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唐王-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孝庄这次已经是出离的愤怒了,身体都开始有些哆嗦了,戟指着阿济格,尖声的叫嚷道。
“太后大可放心,科心沁部老王爷却是十分的明事理,如今已经全族尽出,只等与大明决一死战了!”
阿济格却是嘴角露出一缕冷笑,十分淡漠的回答道。
“什么?!”
孝庄这次是真的被惊到了,科尔沁部居然全族尽出,而她居然还没有提前得到消息,这委实也太令人震慑了。
“太后明见,科尔沁部与我大清纠缠太过深入,我大清若是万劫不复,科尔沁部同样在劫难逃,互帮互助,这难道有什么不对么?”
对于孝庄的反应,阿济格感觉到极为快意,不咸不淡的补刀道。
看着颓然坐于帘后的孝庄,阿济格也失去了戏弄的心思,毕竟再对一个女人玩这种把戏来说,已经有些失身份了,阿济格向前跨了一步,向着小皇帝大礼于地道,“请皇上立即下旨,全族能战之男丁,尽数集结,传旨八旗各部,皆归本王节制,全军集结,与明军决一死战!”
阿济格这话说的极是铿锵有力,威风凛凛,福临顿时被吓的一个机灵,下意识的看向自己的额娘,却是发现如今已经是被科尔沁部落抛弃后的孝庄,完全就是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样,根本就没有能够给他任何的建议和提醒。
但是阿济格的逼迫就在眼前,小福临也不敢耽误,颤声回应道,“朕准奏,八旗军务任凭皇叔定夺便是!”
“谢皇上!”
阿济格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但规矩还是要走的,叩头应是道。
“欲保盛京,必先稳固广宁!谭泰、赫穆尔何在?令你二人暂摄两黄旗固山额真衔,率两黄旗为先锋,立即兵发广宁,两天内必须到达广宁城下!若有误,提头来见!”
阿济格接令后,根本不给两黄旗诸将任何心理准备,便即直接下令道。
“喳!”
谭泰二人极为痛快的出班应令,直接将孝庄与索尼那如同实质般杀人的目光忽略掉,铿声应命道。
“格尔木、喀尔泰,你二人为两红旗、两蓝旗固山额真,汇合黑龙江将军拜尹图部、为两黄旗后援!两白旗留后,护送皇上!同时传令我大清各地子民,两户抽一丁,限十日内于盛京集结!此战,事关全族生死,任何违逆者,皆杀无赦!”
这一刻,阿济格连串的命令不断的落下,整个满清的战争机器,已经开始超负荷的运转起来。
第441章 意外
广宁后屯卫,义县城下。
已经到达城下的吴军,面对着出战迎战的三千满八旗正蓝旗与汉军旗近五千余的骑兵,人人都是一脸的凝重。
与朱聿鐭重新组建的新军不同,亲眼见证十数年间,无数大明军队魂归辽东,满八旗向来战无不胜的直观印象下,吴军对于满八旗的畏惧,几乎是深入骨髓之中。
尽管吴军人数是对方的数倍之多,但是表现的依旧极为猥琐,全军猬集在一起,根本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
反观这数千满汉八旗兵,则是人人耀武扬威,在距离吴军火炮极限两百步外之地,小股骑兵不断的往来奔驰,嬉笑辱骂声不绝于耳。
在这些小股清军的调戏下,数量高达近四万的吴军,却是一片寂静,人人看着这些来去如风般的满八旗,许多人眼中还带着挥之不去的畏惧和慌乱。
看着手下人这副窝囊相,已经彻底断绝投降满清或者自立心思的吴三桂,却是完全气不打一出来。
“胡国柱,带本镇的家丁出战,为大军鼓舞一下士气。给老子用心点,如果打不出个样子来,就别回来了!”
吴三桂拿出令符,直接扔给一旁的悍将兼未来女婿胡国柱,声色俱厉的喝道。
“遵命!”
胡国柱虽然心中有些发怵,但是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也没有了后退的余地,虎吼一声,大声应命道。
不多时,吴军中响起震天的战鼓声,近五千的骑兵开始在胡国柱的调度下缓缓策马而出,在步兵的掩护下,缓缓的列阵。
眼见吴军竟然敢于出战,满汉八旗也开始收拢阵形,在数百步外同样开始整队。
“杀!”
出乎胡国柱意料的是,吴军骑兵整队的速度竟然要稍稍快于满清方面,这让胡国柱惊奇之余,心中自信也是大增,扬起马刀,暴喝一声,一马当先向前冲击而来!
虽然整队速度的快慢,并不能绝对代表双方之间实力的差距,但是向来被满八旗压一头的吴军,却是头一次觉得,对方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般可怕,不可战胜!
数千骑狂奔之际,卷起漫天尘沙,骑兵之间的间距远远超过于步兵,这数千骑兵完全排列开来,从占地面积上来看,已经不输于十倍于己的步兵,声势更是湟湟大气,似乎能将人视线全部占据!
虽然后发,但是满汉骑兵的战马质量明显更强少许,相向奔驰之中,反而是满汉八旗的骑兵先一步达到极速,带着踏碎一切的气势,飞扑而来。
双方很快便即冲撞在了一起,短兵相接在这一刻,任何胆怯都会直接召至自身死亡的局面,双方都是以最快的反应,最精准的动作劈杀或者格挡正面的敌人。
双方高速相向的马速下,除却一些极其精锐的个体外,大部分人的攻击机会都只有一次,一次不中,就会空手对冲而过,或者失手被斩于马下。
急速交错而过后,胡国柱信心更加多了一些。
这一次对冲之中,他连续斩杀了两名清兵,一个是新兵蛋子,一个虽然是老手,但看的出来这个老手已经太久没上战场了,手上的速度明显跟不上脑子的反应,虽然动作老辣,但速度太慢,直接被胡国柱轻松斩杀!
当胡国柱喝令中,开始重新整队完毕的吴军骑兵出现在他面前后,他的信心却是更加的足了。
虽然大概的损失是数百骑,但是这损失却是与满清不相上下,再一对比双方的兵力,这明显就是吴军已经占了上风!
更重要的是,数年之前,若是有人能够在骑兵对冲之际,与满清杀个五五开,那在大明军中,绝对可以说是封神般的存在!毕竟这是建奴崛起之后,就再也没有过的盛况了!
而如今,他胡国柱,却是做到了,而且还是这般的轻松写意!
“儿郎们!这就是满八旗么?也不过如此而已!今日定要尽灭此朝食!以扬我军威!”
胡国柱在阵前狂笑着,带着溅起一身的污血,大声的喝吼着,鼓舞着军心士气。
“杀!”
“杀!”
“杀!”
事实上,已经看到这种场面的士兵们,已经无需他再鼓舞什么士气了,一战过后,所有人都已经看清了满汉八旗的水准,虽然损失不少,但士气却明显比初战时,强盛了数倍不止!
“冲!”
胡国柱满意的听着这满含信心的回应声,大吼一声,再次一马当先冲击而来。
这一次对冲而过,吴军悍勇更胜往昔,在敬畏一扫而空后,战斗力更是强的吓人,直杀的清军横尸一地,杀出了近乎一比二的战损比,而自身的损失与之前却没有太多区别。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满清入关之后,有了大批绿营充当炮灰和马前卒,满汉八旗大多作为督战队存在于战场之上。
这虽然极其有效的令满汉八旗的损失降低了下来,但却也有一个巨大的负作用,那便是满清嫡系能够出战的机会并不多,无论曾经再强的技艺,骁勇的勇士,一旦数年间都不曾经历磨练,那他们退化的速度就快的令人啧舌。
而清军如今的状态就是如此,曾经那噬血残忍的满八旗,在数年的太平日子,爪牙已经严重退化,虽然还没有退化为后世历史的八旗少爷兵,但是面对着吴军这样的沙场常备军,他们的优势已经不再。
当第三次冲锋再次结束后,八千清军剩下的已经不足五千,而他们的对手,吴军竟然还保留着近四千的规模,这场骑兵硬憾,满清已经输的一败涂地!
第四次对冲根本没有发生,眼见局势不妙,清军统帅立即呜号退兵,已经心胆皆寒的清军骑兵顿时如蒙大赦,勒马转身就逃。
胡国柱又哪里肯放过他们,穷追败兵,痛打落水狗,向来便是关宁军出身的吴军,最为擅长的手段和最喜欢的节目,根本不需要胡国柱下令,无数骑兵在无数‘万胜’的欢呼声中,汹涌而前,向着清军骑兵猛扑而去。
此时吴军士气之高,估计哪怕吴三桂亲自下令退兵,都不一定能有什么效果可言,不扑上去狠狠厮咬一块肉下来,根本就无法阻止的了这么一支士气如虹的大军。
“野战正面击破满八旗!此战足以震慑并动摇义县守军!义县城虽在,但人心已破矣!”
眼见士气可用,吴三桂再不犹豫,立即挥动令旗,全军开始向前稳步推进,在没有任何阻拦的情况下,抵达至城下数里扎营,并且开始组织士兵砍伐树木,制作攻城器械。
正在吴三桂已经觉得广宁城唾手可得之时,战场上的局势,却是突然发生了逆转,一支规模庞大的令吴三桂瞠目结舌的骑兵集团,突然之间便从两侧杀将出来,正撞向追的兴起,毫无防备的吴军骑兵……
第442章 打闷棍
这虽然是出人意料,但却也是情理之中。
毕竟之前的吴军,实在太过于猥琐,数万人猬集一块,斥候也只是在大军四周围绕,根本不敢离开大队人马太远,没有发现偃旗息鼓,暗中躲藏在太康堡、万佛堂堡里面的大队骑兵也是必然之事。
当两万余骑兵呼啸而出,直击已经阵形散乱的吴军骑兵时,吴军骑兵第一时间便即开始了骚乱。
但是吴军不愧是地头蛇外加逃跑能手,在这批骑兵刚一出现时,便即纷纷停止追击,开始快速后撤。
除却追击的兴起,根本没有听到不远处号角声一些二楞子外,绝大多数骑兵在这批埋伏着的骑兵堪堪达到封锁路线之时,便即汇聚成河,在胡国柱的带领下,快速突破伏兵的包围圈,数千骑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直接脱钩绝尘而去。
看着自己麾下家丁主力及时的脱离包围而出,心都快提到嗓子眼的吴三桂终于长出一口气,开始仔细的观察依旧在后穷追不舍的骑兵来历。
只是粗略的打量了一番,对于塞外形势极为熟悉的吴三桂,便即已经判断出来,这并不是满八旗骑兵,而是蒙古骑兵!
而眼下既能组建这般庞大规模的骑兵,又肯出死力保卫满清的蒙古部落,也只有就在辽河套草原上独大的满清铁杆科尔沁部了。
蒙古人的战力,在北元覆灭后,便即每况愈下,在满清崛起之前,更是已经光辉不在,经常被辽东明军按在地上摩擦。
而十多年前蒙古黄金后裔林丹汗,虽然表现的不可一世,号称坐拥控弦之士十数万,但实际战斗力也就是那个样,数万骑兵时常被满八旗不足万的骑兵按在地上用力摩擦。
虽然满清崛起后,辽东明军经常被满八旗蹂躏,但是对上蒙古人,明军却是从来没有落过下风,尤其是这科尔沁部,更是杂鱼中的鱼腩,吴三桂在辽东为大明效力时,就没有少揍过科尔沁人,他们的战斗力也就是吓吓小孩子罢了。
但眼下,吴三桂却是没有丝毫的放心,蒙古人虽然正面战斗力已经不怎么样了,但是在追击上,却是天下无出其右者。
虽然科尔沁部正面作战不怎么样,但是论起追击来,还是要强过满清不少,根本没有可比性。
果然,在科尔沁人的追击下,吴军的损失开始不断上升着,但好在骑兵追击出去的距离并不远,虽然比较狼狈,但主力还是损失不大,仓皇的逃归步兵的掩护距离之内,这才慢慢收集脚步,开始再一次的整理队形。
蒙古骑兵在距离两三步的距离后,便即慢慢收集脚步,不再追击,只是围绕着明军开始慢慢旋转迂回,两万余骑分散开来,从三个方向对吴军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
“大帅,请大帅开恩,让末将出战戴罪立功,愿率三千铁骑再战,再去会一会这些科尔沁鼠辈,一雪前耻!若不胜,提头来见!”
杀的正起劲之时,突然被人敲了一记闷棍,胡国柱的心情别提有多窝火了,这会儿沉下心来,终于认出了这批骑兵的来历,顿时有些恼羞成怒,向着吴三桂行礼请求道。
“不急!仗还有的打。有你报仇的机会!”
眼看着自己花费巨大,付出无数钱粮心血的五千家丁,如今损失高达近四成,吴三桂心都在滴血,但这事明显怪不到已经打出军心士气的胡国柱头上,轻责不能解气,重责则人心不服,索性提也不提,一把拉起了胡国柱,好言安抚道。
“谢大帅。”
尽管明知道自己不会有太大的处罚,但听到吴三桂一句不提损兵折将之事,胡国柱心中还是十分的感动,恭敬的谢恩道。
四周的将领对此,显然已经司空见惯,吴三桂虽然对外吝啬,从来不做亏本买卖,但对内却是十分的宽宏大度,向来不会迁怒于麾下,这也造就了吴军内部的极其团结,等闲外人难以离间其部。
“大帅,眼下该能如何处置?”
王辅臣策马上前一步,打量着三面围攻上来的科尔沁蒙古骑兵,轻声问出了所有人心中的问题。
开打,大家是都不怕的,只要吴三桂一声令下,各部骑兵全部集结起来,还是能凑出七八千的骑兵出来,并不畏惧于科尔沁人。
“怎么办?嗤……咱们不需要怎么办。咱们的粮草还足以支持半月有余,援军就在数日行程之内,旦夕可至。现在难办的是鞑子,辽东残破,他们的钱粮不知道能不能支撑这么久!
各将各归本部,都给我打起精神来,鞑子进攻,就将他们打回去。一旦发现鞑子后撤,那就给我死死的咬住他们,不将他们打残了,咱们绝不收兵!”
吴三桂嗤笑一声,看向不远处的科尔沁部骑兵,脸上全是不屑,铿锵有力的回答道。
“诺!”
众将齐齐应命,再不多话,纷纷一勒马缰,快速而回。
“大帅,官兵真的会支援咱们么?”
各路将军已经离去,辅佐吴三桂统率中军的夏国相却是第一次开了口,有些忧虑的询问道。
“他们不会不来的。只要咱们死钉在这里,无论是直接前来救援,还是大军挥师北进,直攻辽阳、沈阳,咱们眼前的鞑子,都只有撤退一条路可走!当然,若是明清两军会战于此,那就更加的妙了,咱们的机会就来了!”
吴三桂对于这个问题,却是一点也不担心。
只要朱聿鐭想要维持住军心士气,那自己他就不得不救,否则未来就不可能会有愿意充当先锋,而这还是其次,一旦开这个见死不救的先例,那以后大明的军队的战力,就再也无法收拾了。
近十万的双方军队会战,只要交战双方还有士气,与战斗欲望,那想要短时间内分出胜负,根本就不可能。
因此,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是吴三桂依旧毫不慌乱,步兵在骑兵的掩护下,开始疯狂的就在修筑工事,虽然没有砍伐足够数量的木材修筑营垒,但是错综复杂的壕沟,以及陷马坑还是可以完成的。
依托地形而守,区区三万不到的骑兵,还是根本无法对近四万的步骑混合军队产生什么威胁的。
不过吴三桂想的虽好,但是蒙古人却是不会让他这般轻松自在。
第443章 交战
若论起骑兵破袭与追击,蒙古人绝对是这天下第一的,满八旗都要远远不如。
毕竟这是蒙古人的看家本事,虽然数百年来蒙古人的战术一直没得到有力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