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南明大唐王 >

第170章

南明大唐王-第170章

小说: 南明大唐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种怀疑在数日后,曲阜孔家一个亲历惨剧的幸亏者的出现后,便即嘎然而止。
  这位孔家的嫡系血脉,虽然被人发现时,已经是重试烧伤的垂死状态之中,但是却还是能将当时的情况全部讲述了一遍,当听到是蒙八旗下的手后,所有人再无怀疑,所有人都相信这必定是清军下的毒手。
  虽然绍武皇帝也俘虏了不少蒙古人,但是这些蒙古人一个也没有被编入军中,如今还都在江南各地的矿洞之中做着苦役,更不要说数百蒙八旗成群结队了,这根本是不可能之事,只要各个矿洞稍一清查,就能清楚这是不是绍武这个不要脸做的。
  许多觉得满清朝廷不可能这般无智的人,立即就开始行动了起来,开始向各地的同窗,同年打听各个矿洞之事,调查这会不会是朱聿鐭这个从来不要面皮之人干的好事。
  当然这个过程注定要很久,而且最后也会将朱聿鐭的嫌疑彻底洗清,因为朱聿鐭为了这个目标,已经筹划了数月之久,他通过看管的锦衣卫,做好可用之人的调查,然后派专人一个个矿调人,当然是以矿难的名义,将这些人的名字划去。
  这个时代的矿洞根本就谈不上什么安全管理,这些俘虏充当的苦力,更是谈不上任何的保护措施,完全就是属于消耗品,谁也不会在乎他们的死活。
  因此有了这么一条生路之后,积极向明军靠拢的一批人,再让他们手上沾点满八旗俘虏的血,就能有限度的使用这些蒙古人了。
  不过灭口还是要灭口的,虽然朱聿鐭对于自己人十分的宽容,天大的事情只要抗的下来,就会硬抗下来,实在抗不住,也会找个替死鬼,然后让其换一个身份重新生活。
  但是对于外族,朱聿鐭就没这个心胸了,这些一次性用品,绝对是一批定时炸蛋,指不定什么时候一个说漏嘴,就会将他牵连进来。
  至于其他的自己人,就如同负责此事的马有功,就算说漏嘴也没啥大不了的,一来他们不知道这些蒙古人从何而来,二来现在所有证据都指向蒙古人,这些汉人说了也没人相信。
  至于少数特别忠于我大清的,想要拿这种事做文章,那朱聿鐭是不介意,将他们送去和孔家人团聚,都是些不要脸的玩意,大家死在一块也是志同道合嘛!
  不过这些纷纷扰扰并没有让朱聿鐭过于分心,他如今的心思已经全部放在了另一路清军偏师身上,不过这一支清军南下之时,却是极其倒霉的直接撞在了金声恒大军怀里。
  这一次清军无论人数还是地形,都处于绝对的劣势之中,在朱聿鐭这边将孔家的活都干完了之后,那边依旧还在僵持之中。
  若非另一路统帅是冷僧机与鳌拜这两个猛男,而是索尼这个满脑子坏水的货,估计早就撤军而去了。
  不过朱聿鐭没有打算再去给这俩货来记狠的,因为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自己这边大军一有动作,那俩现在还表现的极为风骚的猛男,到时肯定跑的比兔子还要快。
  运河这边无事,朱聿鐭也没有心情全军都在这里与满清久持,留下李成栋与阿济格继续对峙,水师再次扬帆北上,同时明军主力也沿运河东侧而进,向着北方大踏步前进。
  不过与预料中一样,再向北时,行走的便极不顺畅,行至数十里,整个运河河道,就已经出现堵塞物,根本不用多想,再向北去时,运河之中必然会有更多的障碍等待着明军。
  好在朱聿鐭也没有完全指望运河中的水师,事实上明军大半的物资都是经由海路而来,直接送抵天津。
  在水师受阻之后,朱聿鐭便即果断放弃水师协同而前,毕竟破坏容易建设难,清军想要破坏航道,实在太过于轻松,自己无论如何都比不过对方破坏的速度,若是一路这般捞将过去,那自己这路大军也什么都不用做了。
  沿河而进,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可以给阿济格的大军极大的压力,让对方时刻要盯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否则明军突然自后过河,那阿济格的后路就会被切断,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这一路走的并不累,虽然水师的大型战舰无法通行,但是小型船只还是可以绕过障碍物而行,倒是不需要明军自己携带后勤物资,行军速度并不受影响。
  这一次朱聿鐭也吸取了之前郑成功的教训,不断的战略欺骗清军,不断的派出骑兵沿河搜寻适合渡河的区域,并不断的摆出渡河西进,意图自后切断清军后勤补给线的架式,令得清军斥候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对明军的警惕,数千清军骑兵始终与明军隔河而对,警惕着明军可能的渡河行动。
  数日后,明军先锋已经到达马蹄湖,这里三湖林立,其形如一个巨大的战马马蹄踏出的马蹄印,明军在对岸清军戒备的目光中,突然便即全军折而向东,船队自此折了个方向,沿着大河扬帆东进,骑兵更是万马齐动,急行军向着济南杀了过去。


第400章 战意
  河南。
  再次进入河南大地的闯营,全军都似乎重新复苏了一般。
  闯营自起兵以来,数次遭遇灭顶之灾,但每一次都是在河南大地上重新浴火重生,河南这块广袤的大地,带给闯营的不仅仅是辉煌,还有那永不言败的坚定信念。
  自入河南以来,闯营已经连克邓州、南阳、南召,叶县,大军已经准备杀开封府。
  不同于湖广明军对于后勤补给要求极高,闯营自入了河南,完全就象是回到了自己家的后花园,始终保持着高强度的进攻态势,连败开归总兵高第,河南府洛阳总兵更是直接收缩兵力,伊阳,临汝,全力防守,阻挡闯营进入河南府境内。
  不过高第虽然在鲁山败退,但其主力损失并不大,与其说是败退,还不如说是保存实力,主动后撤更形容一些。
  但是当闯营的矛头放过河南府,直指开封府后,高第却也是坐不住了,重兵驻于襄城,许昌一线,摆出一副决战的架式,同时紧急向洛阳的三顺王求援。
  不过闯营并没有攻打依伏牛山脉,据险而守的高第,而是在叶县沿昆水向东,出其不意直接拿下偃师(漯河),自黄淮平原向北推进,直接兵逼临颖,许昌。
  高第于许昌集结兵马,与闯营李过部隔梁水对峙,但闯营却是四面开花,西华、陈州、太康、商水、扶沟等兵力空虚的府县,接连被收复,刘体纯甚至折而向南,兵逼汝阳府,与明军湖广军团汇合,将汝宁府整个一口吞下。
  绍武三年腊月间,在朱聿鐭提兵北进兵逼济南之时,闯营各部汇合于许昌,自三个方向压迫向高第部,袁宗第部更是一马当先,自扶沟沿水水北上,直扑开封而去。
  许昌会战并没有打响,手中兵力只有不足两万人的高第,面对着十数万的闯营,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战意,直接选择向开封突围。
  但是他明显小窥了闯营的老本行,在逃跑和追击方面,闯营向来都是大明军队之中数一数二的存在。
  高第临阵退兵,下场也就只有一个,那便是直接被闯营追击的溃不成军,高第最后只带着三千余骑兵狼狈逃回开封城,直接选择闭门不出。
  在闯营高歌猛进,准备直捣开封之时,河南府的军队终于开始有了动作,洛阳总兵率兵南下南召,对南阳虎视眈眈,威胁明军后路,而三顺王大军则是折而向东,全力救援开封。
  毕竟开封作为河南腹地一个重要支撑点,是连接数省的战略要地,特别是如今清军统帅阿济格正在山东与明军主力会战,一旦开封有失,明军就可以自开封东进或者北上,直接切断阿济格大军的后路,而这个责任,是三顺王所无法承担的。
  因此虽然趁着明军主力在河南东部南部大肆攻略的时机,全军南下攻入已经兵力空虚的湖广之地,才是上上之选,但是在明军随时可能拿下开封并且威胁到山东战局的情况下,开封城却是由不得三顺王不立即提兵来救。
  事实上,对于习惯了无后方流窜作案的闯营来说,后路什么的他们上下都不是太在乎,更别说如今汝宁府已经拿下,已经与凤阳府、湖广连成一片,南阳府的重要性已经大为下降,更别说这里还有闯营郝摇旗部镇守,洛阳总兵想要拿下这里,估计也不是一件容易之事。更别说,这孙子根本就不是在打仗,作戏的成分更足一些。
  摆在他们面前的障碍,已经只剩下清廷三顺王的大军,只要击败了这支大军,没有了满清中央军的压制,本就首鼠两端的河南省两大总兵,估计就会直接向大明请降,整个河南可以传缴而定。
  在中牟县东,一直恭候着清军到来的闯营与三顺王大军终于碰撞在了一起。
  如今的三顺王手底下的军队,已经有六万余之众,虽然大半都是新召募的青壮,但是却也是得到了数月训练,在三顺王嫡系作为骨干支撑下,他们的战力也是不容小窥的。
  而闯营在这几年不断连续作战之下,通过残酷的自然淘汰,全军上下亦是焕然一新,虽然还达不到当年闯营巅峰时的状态,但也已经摆脱了初至湖广时残兵败将的凄惨模样,士气高昂,斗志昂扬。
  在战场上,只要敢玩命,哪怕是杂兵都能创造奇迹,更别说锐兵数量已经极为惊人的闯营了。
  若说之前闯营还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所以才打着大明的旗帜征战,但如今在朱聿鐭明诏天下,愿意给他们海外封王建藩之后,现在他们就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战了。
  虽然闯营是坚定的反清派,但是他们却也不得不考虑,当满清倒下后,大明会对他们进行追责的可能性。
  大明皇帝一向是宽容的,对造反者从来就没有说赶尽杀绝的,万历、天启年间山东闻香教,被官兵揍趴下后,除了领头的徐鸿儒,其他头目都只是让他们立下字据,不再立社结香众,就此了事。
  就算最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在崇祯十年杀的李自成只剩下十八骑后,大明各地的反贼个个遭到重创的当口,也同样没有穷追刨了他祖坟、已经穷途末路的张献忠的债,依然接受了张献忠的投降,并没有趁机赶尽杀绝。
  虽然这最后被证明是放虎归山,但确实是历来的皇帝都没有过份逼迫大明百姓。
  若是崇祯手底下的文官集团以及地方士绅们,在崇祯十年后不再横征暴敛,不再将赋税转架在普通百姓身上,不再骚主意一个多过一个,剿饷、练饷、辽饷就此停止下来,说不定大明还真能借这个机会,再续个十几年的命。
  按照大明朝那帮子官僚们的脾性,这个可能性几乎可以说是十成的。毕竟闯营自起兵以来,弄死的文官士绅已经不计其数,他们与士大夫阶级,是完全的对立状态的。
  如今有了这个出路,闯营上下都放心了许多,就连最排斥大明的党守素、贺珍等,如今的作战心态都悄悄发生了改变,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往日的抱怨声也少了许多。
  “叔伯兄弟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拿下当面这些数典忘祖的驴球子,咱们就能回陕西了!”
  如今的李过已经一扫往日的阴郁之色,策马奔驰在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闯营阵营之前,不断的发出高呼声。
  “必胜!”
  李过每过一营,迎接他的都是直冲云霄的回应。
  尤其是闯营之中的老将们,个个都是有些眼眶湿润,胸中豪情万丈,双目死死的盯着不远处的清军,炽烈的战意不断的腾跃着。


第401章 选择
  济南城下。
  这座城池在大明的历史上,是有着极其浓墨重彩的数段历史。
  明初大将军徐达拿下济南城,标志着大明北伐之路的全面展开。成祖朱棣之时,更是差点直接饮恨于济南城门处。
  明末,济南更是见证了王朝的衰亡,多尔衮、岳托入寇山东,济南府人口十去其九,数十万青壮男女,如同牛羊一般被绑缚双手,成群结队的被掳去辽东。
  如今,朱聿鐭再次带领着大军到达城下,就似乎是一个轮回,当年老朱北伐第一战打的是山东,而他北伐也同样如此。
  不同于徐达是硬碰硬,以武力击败山东元军,最后才拿下的济南,朱聿鐭就轻松的多了,清军主力被牵制在济宁,又被运河阻挡,就算想要救援济南,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办的到的。
  虽然如今的济南已经得到过满清的加强,城中守军数量至少有六七千人,但这点人马,在朱聿鐭所带着十多万大军面前,依旧脆弱的如同纸片一般。
  不过此时的朱聿鐭却并没有志得意满的模样,相反完全是被济南城的清廷文武给气笑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这次济南城在被朱聿鐭例行公事的劝降后,竟然给了回信,他们的要求竟然是宽限他们一个月的时间,更是给出了解释,只要他们能守住济南城一月,满清就不会追究他们在清廷手中家人的责任。
  别说这个借口朱聿鐭一听就知道是从三国演义中学来的,就算满清最近真的补了这条规矩,朱聿鐭也不会放在心上,一群汉奸走狗的后代会如何,管他屁事。
  不过朱聿鐭显然也不是个东西,尽管明知对方是假意拖延时间,等待援军,但朱聿鐭还是十分大度的表示接受他们的要求,毕竟他挖掘地道,等待攻城火炮的到来,也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同意归同意,明军的进攻却是不能停的,他不会让大军屯于坚城之下毫不作为,这是兵家大忌。
  比如说趁着这个机会,先把济南城的护城河给填了,将城外的梅花桩全部清理干净,为大军进攻扫平道路等待工作,他可没有答应停止下来。
  果然,在明军开始进行这些工作后,济南城根本就没有再派人来送死,而是直接选择开炮,放箭对明军施工人员进行打压。
  而朱聿鐭也顺理成章的直接用可以跟随军队行进的火炮开始还击,一天的时间,便在双方相互的炮击声中度过。
  明军人多势众,在火炮的掩护下,只用了一个时辰,便即将济南城外与齐河相连的护城河切断,并且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就填出了一条数百步,足以让大军畅通无阻通过的坦途。
  靠着火炮对轰的巨大噪音,地道的挖掘工作进行的也极为顺利,夜晚时分便即挖到了济南城的墙基下方。
  但是还不等明军向里面运送火药,早就设了大瓮监听地道挖掘,等候已久的清军,便即直接反向挖出一条地道,直接向里面灌水,彻底瓦解这一攻城利器。
  数年下来,清廷也不是没有能人,虽然他们还无法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明白火药是在密闭的环境之中,才会剧烈爆炸的原理,但是破解办法,却是现成的,直接反挖洞,然后灌水就齐活了。
  毕竟我大中华,上下五千年,真正和平的时期都不长,而不断的战争才是永恒的旋律,种种战争的方法,都已经被经历过总结过,这反地道的技术,更是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
  之前不断的被明军得手,并不是清军统帅都是白痴,而是他们全都是被故有的经验给误导了,毕竟挖掘地道的工程,可不是挖一条一两人并排而行的道路就可以了。
  地道太小的话,根本不可能动摇城基分毫,地道若是比较宽阔,倒是可以自下让城基蹋陷下去,但是如此宽阔的通道,不用木料支撑,根本就维持不住。
  一路挖到城基下方,还需要先用木料支撑着城基,然后在内战火烧毁木料,使其断裂然后带动城基陷落,而木料燃烧又是需要空气的,因此又需要众多的中空竹筒为地道内换气。
  这些工作是极为繁琐的,所以一般对付挖掘地道,有经验的将领更是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