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亲军锦衣卫-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在得到了军粮和一百万银子后,分发给了满桂和候世禄等外地勤王兵在他认为,这已经实现了兵精粮足了。
既然兵精粮足,就必须和建奴干一仗。毕竟死守京城,是不能让敌人自动退去的,打一仗,是必须的。用战斗的办法,将敌人驱逐出去,才是真正的好办法。
而已经布局完毕的皇太极,也开始进行对京城的压迫,用来逼迫崇祯皇帝签订城下之盟。
怎么能让对方签订城下之盟?办法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打,打疼打怕他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其实现在朝廷的状况是,钱粮有了,但各地勤王的士兵,积贫积弱太久,不是这三天的饱饭就能转过劲儿来的。同时,原先的兵部尚书袁崇焕下狱了,新任的兵部尚书孙承宗,整顿周边防务在外。而临时指挥整个京城防务的王在晋,却是金玉其外草包一个,这在整个指挥系统上,就有严重的漏洞。
于是崇祯亲自召见了赵兴和张之及,兼职兵部尚书,实现他打一仗的目的。
当崇祯皇帝召见赵兴的时候,他很急切的希望赵兴对后金的反击,拿出他的见解。
按照原则上,崇祯皇帝将这件事不应该拿出来和赵兴商量。且不说赵兴懂不懂军事,就是一个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就会让现在的王在晋心中产生嫉妒。这是什么时代?这是党争大于一切的时代,你放着我这一个代理的兵部尚书不来询问,你去问一个锦衣卫的指挥使,还是权的那种,就是对我的轻视。如此一来,事情会因为党争而给赵兴埋下巨大的祸患,最少是麻烦。
被特殊赏赐了座位的赵兴谨慎的回答:“臣对军事不懂,也不敢在这么大的事情上面指手画脚,这件事还请皇上询问兵部定议。”
“朕就是询问兵部而没有得到明确的答复,才找你来询问一下。他们除了文绉绉的扯圣贤的书之外,根本就拿不出一个定夺,都急死人了。”崇祯焦急的抱怨。
张之及小心的提议:“今天是腊月二十四了,再有几天就过年了,是不是能等各地的勤王军以及我的将士,还有刚刚稳定下来的北京城百姓,安安稳稳的过个年,然后在发动战斗?臣以为,这样更稳妥一些。”这是一种折中。小英国公已经开始秉承他们的家族遗训,一切都以皇上的意思为意思,以体现他们家族对皇上的忠心。
崇祯就焦急的踱步:“正是因为马上就要过年了,所以朕决定打一仗,取一场胜利,振奋一下军心,民心士气。也让皇太极消停一会儿,咱们好好的过一个年。”
赵兴明白了,感情这个小年轻的皇上,操切的毛病犯了,他想在过年前,拿出一点成绩出来,用来鼓舞士气军心。但打败了呢?崇祯没考虑,他认为,现在已经兵精粮足了,当然是不会败的了。
于是赵兴只能小心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皇太极的实力太大,以现在我们的人数来看,还不能够有足够的把握战胜他。正是年关时候,万一有个闪失,后果就不堪设想,还请万岁三思而行。”
崇祯没想到,一向对自己言听计从的赵兴,在这里也反对自己出兵邀战,脸色就不太好看了。张之及明显的感觉到了皇上对姐夫的不悦,立刻出来打圆场。
“要不我京营出动2万人,在广渠门外,和建奴小战一场。”
崇祯当时毫不犹豫的反驳了他:“不可,京营是守卫城池的中坚力量,绝对不能再轻易出战坏了城防。这一次的反击战,依旧有勤王的军队执行。”
赵兴总算是松了口气,他还以为,崇祯这次召见召见和兄弟张之及,不许张之及出战,那么,就要再来一次空手套白狼,让自己出战呢。这非常有可能。
好在,他还知道,自己不是天神,一个对十万。一个女真白甲,就能要了自己的命。
但闻听崇祯是将主意打在了勤王兵的身上,赵兴不得不耐心的规劝:“勤王之军,刚刚得到粮食,能够吃饱饭还不足三日,如果这时候出战,结局实在是难以料想。”看到崇祯又黑下来的脸,赶紧补充:“如果皇上非要打一仗,臣认为,小国公派出1万精锐,依托城墙上的火炮,多少还能有些胜算,请皇上明察。”
崇祯就焦躁的挥手:“不行,绝对不行,朕不能冒那个险。”
赵兴苦笑,既然你不能冒这个险,却冒更大的险,这是什么道理?
“朕已经派人去招满桂总兵来见了,我们听听他的意见。”崇祯不想再听赵兴和张之及的话了,听要听听猛将满桂的意见。他认为,满桂一项是言听计从,一定能支持自己的。
“皇上,满桂到啦。”外面的小太监小声的禀报。
崇祯立刻欢喜的道:“快快叫进来。”
随着一声招呼,身材魁梧的满桂大步进来,跨过门槛向赵兴和张之及看了一眼,然后给崇祯跪下:“臣满桂叩见皇上。”
崇祯虚扶一下:“起来吧,赐座。”并且还额外的吩咐:“上茶。”
这个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给反对自己的赵兴和张之及看的。
满桂是蒙古人,身形矮壮,满面逑须,高高的颧骨上满布风霜,倒是一个豪爽威武的猛将。
崇祯笑问满桂:“怎么样?发过去的钱粮都到位了吧”
满桂欠身回答:“多谢万岁的恩典,我们已经在3日前拿到了钱粮,将士们都对万岁感恩戴德呢。”
“军心可稳定,士气可高涨?”
满桂再道:“得到了皇上的恩典,军心当然稳定,士气当然高涨。”
他越这么说,赵兴的心就越往下沉,他痛苦的知道历史,正是崇祯皇帝的步步紧逼,最终逼得袁崇焕不得不狗急跳墙,行了这步自救的错棋,最终被剐;而同样他这样步步紧逼,也逼死了这个猛将满贵。现在,不久的永定门之战,满桂战死的历史就要在自己的眼前,一步步上演了。
果然,崇祯听闻这话,当时充满希望的看着满桂:“就要过年了,城内的百姓民心也需要稳定,士气也需要提升。同时,打击一下皇太极的嚣张气焰,让他在正月里消停一会儿,朕认为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然爱卿的军心士气已经高涨,可能一战?”
满桂闻听,当时愣住了,看了眼赵兴和张之及之后,再次面对崇祯。
满桂虽然粗豪,但他却不傻。
看着皇上对自己充满希望的眼神儿,他略微沉思了一下:“臣的手下久经饥饿疲惫,还不能一战。”
“朕不是已经发放给你钱粮了吗,难道还让将士们吃不饱饭吗?”
满桂苦笑解释:“虽然现在可以吃饱,但是原先饿的虚弱的身体,不是一顿饱饭就能恢复到可战的。还有一点,往日饿得很了,这一次突然吃饱,身体上反倒更觉得更加疲惫,需要一段时间将养恢复,还请皇上明察。”
这是人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就好比跑马拉松,奔跑个10里地是能坚持到目的地的,但你中间一旦蹲下休息,哪怕只是短短的喘口气,你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面对满桂这样的回答,赵兴总算是略微的放了点心。因为他还能实实在在的说明军队的状况,在这一点上,可比那个好大言的袁崇焕强上太多了。
然后不等皇上再次询问,满桂再次解释:“同时,城外的建奴兵强马壮,单单永定门外,就驻扎着4万。还有在南苑修整的皇太极本部,合计5万大军。而臣的手中只有1万人马,兵力悬殊过大,若轻易出战,臣是必败无疑。”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原则上崇祯应该放弃这个不现实的念头,然而他却坚持着自己的决断:“既然士兵还需要休息,那就三天后出战吧。”这个话声里已经不再是商量的口吻了,而是下达了命令。
“既然你认为你手中的人马少,这样吧,朕现在就加封你为武经略,赏赐尚方剑,统领京师城外所有的援军。二十万不少啦。”
当时,赵兴一拍脑袋,一个悍将,带一万精锐,或可一战。但一个悍将,带着一万精锐,然后再带着二十万头猪出战,那是注定失败的。
现在,就看他怎么应对了,否则,即便自己这个穿越者在他身边,满桂也是死定了,
第224章 聊慰圣心逗你玩
一听崇祯的封赏,满桂没有对自己突然间的升官感到高兴,反倒是面如死灰。因为满桂明智知道,城外那所谓的20万勤王军,其实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据守在营垒里,在依靠背后城墙上京营的火炮,才堪堪抵挡住建奴的进攻。如果让自己带领他们出营与敌人对阵,估计连建奴的影子都没看到,他们就一哄而散了。那么这个京城就彻底的完了。
见他还要争辩,当时赵兴大惊。在这个时候,在崇祯一步步紧逼的情况下,若是满桂坚决拒绝,崇祯皇上拿出来的东西是不能收回的,这就会让崇祯恼羞成怒的。
现在为了解围京师,打退建奴,崇祯杀自己家的大将官员,已经杀顺手啦。这员猛将绝不应该折损在这里,大明的良将真的不多了。大的战争还在后面,国难思良将,你要为这个大明帝国,其实也是在为后续自己的目标,做些储备。
于是再满桂还没张口的时候,赵兴赶紧站起来,给崇祯施礼:“皇上,满桂将军说的是实情,但从整个大局上来看,皇上更是高瞻远瞩,放眼全局。”
崇祯就疑惑的回头看看他,看他刚刚还坚决拒绝出战,这怎么突然间又改变了口气?理解了自己纵观全局,高瞻远瞩的良苦用心呢?
赵兴温和的道:“但是要动用整个20万大军出战,皇太极也必将整合所有的兵马对阵。我们20万步兵对10万骑兵,是没有胜算的。可千万再不能出现萨尔浒之战的惨剧发生啊,那样,会让我们大明彻底的崩溃的。
萨尔浒一战,是大明永远的痛。
萨尔浒战役,除李如柏军撤走未遭惨重损失,明军共损失兵力约四万五千余人,战死将领三百余人,丧失骡马两万八千余匹,损失枪炮火铳两万余支。
而这些参战的明军,都是从全国各地调集来的,真正的精锐中的精锐,经此一战,彻底的让大明元气大伤。
而后金军的胜利,不但使其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的主动权。
萨尔浒战后,辽东的形势更加危机,这时徐光启提出了重点防守的战略,才算稳住局面。
当时充数的辽东督师王在晋当时评价:“东事一坏于萨尔浒,二坏于开铁,三坏于辽沈,四坏于广宁。初坏为危局,再坏为败局,三坏为残局,至于四坏,则弃全辽而无局。退缩山海,再无可退。”
被这么一提醒,崇祯愣住了。如果在自己的京城之下,再来一场萨尔浒的大败,那自己的大明江山连挽救的余地都没有了。留给自己的只有一个退路,找一棵歪脖树,吊死自己算了。
赵兴看到崇祯皇帝的脸色巨变,当时心中不由的感叹,这个小年轻人和自己年龄相当,但这心里的承受能力,的确照自己这两世为人的妖孽差的多了。刚刚自己的这盆冷水,本想让她冷静一下,结果看样子把他弄得重感冒了,在这个医疗条件烂的令人发指的时代,一个喷嚏都会死人的,别自己这个穿越人,想要救这个大明,却先把这个大明的主心骨给折腾没了。
冷水泼猛了,于是赶紧拿起了火炬:“不过皇上高瞻远瞩,从大局上着眼,也是我们所不能比的。既然如此,我们就来一个小打小闹,提振一下士气就成了。”
一听这话,崇祯再次来了希望,焦急的询问:“爱卿可有什么良策?”从这个语气里,三个人都感觉出来,崇祯总算是被吓的放弃了大军团决战的想法,只想打一场小仗,取得一场说得过去的胜利就可以了。既然这样,事情就好办了。所谓的小仗,一个人也是,十个人也行嘛。
赵兴回答:“军国大事,谋而后动。臣心中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还需要和满桂将军,小国公仔细的商量商量,计划圆满之后,再回复圣上。”
崇祯虽然有些失望,但还是催促道:“爱卿说的也是,那么这事儿就这么定了,三天,朕给你三天的时间,你们拿出一个计划来。”然后看着眼前的三个人,神态坚定的道:“只许胜利不许失败。”
三个人就一起站起来,冲着崇祯皇帝施礼告退。
等三个人走出了午门,满桂先给赵兴施礼:“久闻赵大人的能力风采,今日才得相见,真是万幸。同时也感谢赵大人,为我们筹措了粮草,不至于将我们饿死。”然后再郑重施礼:“今日再谢赵大人救命之恩。”
赵兴歪着脑袋看着这个面目像张飞一样的人:“真没想到,满将军还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理解了我的良苦用心。”
满桂苦笑:“皇上过于操切了,皇上已经给了我那么重的封赏,我是不能够拒绝的。而我不能拒绝,必然是死路一条。”
说完这话,就又充满希望的看向了赵兴:“刚刚您和皇上说,你有一个不太成熟的计划,到底是什么?”
张之及也焦急的询问:“是啊,姐夫,赶紧的说说,也好让满桂这位久经沙场的宿将,还有我帮你完备详细。”
看着两个充满殷切希望的人,赵兴就淡然的说道:“我所说的那个还不成熟的计划,其实就是——没有计划,我不过是在聊慰圣心罢了。”
这话一出,满桂一个踉跄,这话,大家熟。张之及大惊失色:“当初袁崇焕就是这句话,在平台招对的时候,被挤兑到最终走了这步下下策。现在无论他如何辩解,一个身败名裂已经是跑不了了。而姐夫今天又来了这一句,难道你也在找死吗?”
当初袁崇焕在平台召对的时候,抓权心切的袁崇焕口出狂言,承诺五年复辽,结果事后有明白人询问,为什么要说出这个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狂言,袁崇焕轻松的一笑:“只是聊慰圣心罢了。”
结果就是这么一句话,彻底的将他自己逼死。其实这句话说人话就是,‘逗你玩’,逗皇上玩?不死都不行。
满桂感激的看了一下赵兴,最终跺脚,果断的道:“赵大人的良苦用心,在下感激莫名。我不再拖累你,我后日就带着我的亲兵出战,战死在城外。”
赵兴一把拉住他:“慢来慢来,满将军只要知道我的良苦用心就好。但先别急着死,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咱们三个正好凑数。好好的想想,困难总比办法多。”给自己一个嘴巴:“是办法总比困难多,有了皇上给咱们的目标,那咱们就想办法达成目标也就是了。”然后拉着两个人:“反正今天你们都回不去军营了,上我家,尝尝我夫人亲手做的好菜。”然后戏虐的冲着张之及挤眼:“你是不是很久没有吃到你姐姐做的可口饭菜啦?”
张之及当时惨叫连连:“姐夫,饶了我吧。”
第225章 兄弟演兵
饭菜当然不能由舞刀弄枪重口味的翠艳操办,还是以酒楼出身的秀芬来做的。
当最后一道菜上来之后,满桂已经恭敬的亲手接过,口称麻烦弟妹了。
这就是赵兴所要的结果。
从现在开始,他和满桂就是一桌子的兄弟了。既然是我的兄弟,你就绝对不能死了。
既然是一桌子的兄弟,当然要解决兄弟间的困难。
赵兴喝了口小酒,皱着眉头说道:“正如满桂哥哥说的那样,如果当时按照实际的情况,哥哥你拒绝了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