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封通电具体效果或有不同,但无一不耗费高昂。
按千字算,发一封全国通电的平均价格将近一百六十大洋,就算是以政府公函形式计费,也要八十大洋。
不过要知道,这只是一封而已。所谓通电,就是通通都要发电报,这费用可就近乎可怕了。通电分小通电和全国通电,小通电看内容需求,一般情况下,都是只发给各报馆,图个舆论宣传。如果是全国通电,则至少要覆盖全部一级、二级电报局,以及各大报馆。而当前全国一级、二级的电报局大约有二百多处,有影响力的报纸不下三十余家。
这么算下来,一次千字标准的全国通电,以政府公文形式来发,最少得花上一万六千元,而要是以个人身份来发,最少得花上三万两千元,极为昂贵。三万两千元在民国是个什么概念?在上海,一块钱可以买三十公斤大米,不到两万块可以办起一家小纺织厂;在广州,四百元可以买一间五十平米大小的别墅住宅;在西北,不到三十元可以买一亩好田。
也就是说,一封全国通电打出去,就是不见了九百六十吨大米,两家纺织厂,八十套小别墅,一千多亩的好田。
说实话,吴安平的钱虽然已经多到无法计算,但为一封通电付出这么大代价,他还真有点舍不得。更主要的是他也没什么政治主张需要宣扬,现阶段还是要埋头做事,等真控制了甘肃和陕西,再高调一把也不迟。而且通电发出去,西北大大小小的军阀必然会起警惕之心,吴安平是个造反派,他可没这么大好心。
………………………………
第六十一章 陇东初演兵(1)
6月11日,一支崭新的军事力量登上了民国舞台,董志塬誓师之后,西北人民解放军五个师一个**旅共三万余人,在子午岭西线同时向甘肃军阀势力发动了进攻,首当其冲的正是陇东镇守使张兆钾所辖的几个县。
最先打响战斗的是左纯庵部。
左纯庵第一师的进攻目标是正宁县。这个县在西峰镇东南部,子午岭的西麓。东、南、西与陕西黄陵、旬邑彬县、长武接壤,北靠陇东宁县,梁、峁、沟交错,河、川、塬相间,分为四塬三川。
罗川是正宁县治,位于四郎河北岸。说实话,对于武装到牙齿的第一师,无论怎样攻打罗川都不会太费力。这时候整个正宁县不过十多万人,而罗川城内估计还不到三万人口,也没有什么军队守卫,只有一个保安团,虽说挂个“团”字,长短枪加一起还不到两百支。左纯庵的第一师则有六千人,就不算装备,也不说训练水平,三十倍的兵力差距任谁也想不起抵抗来。
而且还有更妙的。正宁县原本超过十二万人,现在只剩下十万,少的那两万不是去了别处,而是在西峰新城,在为陇东集团工作,现在第一师里正宁县籍的战士就有数百人。在这种情况下,想攻下一个两百人把守的罗川城,可采用的手段太多了。
不过,左纯庵还是决定很正规地完成这次攻城,而且动用所有的六千名士兵。原因很简单,虽然到现在为止,第一师所有战士都通过了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而且参加过不少内部对抗和演练,但说到底,所谓老兵的最长军龄也就七八个月,根本都还是没上过战场的雏儿,正该让他们在这样低烈度的战斗中先找找感觉。
进攻之前,左纯庵在临时师部把各团团长都叫到了一起,说是要分配作战任务。这些团长,除一团金大虎当过吴佩孚的兵,见识过真正的大战之外,其他人都是当农民活不下去,转而进了西峰建筑当工人,然后再被吴安平训练成的军人,虽然在士官训练中表现十分出色,但即便对抗演习,也是自己人和自己人玩,能否经受得住战火的淬炼,还在两说。
按照左纯庵的本意,是将两个步兵团及其附属的炮营、辎重营、工兵营、通讯连、卫生连放在战斗一线,金大虎的突击团只要在后方压阵就行。谁知他刚将想法一说,就遭到了几个团长一致反对,理由只有一个,面对这么弱的对手,攻击阵型估计还没展开,对方就会直接投降,根本起不到锻炼士兵的目的。
左纯庵马上明白了这些人的意思,他们看不上罗川城这点敌人,又都渴望战斗,所以谁都想吃独食。不过他当然不能支持这样的想法,马上把几个团长骂了个狗血淋头,之后再次重申,必须按照师部的命令展开攻击,以让尽可能多的士兵接受战场的洗礼。
解放军军规中第一条就是一切行动听指挥,虽然几个团长各有想法,但命令一下,还是要不折不扣地按照命令行事。
就这样,罗川城里的人受了一场大惊吓。
当吴安平的攻击令下达到第一师时,其下两个步兵团分成三支分别从西、北、东三面向罗川城缓缓压迫上来。南面濒临四郎河,左纯庵只在对岸放了一个火力排,就没再关心,这样的火力已经足以构成对河道的封锁。
很快,从罗川城出来的人便发觉了不对,他们看到数不清的军队正朝罗川行进,而且每个方向都有,去往其他地方的每条道路都被封锁,他们虽然恐惧,但却无法跨越包围圈,只能暗自期盼这些佩戴红龙徽章的黑衣士兵,不会真如传说中那般“匪过如梳兵过如蓖”。
解放军其实并没有为难这些人,只是看到士兵如虎刺刀如林,谁都难免感到不安恐惧。除了远远看到转头就跑的,其他人都被左纯庵请到了临时的指挥部,以备询问城内的各类消息。
左纯庵先是诚恳表示道歉,并示意大家不必惊慌,而后对于耽误这些人行程,他也做出了相应补偿。如果是贩货的,他出高价将所有货物买下,如果只是赶脚的,他愿意给每人两块大洋压惊。
刚开始谁也不相信,都说乐意效劳,其实却深怕货物被抢或被拉了壮丁,但当左纯庵命军需官当场将大洋发放给大家时,这些人才感觉这些兵确实有些与众不同。于是便有人壮着胆子问道:“不知这是哪位大帅的部队?”
左纯庵和指挥部的军官都笑起来:“我们这边可没什么大帅。不过解释起来也麻烦,可以这样理解,我们来自西峰新城,只因张兆钾催逼太甚,才不得不起兵反抗,要将他打倒。”
很多人惊呼起来:“居然是陇东集团的军队!”
左纯庵苦笑:“其实不是一回事,不过这样说也不算错。怎么样?知道了我们的来历,是不是心放宽了。”所有人跟着笑起来。确实,传说中西峰新城富得流油,那里来的军队怎么会看上自己那点货物,往多了说,也不值十个银元啊。
而且陇东集团可是名声在外,对老百姓那是真没得说,附近去投奔的人实在太多了。据说所有人都已经分了新房,成了城里人,要不是真走不开,谁愿意在这里饥一顿饱一顿的,早跑去了。那些有时回来探亲的,谁不是大包小包往回带东西?别说值多少钱,有些玩意儿你见都没见过,地主老财的日子也没有这样体面吧。
左纯庵跟他们打听罗川城的人事,他们也兴奋地问左纯庵西峰新城的人和事,每证实一件传说,便发出一阵惊呼,后来许多人都羡慕起来,当场有几个表示,回头就奔西峰去,那样的日子才是人过的日子。
这些人也由此知道了董志塬誓师的事情,知道这支部队如果攻占了罗川,便相当于陇东集团控制了罗川,对那些去不了西峰的人,这可是个天大的喜讯,纷纷为左纯庵出主意,说只要把这个消息放出去,保证罗川城不战而降,根本不动大动干戈,费这些周章。
左纯庵对这些好意只能表示心领,不过与这些人交谈并不是没有收获,将一些信息与先前正宁县籍士兵提供的信息相互验证,罗川城内一些人物的忠奸善恶,便生动而分明地跃然于纸上,对将来治理正宁县会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再说那些转身又跑回罗川城的人,已经将大军围城的消息散发了出去,而且更加了许多夸张,军队人数从六千变成了数万,武器装备他们知道的不多,不过大炮什么的还是加了许多倍的数量。
罗川城内立刻人心惶惶起来,老百姓再也不敢在街面溜达,纷纷回家紧闭了屋门,生怕迎来一场兵祸,“匪过如梳兵过如蓖”的谚语可真不是说着玩的。警察局、保安队更是如临大敌,立刻关闭城门,摆出一副据城死守的样子。警察局长、保安队长则和民政科、财政科、教建科、司法处的几个头头一起,跑到了县长衙门一起商量对策。
西城、北城、东城三个方向,突击团的坦克从城外原野上露出身形,粗大炮管斜斜指向天空,闪烁的寒光让人不可逼视。在坦克的后面,数不清的黑衣士兵半猫着腰,手持各种枪械,以一种看似散乱的队形不断向前做着短距离冲锋。这些士兵身后,几十辆载重卡车拖曳着各型火炮正在向预定的地点集结,很快便构筑起一处炮兵阵地。
离城墙一公里时,坦克停止了前进。这些坦克只能在二线压阵,战斗第一线还是要看步兵团的表现。
士兵们继续前进,至五百米处终于停止并摆出了攻击姿态。重机枪阵地、迫击炮阵地开始迅速设立起来。团直属工兵营很快利用地势,修筑了临时指挥所,指挥官及作战参谋进驻之后,立刻与左纯庵的师部通过军用电台建立了联系。
罗川城墙上,县里大大小小的头目正看得目瞪口呆。这时,左纯庵正好下达了总攻命令,就见上百门各类火炮发出阵阵轰鸣,无数炮弹经过膛线加速,呼啸着冲出炮管,将城墙前面特定距离的几处地面,炸成了一片狼藉火海,无数冒着白烟的坑洞显示了这些火炮的巨大威力。
炮声隆隆中,各种步枪、狙击枪、轻重机枪同时开火,无数火舌交织在一起,虽然目标没对准城墙上的人,但仍然在墙面弄出一大片坑坑洼洼的区域。在炮弹和压制火力的掩护下,工兵营的人挥舞工兵铲开始挖掘进攻战壕,很快这样的战壕便连成了片,所有步兵立刻进入战壕隐蔽起来。
随着战壕蜿蜒着向城墙下延伸过去,士兵们不断在战壕中穿插,调整火力点位置和攻击姿态,而且每一次射击都很隐蔽,基本上打一枪会换一个地方,轻重机枪则加设了掩体,使敌方可能的攒射更难发挥应有的效果。战壕中不时飞出成片的手榴弹,将前方地面炸成一片狼藉,而野战炮也不时调整着角度,配合战士们的攻击。
城墙上并没有一个人被子弹和炮弹击中,但无论是保安队成员还是县里的头头,无不为这种强大火力的精密配合而感到一阵阵心寒。谁都明白,这只是一次攻击的预演,在这样的进攻下,无论罗川城多坚固都是白搭。枪林弹雨中,守城的人根本抬不起头,而且当战壕挖到城墙下时,对方必然也会通过爆破将城墙炸出缺口,到时一拥而入,再多的人命也不够往里填。
这一次进攻演示,左纯庵很满意,可惜的是,没有经过战斗检验,对效果只能有个大致估评。而在迫击炮阵地再次前挪隐入战壕时,东城城门终于大开,在敌我都没有伤亡一个人的情况下,罗川城不战而降。
………………………………
第六十二章 陇东初演兵(2)
罗川城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石坊,最东边是恩宠坊,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均建于明万历年间。这三座石坊各高约十米,宽约二十米,全以红砂岩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梁彩绘,布满人物、飞禽、山水、云烟、树木、花卉等浮雕图案。
距石坊约二百米处,是罗川城隍庙。庙门两旁,有一对十六米高的铁旗杆,旗杆由两尊侧首相望的铁狮后部穿出,顶有飞鹤,身蟠双龙。其上悬砌一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
进入罗川城后,左纯庵便将师部临时安置在了城隍庙。
城中百姓自听到第一声枪炮声响,便躲回家中紧闭门户,战战兢兢唯恐遭受池鱼之殃,直到听到城中有人欢呼,说是陇东集团起兵要打张狼,这才敢开了门窗小心张望,待确定后,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门,开始加入欢呼的行列。很快整个罗川城便沸腾起来,无数人走上街头,想一睹这支军队的风采。
对陇东集团,没有人恐惧,也没有人抗拒。
一进城,左纯庵便分出多支小队,在本地出身的战士带领下,迅速控制了县衙、警察局、保安团驻地等要害机构,与此同时,所有政要的家宅也被看守起来。其实,左纯庵手中有一份资料,详细注明了各显要人物的善恶风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便是治理罗川的依据。
在董志塬誓师之前,其实在陇东集团与解放军内部,已经就占领及治理程序做过相当充分的讨论。吴安平并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他倾向于照搬后世红军及八路军的做法,也就是公审大会外加打土豪分田地那一套,但由于过于激烈,遭到很多人反对,而反对的人中,甚至还包括他的小舅杜立奎。
反对者倒不是对赃官恶霸抱有同情,而是一致认为,过于激烈的手段无助于保持稳定,而地方不靖必将牵制解放军的兵力调派,进而影响到对张兆钾、孔繁锦的作战。董志塬誓师前,虽然吴安平新整编一个警备师,但解放军总兵力仍不过四万左右,如果再被各地治安牵制一部分,那到决战之时,与敌军兵力差距将更为巨大,这显然不利于大局。
另一方面,陇东集团此前在西北虽然有些名声,但这些名声主要集中于财富上,对于政治诉求,则因为一直隐忍,并没有对外做过宣讲。董志塬周边区县还好些,在更远一些地域,很多百姓对陇东集团了解不多,不能一厢情愿认为,只要解放军推出一些政策,就能理所当然赢得信任和拥护。如果有时间,以陇东集团的一贯表现,想赢得民众信任和拥护也不算难,但大战在即,却偏偏抽不出时间。
经过反复商讨,最终形成的决议是,解放军攻占地方之后,暂时只对行政做些改制和改良,其他则留到全面控制甘陕后再进行。
城隍庙内,罗川城一干政要谄媚地看着左纯庵,正心头打鼓,等侯这位长官发落,这时的他们,已经意识到形势不妙。无论参照戏文,还是一些人经验,在有人献城投降之后,领军大帅都应出面安抚,然后再酒宴欢叙才对,可眼前这位长官则不同,一脸严肃,只是对着面前众人不住打量。
几人相互示意,最终正宁县长擦擦冷汗,上前一步道:“长官……”
左纯庵打断他道:“你是县长李建全?”
“长官明察秋毫,在下正是李建全。”正宁县长陪笑道。
“警察局长陈易民……”
“民政科长王廷扬……”
“财政科长邱峻……”
“司法处长陆维李……”
“总务处长汪崇干……”
正宁县公署几个头头被左纯庵一一点名,但又没容他们说一句话。这些人见左长官面目阴沉,两边警卫持枪核弹森严肃穆,庙门外县民群头攒动鸦雀无声,脸上假笑再也维持不住,面如土色,双腿打起哆嗦,竟连应一声都忘了。
左纯庵冷笑道:“偌大一个正宁县公署,竟没一个干净人,你们说我该该如何处置你们?”
几个科室首脑望向县长,正宁县长边擦汗边结巴道:“长官,这是……是误会……”
左纯庵大笑:“误会?好,就让我们问问外面县民这是不是误会。”说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