳头敲打她。

    赵兴笑着坐下,顿了下筷子,挑起一根面条,边吃,脑袋里自然而然的度娘字幕飘动:“明末李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榆林米脂李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