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幕1925-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与张丰阜、马长山亲近些,而孙连仲、吉鸿昌等西北军的人,又与国共党员心理上更接近。
前面两辆军车到近前,便朝两边分散停下,解放军士兵迅速下车,在车前列成两队。然后便是几辆奔驰越野车,驶近,停下,车门次第打开,接着便出现了这车队中身份最显赫的三位要人。三人并行上前,李章就在其中。
虽然没见过面,但吴安平还是一眼就辨认出,中间那位就是西北军的统帅冯玉祥,而右边那位则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
冯玉祥身量极高,膀大腰圆,走起路来气势甚雄,顾盼之间,就能给人极大的压迫感。他面貌朴实,脸孔黝黑,但气度庄重,浑身洋溢着一种含而待露的威严。让吴安平感觉有些别扭的是,这位冯总司令身上,竟穿着一套极粗的土布军服,并以布带束腰,脚上穿着土布鞋。虽然,标榜平民立场是一种优秀品质,但过于高调,就不免有作秀之嫌。
看到于右任的大胡子,就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髯翁”了。于右任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再加上留的一把胡子,滋润光泽,外观俊美,虽同样一身军服,却仍尽显洒脱豁达之意气。他的年龄比冯玉祥大些,身材也比冯玉祥略瘦些,说是军人,身上的文人气息反倒更为浓厚。不过,他既被誉为“王羲之、颜真卿外,中国书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这方面成就之高,也确实是他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建树,所远远无法比拟的。
当吴安平和冯玉祥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的那一瞬间,两个人都热情、含笑地看着对方,嘴里说着“热烈欢迎”和“不胜荣幸”的客气话,而心里却各有所思。吴安平想的是,看来冯玉祥也并非不通人情,先前自己对气氛僵硬的忧心,不免有些多余;冯玉祥却是失望透顶,他感觉眼前这年轻人也未见有多出色,自己怎就会败在他的手中呢?
在冯玉祥和吴安平握手寒暄之后,接着便是于右任同他热烈握手。两人也从未见过面,不过于右任同样声名极大,吴安平并非孤陋寡闻,对其生平也有所了解,便由衷说了几句“久仰”的话。没想到,于右任对交战失利非但没有耿耿于怀,反格外诚恳和亲切地说:“虽然立场不同,先前有些纷争,但作为土生土长的陕西人,我不得不承认,你们解放军确实没有辜负民众的厚望。好,这就很好”
“用不了多久,陕西、甘肃乃至整个西北,都会越来越好。”吴安平没有谦逊,那太虚伪。他不但将于右任的夸奖全盘收下,还对将来下了信心十足的定语,语气之坚决,仿若那梦寐般的情景已在眼前实际展现开。
冷眼旁观的冯玉祥,这时却发现吴安平一个优点,那就是信心极强。虽然看似漫不经心,但正因为举重若轻,其说出的话便不免给人一种“理所当然会实现”的感觉。他不免有些气闷,难道你吴安平便是如此“顺理成章”,将目无余子的一支西北强军,打得狼奔豕突落花流水不成?
“唔,好,那就好。”于右任虽觉得吴安平的话不够谦逊,有些趾高气扬,听起来不是那么中听,但仍然满面堆笑地点着头,表示出完全赞同的样子。说实话,他不是不想反驳,但甘陕现在发生的事便已难以想象,近乎是一种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他要指责其不该夸口,就先要否定现在的事实,但既然是事实,又哪里是能否定的?
接着,便是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们由冯玉祥一一引见,然后又是吴安平向冯玉祥引进欢迎者中的头面人物。虽然明知西北军已落败,势难再起,但人的名树的影,关岭东、徐复郭、张丰阜、马长山、梁文山、钱舒华等,还是向冯玉祥表示了敬意和慰问。杨虎城、孙良诚他们与冯玉祥及其他西北军高层,已是老相识,倒不用引见,不过彼此在此情此景相见,都不免有些尴尬和感慨。
在西北军的高级军官中,宋哲元、张自忠、吉鸿昌等因后来的抗日之事,在后世声名之大,简直不下于冯玉祥,浏览资料时,吴安平虽留有印象,但最吸引他注意力的,却不是这几个人,而是刘汝明。
刘汝明在抗日战争中,也立有不少战功,但那毕竟是十几年后,就现在而言,刘汝明便是在西北军与北洋诸系鏖战的北伐战争的第一阶段中,表现最出色的几个人之一。他因以一个师的兵力独守南口,抵北洋军数十倍兵力四个多月连续进攻,杀伤数万敌军,仍能全身而退,而声名鹊起引起广泛注意,这也是吴安平为什么对他最注意的原因。
北伐前期最著名的防守战有两个,一个是刘汝明独挡南口,另一个便是杨虎城、李虎臣“双虎镇西安”。
刘汝明军事才能如此卓越,却在解放军面前一筹莫展,直至最终落败,除了攻守易位这一原因,最关键的还是解放军的火力超乎想象。北洋联军在南口打刘汝明,四个月扔下五六万炮弹,已是民国之最,但解放军打西北军只十几天,消耗的炮弹却有十几万发,密度超出十几倍,可见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
当然,对其他人吴安平同样绝无冷落,不说让人如沐春风,最起码不会让这些人产生因战败而受冷遇的感觉。石友三、韩复渠这两人,因受后来历史的影响,他其实有些观感不佳,但他还是压抑住自己的好恶,没将另一时空的历史与当前时空的现实混为一谈,仍是表示敬意并加以慰问。尤其是韩复渠,因其还带着伤,且伤势颇重,他更特意指明将派西峰最好的医生为其救治。
但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马步芳,他却不知该以何种态度应对。前三者还好说,马步芳的父亲、亲兄弟都先后死在解放军手中,这样的血仇如何去解?虽则对马鸿宾、马鸿逵、马腾蛟而言,死去的马麒、马步青也是其宗族亲属,但毕竟还隔着几层,对马步芳而言,死去的却是其直系血亲。
不过马鸿宾等人既然跟来西峰,自然不会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见吴安平有些为难,马鸿宾便主动道:“战场之上,枪弹无眼,先前彼此既为敌对,自然谁也不可能留手,执政无需为死去的人挂怀。真要说起来,反是我等该向执政请罪,只因私心作祟,被权欲蒙蔽双眼,竟对甘肃翻天覆地的变化视而不见,致有此劫也是应当。”
马鸿宾属于政要,不是军官,所以他称呼吴安平为“执政”,并不算错。这也是吴安平第一次听到有人称呼自己为“执政”,有些不适应,但坦白说,却很舒心。马步芳的态度也不错,并未仇怨之意表露,当然究竟其内心作何想,吴安平并不能深知,以他这时的身份,只能表示:“过去的便让它过去吧。我不会因顾忌便打压你,也希望你莫被仇恨蒙蔽思想。”
同来的**员有二百多位,其中身份最高的便是刘伯坚,不过吴安平最看重的却是邓晓平。但他并没有与**员多说什么,而是对刘伯坚道:“你们先安顿下来,回头我们需要详谈。”刘伯坚愕然道:“详谈?”吴安平有些惊讶:“难道对于我,你们**,尤其是北方局,竟没有接触的意思?”刘伯坚摇摇头,却闷声不吭。
在北大街这场热闹而稍显混乱的欢迎仪式之后,吴安平、李章便陪同冯玉祥、于右任等人,驱车前往西峰最有名的陇东饭店,在那里有一场盛大的洗尘宴会正等着他们开席。
李章与吴安平同坐一车。
欢叙别情之后,李章嬉皮笑脸地道:“什么感觉?没想到吧?”
吴安平疑惑道:“你在说什么?”
李章道:“就说今天这事。这些在以往对我们来说,可都是大人物,没想到会有一天,这些大人物竟要看我们脸色吧?这真他娘的有成就感。”
吴安平笑道:“如何没想到?实话告诉你,一年前我就想到了,并且知道这一天很快就会来到。不过你别太早得意,因为以后或许还有更大的人物要对你俯下他们最尊贵的头颅。”
李章按捺不住道:“谁?你是说谁?”
吴安平耸耸肩道:“或许是英国首相,或许是日本天皇,或许是美国总统,谁知道呢?”。。。
更多到,地址
………………………………
第一百七十三章 过程
第一百七十三章过程
西峰的新城建筑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既保留中国的传统风格,又有吸收一些西洋建筑风格。现阶段,整个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由传统向现代的艰难和痛苦的转变,影响到建筑领域,便呈现出这样的过渡性特点。西峰新城的规划施工,虽然是依据后世的图纸进行,但图纸只有城市功能区及建筑功能的分设说明,并没有每一栋建筑的详细设计方案。
陇东饭店的主楼只有三层高,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西方建筑形式,但左右延伸的附属建筑却极有中国传统意味,围墙环抱院落,次第有门楼相隔。这里的产权归陇东集团所有,但租用者却是天津卫的一个盐皮商人,名叫曲振山。
他原就在老城有货栈,生意也还可以,不过眼见西峰商团的梁文山等人,又是组建联号,又是兴办天成公司,日进斗金,买卖不知大了几倍,也就暗自琢磨百般计算,最终下定决心将陇东饭店承租了下来。应该说,曲振山的这一决定,正好与西峰的发展相合,收益虽比不上天成公司,但比他原先的货栈却强过太多。
这次吴安平将洗尘宴会选在陇东饭店举办,让曲振山的心情无比激动,整日红光满面,连鼻梁上几颗麻子,仿佛也因充血变得越发明显起来。冯玉祥、于右任这样身份、地位及影响力的人物,整个民国也再数不出几个,张之江、鹿仲麟、宋哲元等西北军将领,声名也显赫一时,而吴安平更不说,这位西北第一人、陇东集团老板,更是想巴结也巴结不上的。
陇东饭店张灯结彩,充满喜庆的热烈气氛。一心想有所表现的曲振山,更是不惜血本,将西峰最会做菜的几位大厨都临时请了过来,筹办这次盛大的宴会,其豪华丰盛程度,实际上已远远超出吴安平定下的标准。曲振山钱是亏定了,但他觉得值,只是他也有些惴惴不安,不知道会不会马屁拍在马腿上,反惹吴安平不高兴。
吴安平确实有些不太满意,倒不是他吝啬招待,而是看到彩旗和满桌子的珍馐美味,便感觉与宴会的主题有些不搭。宴会的目的虽是为冯玉祥等人接风洗尘,实质上却标志着西北权力的转移交接,说难听点便是受降会,在这种场合摆弄富有、豪华,未免会有炫耀之意,如激起一些人反感,倒是得不偿失了。
果然,冯玉祥的苦行僧主义,同这次豪华丰盛的宴会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不喝酒,不抽烟,甚至对满桌子出自名厨之手的珍馐美味也很少动一筷子。吴安平祝酒的时候,他也只是用嘴唇碰了碰酒杯的边缘,以后便再也没有举杯动箸了。
李章倒是不断热情地向身旁的宋哲元、鹿仲麟劝酒、敬菜,并招来厨师介绍一些菜肴的特点和做法。宋哲元、鹿仲麟虽不停点头称赞,但冯玉祥不动筷子,他们也是跟着不动,他们都不动,这桌上其他人要动就很尴尬。而这一桌不动,周围几桌上身份稍差的人,也不好自行其事,再往外围也是同样。一时间,几十桌美味菜肴竟空冒热气,没几个动箸夹菜的。
吴安平高声道:“可是饭菜不合诸位的口味?”
虽然有人张望,但没有谁回应,他这桌上的冯玉祥等人,更是沉默以对,鸦雀无声。
吴安平举杯环顾四周,正要开口敬酒打破僵局,突然不知从哪个角落传出一个声音:“俱是民脂民膏,不忍下箸。”
终于被吴安平抓住话头,他大笑道:“虽然不知是哪位老兄说的,但这话未免有些虚伪。诸位从银川一路南来,中途也曾到固原、平凉等地停留考察,可能指出有哪一项施政,是西北临时政府在搜刮民财?诸位也非见识浅薄,西北与区域外其他省份,相比究竟如何,想来心中自有一番公论,难道只因立场不同,便要罔顾事实肆意胡说不成?”
于右任这时道:“西北施政自是极好,连国民政府做不到这样,只是这宴会未免太也奢侈豪华。想想前几日连黑面饽饽也吃不饱,现在竟对着满桌子海味山珍,对比如此强烈鲜明,不免感慨丛生,确实有些难以下咽。”
吴安平朝于右任点点头道:“于老这话也有道理。其实,西峰方面的安排并不是这样,或许这里的老板见诸位贵客登门,一时兴奋,便擅做主张提高了标准。没想竟有如此豪华丰盛,让我都大感意外。事已至此,我们如果任这般珍馐美味,搁置乃至变质,那才是最大的浪费。”
冯玉祥默声不吭。于右任扫了一眼西北军将领的土旧军服,伸出筷子夹住起一块扣肉,递至眼前,看了几秒钟后,说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此风不可长啊。”说着,他将扣肉放入嘴中,慢慢咀嚼起来。
有于右任带头,其他人也慢慢开动起来,气氛有了些缓和变化。
虽然人可以选择思想,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但食物是否可口,终须舌头来品位分辨。这种生理变化,再反馈到人的思想,便会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需求。刚开始人们还有些拘束,但过一段时间之后,整个宴会便氛围大变,不少西北军将领放开胃口,狼吞虎咽,恨不得将舌头都一起吞下腹中。
宴会之后,下午便在解放军总部的巨厦里召开座谈会。参加会议的人员,也就是西北军和解放军两方的高层,西北军自冯玉祥以下,还是十几位高级将领,而解放军这方,则包括吴安平、李章、蒋百里及杨虎城、孙良诚等人。不过,杨虎城、孙良诚、李虎臣等人,却是不便发表意见的。
会议自然是完全围绕如何安置西北军进行,更准确的说,讨论的中心议题,应该是如何安置西北军一干将领的问题。西北军的普通士兵,按计划将被划入各部混编,再为解放军增加八个师兵力,现在在银川和固原,余铁鹏、尚纪元、黄日新都已经在进行这项工作。军官却是不好轻易安排的,尤其是张之江、鹿仲麟、宋哲元、李鸣钟这样的高级将领。
吴安平目的很明确,就是要融合西北军,张之江等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不过他们既然跟随冯玉祥到西峰来,显然有为自己前途考虑的目的,否则的话,自行离开就是,解放军并没有为难。这些人对解放军的军官待遇,并没有表现出很热切的样子,不过对比西北军这方面的差距,显然不可能完全没有感触。
对这些将领,解放军有三套安置方案。
其一,如果有人不愿再从军,吴安平也不勉强,除送上一份程仪外,还会尽可能为其转业提供支持。其二,如有意在西北发展,则鹿仲麟、宋哲元这样级别的将领,将进入总司令部及参谋本部,暂时转为文职。其三,张自忠、刘汝明、孙连仲这样级别的将领,在解放军完成整编及混编之后,仍可独领一军,在前线作战或负责地方守备。
不过,无论哪一级将领,在正式就任新职位之前,都需要再花费三到五月时间,到子午岭士官基地和陇东军官学校学习和进修。这是解放军一向的规矩,绝不会打任何折扣。
刚开始,只有张之江表示要退出军界,其他人都没有什么意见,但这重历士官、军官教育的前提一出,大家却为之哗然,以为是对自己的侮辱和轻视。
吴安平还未说话,冯玉祥已一巴掌拍在桌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