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幕1925 >

第43章

铁幕1925-第43章

小说: 铁幕1925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科室首脑望向县长,正宁县长边擦汗边结巴道:“长官,这是……是误会……”

    左纯庵大笑:“误会?好,就让我们问问外面县民这是不是误会。”说着他离座来到庙门前,对簇拥在外的民众高声道:“正宁县的父老姊妹,你们说要怎么处置这几位大人物?”

    县民们其实仍有些畏惧,见左纯庵上前,竟纷纷朝后退去。左纯庵的话刚开始也没得到响应,门外还是鸦雀无声,但县民们脸上的表情却极为丰富,小心、畏惧、激动、期望,生动而又鲜明。

    左纯庵也不再说话,目光在民众那一张张面孔上游移。气氛有些压抑。

    渐渐,一些喧哗自某一个角落出现,继而这喧哗扩散到整个群体,越来越嘈杂,越来越耸动。终于有个嘶哑的声音喊道:“杀死他们!”紧接着更多人喊道:“杀死他们!”再接着所有人喊道:“杀死他们!”很多人泪流满面,更多人撕扯喉咙,疯狂宣泄那被压抑无数时间的愤怒和悲恸。

    人群骚动,忘了顾忌,一步步朝前簇拥挤去。

    一个衣衫褴褛的干瘪老汉,猛地冲出人群,扑到左纯庵面前不住“咚咚”磕头,鲜血自额头汩汩而出,顺着鼻梁和眉梢而下和泪水混和,沿着脸颊沟壑一滴滴落在城隍面前的青砖地面。

    他用难以形容的悲怆腔调哭喊道:“长官,他们是披着人皮的禽兽!是吃人的饿鬼!我家春妮才十七岁,就硬生生被他们糟蹋,跳了深井!衙门的冤鼓我敲了十七通,就遭了十七回毒打!他们不是人!我天天问这城隍爷,他怎么就不开眼,收了这些畜生……他们该死!我守在衙门口要饭,就为看看他们怎么死的!他们该死啊!”

    “杀死他们!”

    “杀死他们!”

    民众情绪越来越激动,更多人冲出来,扑倒在城隍庙前磕头哭诉。人群中传出呜咽,继而连成一片,将嘶喊声都似要掩盖掉。城隍庙内,正宁县长终于忍不住惊骇,牙齿“格格”作响,双腿打起哆嗦,其他几个头目更差,有的甚至屎尿齐出,一滩烂泥般瘫倒在地。

    警卫战士持枪的手不住颤抖,眼中的怒火似要择人而噬。

    左纯庵脸色越来阴沉,终于他下令道:“将这几个人先关押进县衙大牢,然后派人查抄他们的家产,等我们打完张兆钾再跟他们算总账!”然后他将磕头哭喊的百姓一一扶起,对民众道:“这支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所有与人民为敌的人,天生就是我们的敌人!城隍爷不开眼,我们就自己审判他们,我保证,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

    这时几个战士从庙中奔出,去下达查抄这些人家产的命令。百姓见县长及那几个科长被驱赶关押,知道不可能立刻看到这些人被枪决,也不知谁喊了一嗓子,人群立刻分成几股,跟随几个战士而去,连最先冲出的老汉也是如此,一抹血泪,便几步跟了上去。

    城隍庙中还剩下几个县公署的人,不过这几人风评不错,虽不能阻止那些头头为恶,但还称得上独善其身。左纯庵需要这几人重组县公署,自然不能与对待县长、警察局长一样,他返身回座,让警卫搬上些椅凳,招呼几人围坐,一起商讨起如何治理正宁县之事。

    这几人既不愿与县长等人同流合污,自然在各科室便不得志,如果不是今日举城投降,他们不一定有露脸的机会。城隍庙外的民众怒潮,虽然免不了让他们心惊胆战但自矜于操守,倒还不致失态。这时见左长官温言相对,明显与对待县长两副神情,也就怀着忐忑言语呼应起来。

    左纯庵将陇东集团及解放军对地方治理的观念说出之后,随着反复解释不断灌输,这些原本不得志的人终于看到实现抱负的希望,放开了戒心,不断查漏补缺,讨论越来越热烈。而就在这样的商讨中,正宁县的新县长、各科室的新局长、科长、处长,也一一出炉,落在几人肩上。

    到傍晚,左纯庵派警卫将这些人送走,金大虎带着负责查抄家产的战士回到了城隍庙。

    金大虎很兴奋:“真没想到,一个又小又破的罗川城,几个当官的竟这么肥。师长,你猜猜我们收获有多大?“

    左纯庵哪里猜得出来,便催金大虎快说。

    金大虎唾沫乱飞:“我们总共查抄了三百四十万银元和一千三百根黄金,其他古董、珠宝、玉器也有不少,我估计了一下,全部合成大洋,怎么也有五百万。对了,这还没算上搜出的四百担烟土,这又值两百万吧。”

    左纯庵惊道:“怎么这么多?”

    金大虎忍不住想笑:“你肯定猜不到,这个县长和那几个局长、科长,都是花钱买来的官帽,他们不但自己组织贩卖烟土,对地方也是拼命搜刮,而且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这已经是这伙人买的第三个县,之前他们曾经在湖北、河南两个县干过。本来过今年,他们又要换地方重新来过,没想到十多年搜刮,这一下子竟便宜了我们。”

    左纯庵也笑起来,不过他又对金大虎道:“这些钱可不是我们的。戚远山的西北建设银行早为各县设立了户头,这些钱全部都要存入,将来用到正宁县的建设上。”

    金大虎点头表示知道,却又问道:“那些古董珠宝怎么处理?”

    左纯庵想起吴安平的嘱托,便回道:“也要封存好,到时候自然有人出钱购买。”想了想又道:“那些烟土数量不小,烧毁有些可惜,也暂时先封存好,等日后再看怎么处理。”

    两人正说间,有通讯兵进来报告:“第三师余铁鹏师长发来电报,称已攻克合水,现正朝西峰挺进。”

    左纯庵若有所思道:“看来我们也要加快攻击速度了。”

    (笔记本重新买了一个,只是工作资料需要重新整理,另外写作状态竟然一时难以恢复当初写这些情节时,所以最近更新可以争取每天一章,但写出的东西总觉得不如原先好,望见谅。)

………………………………

第六十三章 陇东初演兵(3)

    

    合水县西部与董志塬相连,地势山川相间,东北高,西南低,子午岭纵贯南北,将县域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呈现出东水东流,西水西去之势。陶玉山的西峰建筑在新城逐步完成规划后,便抽调大量人员,开始修筑西峰通往周边各县的道路。而此时,通往合水县城的道路已修好大半,建筑工人正在城西马莲河上紧张建造一座新桥梁。

    董志塬誓师之时,第三师已经西出子午岭基地,过习家湾、高家梁、前梁,运动到了湫沟一带。等攻击陇东的命令一到,第三师六千余人便自湫沟而出直扑县城,各型车辆、坦克、牵引火炮如一条长龙,轰隆隆自盘曲蜿蜒的土路碾压而过,掀起遮天蔽日的烟尘,声势极为浩大。

    余铁鹏看着在黄土沟壑间行进的队伍,内心充满自豪。

    一年半以前,他和余大成在亲人的祝福和期望中,怀着急切心情到广东,期望能考入广州黄埔军校,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中。但仅一次二次东征,就让他们看到在革命军中存在的许多阴暗面,或许是太热血,或许是太期待,让他们选择了对抗。结果这又犯了大忌,他和余大成被清理出革命军,遭受百般侮辱毒打,只能流落到一家庸医药铺奄奄一息。

    **上的痛还不算什么,心灵遭遇重创才更让人绝望。理想似乎要就此破灭,苦难中国无数志士掀起的革命洪流中,或许不止但肯定有他们两个,似乎要被摒弃在时代的浪潮之外。

    幸好还有吴安平,幸好还有西峰。当余铁鹏融入第三师队伍的行列,随着隆隆作响的钢铁洪流前进的时候,他的心胸立刻变得开阔,感到自己的命运和这时代的革命浪潮紧紧联系着。

    第三师行军速度很快,在上午十一点钟就赶到了合水县东城附近。

    东城外三里处有一个供过往关卡的行人们歇脚打尖的小饭铺。那饭铺老板的儿子叫刘阿宝,只有十七岁,在县城读过几天书,听到余铁鹏问起这两日合水县城的城防情况,便十分热情地过来同余铁鹏搭腔。警卫已介绍了解放军的情况,与成年人还不同,年轻人顾虑更少,稍作了解便有了认同感。

    据他证实,合水县城里并没有陇东军,只有一个百十来人的保安队,防务十分空虚。他表示愿意为解放军带路,饭铺老板怕有危险,从旁劝解却毫无效果,这小子态度很坚决。余铁鹏见状表示一定将刘阿宝带在身边,饭铺老板这才无奈同意,任由刘阿宝跟着部队向县城那边赶去。

    十几分钟以后,余铁鹏带领第三师赶到县城,刚摆出攻击姿态,合水县知事公署指挥的几十名保安队员见势不妙,都急忙挂出白旗,打开紧闭的城门缴械投诚。在刘阿宝的协助下,余铁鹏很快抽调几个排,控制了县城多处重要机构和据点。那些知事及政要头目,根本没听到任何动静,就乖乖做了解放军的俘虏。

    与左纯庵一样,按照事先确定的占领及治理程序,余铁鹏在合水县城也作出一些动作。解放军的到来,如同神兵天降,使这偏远的陇东小城沸腾起来。

    县城里的主要街道,是从南门通向北门的一条一里长的街道,平时来往的客商和进城卖山货的农户,基本都是在这条街上交易买卖,与其他街市相比,更为繁荣。狭窄的街道上,挑担的、背篓的、赶牲口的、抬小轿的等各色人等,在两侧茶楼、酒馆、杂货店、客栈以及贩卖山区土产的商行前出入停留,极为嘈杂。

    由于第三师的到来,人们都当成隆重的喜庆节日一样,在店门口、家门口放起鞭炮,以表达对解放军的欢迎和对陇东集团的敬意。当然,也有一些商铺老板则是希望借助解放军的到来,做几笔大买卖,特别是那些酒馆和饭馆的老板,更希望这些西峰的财神爷的进门。

    根据商人们过去的经验,一到打仗,官兵们捞钱的机会也就越多,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嘛,何况这些兵出身西峰,腰包里本就鼓囊囊的。这些钱财,最终都要流进饭馆、酒楼、赌场、烟馆、妓寮中,滚到那些大小老板的钱柜子或荷包里去。自然,跟大兵们做生意,也要冒着他们蛮不讲理、强取硬夺的危险,不过陇东集团名声在外,应该不会也不至于吝啬那几个酒饭钱。

    出于这种心情,确定解放军没有危险后,县城正街上的几家酒馆和饭馆,都用铁勺拼命敲动菜锅,所有的伙计全都笑嘻嘻站在门口招揽顾客。

    然而奇怪的是,并没有一个军官或士兵跨进这些店铺的大门。街上除了全副武装的巡逻士兵,偶尔也有几个挑担抬筐的士兵经过,他们在饭馆酒馆前停也不停,只是到菜市挑些应时蔬菜,顺便到杂货店和酱园买些油盐酱醋和开胃酱菜。他们说话也都客客气气的,绝不讨价还价,这种有别于陇东军等旧军队的举止行为,给合水县民留下了深刻印象,余铁鹏要求一些战士宣扬的人民军队的概念,居然因此很快传遍了全城。

    李章的第四师、安柄朝的第五师在进攻命令下达后,分别对庆阳县及庆北县发动了进攻。

    庆阳县为陇东经济重镇,张兆钾挑起兰州大战,与孔繁锦、黄得贵、韩有禄等人进攻驻甘西北军时,从各处抽调军队,但对庆阳却有些例外,仍在县城留了五百陇东军驻防,如果加上二百多人的保安团,守军便有七百名。

    李章性格内方外圆,在广州备考黄埔时,其他几人只是单纯找些活计补贴用度,只有他在揽零活之余,还跑到洋教堂混吃混喝,用他的话说,列强的便宜当然不占白不占。现在第四师六千兵力,武器装备又远超一般军阀,别说庆阳驻留七百守军,就是有七千,真要交锋,也必能完胜,但李章却仍不愿直接攻城。

    西峰本就属于庆阳管辖,与其他区县相比,陇东集团在庆阳县的影响之大,无论怎样形容也不过分。实际上,庆阳作为陇东经济中心的地位,自新城规划建设时起,已逐步被西峰镇取代,对张兆钾来说,如果不是视击败驻甘西北军登上甘督宝座为第一要务,一定会采取措施,直接插手西峰镇及陇东集团的管制。

    第四师内出身庆阳县城的战士就有数百位,李章安排这些战士换装,以陇东集团员工回家探望的名义进入了县城。重武器无法携带,但步枪、轻机关枪、冲锋枪及子弹、手榴弹等却夹杂在包裹箱笼中,一同运进了庆阳县城。

    城门处虽然有陇东军及保安团的关卡,但对陇东集团的人出入却从不检查。这些人虽然扛着枪,吃着张兆钾给的军饷,但日子并不好过,即便是自西峰来的普通工人,在他们眼里也是财神爷,况且很多人的家人或亲戚本身就在西峰新城讨生活,从这个角度看,陇东集团那是自己人,对自己人当然不用查验很严格。

    到了约定时间,李章率第六师主力解除隐蔽,直扑县城的四个城门。负责城防的陇东军及保安团见有军队攻城,第一反应自然是紧锁城门,然后上城墙协防。但就在他们惊慌应对之时,城中各处响起激烈枪声,这时李章派战士上前喊话,表明了身份来历,那些陇东军及保安团反而松了一口气,欣欣然缴械投降。
     奇_书_网_w_w_w_。_q_i_s_u_w_a_n_g 。_c_o_m 

    李章同样对庆阳县政机构做了一番清理,将民愤极大的官绅不但关押起来,而且查抄了一些人的家产。由于庆阳经济相对繁荣,缴获的财物按银元计价,超过三百万,这些都要存入西北建设银行的专用账户,作为建设庆阳的第一笔资金使用。

    按照计划,第四师将在庆阳县城留一个连驻防,同时招入一连新兵,由各部抽调基层指挥员,组建新兵连的随军训练及临敌指挥体系。驻防的一连解放军,主要负责厘清地方治安,并为新组建的县级政府推广新政策保驾护航。而招收新兵当然是为维持作战兵力,虽然军事素质很低,但以老带新,边行军作战边进行训练,这些新兵的成长速度也会很快。

    其实解放军各部在攻占县市之后,都会这样换出一连士兵驻防。对于吴安平来说,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短时间内,解放军控制区域内的行政人才肯定极为短缺,而且各地换过政府,骤遭大变,不但要防止那些新上位的政要把经念歪,使好政策带不来好结果,还要警惕那些被镇压的势力,严防其寻隙报复扰乱治安。

    李章将庆阳县城的事情简单处理后,便率第六师奔赴西峰,而行至半途,正与自庆北县城开出的安柄朝第五师相遇。此时的李章与安柄朝也算初经战事,彼此一聊顿时生出许多感慨。

    安柄朝第五师对庆北县城的攻击进行得更为利落。庆北县是三等县,县城很小,几乎还比不上原来的西峰老城,以第五师数千兵力进攻庆北,就相当于拿铁锤砸鸡蛋,根本称不上什么战斗。果然,当第六师的行军队伍离庆北县城还有数里之遥时,城内的保安队就已逃散一空,空荡荡的城门洞前,除了关卡木障,再也见不到一个人。

    风声是由几个跑单线的马帮那里泄露的,这些人本是要由庆北赶往其他地方,见前方道路烟尘遮天蔽日,便停下观察,等先导部队从沟岭之上露出身形,他们惊恐之下便快马加鞭返回了县城。

    保安队的人跑就跑了,县城的政要头目却做不到这样干脆逃亡。一些人家宅就在庆北县城,当然不能说舍就舍,另外,按以往的经验来说,无论军阀怎样打来打去,总是需要人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