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98章

南明大唐王-第98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患读耸隆
  这么多人号称自己拿到的洪承畴,总不可能全部都按高规格赏赐吧。好在这些人也明白这个道理,大家既然没那么好的命,有这种赏赐下来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湖广战局已经完全稳定,朱聿鐭这边已经完全放松了下来,开始登船回返武昌,坐镇城中,只等最终的消息。
  而追击的明军却没有任何休息的意思,还在不断的前冲着,在他们眼中,那逃跑着的一个个清军,并不是一个个人,而是一个个散发着银子光芒的首级,更是通向更高位置的阶梯和垫脚石。
  百里的追击,在满清溃兵逃往金山、白沙二关后终于宣布告一段落,在没有攻城武器在手的明军,对于这两处虽然不算多险峻的关隘,却也没有太多的办法。
  面对着城头下面不断耀武扬威的明军大军,城关上的清军却是鸦雀无声,人人都是恐惧的看着这些明军,似乎重新认识这支军队一般。
  在明军在两关前嚣张跋扈之时,朱聿鐭却是拿着一封八百里加急军报,脸上更是现出暴怒之色。


第229章 浪一圈
  如今摆在朱聿鐭面前的局势,已经是全面好转。
  整个江南已经基本上底定,各自虽然还有些许清军驻守,但在清军野战军团全灭之下,这些小股的清军根本翻不起任何风浪,甚至不用大军开至,这些墙头草就会再一次倒伏而来。
  湖南的变局,这几日间朱聿鐭已经了解清楚,对于孙、李二人这么快就分道扬镳,朱聿鐭虽然十分惊讶之余,却也有些窃喜。
  孙李二人一个擅长内政,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军用物资保障西营征战,一个擅长军略,统军之能在如今的这个时代罕有比肩者,只要物资供应到位,后路无忧,李定国基本上是不可战胜的。
  二人的组合堪称黄金搭档,完美合力之下,曾创造下两阙名王,纵横湖广,广西,甚至一路打到广东都无人能够阻拦的壮举,无论谁同时对上两人都是巨大的麻烦。
  但若是二人出现隔阂,甚至开始对立和内讧,那便如同是正常人被打断一条腿,并且折断一条胳膊,无论你本人武功再高,也再不是威胁。
  如今湖广虽然空虚,但是指望孙可望一人之力,想要在短期内推平湖广,依旧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尤其是南京、江西、湖广一连串大捷之下,湖广各地的实力派肯定知道大势所在,在知道主力大军随时都会回来平叛的情况下,抵抗的力量肯定更加剧烈,毕竟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站错队,然后被实力更胜一筹的绍武朝廷秋后算帐!
  想在这种人心所向的情况下攻取湖广,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之事。
  事实上,在拿下了辰州府后,孙可望便即如果发了疯一般的不断的分兵四处,到处劫掠地方,所过之地,无论粮草物资,还是人口丁壮,就没有他不要的,所过之地几乎全部成为白地!
  对于各个城池,若是城池能够轻易拿下,他绝对不会放过一座,若是遭遇到剧烈抵抗,他往往都是一沾即退,决不多做停留。
  在疯狂的孙可望面前,空虚的湖广南部几乎完全成了对方的打猎场,各类物资收获每天都如滚雪球不般的不断增加着。
  显然孙可望也明白如今的局势,不仅仅明白他出兵湖广惹怒了自己,更是明白他站队永历的做法,更是完全自绝于绍武朝廷,于是彻底破罐子破摔,跟自己完全撕破脸!
  疯狂的在湖广南部搜集物资粮草,完全就是打着多积蓄物资,在险要的贵州地区,跟自己打持久战的算盘。
  对于孙可望,虽然历史上的孙可望名声极差,在投奔满清之后,更是导致了南明的轰然倒蹋。
  但朱聿鐭却是明白,对上永历这种货色,一个可以左右皇帝小命的权臣是永历朝廷最好的格局,若是放任永历皇帝乱搞,估计根本都撑不到永历四年,更不用说一直苟延残喘到十四年。
  孙可望唯一不该的是发起南明的三王内讧,更不该在三王内讧之后投奔满清。
  因为永历的表现,后世穿越而来,对于大明根本没有任何归属感的朱聿鐭,却并没有觉得孙可望想篡位的做法有什么不对,因此虽然谈不上什么好感,也谈不上恶感。
  朱聿鐭甚至觉得,若是孙可望能够再忍耐上一段时间,并且适当的放出一些权利给永历折腾,让西营上下在永历的折腾下多吃几次亏,估计西营就会彻底对永历怨恨绝望,他再说服西营上下自立门户,估计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朱聿鐭曾经乐观的推想,若是孙可望成功说服西营上下都脱离南明自立,并且两个黄金搭档能够齐心经营领地,说不定还真会出现南北朝的局面,总好过大家一起跟着大明这条破船一起沉没要好的多。
  事不关已之时,朱聿鐭是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去为孙可望开脱,但是如今孙可望一个个巴掌不断的拍在自己脸上时,朱聿鐭顿时将这种英雄相惜的态度扔到垃圾堆里,准备大军南下好好和孙可望谈谈,什么叫口径即正义,射程即真理的道理!
  不过如今虽然江南局势已经彻底底定,但是还有一件事却是让朱聿鐭有些头疼,那便是远在山西的姜瓖。
  这货虽然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二五仔,但是既然对方已经打起了朱明的旗号,于情于理朱聿鐭都得拿出一个态度来给人看,让其他心存异志的满清统治区的军阀们看到自己的态度,那便是心向自己的人,无论如何都会得到自己的帮助。
  大军直接开到山西是不可能的,虽然目前清军在两条战线上都是大败亏输,但是北方不比南方,没有强力骑兵的配合,他若是敢于轻易北伐,就会陷入之前清军的尴尬处境之中。
  之前他能够连打两次大歼灭战,不仅仅是他麾下的军队已经与之前的旧明军判若云泥,更重要的是江南纵横的水网以及长江大河,将清军处处分隔开来,形不成呼应之势。
  一旦被围,只要没有强力的水师,就只能坐看对方被围歼而无力救援,被明军个个击破。
  但若是明军到了北方,那情况就完全颠倒了过来。
  明军若是团团猬集于一块,那一两万骑兵就能让明军动弹不得,介时只需要数千精骑骚扰截断大军粮道,转眼就是全军覆没之祸,若是明军敢于分兵,那更是自寻死路。
  因此在没有强力的骑兵辅助之下,一旦到达河流不及的地方,明军便即立即抓瞎,进退两难。
  好在救姜瓖只需要一个态度而已,这个反复成性的狗东西,还不可能让朱聿鐭出动大军冒险往救的程度。
  满清抢劫大明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了,手中积累的财富肯定不会少,更是在江南统治已有数年之久,每年从江南搜刮而来的财富不知凡知,就算这些年连年大战,军费使用极巨,但推算下来,如今满清的国库肯定还十分充裕!
  若不让满清多浪费一些国力,想必只要缓过这口气过来,想要再征募训练出一批精锐,并不是什么困难之事,到时依旧会给自己造成极大的威胁!
  更可气的是,自己还不得不给满清这点喘息时间,无论是云贵的西营,还是浙江的鲁王等,都是不定时的炸弹,随时都会引爆,境内靠着那些议会骗来的钱粮,迟早也会成长为不受控制的诚然大物,也需要及时给其戴上金箍,或者祸水外引,让其祸害别人。
  还有内部那些头皮痒,水太凉的软骨头,也需要以雷霆手段清理一遍,不仅仅可以极大的缓和内部尖锐的阶级矛盾,还可以弄出来海量的财富和土地用来养军和推行自己心中的远景计划。
  一句话,必然要优先处理内部矛盾,整合一切可用的资源,清除一切内部隐患后,才能后顾无忧的面向强敌。
  “传海澄公!定武候!襄武候!”
  虽然如今连番大战之下,各部士卒都极为疲惫,但朱聿鐭还是决定要尝试一番,让这些人出去浪一圈。


第230章 安排
  虽然是皇帝下令,但是想要在一片混乱的追击战中寻到杀的性起的任良朋、王得仁二人,还是十分的不容易。
  不过身为水师统帅的郑成功,却是并没有参与到追击败军的战斗中,很快被来到武昌城头,前来叩见皇帝陛下。
  两人相见,便是一番例行的商业互吹,不过这一次商业互吹的时间委实有点长,在出海之前郑成功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一次大战的规模是如此之大,战果是如此之丰厚!
  朱聿鐭不仅仅是他的旧主,更是他家族未来富贵连绵的保证,他是发自内心的为绍武朝廷的每一次胜利而感到欢欣雀跃,是唐王系最铁杆的拥挤者之一。
  虽然绍武皇帝很多时候的政治主张都让郑成功难以接受,比如说收纳闯营,并且似乎丝毫不加以提防和猜忌,又比如说对一些士绅的压榨和迫害,但是无论如何,绍武皇帝都可以称的上是一代明主,至少一年不到让江南大变天的本事,郑成功自己是根本做不到的。
  不过朱聿鐭显然叫郑成功来不是来听他拍马屁的,如今他的事情极多,根本没这个闲工夫听这些马屁,他相信只要他回到南京,那些的士绅官僚们的马屁水平和技术含量,肯定要远远超越郑成功,那种高质量的马屁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拍的出来的,如果想听的话,到时候他有的是机会慢慢听。
  “大木,朕有一事要你去办。”
  眼见这马屁听的也差不多了,朱聿鐭索性直接将郑成功的赞美给打断,沉声说道。
  “陛下但有吩咐,刀山火海,臣无有不从!”
  郑成功起身肃立,恭敬的回道。
  “朕要你带你的舰队去一躺天津,嗯,将任良朋与王得仁二部的骑兵都带上,再带马有功、陈献策二部同行,将天津给朕拿下来,介时再摆出一封大举向京城进兵的架式,看鞑子反应决定后续行止。”
  朱聿鐭靠坐在椅上,平静的向着郑成功说道。
  “陛下可是要收复神京?!后续兵力如何配给?”
  此话一出,郑成功顿时激动的全身发抖,颤着声音问道。
  “收复神京?哪有这么容易?朕只是想你们拿下天津,让京城中的鞑子不能安生过日子而已。”
  朱聿鐭苦笑一声,郑成功毕竟年轻,如今被节节的胜利给有些冲晕了头脑,满清虽然遭创,但是毕竟没有伤到根本,起码最核心的满八旗损失并不大,还足以压的住场面。
  而北方又不适应以步兵为主的明军作战,想要彻底战胜满清,这种孤军深入挥出刺喉一剑的方式根本不现实。
  “额?臣领命!”
  一听皇帝只是要派自己率军去北方溜一圈,这种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一般的举动,委实让郑成功直接愕然当场,不过很快便即反应过来,抱拳应声,但明显有些兴致缺缺。
  甚至郑成功都有些怀疑皇帝是不是有些飘了,要么集中力量收拾南方的不安定份子,要么集中力量北上灭了鞑子,这会儿去北方只为了拿一座城让鞑子不安生,是几个意思?
  “山西姜瓖,虽然反复无常,但如今反正回归大明,朕便不能不管。只是朕如今还无法直接支援于他,但是若是拿下天津,威胁到京城,满清必然会从山西撤兵,哪怕只是撤回少数军队便可以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了。”
  对于郑成功,朱聿鐭并没有隐瞒自己的小算盘,他觉得给这些铁杆心腹明确知晓自己的打算,会让他们能够更加完美的完成自己所交代的任务。
  “原来如此!臣明白了!”
  郑成功松了口气,陛下毕竟是英明之主,同时为自己之前的胡思乱想觉得羞愧。
  “不仅仅是拿下天津,朕还要你留一支舰队在北方,时不时的攻打一下沿海各地!
  鞑子如今遭受重创,但其本部满八旗损失不大,更因为有足够的钱粮,想要将折损的蒙八旗,汉八旗,以及绿营重新扩充起来,并不是难事。
  朕的意思是,你要给北方施加足够的压力,让他们明白你随时都有登陆北地的实力,让他们不得不重兵驻防沿海,并且不得不花费巨资打制战船以拱卫海域!
  一句话,不能让鞑子从容的恢复元气,要让他们不断的流血,不断的将海量的物资投入海洋,延缓他们大军的重建,给朕拖出足够的时间!
  至少在一两年时间内,朕不想再看到鞑子再次征集起足够的大军南下!”
  朱聿鐭将战略意图详细的给郑成功解释一番,也将他的要求讲了出来。
  对于这种宏大的战略布置,年轻的郑成功自然是被震憾的不轻,也深深明白自己与皇帝之间的差距。
  同时,郑成功也对未来更加的充满希望,连忙躬身应是。
  这种任务对于他而言,并不是什么问题,至于驻军北方岛屿,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毕竟更北方的日本,是他的大客户之一,就算为了航道安全,驻扎部分舰队于北方,也是应有之意。
  而且这任务十分的对郑成功胃口,通过连续数场大战,他已经比历史上提前数年明白自己陆战的短板。
  在历史上,郑成功为了弥补陆战实力不济的局面,曾花费重金打制步人甲,将士兵从头到脚全部武装起来,依靠雄厚的财富为后盾,重金打制了一支铁人军用以陆战。
  但如今显然已经不需要再这般了,陆上已经有了皇帝麾下的无敌大军,他要做的已经不再是水陆兼顾,而是全心全意的发展自己的强项,打制一支全大明最强悍的水师出来。
  想要在北方站稳脚,在没有主力大军的配合下,也唯有依靠自己强大的舰队。
  想要保持强大的舰队永远无敌,就需要重点打击满清的造船厂,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就算一时之间无法在辽阔的北方寻到造船厂,但水师不比陆军,不是说造出一支规模庞大的舰队,就能打赢海战的。
  没有众多有经验的水手,没有无数海战中磨砺出来的炮战心得,全新打造出来的舰队,也只是给自己的水师送功劳而已!对此,郑成功是有绝对的信心。
  一想到皇帝布局如此之远,郑成功一顿时想起贵州还有一个永历皇帝,不知为何,郑成功突然对永历皇帝的未来充满了同情和怜悯之情。
  虽然他并不知道朱聿鐭到底提前安排过什么,但从皇帝如今的行事作风来看,显然是有布置的。
  等到郑成功离开后,朱聿鐭也走出船舱,他的目光已经远远看向了南方,那是江南最后一块需要统一的地方。


第231章 请战
  一直到第二日黄昏,各部明军这才慢慢归建。
  这一战下来,各部明军均斩获极大,托清军在武昌、汉阳洗城的福,明军上下都很是发了一笔财。
  虽然各部送上来的缴获极多,但朱聿鐭心知肚明,这些家伙们肯定不会不从中间中饱私囊。
  不过朱聿鐭却是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又是这种连续决战而胜利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不能拿这个事来立威证军纪。
  不仅仅如此,朱聿鐭还从这些缴获之中再次拿出三成分赏三军,更是让三军欢声雷动,人人欢呼万岁不绝。
  在汉阳城中,朱聿鐭大开宴席,为明军庆功祝武,各种好酒好菜流水一般不断的送将上来,让大军都能吃喝一个痛快。
  不过朱聿鐭是一个警惕性极高之人,虽然如今湖广清军已然大败,根本看不到卷土重来的希望,但他却不愿意在这个当口被人偷袭。
  宁可将明军分为数批轮流巡守,多花费数倍的代价,将这酒宴连办三天,也不敢给清军任何偷袭的机会,时时刻刻都有近半兵马在警惕着方圆数十里的风吹草动。
  在汉阳府衙,各路明军将领欢聚一堂,如虹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